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分支网络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万良 潘杰 +1 位作者 王铮 潘家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8-2218,2229,共12页
针对目前表面肌电信号(sEMG)手势识别细节信息提取不充分,对相似手势区分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强二维化特征的双分支网络(ETDTBN)模型.该模型通过加强二维化方法生成二维特征图,使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ML-CNN)提取sEMG的空间特征,利用... 针对目前表面肌电信号(sEMG)手势识别细节信息提取不充分,对相似手势区分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强二维化特征的双分支网络(ETDTBN)模型.该模型通过加强二维化方法生成二维特征图,使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ML-CNN)提取sEMG的空间特征,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提取原始信号的时序特征.考虑到不同的特征对网络的影响程度不同,引入自适应特征融合机制对不同分支进行融合,强化有用特征并弱化无用特征,提高表面肌电识别的准确率.实验在电极偏移和不同受试者2种情况下对ETDTBN进行训练与测试,与主流的肌电手势识别模型进行对比.可知,ETDTBN的总体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6.95%和84.15%,准确率均为最优,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semg) 手势识别 加强二维化特征 双分支网络 自适应特征融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和表面肌电信号的上肢动作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恒玮 徐林森 +2 位作者 陈根 汪志焕 眭翔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4-132,共9页
准确识别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意图是实现高效康复训练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上肢动作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预训练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肌电动作识别方法... 准确识别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意图是实现高效康复训练的关键步骤。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上肢动作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预训练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肌电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通道之间的关联性,将预处理后的时域信号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转换为对应频谱图,并将所有通道的频谱图沿竖直方向拼接。利用两种微调的预训练模型VGG16和Resnet50对肌电图像提取特征,分别考虑三种上肢动作识别方案:仅使用微调的预训练模型进行识别、单个微调预训练模型提取特征后使用SVM进行识别、两个微调预训练模型提取特征拼接后使用SVM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采集的受试者肌电信号数据集上均达到90%以上的识别精度,可有效区分不同的上肢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动作识别 表面信号(semg) 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 预训练模型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
3
作者 王振宇 向泽锐 +2 位作者 吕思龙 龙思雨 支锦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 目的为客观评价轮椅的使用效益,使用表面肌电设备测试轮椅使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并融合姿势信号IMU来构建人机评价模型。方法分别对轮椅的折叠、刹车方式及行驶坡度进行试验来评估轮椅的使用绩效,通过对比用力肌群间的疲劳状况来判定较为舒适的轮椅折叠及刹车方式。实验要求被试者在执行轮椅任务时,分别使用两种折叠方式和三种刹车方式不同的轮椅进行实验,并在操作动作任务过程中采集sEMG和IMU信号,在实验任务结束后填写NASA-TLX量表。结果根据模型的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横向收折式折叠和凹口式刹车(手刹位于前方)的轮椅疲劳度低,在3~4°坡度范围下轮椅使用者的受力最小,较为舒适,从而验证了模型在轮椅人机评价上的可行性,为优化轮椅设计提供参考。结论人机评价模型适用于评估产品绩效,同时提出的融合表面肌电和姿势信息的轮椅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地评估轮椅使用者的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姿势信号 轮椅绩效 评价模型 惯性测量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测试中工频干扰的抑制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志增 任晓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3-195,210,共4页
介绍了一种表面肌电信号 (EMG)测试调理电路和信号处理的方法。表面EMG测量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工频(5 0Hz)干扰 ,它处在有效的肌电信号频带之中。针对表面EMG的测量特点设计了一种信号调理电路 ,使肌电信号和工频信号并行单独处理 ... 介绍了一种表面肌电信号 (EMG)测试调理电路和信号处理的方法。表面EMG测量中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工频(5 0Hz)干扰 ,它处在有效的肌电信号频带之中。针对表面EMG的测量特点设计了一种信号调理电路 ,使肌电信号和工频信号并行单独处理 ,避免了不加区分地采用工频陷波器 ,这一设计思想在实际的肌电信号检测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干扰 信号测试 抑制 表面信号 信号调理 信号处理 信号频带 工频信号 设计思想 陷波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疲劳过程中电诱发表面肌电信号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颜芳 曾孝平 +1 位作者 何庆华 宋焱翼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81,共5页
分析由电刺激腓肠肌得到的表面肌电信号 (Surfaceelectromyography, SEMG),研究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选择与M-波形状相似的小波函数,对其两个半波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两个半波在时域波形的拉伸程度,... 分析由电刺激腓肠肌得到的表面肌电信号 (Surfaceelectromyography, SEMG),研究肌肉疲劳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选择与M-波形状相似的小波函数,对其两个半波进行小波变换,分别分析两个半波在时域波形的拉伸程度,确定以小波变换尺度为主要依据的肌肉疲劳指数,实现疲劳状态的定量描述。该方法克服了傅里叶变换在时域中没有分辨率,信号在某一时刻变化将影响整个频谱特性的缺点,确定了特异性和可靠性良好的表征肌肉疲劳的SEMG指标,为进一步应用这些指标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诱发 表面信号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滕燕 王士允 +1 位作者 尹振全 李小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7,共4页
开发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表面肌电信号调理器和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表面肌电信号调理器主要由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两部分组成:采用前后两级放大的技术方案,总的放大倍数约为2000~6800倍;设计... 开发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包括表面肌电信号调理器和信号采集与处理装置。表面肌电信号调理器主要由放大电路和滤波电路两部分组成:采用前后两级放大的技术方案,总的放大倍数约为2000~6800倍;设计了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和50Hz陷波器,有效减小了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过程中噪声信号的干扰。信号的采集与处理装置可实现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处理。利用该系统对膝关节做屈伸动作时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可得到实时准确的表面肌电信号,为后续的控制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信号调理器 采集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永超 孔德刚 刘立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的疲劳状况,在模拟拖拉机作业过程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积分肌电值与平均功率频率为评价指标,对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颈部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部转动角度对积...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的疲劳状况,在模拟拖拉机作业过程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积分肌电值与平均功率频率为评价指标,对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颈部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部转动角度对积分肌电值和平均功率频率有明显影响,积分肌电值随角度的增大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平均功率频率随角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大角度的头部转动容易使拖拉机驾驶员颈部产生疲劳。同时,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员颈部产生肌肉疲劳的原因,提出了缓解疲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 拖拉机驾驶员 颈部疲劳 积分 平均功率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手部动作识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振江 魏德健 +2 位作者 冯妍妍 于丰帆 马一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共15页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测量肌肉活动的非侵入式方法,蕴含着关联人体运动的丰富信息,可用于手部动作识别。基于sEMG手部动作识别是指通过分析手部肌肉的sEMG信号,实现对手部动作的分类和识别。在神经网络发...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测量肌肉活动的非侵入式方法,蕴含着关联人体运动的丰富信息,可用于手部动作识别。基于sEMG手部动作识别是指通过分析手部肌肉的sEMG信号,实现对手部动作的分类和识别。在神经网络发展的推动下,sEMG在手部动作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sEMG面临着噪声大、稳定性差等缺陷,难以有效利用,给高精度手部动作识别模型的获取带来了巨大困难,阻碍了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详细归纳了sEMG手部动作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常用于动作识别领域的公开肌电数据集,并介绍了自测肌电数据集采集流程;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将现有的sEMG手部动作识别模型分为基于机器学习的手部动作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手部动作识别和基于混合网络结构的手部动作识别三类,分别对相关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最后对手部动作识别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semg) 手部动作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 算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关节连续运动估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一凡 魏德健 +2 位作者 冯妍妍 于丰帆 李振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6-36,共11页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电信号,用于捕捉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变化。因其与运动密切相关,所以广泛应用于智能辅助康复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为康复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康复训练涉及到复杂的立体运... 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电信号,用于捕捉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变化。因其与运动密切相关,所以广泛应用于智能辅助康复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为康复者提供支持和帮助。康复训练涉及到复杂的立体运动,而基于sEMG的关节连续运动估计是一种通过分析运动期间的sEMG来估计关节角度或力矩的方法,它能够有效缓解康复机器与人体之间的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并提供更安全的辅助,从而显著改善康复效果。介绍了关节连续运动估计的现状,然后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将现有的sEMG关节连续运动估计模型分为基于生物力学的肌肉骨骼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回归模型,分别对相关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semg) 关节连续运动 肉骨骼模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EMD和二代小波阈值的表面肌电信号去噪处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壮 王勇 肖飞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69-874,908,共7页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信号能够反映神经肌肉的相关活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假肢控制、临床医学等领域,而获取干净的sEMG信号是精确地解释和应用信号的先决条件。为了消除混杂在sEMG信号中的噪声,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信号能够反映神经肌肉的相关活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假肢控制、临床医学等领域,而获取干净的sEMG信号是精确地解释和应用信号的先决条件。为了消除混杂在sEMG信号中的噪声,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modified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MEEMD)与二代小波改进阈值函数相结合的sEMG信号去噪方法。对含噪的sEMG信号进行MEEMD分解,再对高频的本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进行二代小波改进阈值函数去噪,将处理后的高频IMF分量和低频IMF分量以及残余信号进行重构,重构后的信号即为去噪sEMG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EEMD与二代小波改进阈值函数方法的去噪性能指标高于其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了MEEMD和二代小波的优点,能够很好地消除噪声,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信号中的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semg)信号 去噪 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MEEMD) 二代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 吉小军 蔡萍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7期108-110,114,共4页
表面肌电信号不仅非常微弱,常常淹没在大量的噪声中,而且极易受到干扰,因此前置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成为能否有效拾取SEMG的关键。针对前置放大电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浮地技术"。经实验证明,电路在低频的KCMR改善了30d... 表面肌电信号不仅非常微弱,常常淹没在大量的噪声中,而且极易受到干扰,因此前置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能力成为能否有效拾取SEMG的关键。针对前置放大电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浮地技术"。经实验证明,电路在低频的KCMR改善了30dB。此外,设计的基于CY68013与AD7862的USB2.0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工作在GPIF模式,有效地采集到了人体的表面肌电信号,为后续人体上肢动作模式辨识提供了信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semg) 高速数据采集 浮地 CY7C68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动物机器人的新型可充电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铭 许孟华 +4 位作者 杨建宏 槐瑞托 杨俊卿 常辉 汪慧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4期136-140,共5页
面向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制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可充电便携式双通道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实验时可背在机器人鸽身上,并且可以通过TP4055芯片重复为4.2 V锂电池充电,由升压变换器SX1308将电压升至5 V,通过AMS1117芯片将5 V转为... 面向动物机器人运动控制机制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可充电便携式双通道表面肌电采集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实验时可背在机器人鸽身上,并且可以通过TP4055芯片重复为4.2 V锂电池充电,由升压变换器SX1308将电压升至5 V,通过AMS1117芯片将5 V转为3.3 V为单片机供电。该系统可实现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至上位机进行实时显示。用电刺激鸽运动中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该系统能成功同步实时采集鸽子胸大肌和腿部肌肉肌电信号。系统可连续工作5 h,适用于自由运动的动物机器人。增加导水管刺激电压,采集到的肌电放电幅度及频率均增大,表明肌肉收缩强度和频率都增加,证明中脑导水管在鸽子运动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机器人 表面信号 信号采集 运动控制机制 采集系统 中脑导水管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康复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紫萱 胡志刚 +1 位作者 杜喆 付东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8-272,共5页
针对特定肌肉动作所需电刺激参数的差异以及组合动作中刺激位置顺序的排布,研发了一套以健侧肌电信号实时触发的多通道手部电刺激康复系统,以辅助脑卒中患者更有效的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使用STM32F103微处理器完成下位机平台搭建,设计... 针对特定肌肉动作所需电刺激参数的差异以及组合动作中刺激位置顺序的排布,研发了一套以健侧肌电信号实时触发的多通道手部电刺激康复系统,以辅助脑卒中患者更有效的完成手功能康复训练。使用STM32F103微处理器完成下位机平台搭建,设计信号采集模块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利用表面肌电信号能反映肌肉运动信息的特点,使用Matlab获取手部运动特征建立分类模型、模型通过识别运动的健侧手部,将分类后的运动标签实时反馈至电刺激模块,以刺激患侧电极产生相应动作。最后经过重复性实验得到结果:系统的平均动作识别率可以达到90.7%;而特定手部肌肉动作的触发需要不同等级的电流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时性良好、运行稳定、可实现模式识别后的相应刺激动作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功能康复 表面信号 双极性 功能性刺激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表面肌电信号辨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敬章 李芳 +2 位作者 王人成 张邃 金德闻)审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3,共3页
关键词 表面信号 人工神经网络 EMG信号 假手 运动模式 假肢 研究人员 驱动 信号 仿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驱动手部运动的机器学习表征与识别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瑞轩 郭媛 +2 位作者 王瑞雪 刘晓杰 张绪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53-353,共1页
目的采集前臂表面肌电(sEMG)信号和手部运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表征并识别志愿者手部运动模式,建立手部运动与前臂sEMG信号关系;将识别的sEMG信号转化为手部关节运动轨迹,构建sEMG信号驱动的手部运动模型。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获取... 目的采集前臂表面肌电(sEMG)信号和手部运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表征并识别志愿者手部运动模式,建立手部运动与前臂sEMG信号关系;将识别的sEMG信号转化为手部关节运动轨迹,构建sEMG信号驱动的手部运动模型。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获取其6个手部运动时6块肌肉的sEMG信号,同时使用VICON运动捕捉系统采集手部运动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 手部运动 机器学习 semg信号 运动数据 运动捕捉系统 关节运动轨迹 健康志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田 刘志华 +3 位作者 陈然 周蠡 黎鹏 刘仕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07-3413,共7页
绝缘手套法是配网带电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为获取穿戴绝缘手套的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的疲劳特性及其诱发的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风险,开展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绝缘手套法是配网带电作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为获取穿戴绝缘手套的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的疲劳特性及其诱发的肌肉骨骼系统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MSDs)的风险,开展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评估研究。针对配网绝缘手套法的典型作业工况,搭建了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上肢的sEMG试验平台,采集受试者上肢(右手)各目标肌肉在是否穿戴绝缘手套下的sEMG信号;基于时域特征参数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及频域特征参数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DF)对绝缘手套的上肢肌肉疲劳特征进行评估;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肱桡肌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结果表明:穿戴绝缘手套作业时各目标肌肉更容易进入疲劳状态;穿戴绝缘手套作业时,作业人员上肢部位的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疲劳程度依次递减,与仿真计算的分析结果一致;sEMG时域特征参数IEMG、RMS对作业人员上肢肌肉疲劳的表征效果要优于频域特征参数MPF和MDF;带电作业人员上肢肱桡肌疲劳状态识别模型总体平均准确率为86.56%,能有效识别上肢肱桡肌肌肉疲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绝缘手套 表面信号(semg) 肉疲劳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肌表面肌电信号控制的无线鼠标
17
作者 赵域 张腾宇 +1 位作者 李立峰 郭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鼠标作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而现有的鼠标主要是由健康人的手来操控的,还没有截肢伤残人士专用的鼠标,但是对于这些伤残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计算机和鼠标。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展开助残鼠标的研究:上海科... 鼠标作为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而现有的鼠标主要是由健康人的手来操控的,还没有截肢伤残人士专用的鼠标,但是对于这些伤残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使用计算机和鼠标。近年来国内外均已展开助残鼠标的研究: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的兆峰、罗永昭等人发明了肌电信号控制鼠标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表面 鼠标 现代生活 输入设备 计算机 伤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肌电假肢手控制的表面肌电双线性模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涛 侯文生 +2 位作者 吴小鹰 万小萍 郑小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07-1913,共7页
表面肌电信号(sEMG)被广泛应用于假肢控制,但是由于解剖组织、生理状态等因素使肌电信号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传统的参数归一化方法需要大样本的训练构建适合用户的肌电控制模型,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动作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双线性模... 表面肌电信号(sEMG)被广泛应用于假肢控制,但是由于解剖组织、生理状态等因素使肌电信号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传统的参数归一化方法需要大样本的训练构建适合用户的肌电控制模型,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动作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双线性模型为肌电假肢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指总伸肌的综合强度和肌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双线性模型,将指总伸肌肌电活动从神经-肌肉生理机制的角度分解为用户相关的个人因素矩阵和与动作相关的动作模式矩阵。为了验证该模型,设计了食指、中指、无名指在20%MVC、40%MVC、60%MVC 3个力量水平的单指按压实验,然后利用32通道柔性阵列电极所采集的6名志愿者的指总伸肌sEMG完成双线性模型的构建,在较少的样本训练下实现了对力量水平和手指模式的较好识别。结果表明双线性模型可用于简化肌电假肢接口的训练过程,对肌电假肢手力量和手指动作控制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semg) 双线性模型 手指动作识别 假肢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学领域的表面肌电应用研究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健 金德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表面 医学领域 康复 神经肉系统 运动单位 兴奋传导速度 生物活动 运动神经元 semg信号 肉激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穆景颂 倪朝民 +1 位作者 夏清 缪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面图(semg) 视觉模拟评分(VAS) 功能评定 平均值(AEMG) 中位频率的斜率 (M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