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用于细菌分析与检测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腾飞 喻肖瑶 +2 位作者 赵天涛 吴进 封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89,共7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PR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用量少、无损免标记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生物分子研究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细菌与人类关系紧密,对细菌的分析和检测在环境、农业、...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PR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用量少、无损免标记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生物分子研究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细菌与人类关系紧密,对细菌的分析和检测在环境、农业、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将SPRI技术应用于细菌的分析和检测,逐渐成为细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近10年来SPRI技术在细菌个体、细菌生物膜,以及细菌定性/定量分析与检测领域的具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示了SPRI技术在这些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并对SPRI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 细菌 生物膜 分析与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传感器中光传播特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军 战磊 +5 位作者 吴松 田浩 刘琳琳 杨静 宫兆涛 郑小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1-1425,共5页
光纤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传感器是一种易于小型化的SPR传感器,常用于开发便携式传感检测设备,也可用于远距离实时在线检测。在本研究中,采用特制光纤作为导光介质来制作一种新的光纤SPR传感器。由于光纤中光传播相当复杂,仅凭过往经验来... 光纤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传感器是一种易于小型化的SPR传感器,常用于开发便携式传感检测设备,也可用于远距离实时在线检测。在本研究中,采用特制光纤作为导光介质来制作一种新的光纤SPR传感器。由于光纤中光传播相当复杂,仅凭过往经验来设计传感器将不能保证其检测精度。因此,针对本研究中光纤的特点,建立了光纤中光传播模型,并结合菲涅耳公式推导出该类光纤SPR传感器中光总反射系数与光波长的关系,最终绘制出理论SPR曲线并计算出共振波长。研究结果为该类光纤SPR传感器的设计及光谱分析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光传播模型 光纤 共振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对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强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峰杰 郝鹏 吴一辉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23,共4页
研究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强效应。利用晶种生长法合成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并对其形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以金纳米棒与羊抗人IgG的偶联体作为第二抗体,利用实验室... 研究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增强效应。利用晶种生长法合成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并对其形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以金纳米棒与羊抗人IgG的偶联体作为第二抗体,利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波长调制SPR生物传感器对人IgG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可使人IgG(1 mg/L)与羊抗人IgG的反应信号增强20~100倍;长径比为2、纵向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为630 nm的金纳米棒的增强倍数最大,为90~100倍;利用此金纳米棒增强后,可将SPR传感器对人IgG的最低检出限由500μg/L减小到10μg/L,灵敏度提高50倍。金纳米棒能大幅度提高SPR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且金纳米棒的纵向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越接近SPR分析仪的共振波长,增强效应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生物传感器 金纳米棒 长径比 夹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小型高通量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军 黄小玲 +2 位作者 张丽果 曹毅 杨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8-1584,共7页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 针对一种角度扫描型SPR生物传感检测装置的小型化、高通量研究,包括系统的硬、软件研制及实验测试。在现有SPR传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仪器小型化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仪器体积明显减小的情况下,保持检测精度基本不变。同时,利用入射光分束,靶标阵列,以及相应的阵列图像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实现了多样品的同时检测分析。针对新的系统设计,利用计算仿真确定了相应的实验参数。在新建立的SPR检测装置上完成了不同金膜厚度及芯片表面修饰后的共振曲线检测,并实现了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表面介质特性改变所引起的共振角度变化,同时,设备的小型化和高通量基本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生物传感 表面修饰 敏感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军 吴松 +3 位作者 李圆怡 王敏 战磊 郑小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97,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VC++6.0的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利用VC++6.0的MSComm控件,通过串口输入采集数据,结合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操作、保存。数据处理后可得到SPR信号中的共振角度,并可实时绘制... 介绍了一种基于VC++6.0的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检测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利用VC++6.0的MSComm控件,通过串口输入采集数据,结合Acce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操作、保存。数据处理后可得到SPR信号中的共振角度,并可实时绘制出反应曲线。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式与相应的公式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模拟,以便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该软件已用于本实验室自主研制的Kretschm an结构SPR生物传感器。水和空气的传感检测实验证实了该软件在SPR生物传感信号采集与分析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系统控制 生物传感器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ulating absorption band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substrates using tannin as reducing agent 被引量:2
7
作者 易早 牛高 +5 位作者 韩尚君 罗江山 陈善俊 叶鑫 易有根 唐永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365-1370,共6页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the surface of quartz substr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eed-mediated growth approach in the presence of tannin.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tannin and t...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the surface of quartz substrate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seed-mediated growth approach in the presence of tannin.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amount of tannin and the small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 seeds added to the growth solution are the key factors to modulation absorption band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The optical in-plane dipol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bands of these Ag nanoplates can be tuned from 608 nm to 980 nm via tannin deoxidization metho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iangular silver nanoplates was proposed.The tannin deoxidization method realizes a convenient modulation of the absorption band of Ag nanostructures within the visible near-infrared (IR) region both in aqueous solvent and on substra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nanoplate TANNIN seed-mediated growth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near-infrared reg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o detect binding of peptide molecules and immobilized vancomycin
8
作者 何永辉 刘斌 +2 位作者 詹艳峰 刘又年 向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24-1028,共5页
To perform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pecial association for vancomycin and D-Ala-D-Ala-containing peptides on the interface of solution and self-assemble monolayer, the binding between vancomycin and pentapeptide (Lys-... To perform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pecial association for vancomycin and D-Ala-D-Ala-containing peptides on the interface of solution and self-assemble monolayer, the binding between vancomycin and pentapeptide (Lys-Lys-Gly-D-Ala-D-Ala) was investigated by flow injec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I-SPR) and flow injecti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I-QCM).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compact vancomycin adsorbates layer with a uniform surface orientation, vancomycin molecules were attached onto a preformed alkanethio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By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for the binding between Lys-Lys-Gly-D-Ala-D-Ala and vancomycin on the assembled chip, the detecting limit of Lys-Lys-Gly-D-Ala-D-Ala was greatly improved (reaching 0.5 ×10^- 6 mol/L or 7.5 × 10^-12 mol).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Lys-Lys-Gly-D-Ala-D-Ala with vancomycin was also obtained (KAds=5.0×10^4 L/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injec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VANCOMYCIN Lys-Lys-Gly-D-Ala-D-Ala BINDING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