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修饰超微盘电极上镉(Ⅱ)的表面络合吸附波
1
作者 赵凯元 王敔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7-732,共6页
用直径7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 用直径7μm的碳纤维组合成超微圆盘电极,以聚苯胺修饰电级.以阶梯扫描法、循环伏安法、双阶跃计时电量法和交流阻抗法等,研究了Cd2+在该电极上的表面络合吸附特性和电极过程.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两个还原峰,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由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对Cd2+的特性吸附,形成电活性的表面吸附态络合物.因此,这种表面络合物首先被还原,形成峰电位-0.90V处的表面络合吸附波,还原峰电位比Cd2+直接还原电位(-0.98V)正移,循环反扫时,氧化波无峰形.根据实验数据推测了电极过程的反应机理,证实该还原波具有扩散和表面反应同时控制的表面络合吸附波的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基本一致,并求得了表面吸附态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吸附量和表面络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验还证实,在峰电位-1.06V处的还原波,是Cd2+的表面吸附还原态诱导而产生的催化氢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修饰电极 超微盘电极 镉(Ⅱ) 表面络合吸附波 碳纤维 表面络合物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对FeOOH微粒表面络合作用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苏桂芬 刘善贵 +1 位作者 李忠民 石德成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85-90,共6页
选用8种不同的多糖分别与 FeOOH 反应,制成相应的糖铁表面合物.产物提纯后,分析其化学组成,并依次进行了室温下的穆斯堡尔谱测定。结果表明,各多糖铁的 IS 均在0.35±0.02mm/s 范围内,QS 均在0.70±0.02mm/s范围内,稍大于铁蛋白... 选用8种不同的多糖分别与 FeOOH 反应,制成相应的糖铁表面合物.产物提纯后,分析其化学组成,并依次进行了室温下的穆斯堡尔谱测定。结果表明,各多糖铁的 IS 均在0.35±0.02mm/s 范围内,QS 均在0.70±0.02mm/s范围内,稍大于铁蛋白的0.62mm/s;各多糖铁与铁蛋白及柠檬酸铁一样,所含的铁均为高自旋,处于弱相互作用八面体座的三价铁。从穆斯堡尔谱分析来看各多糖铁的铁核与铁蛋白的相似,但更接近柠檬酸铁;多糖自身的分子量、键型、单糖残基组成、以及络合物中柠檬酸的有无等对其铁核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铁 表面络合物 穆斯堡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多糖FeOOH微核表面络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明国 张翼伸 梁忠岩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9-105,共7页
本文用人参多糖、人参果胶、人参果胶酸等分别制成六种多糖 FeOOH表面络合物,并对其组成、性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法、EDTA 滴定法测定了表面络合物中多糖、铁等的含量,用凝胶桂层析、粘度测定等研究了表面络合物的性质。用... 本文用人参多糖、人参果胶、人参果胶酸等分别制成六种多糖 FeOOH表面络合物,并对其组成、性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用气相色谱法、EDTA 滴定法测定了表面络合物中多糖、铁等的含量,用凝胶桂层析、粘度测定等研究了表面络合物的性质。用园二色谱和碘的显色反应研究了多糖的构象变化;用磁园二色谱,红外光谱和 Mossbauer 谱研究了络合物的铁核结构。并提出此类表面络合物的可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表面络合物 FEO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吸附层对磷矿石磷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光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69,共5页
次生磷矿石表面的Ca-P吸附层对磷矿石磷的释放有重要影响。以NaCl、KCl或NH4OCl浸提除去磷矿石表面的吸附态Ca,导致了随后的水提取磷的大量增加。认为磷矿石表面的吸附层给磷灰石的加速溶解提供了Ca的接收库。
关键词 磷矿石 表面络合物 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铂催化剂中的载体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锡尧 任韶玲 庞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4期499-503,共5页
本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法和氢氧滴定法研究了SiO_(2)、SiO_(2)·Al_(2)O_(3)、Al_(2)O_(3)、SiO_(2)·SnO_(2)和Al_(2)O_(3)·SnO_(2)等和Pt的相互作用,表明Pt和载体作用强弱的顺序为:Al_(2)O_(3)>SiO_(2)·Al_(2)O_(... 本文用程序升温热脱附法和氢氧滴定法研究了SiO_(2)、SiO_(2)·Al_(2)O_(3)、Al_(2)O_(3)、SiO_(2)·SnO_(2)和Al_(2)O_(3)·SnO_(2)等和Pt的相互作用,表明Pt和载体作用强弱的顺序为:Al_(2)O_(3)>SiO_(2)·Al_(2)O_(3)>SiO_(2);发现SnO_(2)具有强化SiO_(2)和Al_(2)O_(3)载体效应的作用;提出Pt和载体相互作用较强部位可能是Pt和缺氧氧化物所形成的表面络合物——Pt-[Al_(2)O_(2)]和Pt-[Sn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效应 表面络合物 载体作用 SNO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醛与H_(4)PMo_(11)V_(1)/SiO_(2)催化剂相互作用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通好 杨洪茂 王国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7期635-639,共5页
本文报告了甲基丙烯醛(MAL)在杂多酸催化剂H_(4)PMo_(11)V_(1)/SiO_(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在表面上生成了三种表面络合物,CH_(2)=C(CH_(3))-CHO*(Ⅰ)、CH_(2)=C(CH_(3))-CO(Ⅱ)和CH_(2)=C(CH_(3))-C■O*O*(Ⅲ)。认为它们是生成... 本文报告了甲基丙烯醛(MAL)在杂多酸催化剂H_(4)PMo_(11)V_(1)/SiO_(3)上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在表面上生成了三种表面络合物,CH_(2)=C(CH_(3))-CHO*(Ⅰ)、CH_(2)=C(CH_(3))-CO(Ⅱ)和CH_(2)=C(CH_(3))-C■O*O*(Ⅲ)。认为它们是生成甲基丙烯酸(MAA)的中间物。发现在较高温度(300℃)抽空处理的催化剂上不发生MAL的化学吸附,同时表征杂多酸阴离子结构的v(P-O)和一个v(Me-O-Me,Me代表Mo或V)谱带也消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醛 甲基丙烯酸 杂多酸催化剂 红外光谱研究 表面络合物 化学吸附 中间物 (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蚀过程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丁茜 何治亮 +3 位作者 沃玉进 张军涛 范明 岳小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4-791,共8页
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地层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溶解-沉淀过程是制约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于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油气储集空间孔隙发育机理。通过开展溶蚀-... 近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地层深部碳酸盐岩储层溶解-沉淀过程是制约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于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油气储集空间孔隙发育机理。通过开展溶蚀-沉淀模拟实验,利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手段查明常温常压到高温高压条件下(~200℃~70 MPa)温度、压力、水岩比、溶液离子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溶解-沉淀过程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验得到开放系统碳酸盐岩溶蚀窗温度范围为75~150℃,间歇性开放系统碳酸盐岩溶蚀窗温度范围为120~175℃。在开放系统,0.3%CO_2溶液中,方解石溶蚀率明显高于白云石。在半开放系统,0.3%CO_2溶液中,云质灰岩溶蚀率最高。在开放系统,稀硫酸流体中,当温度超过175℃时白云岩溶蚀量超过灰岩,高温条件下硫酸根离子和矿物晶体表面阳离子的络合过程促进了白云岩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硫酸根 溶解-沉淀 表面络合物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掺杂生物炭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酸性橙G
8
作者 刁海东 崔康平 +2 位作者 刘彤 许向阳 李辰轩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02-1609,共8页
文章以酵母细胞为模板,通过一锅法成功制备多杂原子(氮、磷、硫)掺杂的多孔碳微球(multi-heteroatoms(nitrogen,phosphorus,and sulfur)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MHPCS),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 文章以酵母细胞为模板,通过一锅法成功制备多杂原子(氮、磷、硫)掺杂的多孔碳微球(multi-heteroatoms(nitrogen,phosphorus,and sulfur)doped porous carbon microspheres,MHPCS),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酸性橙G(orange G,OG)。实验结果表明,MHPCS_(800)(在800℃下热解)+PMS体系在30 min内对OG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猝灭实验、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MHPCS_(800)+PMS体系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表面络合物;实际废水中常见的阴离子SO_(4)^(2-)(浓度为78 mmol/L)对MHPCS_(800)+PMS体系去除OG几乎没有影响,而相同浓度的Cl^(-)和HCO_(3)^(-)却有促进作用,5 min内OG被完全去除。该材料可通过简单的热处理(350℃、2 h)循环使用,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合成多杂原子掺杂碳催化剂及其污水处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细胞 生物炭 多杂原子 过一硫酸盐(PMS) 表面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D技术在煤/半焦气化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顾永达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在煤/半焦气化研究中的应用,着重讨论了担载金属半焦在含氧气化剂作用下碳—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H_2O和CO_2脉冲气化后的TPD可以分析担载不同金属盐类后脉冲气化所生成的H_2,CO和CO_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在煤/半焦气化研究中的应用,着重讨论了担载金属半焦在含氧气化剂作用下碳—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H_2O和CO_2脉冲气化后的TPD可以分析担载不同金属盐类后脉冲气化所生成的H_2,CO和CO_2.一般来说,随担载金属量的增加,其反应掉的H_2O和CO_2量增加,生成的CO和H_2增加。从碳和CO_2及H_2O的气化反应的氧平衡可以求出在反应过程中吸附在试样表面的氧量,由表面含氧络合物的形态和含量可以分析碳和金属与氧的相互作用,氧迁移机理及催化活性的大小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半焦气化 TPD 氧迁移 表面含氧络合物 气化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膜型缓蚀剂有什么特性?
10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99,共1页
沉淀膜型缓蚀剂能与水中某些离子和腐蚀下来的金属离子相互结合沉淀在金属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难溶的沉淀物或表面络合物,从而阻止了金属的继续腐蚀。
关键词 沉淀物 缓蚀剂 表面络合物 金属离子 特性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