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髌骨表面置换在全膝表面置换中的重要性
1
作者 沈建雄 赵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关键词 全膝表面置换 髌骨表面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表面置换后股骨近段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禹基 孙俊英 +3 位作者 瞿玉兴 范文潮 贾庆卫 董天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近段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集8具青年正常新鲜髋关节标本,建立静止单腿站立位股骨头受力模型,WD-5生物力学测试机测试1000N载荷下股骨头表面置换前后的载荷-应变关系、近段股骨应力分布、刚度和扭转... 目的探讨股骨头表面置换术对股骨近段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集8具青年正常新鲜髋关节标本,建立静止单腿站立位股骨头受力模型,WD-5生物力学测试机测试1000N载荷下股骨头表面置换前后的载荷-应变关系、近段股骨应力分布、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结果载荷为1000N时,置换前后的平均应变、最大平均应力、最大平均位移、刚度等指标的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面置换前后最大扭矩值相差19%,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面置换能有效维持近段股骨的正常应力传递,从而能有效保留近段股骨的骨量,为日后翻修提供良好条件。表面置换是适用于年轻患者的过渡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置换 髋关节 股骨头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配式髋表面置换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近段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南伟 孙荣彬 +2 位作者 王禹基 侯丽丽 赵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9-464,共6页
目的研究组配式髋表面置换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近段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建立正常股骨近段、传统表面髋置换假体(本实验选用Wright假体)、组配式表面髋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关节加载后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近段应力分... 目的研究组配式髋表面置换股骨头假体植入后,股骨近段及假体周围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建立正常股骨近段、传统表面髋置换假体(本实验选用Wright假体)、组配式表面髋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关节加载后分析假体植入前后股骨近段应力分布变化,并对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区域骨质应力分布进行分区量化研究。结果传统假体沿着杆体周围骨质上有多处的应力集中区域,在股骨颈的下方(4、10区)应力明显增加,股骨头上方假体杯下缘(1、7区)应力遮挡;组配式假体螺钉周围骨质上虽有应力集中,但是数值相对较小,股骨颈下方(4、10区)应力分布接近正常股骨。结论与传统表面髋假体置换相比,组配式假体在股骨颈下方区域有较好的应力分布,接近正常股骨,降低了股骨颈骨折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配式假体 有限元 表面置换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表面置换术后与正常股骨近端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明 何志勇 +2 位作者 陶崑 章军辉 狄正林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正常股骨近端图像数据,重建股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和正常股骨近端应力分布进行量化研...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骨质区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正常股骨近端图像数据,重建股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和正常股骨近端应力分布进行量化研究,分析术后生物力学环境的变化。结果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近端上、前、后、下方4个区域均出现明显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分别为0.60、0.57、0.66、0.79 MPa,遮挡率分别为99.80%、99.16%、98.92%、96.66%。股骨头远端大部分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其中应力遮挡只出现在股骨头远端的后方区域,遮挡率为4.92%。术后股骨颈近端前方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在上、下、后方区域出现了应力遮挡,遮挡率分别为16.48%、22.75%和7.83%;股骨颈远端下方区域出现了应力增加,其余区域出现应力遮挡。大粗隆区出现应力增加9.22%;小粗隆区域和股骨颈基底区出现应力遮挡,遮挡率分别为2.49%、14.44%。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大部分区域的应力分布和正常股骨相比非常接近,应力传递接近生理状态,可有效避免术后股骨近段明显的应力遮挡,同时保留了骨量,有利于患者正常的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股骨近端 有限元分析 应力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林荔军 靳安民 +5 位作者 方国芳 李鉴轶 丁超 陈伟义 韦葛堇 李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改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数据,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改良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方案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数据,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的应力分布。结果: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侧应力集中于股骨颈内侧部及假体与股骨颈交界部,以股骨颈内侧部尤为明显。股骨假体覆盖区存在明显应力遮挡。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力主要集中于股骨颈内侧及假体与头颈交界部,并在股骨假体下骨质部存在应力遮挡,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应力集中及应力遮挡与股骨颈骨折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表面置换 有限元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2~10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嘉 叶启彬 +1 位作者 邱贵兴 王以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患有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30例患者(36个膝关节)施以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男5例,女25例;年龄36~74岁,平均(55.8±8.5)岁。术后进行了2~10年的随... 目的评价应用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患有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30例患者(36个膝关节)施以人工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男5例,女25例;年龄36~74岁,平均(55.8±8.5)岁。术后进行了2~10年的随访,根据膝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以膝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评价,有效率分别为88.9%及91.7%;术后优良率分别为69.4%及77.8%。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髌股关节表面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炎 髌股关节表面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素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红细胞动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边磊 白希壮 +3 位作者 王立国 王军 杜张珍 李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h EPO)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红细胞动员中的作用,并简单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36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术后开始给予rh EPO,对照组不给予rh EPO...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rh EPO)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红细胞动员中的作用,并简单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随机将36例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术后开始给予rh EPO,对照组不给予rh EPO,其他同实验组。对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检测结果及血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血红蛋白值于术后7 d开始出现差异,而血小板结果及血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TKA术后应用rh EPO能够较早地纠正术后贫血,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素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 被引量:3
8
作者 林荔军 靳安民 +4 位作者 方国芳 丁超 陈伟义 韦葛堇 李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分析影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我科自2005~2007期间共完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均进行规范随访。结果和结论近期随访结果令... 目的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分析影响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我科自2005~2007期间共完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均进行规范随访。结果和结论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在所有的病例中均无髋关节脱位、周围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前Harris评分:36.69,术后评分升至89.63;术后拐杖使用最多为4周,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金属对金属 表面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解剖学重建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荔军 靳安民 +5 位作者 方国芳 李鉴轶 丁超 陈伟义 韦葛堇 李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2-1453,1457,共3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重建情况及其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功能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30髋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后HARRIS评分、X线检查及解剖学重建评估。结果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 目的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生物力学重建情况及其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功能影响。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30例30髋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后HARRIS评分、X线检查及解剖学重建评估。结果术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下肢平均短缩2.4mm,股骨偏心距短缩约5.45mm,与健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髋关节脱位,术前和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36.69±7.16.和89.63±3.36(P<0.01)。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可达到良好的生物力学重建,同时其大假体设计可有效保证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及良好的关节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解剖学重建 表面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建国 叶铭 +1 位作者 杨庆铭 王成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66-1970,共5页
针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FHR)对手术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器械辅助易于导致假体植入位置的不确定性,并且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将假体植入到正确的位置,建立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的帮助下,... 针对髋关节表面置换术(FHR)对手术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器械辅助易于导致假体植入位置的不确定性,并且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将假体植入到正确的位置,建立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在该系统的帮助下,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视化和中心孔定位针的植入能够容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FHR手术导航系统是准确、快速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实用手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手术导航 最小生成树 二次曲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庆 陈统一 +1 位作者 姜晓幸 姚振钧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 1995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对 16例患者 17个髋关节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14个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个 )行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 目的 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 1995年 1月至 1996年 12月 ,对 16例患者 17个髋关节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 14个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个 )行混合型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 ,术后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X线和Harris评分分析 ,平均随访 5 8.2月。结果 所有患者没有一例行翻修手术 ,X线显示所有表面置换假体植入位置满意 ,没有假体松动、移位现象出现。问卷调查显示患者对 16个髋关节的术后情况表示非常满意。Harris评分平均指数从术前的 44 (31~ 5 2 )分提高到术后的 91(79~ 96 )分。结论 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不失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年青患者为保存关节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 表面置换 金属对金属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国 叶铭 +1 位作者 杨庆铭 王成焘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43-2846,2849,共5页
建立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模型建立功能模块。首先,基于数值优化理论,推导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表示;然后,采用光学跟踪、数值分析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技术,重建了股骨头和股骨... 建立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模型建立功能模块。首先,基于数值优化理论,推导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学表示;然后,采用光学跟踪、数值分析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相关技术,重建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数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导航系统模型建立功能模块能够帮助提高髋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手术导航 去除噪声点 二次曲面拟合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雷胜梅 张玉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635-2636,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ssel thrombosis,DVT)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等,而栓子脱落时常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肝栓塞(liver embolism,LE)等,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吕厚山等报道国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ssel thrombosis,DVT)常见于腘静脉、股静脉等,而栓子脱落时常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肝栓塞(liver embolism,LE)等,是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吕厚山等报道国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40.0%~58.3%,因此,预防TKA、THA术后下肢DVT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9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春 王承云 +2 位作者 王少杰 张英 石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初步经验与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对19例(19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均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假体。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或定位器下钻入导向钉,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初步经验与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6月对19例(19髋)髋关节疾病行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均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假体。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直视下或定位器下钻入导向钉,根据股骨颈直径确定股骨头假体的大小,髋臼假体使用生物型压配技术固定,股骨头假体骨水泥固定。结果 1例术后复查X线片时发现髋臼假体脱位再次手术复位成功;1例在股骨颈定位时发现导针严重偏差,重新定位定向后获得良好位置,术后X线位置良好;其余17例手术顺利和术后X线显示位置良好,出院时均屈髋达90°,步行出院。19例随访3~25个月,平均9.2月,末次随访HSS评分为(91±11)分,较术前(43±10)分明显增高(t=14.465,P=0.000);UCLA髋关节活动评分(7.4±1.6)分,较术前(4.4±1.3)分明显升高(t=8.364,P=0.000)。结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某些髋关节疾病近期疗效优良,特别适合于年轻患者;但该术式有更长学习曲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且在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时需要准备全髋置换的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表面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病人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丽萍 张梅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7期1975-197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病人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病人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后48h运动及休息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术后6h、24h、48h膝关节屈曲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术后48h干预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24h、48h干预组病人患侧膝关节屈曲度大于常规组,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TKA病人术后疼痛程度,有效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表面置换 疼痛 护理干预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卉 喻姣花 +1 位作者 杨晓霞 罗凯燕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3-14,共2页
对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 对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手术均获成功,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股骨颈骨折、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提示应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全方位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表面置换 人工假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素舒 胡珊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3期1006-1007,共2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间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方法治疗的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对其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临床愈合,...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间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方法治疗的4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对其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临床愈合,随访时间3~24个月,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法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坏死具有巨大的优势,手术前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要重视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表面置换 股骨头坏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艳 雷鸣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患者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MOM-HRA)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因PVNS行滑膜切除加MOM-HRA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重点进行术前功能指导、术后专科护理、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患者施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MOM-HRA)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因PVNS行滑膜切除加MOM-HRA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重点进行术前功能指导、术后专科护理、功能锻炼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7例患者随访12~20个月,髋关节疼痛基本缓解,Harris评分提高,均未发生股骨颈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MOM-HRA手术治疗PVNS患者的疗效满意,护理重点是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髋关节表面置换 护理 功能锻炼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不同引流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林 张可 +1 位作者 于勤 王丽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7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创口最佳引流方法。[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54例,随机分为普通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普通引流组采用引流管连接引流袋,负压引流组采用引流管连接一...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创口最佳引流方法。[方法]选择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且留置引流管的病人54例,随机分为普通引流组和负压引流组,普通引流组采用引流管连接引流袋,负压引流组采用引流管连接一次性弹簧式引流器或自制负压引流瓶。对两组病人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所需护理工作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负压引流组并发切口内血肿1例,且护理工作量普通引流组少于负压引流组。[结论]膝骨性关节炎并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采用普通引流较负压引流更安全、可靠,不仅操作简便,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可防止因负压抽吸不及时而产生正压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减轻老年患者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止血带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全立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3-164,共2页
在行全膝表面置换手术中.需要良好的止血带效果。因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 在行全膝表面置换手术中.需要良好的止血带效果。因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右美托咪定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弱应激反应等多种效用,并且不引起呼吸抑制.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围术期用于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评估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行全膝表面置换术中阻止止血带反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表面置换 止血带反应 右美托咪啶 老年患者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减轻 血流动力学变化 手术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