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绝缘对平面钨丝阵Z箍缩早期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盛亮 李阳 +7 位作者 黑东炜 袁媛 彭博栋 王亮平 李沫 张美 魏福利 赵吉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5-290,共6页
在"强光一号"装置上研究了表面绝缘对平面钨丝阵早期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唯象分析,发现相对于标准丝阵,表面绝缘丝阵X射线辐射被强烈延迟,并与丝阵宽度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在X射线辐射之前存在较强的阴极发射;表面绝... 在"强光一号"装置上研究了表面绝缘对平面钨丝阵早期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唯象分析,发现相对于标准丝阵,表面绝缘丝阵X射线辐射被强烈延迟,并与丝阵宽度有较强的依赖关系,在X射线辐射之前存在较强的阴极发射;表面绝缘丝阵X射线辐射副脉冲幅值是标准丝阵两倍,且存在较长的平台期,其单丝等离子体膨胀导致的温度降低效应比标准丝阵强;在快速内爆开始之前,两者形成了类似的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绝缘 钨平面丝阵 Z箍缩 早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方法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电阻的影响
2
作者 陈凌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通过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其表面绝缘电阻.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发现: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同一类电工钢表面绝缘电阻值有所差异,而且GB/T 2522—1988测试方法比GB/T 2522—2007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值偏大,并对其... 通过对电工钢片表面绝缘涂层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其表面绝缘电阻.根据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发现: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同一类电工钢表面绝缘电阻值有所差异,而且GB/T 2522—1988测试方法比GB/T 2522—2007测试方法所测得的值偏大,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绝缘电阻 电工钢片(带)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伟 路鑫 +1 位作者 邱维进 王平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针对当前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存在的图像背景复杂、缺陷小目标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引入CAF模块,增强模型对复杂图像场景的解析,增强全局和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 针对当前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存在的图像背景复杂、缺陷小目标识别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引入CAF模块,增强模型对复杂图像场景的解析,增强全局和局部特征的提取能力;其次,在模型的颈部网络增加GD机制,减少特征融合过程中信息的丢失,提升小目标检测能力;最后,采用ATFL分类损失函数,削弱复杂背景对小目标检测的干扰,引入PIOU边界框损失函数,提高识别精度,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mAP50达到94.1%,精确率达到92.5%,召回率达到91.3%,相较于基线模型分别提高了3.1%、0.7%、3.9%,且综合性能优于最近的YOLOv9s、YOLOv10s等代表性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绝缘表面缺陷识别 小目标 卷积和注意力融合 边界框损失函数 分类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操作杆表面状态与沿面放电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田 陈聪 +2 位作者 刘磊 黎鹏 杨东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6期132-137,共6页
绝缘操作杆作为带电作业中的重要操作工具,其是否处于良好的绝缘状态对带电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不同测量方法检测绝缘操作杆表面存在的典型缺陷,通过电介质谱和沿面放电特性试验对高阻性缺陷检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绝缘操作杆作为带电作业中的重要操作工具,其是否处于良好的绝缘状态对带电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不同测量方法检测绝缘操作杆表面存在的典型缺陷,通过电介质谱和沿面放电特性试验对高阻性缺陷检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8.1%的环境中,绝缘操作杆受潮状态下的表面绝缘电阻值比干燥状态下的表面绝缘电阻值下降了60.1%;干燥状态下绝缘操作杆的介质损耗因数小于0.01。利用石墨模拟不同碳化位置对沿面放电电压的影响,通过沿面放电试验可知,当两电极中存在贯通性缺陷时,沿面放电电压会严重下降。基于绝缘操作杆表面电阻或介质损耗特性的绝缘性能评估方法对现场使用的绝缘操作杆绝缘性能评估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绝缘操作杆 表面绝缘电阻 介质损耗 沿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的碰撞和吸附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恒真 赖江宇 +3 位作者 雷乾 邓诗雨 刘刚 李立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96-2603,共8页
为研究影响污秽颗粒(以下简称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因素,分别建立了污秽颗粒和绝缘表面的模型,在考虑绝缘表面边界层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碰撞和吸附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制定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判据,分析了颗... 为研究影响污秽颗粒(以下简称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因素,分别建立了污秽颗粒和绝缘表面的模型,在考虑绝缘表面边界层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碰撞和吸附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制定了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判据,分析了颗粒直径(以下简称粒径)、空气中的主流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对污秽颗粒在绝缘表面吸附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粒径是影响绝缘表面积污的首要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吸附;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湿度越大越容易吸附;最后是空气中的主流风速,风速越大越容易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秽颗粒 绝缘表面 碰撞吸附 主流风速 空气相对湿度 颗粒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污绝缘表面交流电弧发射光谱及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昊 张乔根 +3 位作者 庞磊 杨晓磊 周军 于昕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4808-4816,共9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绝缘子污秽闪络过程及机制,设计了电弧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实验平台,通过在污秽中掺入了微量锂元素作为示踪元素,并基于染污绝缘表面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测量及特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泄漏电流下电弧等离子体的谱线分布和微观... 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绝缘子污秽闪络过程及机制,设计了电弧等离子体光学诊断实验平台,通过在污秽中掺入了微量锂元素作为示踪元素,并基于染污绝缘表面交流电弧发射光谱测量及特性分析,获得了不同泄漏电流下电弧等离子体的谱线分布和微观参数。利用谱线相对强度法,计算了电弧温度;通过分析钠元素分立谱线Stark半展宽值,获得了电弧通道的电子密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泄漏电流幅值的增加,局部电弧的温度升高、电子密度并没有显著变化;在临界闪络阶段,电弧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骤增;闪络发生时,电弧温度达到7 400 K,电子密度升至7.64×1017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污绝缘表面 交流电弧 光谱 电弧温度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润污秽绝缘表面电场及针板电极下的沿面放电 被引量:16
7
作者 姚刚 文习山 蓝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7-1414,共8页
为研究湿润污秽条件下绝缘表面电场分布和沿面放电特性,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绝缘表面存在水膜和水滴的简化模型,用准静态谐分析法计算了湿润污秽对绝缘表面电场和沿面电位的影响。对针板电极下瓷和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沿面放电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湿润污秽条件下绝缘表面电场分布和沿面放电特性,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绝缘表面存在水膜和水滴的简化模型,用准静态谐分析法计算了湿润污秽对绝缘表面电场和沿面电位的影响。对针板电极下瓷和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沿面放电进行了研究,对其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以湿润污秽为中心的小区域电场发生畸变;瓷绝缘表面的污秽水膜影响绝缘子电压和电场分布,其电导率对绝缘子局部区域的电压分布具有影响。分离污秽水珠的个数、体积和电导率对室温硫化硅橡胶表面电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绝缘表面闪络过程存在阶段性。不同电场下的污秽水珠运动存在差异,不同绝缘表面沿面放电存在明显区别;电场极不均匀是导致针板电极下沿面放电存在极性效应的主要因素,湿润污秽的分布、体积和数量对极性效应均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态场 绝缘表面 电导率 极性效应 污秽放电 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A-BP算法的棒式绝缘子表面缺陷识别 被引量:6
8
作者 顾桂梅 陈国翠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553,共8页
针对棒式绝缘子及表面缺陷的精确识别技术问题,提出改进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GA-BP)和绝缘子水平/垂直方向像素统计的算法,分别用于绝缘子及其表面缺陷精确识别。采用GA算法对BP网络的初始权重进行优化,并用... 针对棒式绝缘子及表面缺陷的精确识别技术问题,提出改进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GA-BP)和绝缘子水平/垂直方向像素统计的算法,分别用于绝缘子及其表面缺陷精确识别。采用GA算法对BP网络的初始权重进行优化,并用鲍威尔-比厄法(Powell-Beale)更新GA-BP算法中的权值和阈值,高精度识别绝缘子。利用相机标定,实现绝缘子长度直径比、伞裙面积的世界与像素值间的转换。基于像素统计结果,实现绝缘子表面缺陷的精确识别。仿真结果表明,与GA-BP识别算法和以伞裙距离为自爆判断标准的算法相比,改进后的识别率分别提高7.00%和20.50%,且改进GA-BP算法的处理时间为0.015 s/张。为接触网检测监测装置(4C)零部件的准确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式绝缘表面缺陷识别 改进GA-BP算法 相机标定 图像像素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染污绝缘表面延伸的局部电弧温度测量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顺元 张仁豫 谈克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用谱线相对强度法对沿染污绝缘表面延伸的局部电弧温度进行了测量。试验选用了钠原子四条不同波长的谱线,用玻耳兹曼图解法求得电弧的温度。为了连续跟踪测量电弧截面的温度变化,采用了由一个透镜和三十个平面镜...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用谱线相对强度法对沿染污绝缘表面延伸的局部电弧温度进行了测量。试验选用了钠原子四条不同波长的谱线,用玻耳兹曼图解法求得电弧的温度。为了连续跟踪测量电弧截面的温度变化,采用了由一个透镜和三十个平面镜组成的光学旋转扫描系统,测量了沿染污绝缘表面发展中电弧截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该测温系统与磁带记录仪和高速摄影机联用,测得局部电弧沿染污绝缘表面发展直至闪络的全过程。在临界闪络时,电弧中心的温度高达12500K,这个数值已接近钠原子全电离温度,试验结果有助于污闪放电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秽闪络 绝缘表面 电弧 温度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运动和局部放电特性 被引量:40
10
作者 许渊 刘卫东 +5 位作者 陈维江 李星 殷禹 毕建刚 崔博源 弓艳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315-4324,共10页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绝缘子沿面闪络严重威胁供电安全,故障诱因通常归结为GIS绝缘子表面存在的金属颗粒。GIS内金属颗粒尺寸主要是亚毫米级,认识和了解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特性和运动...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绝缘子沿面闪络严重威胁供电安全,故障诱因通常归结为GIS绝缘子表面存在的金属颗粒。GIS内金属颗粒尺寸主要是亚毫米级,认识和了解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特性和运动特性是分析GIS绝缘子沿面闪络诱因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因为研究难度较大,一直以来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特性和运动特性尚不被掌握。为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灵敏度可达0.02pC的综合局放测量系统和运动观测系统,观测获得了GIS绝缘子表面单个、2个、多个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运动特性和局部放电特性,采用有限元法和电磁场理论分析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运动机制和局部放电机制,并揭示了两者的关联关系,最后讨论特高频法现场检测技术对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级金属颗粒的检测失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绝缘表面 亚毫米级金属颗粒 运动特性 局部放电特性 特高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工况下交流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运动诱发沿面闪络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许渊 刘卫东 +5 位作者 陈维江 李星 殷禹 毕建刚 崔博源 牛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6-1602,共7页
近年来,GIS绝缘故障频发,为降低GIS故障率,保障供电安全,亟需解决GIS绝缘子沿面闪络诱因问题。根据以往研究,GIS绝缘子沿面闪络诱因主要怀疑是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但至今仍未发现运行工况下微金属颗粒诱发沿面闪络的放电机制和放电发... 近年来,GIS绝缘故障频发,为降低GIS故障率,保障供电安全,亟需解决GIS绝缘子沿面闪络诱因问题。根据以往研究,GIS绝缘子沿面闪络诱因主要怀疑是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但至今仍未发现运行工况下微金属颗粒诱发沿面闪络的放电机制和放电发展过程。为此建立了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运动和高灵敏脉冲电流局部放电观测实验平台,以5mm微金属颗粒为对象,实验发现运行工况下微金属颗粒运动诱发沿面闪络的现象,并观测到其局部放电发展过程,通过电场仿真、力学分析和实验研究了闪络机制,揭示了一种微金属颗粒诱发GIS绝缘子沿面闪络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工况 GIS 绝缘表面 微金属颗粒 运动 沿面闪络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灵敏测量的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 被引量:26
12
作者 许渊 刘卫东 +3 位作者 陈维江 杨景刚 赵科 刘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07-2714,共8页
近年来GIS绝缘子沿面闪络故障频发,闪络诱因通常认为是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但实际运行电压下GIS绝缘子表面不同长度亚毫米/毫米级微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水平一直不被掌握。文中基于脉冲电流互参考法,建立了局放识别能力达0.02pC的高... 近年来GIS绝缘子沿面闪络故障频发,闪络诱因通常认为是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但实际运行电压下GIS绝缘子表面不同长度亚毫米/毫米级微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水平一直不被掌握。文中基于脉冲电流互参考法,建立了局放识别能力达0.02pC的高灵敏GIS脉冲电流局部放电测量系统,在接近实际运行电压水平下,获得了126k VGIS绝缘子表面0.5、2、5、8、10mm微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和放电特征,发现绝缘子表面单个5mm以下金属颗粒的局部放电量低于1p C,特高频法很难检测到,揭示了GIS绝缘子表面亚毫米/毫米级微金属颗粒长度、位置对局部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颗粒长度越短,所处位置绝缘子表面场强越低,放电量越低,证明了现行局放出厂试验标准和特高频方法对GIS绝缘子表面微金属颗粒检测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脉冲电流法 特高频法 绝缘表面 微金属颗粒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叠加雷电冲击下SF_(6)中环氧绝缘表面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聪 李鹏程 +2 位作者 刘波 李良书 李军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3-1664,共12页
为掌握交流叠加冲击这种复杂工况下环氧绝缘沿面局部放电激发规律,对交流叠加雷电冲击(lightning Impulse,LI)电压下SF_(6)中环氧绝缘表面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交流电压小于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artial discharge incep... 为掌握交流叠加冲击这种复杂工况下环氧绝缘沿面局部放电激发规律,对交流叠加雷电冲击(lightning Impulse,LI)电压下SF_(6)中环氧绝缘表面金属颗粒局部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交流电压小于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artial discharge inception voltage,PDIV)的情况下,研究了交流叠加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激发特性;在交流电压大于PDIV的情况下,研究了雷电冲击对交流局部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PDIV随金属颗粒的长度增加而减小,随金属颗粒的直径减小而减小,随金属颗粒距高压电极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交流叠加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比交流电压单独作用下的放电更剧烈;交流电压低于PDIV时,负极性雷电冲击(negativelightning impulse,NLI)所激发的交流局部放电比正极性雷电冲击(positivelightningimpulse,PLI)所激发的放电剧烈;交流电压高于PDIV时,雷电冲击对交流局部放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叠加雷电冲击 SF6 环氧绝缘表面 金属颗粒 局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电位测量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 被引量:25
14
作者 付洋洋 王强 +1 位作者 张贵新 王新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2次求逆简化为1次求逆。使用改进后算法,以直流电压下空气和SF6气体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位的测量结果为算例,计算得到的自由电荷面密度空间分布与改进前算法的结果一致。与改进前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进一步得到了绝缘子表面视在电荷与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分布,并发现同一气体环境下自由电荷与视在电荷面密度峰值有明显差异,空气中相差370pC/cm2,SF6气体中相差530pC/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表面电荷 绝缘表面电位 沿面闪络 盆式绝缘 振荡Kelvin探针 静电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500kV线路悬式绝缘子电气特性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小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6,31,共3页
遭雷击的、运行中的及新的 3种 5 0 0kV线路悬式绝缘子在昆明 1970m海拔高度的试验室内的有限数量的工频和雷电冲击试验表明 ,不同绝缘状况下的绝缘子的电气特性不尽相同 ;同一杆塔上遭雷击的同一绝缘子串中各绝缘子的绝缘特性并不一样 ... 遭雷击的、运行中的及新的 3种 5 0 0kV线路悬式绝缘子在昆明 1970m海拔高度的试验室内的有限数量的工频和雷电冲击试验表明 ,不同绝缘状况下的绝缘子的电气特性不尽相同 ;同一杆塔上遭雷击的同一绝缘子串中各绝缘子的绝缘特性并不一样 ;与运行中的及新的绝缘子相比 ,遭雷击的绝缘子表面绝缘特性也不完全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 雷击放电 表面绝缘特性 比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绝缘层内窥透视集成电路法中Lock-in的应用
16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1年第z1期108-111,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非接触无损透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表面绝缘层显微内窥透视检测掩盖在其绝缘层下面的半导体的缺陷和集成电路微结构的检测法(简称透表法)和用此法所观测到的图像。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在此新检测法中Lock-i... 提出一种新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非接触无损透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表面绝缘层显微内窥透视检测掩盖在其绝缘层下面的半导体的缺陷和集成电路微结构的检测法(简称透表法)和用此法所观测到的图像。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在此新检测法中Lock-in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过表面绝缘 非接触无损 显微内窥透视检测法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 微结构和缺陷 锁相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继电器贮存期接触电阻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2
17
作者 王召斌 翟国富 黄晓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11,共7页
电磁继电器贮存过程中,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超标是主要的失效模式,而触点间的阴离子扩散是导致触点表面绝缘膜增长、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纯金属触点表面腐蚀膜的成膜机理,并根据扩散理论给出了接触电阻增长与触点间压力、... 电磁继电器贮存过程中,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超标是主要的失效模式,而触点间的阴离子扩散是导致触点表面绝缘膜增长、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纯金属触点表面腐蚀膜的成膜机理,并根据扩散理论给出了接触电阻增长与触点间压力、接触压降以及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常闭触点间单个导电斑点的接触电阻增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其他学者的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最后通过该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行触点贮存寿命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电磁继电器 表面绝缘 扩散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对等值盐密贡献的定量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煜 王少俊 +1 位作者 范立群 刘基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5,共4页
定量计算了CaSO4对等值盐密(ESDD)的贡献,并通过比较闪络电压Uf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给出了间接验 证。结果表明,CaSO4对X-4.5型绝缘子实际盐密的贡献值≤9.4μg/cm2,其表观盐密数值范围是0~0.31mg/ cm2。污秽中w(CaSO4)>18.32mg时... 定量计算了CaSO4对等值盐密(ESDD)的贡献,并通过比较闪络电压Uf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给出了间接验 证。结果表明,CaSO4对X-4.5型绝缘子实际盐密的贡献值≤9.4μg/cm2,其表观盐密数值范围是0~0.31mg/ cm2。污秽中w(CaSO4)>18.32mg时表观盐密高于实际盐密。用实际盐密修正表观盐密可使Uf的计算值与实 测值基本吻合。用NaCl和CaSO4混合盐进行的人工污秽试验表明,Uf随混合盐中w(CaSO4)增加而升高的主要 原因是实际盐密随着w(CaSO4)增加而下降。自然污秽绝缘子Uf高于人工污秽的重要原因是其w(CaSO4)高,使 实际盐密显著小于表观盐密。该结果可供用光纤传感器和光谱法测量盐密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表面污秽 等值盐密 闪络电压 硫酸钙(CaSO4)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S模拟分析的建筑大空间火灾下钢构件的升温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超 李国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8-71,共4页
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模拟了大空间火灾作用下裸露钢梁及钢柱的升温情况。介绍了绝缘表面温度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FDS模拟得到的钢构件不同位置处的绝缘表面温度与周围气体温度的比较,显示了大空间火灾中火焰辐射对钢构件不同部... 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模拟了大空间火灾作用下裸露钢梁及钢柱的升温情况。介绍了绝缘表面温度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FDS模拟得到的钢构件不同位置处的绝缘表面温度与周围气体温度的比较,显示了大空间火灾中火焰辐射对钢构件不同部位升温计算的影响,并据此对大空间火灾作用下钢构件升温计算中入射热的计算问题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火灾 FDS软件 绝缘表面温度(AST) 钢构件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隧道/城市管廊GIL的可靠性与适用性设计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黎斌 张烈 +7 位作者 张微 李松 张晓伟 王卫华 熊赟超 张长虹 刘婉莹 盛康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共14页
介绍了过江河隧道及大城市市区综合管廊中高压/特高压GIL的特殊运行环境及要求,总结了GIL常见的运行故障,从绝缘、密封、电接触、母线及外壳支撑等方面分述了GIL可靠性结构设计要求及方案;从方便现场拆装、特性监测、寻找处理故障等方... 介绍了过江河隧道及大城市市区综合管廊中高压/特高压GIL的特殊运行环境及要求,总结了GIL常见的运行故障,从绝缘、密封、电接触、母线及外壳支撑等方面分述了GIL可靠性结构设计要求及方案;从方便现场拆装、特性监测、寻找处理故障等方面分述了GIL的适用性设计要领,提出了长线GIL设置封闭式隔离开关分段运行理念以及局放监测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理念和应用设计理念。为确保GIL运行可靠性文中还特别强调了制造质量监控的重要性,为GIL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内绝缘 绝缘表面电场 高气密性 母线与外壳支撑 可靠性及适用性设计 制造质量监控 隧道/管廊G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