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分干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弋嘉 张崇磊 +2 位作者 王蓉 朱思伟 袁小聪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2-679,共8页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 分析了影响相位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灵敏度及动态范围的各种因素。搭建了差分干涉SPR相位检测系统,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若干因素对该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并使用3种厚度的金膜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实时测量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结果显示,入射角度对于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没有影响,而入射光波长、所选金属的介电常数和金膜厚度这3个因素是起作用的。这3个因素中,金膜厚度是比较重要且最易调节的一个。选定金膜后,通过调节入射角和反应物浓度,将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的相位变化限制在系统的线性范围内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波长为633nm的光源,在测量牛血清白蛋白与其抗体之间的反应过程中,兼顾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最优金膜厚度为48nm,此时动态范围为0.013 6RIU,灵敏度为6.67×10-7 RIU/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相位调制 动态范围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 被引量:7
2
作者 何皓 张涛 +6 位作者 姚佳 李传宇 周连群 王毅 李明宇 黎海文 董文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3-728,共6页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 开发了一种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研究了利用该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方法。首先,通过原位聚合法在SPR传感芯片的裸金表面合成了微囊藻毒素LR的多孔分子印迹膜,制备出可以特异性捕获微囊藻毒素LR的SPR传感芯片。然后,利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构建了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最后,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溶液以及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溶液,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特异性等参数。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很高,可实现微囊藻毒素LR的定量检测,动态测量达2.1×10^-9~1×10^-6 mol/L。另外,传感器对于干扰物质微囊藻毒素RR无明显信号响应,表明传感器对于微囊藻毒素L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分子印迹膜 微囊藻毒素LR 水污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测定抗生素-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向宇 周建光 +4 位作者 谢萍 张磊 汪淑华 冯国栋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8-1031,共4页
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并采用此传感器通过测量动力学参数测定了8种抗生素与固定在金膜上的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将所得数据与常用的平衡透析法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可比... 自行设计组装了一套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并采用此传感器通过测量动力学参数测定了8种抗生素与固定在金膜上的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率,将所得数据与常用的平衡透析法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和线性相关性,说明采用此法也可测定抗生素与蛋白的结合率.该方法具有测定周期短、样品用量少、操作简便、预测效果良好以及仪器易于小型化甚至微型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抗生素 蛋白 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用于研究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性质 被引量:3
4
作者 陶磊 金伟 +4 位作者 张莹 闫飞 王琳琳 牟颖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2-885,共4页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实验装置,检测了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连接靶向DNA与生物素化DNA探针的结合程度.结果表明,与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连接的靶向DNA相比,Fe3O4@SiO2核壳式纳米微球... 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以白色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实验装置,检测了不同材质包裹的磁性纳米粒子连接靶向DNA与生物素化DNA探针的结合程度.结果表明,与聚苯乙烯磁性微球连接的靶向DNA相比,Fe3O4@SiO2核壳式纳米微球连接的靶向DNA与生物素化的DNA探针结合速率较快,且其相对标准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 磁性纳米粒子 生物素化DNA探针 靶向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振新 粱大开 郭明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从粒子振动的角度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于温度的敏感特性。对于金属 /介质的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在界面处产生的等离子体振动实质是大量电子的集体振荡。在某一特定的波长的P光激励下 ,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改变... 本文从粒子振动的角度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对于温度的敏感特性。对于金属 /介质的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 ,在界面处产生的等离子体振动实质是大量电子的集体振荡。在某一特定的波长的P光激励下 ,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而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式 ,当激励的光信号与电子群的固有振荡频率一致时 ,大量的电子振动变为一种谐振。由于界面处的电子密度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 ,不同的温度时密度不同———温度越高 ,电子的密度越大 ,而电子群的集体振荡又与电子的密度密切相关。所以温度的变化将对等离子体的共振频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了这一效应来补偿环境介质的温度变化 ,可以克服环境温度对测试所带来的影响。此外 ,本文也讨论了采用光纤SPW传感器可以进行多参数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 温度 温度补偿 多参数测量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纳米多孔金膜 被引量:6
6
作者 杨胤 吴一辉 +1 位作者 郝鹏 张志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98-1901,共4页
为了打破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不高的限制,近年来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运用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纳米材料的制备一般都比较困难而且费用高昂,这给研究带来了困难。笔者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 为了打破传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不高的限制,近年来纳米材料在SPR生物传感器中的运用得到广泛的研究。但是纳米材料的制备一般都比较困难而且费用高昂,这给研究带来了困难。笔者采用化学腐蚀法制备出一种纳米多孔金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该金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将该金膜用于SPR生物传感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平面金膜相比,该纳米多孔金膜具有独特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装配有该金膜的SPR生物传感器在对生物试剂的检测中灵敏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且该金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平面金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多孔金膜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纳米间距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二伟 鱼卫星 +1 位作者 王成 卢振武 《中国光学》 EI CAS 2013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 结合物理光学原理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角度传感器,提出了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纳米间距检测方法。在理论上建立起纳米间距和位相改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借助于SPR角度传感器的高灵敏性,提出通过检测出射光束振动方向的p分量和s分量的位相差值来实现纳米间距的实时检测。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间距改变量从-0.5~0.5μm变化时,位相改变量可实现-150°~150°的变化,检测灵敏度>1 nm。该检测方法能够实现10 nm以下间距的灵敏检测,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实时检测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 角度传感器 纳米间距 共振角度 位相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庆文 任亚敏 韦天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分别采用热聚合和光聚合的方法在金膜表面合成黄体酮分子印迹膜,并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通过对其进行洗脱及吸附研究发现:采用乙腈/乙酸混合液可以快速将黄体酮洗脱下来,洗脱前后共振角分别移动了1... 分别采用热聚合和光聚合的方法在金膜表面合成黄体酮分子印迹膜,并将其作为识别元件应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检测黄体酮.通过对其进行洗脱及吸附研究发现:采用乙腈/乙酸混合液可以快速将黄体酮洗脱下来,洗脱前后共振角分别移动了1.15°和0.72°;该传感器实现对黄体酮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14 g/mL;在10-14-10-6 g/mL的浓度范围内,共振角度的变化与黄体酮浓度的负对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将具有黄体酮识别位点的分子印迹膜分别吸附浓度为10-4 g/mL的雌二醇,睾酮和睾酮丙酸酯溶液,结果显示均没有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基于黄体酮分子印迹膜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能够对黄体酮实现快速定量的专一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黄体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应用于小分子检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雪梅 王晓琳 +4 位作者 仇增凤 王亚东 张斌 徐超 尹洪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1-516,共6页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可实时检测等优点,近年越来越多应用于分子的检测。对于部分分子尤其是分子量非常小的生物小分子,FT-SPR直接检测法存在信号稳定性差、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因此可以针对不同的检测目标构建系列SPR小分子生物传感器通过信号扩增弥补以上缺点。该研究分类并列举了用于小分子检测的SPR免疫传感器(直接检测法、“三明治”法、竞争检测法以及抑制检测法)、SPR分子印迹传感器以及其他基于SPR传感器,系统综述了SPR技术检测小分子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小分子检测 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薄膜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秋顺 成荣 +5 位作者 张旭霖 陈燕 史建国 李明宇 于永江 董文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96-1804,共9页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 为了研究聚合物薄膜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调制作用,以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WISPR)分析仪为传感器件,采用层层组装法,分别在传感器芯片表面原位制备聚丙烯胺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及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PSS多层薄膜,系统地研究在空气与水条件下这2种薄膜对共振光谱的影响,并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其内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致密的PAH/PSS薄膜,WISPR分析仪(检测范围为500~1 000nm)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分别为11(约70nm,水)和45(约158nm,空气);每一双层PAH/PSS薄膜在水中所引起的波长移动远大于在空气中的波长移动.对于环境响应性比较强的PDDA/PSS薄膜,WISPR分析仪所能测量的最大双层数为5(约128nm,水),在空气中即使双层数大于40,也有共振峰出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PDDA/PSS薄膜引起的共振峰在空气中交替出现,如共振峰分别在双层数4~11、19~26、29~40出现,而在双层数12~18、27~28、46~90处消失,这表明薄膜的增厚使光波导的共振模式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转变为横磁模的一阶模式与二阶模式.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聚合物膜的种类和结构可以有效改变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的共振波长及共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聚电解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多层薄膜 波长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分析的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郝鹏 吴一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59-2164,共6页
为了在保证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析仪动态范围的同时提高其分辨率,分析了波长SPR分析仪系统噪声对其探测能力的影响;以波长SPR分析仪的信噪比为目标,对波长SPR的数据处理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曲线为SPR信号最... 为了在保证波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析仪动态范围的同时提高其分辨率,分析了波长SPR分析仪系统噪声对其探测能力的影响;以波长SPR分析仪的信噪比为目标,对波长SPR的数据处理进行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处理曲线为SPR信号最强时波长所对应的反射系数R,与信噪比最大时波长所对应的反射系数R:之间的前半部分SPR曲线。基于这段最佳处理曲线,采用了一种部分质心法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种算法可使SPR分析仪动态范围扩大一倍,在探测器光谱仪波长分辨率提高4倍的情况下,SPR分析仪的分辨率提高了将近10倍。采用此种算法测量折射率在1.3325~1.3600间的甘油溶液,线性相关系数〉0.99,说明此种算法对测试结果的线性度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可满足波长SPR数据处理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 噪声分析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连续谱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值河 侯静 +3 位作者 彭杨 李志鸿 奚小明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塌缩技术制作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空气孔完全塌缩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其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制作了全光纤化的波长检测型的光子晶体光纤... 提出了利用光子晶体光纤空气孔塌缩技术制作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构建了空气孔完全塌缩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其中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制作了全光纤化的波长检测型的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利用超连续谱光源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空气为待测环境介质时,对应的共振波长为465 nm,与理论计算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超连续谱 光子晶体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及控制系统研究
13
作者 庄志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5,共3页
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多功能检测范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采用K棱镜结构模型激发实现表面等离子共振,结构采用上下2种非对称介质-金属-介质波导形式实现双通道的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金的通道灵敏度由3μm/RIU提高到7μm/RI... 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多功能检测范围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采用K棱镜结构模型激发实现表面等离子共振,结构采用上下2种非对称介质-金属-介质波导形式实现双通道的传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金的通道灵敏度由3μm/RIU提高到7μm/RIU左右,但检测精度下降明显;设计的传感器金属层为金的传感通道更适合检测折射率较低的物质,而金属层为银的传感通道更适合检测折射率较高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双通道 多功能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晨光 陈靖容 +1 位作者 刘仁材 王雅丽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54,共5页
针对目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仪价格昂贵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使用熔融堆积成型3D打印技术打印系统所需的部分机械零件以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系统主要由机械扫描、信号采集与控制以及PC端的软件3... 针对目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仪价格昂贵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低成本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使用熔融堆积成型3D打印技术打印系统所需的部分机械零件以降低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系统主要由机械扫描、信号采集与控制以及PC端的软件3部分组成。对于测量的准确性,通过测量标准折射率的溶液进行了验证。经计算系统分辨率达到了10^-6 RIU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检测装置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折射率 低成本 3D 打印 FDM3D 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景艳 宋大千 +9 位作者 卜丽莎 朱冬元 牟颖 刘霞 张寒琦 金钦汉 张桂珍 丁家华 王维忠 罗贵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 C鼠及新西兰兔 ,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 ,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 ,特异性多克...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 C鼠及新西兰兔 ,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 ,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 ,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捕捉抗体 ,单抗 9F5作第二抗体 ,制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比较了直接法和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的性能。结果 :夹心免疫法的最低检测限 (0 8μg L)是直接法的 5倍 (4 μg L) ,检测范围为 (0 8~ 2 0 ) μg L ,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达 3 8%~ 5 1% ,6 3%~ 8 1%。用该夹心法及国外试剂盒分别检测 4 0名健康献血队员和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水平 ,两者符合率分别为 97 5 %和 94 6 %。结论 :所建立的夹心免疫法操作简单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Ⅰ 抗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 夹心免疫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凯 殷涌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4,17,共4页
使用集成化手持式SpreetaTM SPR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E.Coli 0157∶H7,利用大肠杆菌抗体的免疫吸附反应,采用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放大检测的响应信号,并引入复合抗体作为第二抗体,整个检测过程在1 h内完成,实现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亲和素-生物素系统 复合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SPR传感器在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鹤林 张康 +1 位作者 张国龙 陈庆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156,160,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检测法,检测抗感染中药与细胞因子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真空热蒸镀法镀双层金属膜制作一种双金属光纤SPR生物传感器,应用直接法完成中药作用机理检测。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客观、准确... 提出一种基于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检测法,检测抗感染中药与细胞因子和受体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真空热蒸镀法镀双层金属膜制作一种双金属光纤SPR生物传感器,应用直接法完成中药作用机理检测。该传感器具有快速、客观、准确、高效的中药作用机理检测功能,获得了相应数据。光纤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使得中药作用机理过程的检测具有实时高效的优点,有望在抗感染中药作用的靶点和分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中药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SPW传感器用于温度测试的研究
18
作者 曹振新 吴乐南 梁大开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5-387,共3页
光纤SPW传感器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来工作.在SPW传感器表层存在一层电子气,当环境温度升高,电子气的浓度将会增加,且其本身的动能加大,这将导致电子气团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建立了共振波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并对误差进行了分... 光纤SPW传感器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波共振来工作.在SPW传感器表层存在一层电子气,当环境温度升高,电子气的浓度将会增加,且其本身的动能加大,这将导致电子气团的共振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实验建立了共振波长和环境温度的关系,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从而进一步扩展了光纤SPW传感器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SPW传感器 温度测试 电子气 温度 浓度 动能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SPR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纯龙 王红理 +1 位作者 方湘怡 程向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成像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介绍了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工作原理。系统以溴钨灯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产生干涉图像,采用Kre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由CCD摄... 研究了一种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干涉成像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介绍了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工作原理。系统以溴钨灯为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源产生干涉图像,采用Kre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由CCD摄像机采集传感芯片干涉图,对干涉图进行信息提取和傅里叶变换得到光谱图,再对光谱图进行分析处理得到SPR曲线。在系统中引入了辅助定标光路,即以一已知波长的单色光(氦氖激光器)作为标尺确定光强随光程差变化的干涉图函数中采样点的选取,降低了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过程中的转动和传动机械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通道检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傅里叶变换 迈克尔逊干涉仪 辅助定标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深宽比金属光栅制备及中红外波段传感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改革 陈云云 +1 位作者 徐林华 赖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利用纳米压印结合溅射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了具有高深宽比的金光栅,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了反射谱线.测量结果显示,只在p偏振光垂直于光栅矢量方向入射条件下才存在共振反射峰,证明了"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的存在... 利用纳米压印结合溅射和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制备了具有高深宽比的金光栅,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了反射谱线.测量结果显示,只在p偏振光垂直于光栅矢量方向入射条件下才存在共振反射峰,证明了"伪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的存在.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理论计算了金属光栅的反射率,研究了其作为中红外波段波长调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可行性.数值计算表明负级次衍射光波对应的共振反射峰的移动能获得较高的波长灵敏度.对于深宽比为10的金光栅结构,+1级次和-3级次衍射光波对应的波长灵敏度分别为1600 nm/RIU和5000 nm/RIU,品质因子分别为20 RIU-1和60 RIU-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深宽比金属光栅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严格耦合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