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极表面粗糙程度对环保型绝缘气体C6F12O/CO2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唐炬 邹几欢 +3 位作者 唐博文 雷志城 高克利 曾福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69-3776,共8页
由于电力工业排放SF6的温室效应已不容忽视,环保型绝缘气体C6F12O在中低压开关柜中具有替代SF6的潜力。为了探索设备内金属导体表面粗糙程度对C6F12O/CO2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不同气压、不同体积分数的C6F12O/CO... 由于电力工业排放SF6的温室效应已不容忽视,环保型绝缘气体C6F12O在中低压开关柜中具有替代SF6的潜力。为了探索设备内金属导体表面粗糙程度对C6F12O/CO2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不同气压、不同体积分数的C6F12O/CO2与SF6和CO2在不同电极表面粗糙程度时的工频击穿特性,以探究C6F12O/CO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对金属表面粗糙程度和气压的协同敏感度。结果表明:C6F12O/CO2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与金属电极表面粗糙程度关系较大,但相比于SF6,其对金属电极表面粗糙程度的敏感度更小;金属电极表面粗糙程度对C6F12O/CO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电压的影响随着气压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F12O/CO2混合气体 电极表面粗糙程度 击穿强度 气压 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处理对可加工陶瓷冲击闪络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杰 于开坤 +1 位作者 郑楠 张冠军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3,66,共4页
长期以来,复合绝缘系统的耐电性能受制于其绝缘材料表面的沿面闪络,尤以真空闪络最为严重,大大限制了电真空器件的整体性能。以一种具有良好耐电性能的低熔点可加工陶瓷引入真空绝缘,通过不同砂纸打磨研究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其闪络性能的... 长期以来,复合绝缘系统的耐电性能受制于其绝缘材料表面的沿面闪络,尤以真空闪络最为严重,大大限制了电真空器件的整体性能。以一种具有良好耐电性能的低熔点可加工陶瓷引入真空绝缘,通过不同砂纸打磨研究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其闪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冲击电压作用下,随着材料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加其闪络电压有上升的趋势,打磨方向垂直于电极连线方向的效果要优于打磨方向平行于电极连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真空 可加工陶瓷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工程表面的一种基于小波的多尺度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健闻 汤翔 +1 位作者 黄亮 柴苍修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4年第2期103-104,共2页
表面形貌与表面特征的研究是当前工程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课题。对于工程表面评价提出了一个多尺度估计的方法。在用小波对表面形貌进行分离的前提下,定义了两个统计参数来对表面粗糙程度进行表征。多尺度分析为表面表征提供了一个全... 表面形貌与表面特征的研究是当前工程领域最具吸引力的一个课题。对于工程表面评价提出了一个多尺度估计的方法。在用小波对表面形貌进行分离的前提下,定义了两个统计参数来对表面粗糙程度进行表征。多尺度分析为表面表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分析 小波变换 评定参数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程度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稳态线源传热理论的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研究
4
作者 梁昌明 高强 +1 位作者 何剑波 骆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 泥岩、弱胶结砂岩和砾岩等弱结构岩体取样、运输和加工过程容易造成结构扰动,不适宜进行室内热物性测试,而现有现场测试方法无法克服测孔与岩体间空隙的影响,造成测试结果失真。鉴于此,该文基于非稳态线热源理论修正,研发一种考虑探针和热耦合剂相结合的测试方法。通过室内测试对比,验证仪器的测试误差小于5%,表明其准确性满足要求。此外,深入分析砂岩表面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有无耦合剂的导热系数测试差异为14.1%。形貌分析揭示样品表面粗糙度较大,证明探头与岩体较接触不良会显著影响测试精度。因此,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为弱结构岩体导热系数测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结构岩体 线热源理论 导热系数测试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隧道围岩损伤区范围及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广亮 赵晓豹 +2 位作者 龚秋明 唐伟 李晓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开挖损伤区不仅对一般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其渗透特性变化也是一些特殊工程(如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关心的重点。该文结合桓集隧道四标段工程,通过在隧道洞壁取样而后进行室内超声波波速和渗透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TBM开挖... 开挖损伤区不仅对一般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其渗透特性变化也是一些特殊工程(如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关心的重点。该文结合桓集隧道四标段工程,通过在隧道洞壁取样而后进行室内超声波波速和渗透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了TBM开挖隧道围岩的损伤区范围和渗透特性变化,同时也对样品洞壁端面的粗糙程度进行了量测,结果表明:(1)该隧道围岩强度较高,且工程区地应力属于低—中等水平,围岩损伤主要由TBM开挖造成。(2)隧道围岩的原岩波速在4713~5376 m/s之间,损伤区波速在2943~4856 m/s之间,围岩质量较好处的原岩波速和损伤区波速均大于围岩质量较差处的对应值,而围岩质量较差处的最大波速降比比围岩质量较好处的数值略大;各样品的损伤区范围在11.0~52.0 mm之间,一般围岩质量越好,损伤范围越小。(3)围岩质量较好处的原岩和损伤样品渗透率均小于围岩质量较差处的对应样品值;同一岩芯的损伤样品渗透率大于原岩样品,本次研究的机械开挖损伤使围岩的渗透率提高1.94~3.75倍。(4)研究的隧道表面波谷和峰高范围在-5~4 mm之间,满足SKB对处置孔壁粗糙程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花岗岩 开挖损伤区 超声波波速 渗透率 表面粗糙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