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虫可变表面糖蛋白的表达调控、结构及免疫应答
1
作者 曾晴勤 李如松 +11 位作者 李瑞 朱淳殷 王欣乐 何学东 环嘉玲 叶子雨 王莹 张璟 夏天奇 宋厚辉 郑亚东 杨永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29-4839,共11页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 锥虫是一类由媒介传播的血液原虫,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锥虫病,危害巨大。锥虫的体表为单一可变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ycoprotein,VSG)形成的致密“外套”,会在每个虫血症时期进行周期性更换,以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作用。锥虫基因组含有成百上千个VSG基因和假基因,而虫体可通过精确的表达调控保证在特定感染阶段只表达一种VSG。VSG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这主要由位于其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NTD)顶叶(top lobe)的免疫显性表位、糖基化修饰和亚结构域及其构象共同决定。VSG特异的IgM反应在清除锥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IgG介导的免疫裂解作用则十分有限。宿主特异IgG免疫反应变得固化,只会针对每个VSG中有限的免疫显性表位,降低了与不同VSG之间的交叉反应。本文综述了VSG在表达调控、蛋白质结构、免疫原性及免疫应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锥虫致病机理、研制有效锥虫病防控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虫 可变表面糖蛋白 表达调控 蛋白质结构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牛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晓飞 陈汉忠 +2 位作者 韦英益 何木荣 李晓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4,共3页
用纯化的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3次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3D7、5B9 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方法... 用纯化的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3次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3D7、5B9 2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上清效价和小鼠腹水效价,其中细胞培养上清效价分别为1∶6400和1∶128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05和1∶106。单抗的亚型鉴定结果表明,3D7、5B9分泌的抗体都为IgG1亚类κ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表面糖蛋白 伊氏锥虫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研究 Ⅰ.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的提纯与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汉春 孔繁瑶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3-5,共3页
采用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从实验感染大白鼠血液中提纯伊氏锥虫,-20℃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制成可溶性抗原,经Sephadex G—50脱盐后进行DE—52纤维素氯化钠梯度离子交换层析从中纯化变异表面(?)蛋白。经鉴定是一种分子量为... 采用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从实验感染大白鼠血液中提纯伊氏锥虫,-20℃反复冻融,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制成可溶性抗原,经Sephadex G—50脱盐后进行DE—52纤维素氯化钠梯度离子交换层析从中纯化变异表面(?)蛋白。经鉴定是一种分子量为30KD,富含碱性氨基酸的蛋白质,具有较高的纯度。免疫原性试验证实是伊氏锥虫广西骡株的保护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抗体疫苗 表面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伊氏锥虫的可变表面糖蛋白的分离与鉴定
4
作者 沈永林 汪志楷 李国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体外培养后分离出的3个伊氏锥虫变异群体,经环磷酰胺处理大鼠(CY 大鼠)扩增收虫。虫体纯化后超声波裂解,超速离心制成可溶性抗原,经 Sephadex G-50脱盐和 DE-52离子交换层析提纯可变表面糖蛋白(VSG)。经 SDS-PAGE 鉴定,所提纯的3个 VSG... 体外培养后分离出的3个伊氏锥虫变异群体,经环磷酰胺处理大鼠(CY 大鼠)扩增收虫。虫体纯化后超声波裂解,超速离心制成可溶性抗原,经 Sephadex G-50脱盐和 DE-52离子交换层析提纯可变表面糖蛋白(VSG)。经 SDS-PAGE 鉴定,所提纯的3个 VSG 分子量均为40500。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组成分析仪分析,3个 VSG 均由 Asp,Pro,Thr,Ser,Glu,Gly,Ala,Cys,Val,Met,Ile,Leu,Tyr,Phe,Lys,His,Arg共17种氨基酸组成,但在组成比例上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 Pro,Met,Leu,Ile.Tyr 和 Clu。经 Western blot-ting 鉴定,提纯的3种 VSG 是3种不同的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氏锥虫 可变表面糖蛋白 抗原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源肺孢菌主要表面糖蛋白C共有抗原在肺孢菌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王建成 何之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源肺孢菌主要表面糖蛋白C(Msg C)共有抗原在肺孢菌肺炎(PC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探索PCP的血清学诊断新方法。方法建立检测血清抗人源肺孢菌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48例PCP高危人群(高危组)... 目的评价重组人源肺孢菌主要表面糖蛋白C(Msg C)共有抗原在肺孢菌肺炎(PC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探索PCP的血清学诊断新方法。方法建立检测血清抗人源肺孢菌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48例PCP高危人群(高危组)和51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血清进行抗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和(1, 3)-β-D葡聚糖检测,并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PC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共99例标本中抗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检测和(1, 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3%(28/99)和25.3%(25/99),P>0.05;高危组48例标本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35.4%(17例)和33.3%(16例),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总共99例标本和高危组标本检验结果一致性分别为67.7%和52.1%。高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PCR检测15例阳性,与抗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抗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检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性为58.3%;在两种血清学方法检验结果一致的25例标本中,与PCR检验结果一致性提升到84.0%;若以任一种血清学阳性结果作为判读阳性标准,高危组15例PCR阳性标本检出率达86.7%(13/15)。结论抗Msg C共有抗原IgM抗体联合血清学指标(1, 3)-β-D葡聚糖检测对PCP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两者均为阳性时应进一步进行下呼吸道标本PCR检测和传统细胞学染色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菌肺炎 共有抗原 主要表面糖蛋白 IGM抗体 (1 3)-β-D葡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菌主要表面糖蛋白上游保守序列基因micro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梅林 姚云清 +3 位作者 朱艳玲 骆晓练 李文桂 陈雅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表达调控基因上游保守序列(Upstream conserved sequence,UCS)的microRNA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转染到PC中观察其对PC的抑制作用。方... 目的:构建和鉴定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表达调控基因上游保守序列(Upstream conserved sequence,UCS)的microRNA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转染到PC中观察其对PC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人工合成针对PC MSG-UCS基因的1对microRNA序列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上,序列正确的载体用脂质体转染PC细胞,RT-PCR检测其对PC MSG-UCS基因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PC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凝胶电泳和测序鉴定得到的产物与预期的目的基因一致,其在mRNA水平能明显抑制PC的表达并能破坏PC的超微结构。结论:PC MSG-UCS基因的microRNA表达载体pPC-UCSm构建成功,并能在体外抑制PC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菌 主要表面糖蛋白上游保守序列 MICRORNA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雅岭 王凯 +6 位作者 陈芳玲 曾晓飞 吴文德 黄甜 李雪 朱丙伦 陈汉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0,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鉴定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方法。试验以纯化的伊氏锥虫3D7腹水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伊氏锥虫5B9单抗作为第2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 试验旨在建立一种能鉴定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方法。试验以纯化的伊氏锥虫3D7腹水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伊氏锥虫5B9单抗作为第2抗体,建立了检测伊氏锥虫变异表面糖蛋白(variant surface glucoprotein,VS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了灵敏度、特异性试验及初步检测应用试验。结果显示,用该法检测阳性血清,1∶3200稀释时其D450nm值仍大于阴阳临界值;交叉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其不与泰勒虫、弓形虫、衣原体、大片吸虫等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用该法检测了当地82份水牛血清,阳性率为9.76%。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伊氏锥虫VSG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作为检测水牛临床感染伊氏锥虫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锥虫 变异表面糖蛋白(VSG)抗原 单抗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表面糖蛋白基因的克隆
8
作者 欧阳丽斯 莫庆仪 +2 位作者 彭鸿娟 陈晓光 沈树满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并对卡氏肺抱子虫表面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作前期准备。方法 以地塞米松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2周后喂于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大鼠肺组织匀浆,再免疫抑制4周,诱导鼠模产生。经光镜... 目的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并对卡氏肺抱子虫表面糖蛋白基因进行克隆,为进一步对该基因进行表达作前期准备。方法 以地塞米松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2周后喂于感染卡氏肺孢子虫的大鼠肺组织匀浆,再免疫抑制4周,诱导鼠模产生。经光镜及PCR检测证实阳性后,用PCR法扩增出卡氏肺孢子虫的表面糖齿白基因并亚克隆入T载体,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结果 经光镜和PCR检测证实实验组大鼠均感染了卡氏肺孢子虫;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后,扩增片段的长度为319bp。结论通过地塞米松免疫抑制和一次性喂予病原体可以建立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虫 表面糖蛋白基因 动物模型 克隆 孢子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氏锥虫不同株的表面变异糖蛋白提取和重要特性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勇志 沈杰 +2 位作者 周金林 石滨海 王云飞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8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伊氏锥虫 不同株 表面变异糖蛋白 骆驼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RS47D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辉 米荣升 +7 位作者 贾海燕 王旭 黄燕 张烨华 张晓丽 杨衡 韩先干 陈兆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urface antigen glycoprotein 1-related sequences,SRS47D)并确定其在弓形虫中的定位,本研究将SRS47D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SRS47D,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 为表达弓形虫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surface antigen glycoprotein 1-related sequences,SRS47D)并确定其在弓形虫中的定位,本研究将SRS47D基因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SRS47D,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后,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利用His柱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血清效价;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蛋白在弓形虫速殖子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SRS47D,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物约为55 kDa;重组蛋白能与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免疫兔血清效价达到1∶51 200;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SRS47D蛋白分布在弓形虫速殖子表面,尤其前部和后部表膜。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弓形虫SRS47D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表面抗原糖蛋白相关序列 原核表达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11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氏肺孢子菌主要蛋白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龚锐 姚云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4-496,共3页
卡氏肺孢子菌含有大量的蛋白,包括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P55蛋白、A12蛋白、主要表面糖蛋白相关抗原(MSG-related,MSR)、PRT1蛋白、Meu10等。肺孢子菌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宿主严重的肺炎,卡氏肺孢... 卡氏肺孢子菌含有大量的蛋白,包括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P55蛋白、A12蛋白、主要表面糖蛋白相关抗原(MSG-related,MSR)、PRT1蛋白、Meu10等。肺孢子菌是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宿主严重的肺炎,卡氏肺孢子菌主要蛋白的研究为开发新疫苗和防控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卡氏肺孢子菌主要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肺孢子菌 表面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类清道夫受体CD36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漫丽 刘婷婷 +2 位作者 王继红 李庆伟 刘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CD36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并被归属于抗蛋白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1]。CD36参与脂质代谢、长链脂肪酸吸附、细胞凋亡残物清理和巨噬细胞吞噬等过程,过去集中研究其表达调节作用可能是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2]。迄... CD36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并被归属于抗蛋白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1]。CD36参与脂质代谢、长链脂肪酸吸附、细胞凋亡残物清理和巨噬细胞吞噬等过程,过去集中研究其表达调节作用可能是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2]。迄今为止,发现CD36与角膜炎、肿瘤和肥胖等疾病均有关[3]。本文就CD36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道夫受体CD36 脂代谢 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巨噬细胞吞噬 长链脂肪酸 蛋白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流行进化特点
14
作者 陈红艳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114-114,共1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禽流感病毒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为地方性流行,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种系.文章以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机制为依据,对禽流感病毒的流行进化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病毒传播 表面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