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朱慧敏 杨永超 +4 位作者 饶江 刘莉 王珧 邵伟波 章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2-576,共5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咽期活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收治的卒中后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6例,在排除40例患者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余3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常规训练组(19例)和生物反馈组(17例)。给予常规训练组患者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周训练6次,共训练4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进行吞咽造影评估并进行数字化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ES)开放程度、咽期通过时间(PTT)、舌骨最大位移距离(Hmax D)。结果 (1)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6.3%(5/19)和47.4%(9/19),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0);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UES完全开放率分别为47.1%(8/17)和82.4%(14/17),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1);两组训练前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UES完全开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P=0.040)。(2)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4±0.07)、(0.19±0.06)s,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23±0.06)和(0.15±0.05)s,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0,P=0.000);两组训练前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P=0.038)。(3)常规训练组训练前后Hmax D分别为(0.5±0.4)、(0.9±0.4)cm,生物反馈组训练前后PTT分别为(0.6±0.4)和(1.3±0.6)cm,两组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6,P=0.000);两组训练前Hmax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Hmax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33)。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协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困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咽期 吞咽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即时效应 被引量:36
2
作者 兰月 王茜媛 +3 位作者 徐光青 窦祖林 于帆 林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高分辨率测压 神经刺激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玉玲 孙晓敏 +1 位作者 吴立红 林建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4-1025,共2页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主要综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方面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运动 认知 吞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杨玺 刘进 马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摄食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FOIS评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提高更明显(P=0.032);综合训练组比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44,P=0.000)。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深层咽肌神经刺激优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独进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刺激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及其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小云 陈卓铭 +1 位作者 王红 向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探讨其吞咽障碍恢复的可能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相关吞...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探讨其吞咽障碍恢复的可能潜在机制。方法:分析3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致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分级、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相关吞咽肌群的表面肌电检测(s EMG)。结果:3例患者经8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后,才藤吞咽功能评定由1—2级恢复到5—6级。VFSS评分由2—3分提高到6—9分,在s EMG检测中吞咽阶段各肌群的吞咽时程缩短、募集最大振幅提高。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改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的吞咽功能,其恢复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感觉刺激的传入,促进脑干吞咽中枢受损侧残留的前运动神经元与对侧中枢建立起新的联系,开始承担起受损区的功能,并促进了皮质核束的神经再生和重组,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吞咽障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表面检测 吞咽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罗子芮 林广勇 +3 位作者 陈子波 袁丽平 徐颖 金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2,287,共6页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结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UES)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UES不全开放者30例,完全不开放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不...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sEMG-BFB)结合吞咽训练对鼻咽癌放疗后食道上括约肌(UES)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UES狭窄的吞咽障碍患者60例,其中UES不全开放者30例,完全不开放者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物反馈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和球囊扩张组(不全开放者15例,完全不开放者15例)。两组均给予口颜面功能训练、口咽感觉训练及进食指导等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同时,生物反馈组在sEMG-BFB下进行吞咽行为训练,球囊扩张组予以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视频吞咽造影观察患者UES的开放情况,采用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UES开放程度、PAS评分、FOI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效果对比:①UES开放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UES不全开放者,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682,P=0.682)。而在UES完全不开放者中,球囊扩张组疗效要优于生物反馈组(χ2=15.00,P=0.000)。②P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评分,生物反馈组:3.5(3,4)分和3(2,3)分,球囊扩张组:3.5(3,4)分和2(2,2)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293,-4.014,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评分显著高于球囊扩张组(Z=-2.302,P=0.021)。③FO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OIS评分,生物反馈组:4(3,4)分和5(4,5)分,球囊扩张组:3(3,4)分和5(4,5)分,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值分别为-2.530,-3.029,均P<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与球囊扩张组评分无明显差异(Z=-0.143,P=0.886)。结论:对于UES不全开放的患者,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效果确切,其与球囊扩张术对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其更安全,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吞咽困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食道上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应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武杰 王玉 +3 位作者 刘建 陈洁 邱晓伟 刘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38-3342,3348,共6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应,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利弊,为临床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脑梗死后...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应,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利弊,为临床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脂、控血压、血糖等措施)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行中医辨证,并以涤痰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摄食功能(FOIS)评分、饮水功能(蛙田饮水评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测评,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判断2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蛙田饮水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组患者治疗后ND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2组患者治疗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强患者吞咽功能效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安全性高,可作为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良好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 涤痰汤加减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吞咽功能效应 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 摄食功能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穴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下肢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征 谢秋蓉 +2 位作者 刘雪枫 蔡素芳 王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7-579,共3页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以传统运动康复训练配合理疗为主,但是传统运动康复训练存在患者训练主观能动性不足、运动控制欠佳等问题.肌电触发电刺激是一种新兴... 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治疗以传统运动康复训练配合理疗为主,但是传统运动康复训练存在患者训练主观能动性不足、运动控制欠佳等问题.肌电触发电刺激是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它结合了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有利于增强肌力,改善运动控制.国外很多研究已经证实肌电触发式电刺激能够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但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本研究首次将中医传统经穴与肌电触发电刺激相结合,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经穴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为今后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制定与完善偏瘫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刺激 下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疗效观察 经穴 神经刺激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