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方莉玉 任雅春 +1 位作者 曹叶凡 王鹤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4-1369,共6页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软组织松解、关节松动术、关节连续被动运动和冷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后采用冲击波疗法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两组患者每天训练1次,每周5 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01),治疗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AROM、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0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结论冲击波配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疼痛,改善肘关节的功能,并提高肘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冲击波 表面 生物反馈训练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罗子芮 林广勇 +3 位作者 陈子波 袁丽平 徐颖 金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2,287,共6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结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UES)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UES不全开放者30例,完全不开放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不...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结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UES)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UES不全开放者30例,完全不开放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和球囊扩张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两组均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口咽感觉训练及进食指导等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同时,生物反馈组在sEMG-BFB下进行吞咽行为训练,球囊扩张组予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频吞咽造影观察患者UES的开放情况,采用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UES开放程度、PAS评分、FOI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效果对比:①UES开放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UES不全开放者,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682,P=0.682)。而在UES完全不开放者中,球囊扩张组疗效要优于生物反馈组(χ2=15.00,P=0.000)。②P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评分,生物反馈组:3.5(3,4)分和3(2,3)分,球囊扩张组:3.5(3,4)分和2(2,2)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293,-4.014,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评分显著高于球囊扩张组(Z=-2.302,P=0.021)。③FO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OIS评分,生物反馈组:4(3,4)分和5(4,5)分,球囊扩张组:3(3,4)分和5(4,5)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530,-3.029,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评分无明显差异(Z=-0.143,P=0.886)。结论:对于UES不全开放的患者,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其与球囊扩张术对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其更安全,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生物反馈疗法 吞咽困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食道上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朱慧敏 杨永超 +4 位作者 饶江 刘莉 王珧 邵伟波 章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2-576,共5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余3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19例)和生物反馈组(17例)。给予常规训练组患者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训练6次,共训练4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咽期通过时间(PTT)、舌骨最大位移距离(Hmax D)。结果 (1)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6.3%(5/19)和47.4%(9/19),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0);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47.1%(8/17)和82.4%(14/17),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1);两组训练前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40)。(2)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4±0.07)、(0.19±0.06)s,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3±0.06)和(0.15±0.05)s,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0,P=0.000);两组训练前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38)。(3)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Hmax D分别为(0.5±0.4)、(0.9±0.4)cm,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6±0.4)和(1.3±0.6)cm,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6,P=0.000);两组训练前Hmax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Hmax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33)。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协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表面生物反馈 咽期 吞咽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36
4
作者 兰月 王茜媛 +3 位作者 徐光青 窦祖林 于帆 林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神经刺激 表面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5
作者 杨玺 刘进 马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摄食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FOIS评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提高更明显(P=0.032);综合训练组比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44,P=0.000)。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深层咽肌神经刺激优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独进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刺激 表面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玉玲 孙晓敏 +1 位作者 吴立红 林建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4-1025,共2页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综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生物反馈 运动 认知 吞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式手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腕背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田野 熊高华 +3 位作者 张逸 胡可慧 王维 梁瑞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4,共3页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其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明显上升,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而上肢的功能恢复较困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腕背伸障...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其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明显上升,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而上肢的功能恢复较困难,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腕背伸障碍是早期脑卒中患者康复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气动式手康复训练(pneumatic handrehabilitation)辅助肌电生物反馈训练(electromyographicbiofeedbacktraining,EMGBFT)治疗脑卒中腕背伸功能障碍患者2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生物反馈 腕背伸障碍 康复训练 气动式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生物反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小云 陈卓铭 +1 位作者 王红 向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探讨其吞咽障碍恢复的可能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相关吞...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探讨其吞咽障碍恢复的可能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相关吞咽肌群的表面肌电检测(s EMG)。结果:3例患者经8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才藤吞咽功能评定由1—2级恢复到5—6级。VFSS评分由2—3分提高到6—9分,在s EMG检测中吞咽阶段各肌群的吞咽时程缩短、募集最大振幅提高。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改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恢复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感觉刺激的传入,促进脑干吞咽中枢受损侧残留的前运动神经元与对侧中枢建立起新的联系,开始承担起受损区的功能,并促进了皮质核束的神经再生和重组,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吞咽障碍 表面生物反馈疗法 表面检测 吞咽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慢性下背痛伴恐惧-回避信念患者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范飞 王立宁 +5 位作者 刘云芳 付亏杰 姜贵云 刘旭东 勾丽杰 张霜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1-1234,共4页
目前全球估计有5亿4000万人患有下背痛,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下背痛变得越来越流行,速度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下背痛成为致残的主要原因[1]。2015年下背痛患者比1990年增加 54%,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最明显[2]。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生物反馈 康复疗效 放松训练 患者 中等收入国家 信念 恐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对股内侧斜肌训练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磊 宋鑫 +1 位作者 李美 张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2-1203,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人,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选择性膝关节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对照组19人,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人,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选择性膝关节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对照组19人,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上下楼梯)、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表面肌电图VMO/VL活动比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针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力训练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股内侧斜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11
作者 陈建 李硕 闫成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99-902,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PNF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PNF手法治疗、肌电生...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30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PNF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PNF手法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PNF手法治疗足下垂,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踝背伸活动度、胫骨前肌徒手肌力、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振幅(RMS)、简化Fugl-Meyer(FMA)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联合组在改善踝背伸主动活动度方面较肌电生物反馈组有显著性差异(2.78±8.73°,P<0.05),B组踝背伸被动活动度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10.00±4.87,P<0.05);i EMG值:联合组较肌电生物反馈组和PNF组有显著性差异(854.14±606.37,P<0.05);RMS指标:肌电生物反馈组和联合组较PNF组有显著性差异(43.99±29.20,56.93±22.60,P<0.05);胫骨前肌肌力:PNF组、联合组较肌电生物反馈组有显著性差异(3.50±0.46,3.39±0.69,P<0.05);FMA:联合组较肌电生物反馈组和PN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4.56±5.36,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PNF手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 足下垂 脑卒中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青 程慧 井松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781-2783,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妇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产妇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电压、盆底肌力、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60d后观察组盆底肌电压(14.74μV±3.06μV)、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8.57μV±1.64μV,73.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产妇盆底肌电压,增加盆底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 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 刺激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身芳 王身林 +1 位作者 李长君 冉希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身振动训练。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侧最大自主背屈状态胫前表面肌电参数肌电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协同收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踝关节主动活动度、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全身振动训练 生物反馈疗法 肢体功能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霞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4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和...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4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和心理反应。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肌电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常规治疗的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生物反馈 放松训练 心身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促进运动员疲劳消除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马利华 沈步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8-69,共2页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选择18名足球专业男性本科生为受试者。其年龄:21.23±2.31岁(20.00—25.00岁);身高:171.23±4.17cm(167.60—180.50cm);体重:63.8±4.80kg(58.50—73.30kg);专项训练年限:6.70±2.60年(6.00—1...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对象选择18名足球专业男性本科生为受试者。其年龄:21.23±2.31岁(20.00—25.00岁);身高:171.23±4.17cm(167.60—180.50cm);体重:63.8±4.80kg(58.50—73.30kg);专项训练年限:6.70±2.60年(6.00—10.00年)。入选条件:①限于足球专业的男性本科生;②在市级、全国体院赛期间分别入选,且有疲劳的迹象;③没有接受任何恢复措施。 18名受试者按实验要求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6名,三组情况如下: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受试者 足球专业 本科生 值变化率 训练 恢复措施 训练方法 研究方法 肉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生物反馈治疗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晓刚 王人成 +2 位作者 贾晓红 朱琳 王爱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发低成本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并进行临床试验验证系统的适用范围。方法:自主研发软硬件设备。运用肌电信号在线处理方法,比较不同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肌电信息实时显示反馈给7名急性脑卒中患者和1名健康者,验证系统的性能... 目的:研发低成本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并进行临床试验验证系统的适用范围。方法:自主研发软硬件设备。运用肌电信号在线处理方法,比较不同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肌电信息实时显示反馈给7名急性脑卒中患者和1名健康者,验证系统的性能,同时比较两种训练方案的效果:①高动作训练频率,短动作持续时间;②低动作训练频率,长动作持续时间。结果:绝对值分段积分算法在曲线平滑程度上优于其他算法。在同样训练时间内,降低训练动作频率,延长单次动作持续时间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结论:该系统可适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远端训练康复,同时可配合其他训练设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生物反馈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和皮温生物反馈及其和自我训练结合控制考试焦虑有效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孙仲贤 赵介城 +5 位作者 夏美丽 任如珍 严和骎 杨立能 高松 王松壮 《心理学报》 1986年第2期196-202,共7页
本文比较了肌电和皮温生物反馈以及反馈与自我训练结合等方法对改善考试焦虑的有效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选择48名高考应届考生为实验受试。将这些受试随机分成6组,每组8人,分别为:1.肌电反馈加自我训练;2.单肌电反馈... 本文比较了肌电和皮温生物反馈以及反馈与自我训练结合等方法对改善考试焦虑的有效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选择48名高考应届考生为实验受试。将这些受试随机分成6组,每组8人,分别为:1.肌电反馈加自我训练;2.单肌电反馈;3.皮温反馈加自我训练;4.单皮温反馈;5.假反馈和 6.延迟训练等组。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了各位受试在故意制造的紧张气氛中完成测验作业时的肌电和皮温变化以及状态焦虑的水平。比较结果表明:1.生物反馈改善考试焦虑是有效的,皮温和肌电反馈有效性相当;2.生物反馈和自我训练结合效果似乎更佳;3.假反馈训练的效果虽然比不训练略好,但两者无明显的区别;4.初始状态焦虑程度越高,经训练,焦虑水平下降幅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 考试焦虑 自我训练 状态焦虑 反馈 生物反馈训练 有效性 皮温变化 反馈 皮温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干预 被引量:15
18
作者 彭丽仁 王惠芬 +1 位作者 刘玥 沈玲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 目的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干预。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尿失禁干预有效率、膀胱容量、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及平均每次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提高尿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原位新膀胱术 尿失禁 盆底训练 刺激生物反馈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毛彬 洪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59-63,共5页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孝感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分娩住院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号(1~168号),将奇数号产妇纳入对照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将偶数号产妇纳入研究组,产后给予阴道肌力训练器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分级、电测肌电值、尿失禁发生率、子宫脱垂改善效果及产后3个月性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中肌力>Ⅲ级的产妇盆底肌力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肌力>Ⅳ级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0度子宫脱垂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产妇性高潮、性交痛、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阴道肌力训练器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产妇的盆底肌力和产后性功能,有效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力减退 生物反馈 阴道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亚 白文佩 +1 位作者 张瑾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SUI比例、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训练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