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氨基酸水溶液的表面离子化及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武 董发勤 万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以配合作用为主 ;坡缕石、海泡石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羟基化作用较弱 ,与氨基酸的作用为配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并存 ,以后者为主 ;沸石矿物则以吸附作用为主。在中性氨基酸水溶液中 ,矿物的溶解度大小为 :水镁石 >纤蛇纹石 >硅灰石 >海泡石 >坡缕石 >斜发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矿物 粉尘 氨基酸 表面特性 络合作用 溶解作用 表面离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研究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谱改变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振江 袁正伟 赵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筛选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标志物的应用。方法经超声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的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15例。神经管缺陷包括脊柱裂10例,无脑儿5例,脑积水5例。所有...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在筛选神经管缺陷胎儿母亲尿液中蛋白质标志物的应用。方法经超声确诊为神经管缺陷胎儿的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15例。神经管缺陷包括脊柱裂10例,无脑儿5例,脑积水5例。所有孕妇均取清晨空腹尿5ml,离心后取上清,选用CM10芯片检测。采用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设定优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1000~30000Da。数据分析使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 3.1.1软件。结果共检测到39个尿液差异蛋白质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峰5个。病例组中有4种蛋白质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320,8209,9099,10567;1种蛋白质低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458。建立决策分类树,得到带有3个终结点的决策分类树,获得2个标志性蛋白质,分子量为9096,8244。进行留一法交叉验证后,神经管缺陷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3.3%。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以在孕妇尿液中筛查出神经管缺陷的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进一步可用于神经管缺陷产前早期无创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产前诊断 蛋白质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蕈样肉芽肿血清生物标志物
3
作者 刘洁 郑燕华 +1 位作者 张建中 王宝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选蕈样肉芽肿患者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CM10蛋白质芯片捕获14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研究组)和17例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的蛋白质,结合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筛选蕈样肉芽肿患者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用CM10蛋白质芯片捕获14例蕈样肉芽肿患者(研究组)和17例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的蛋白质,结合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标本在相对分子质量0~50 000范围内均能检测出131个左右的蛋白峰。两组血清样本的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1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峰,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 670的蛋白质峰与C-C基序趋化因子22相符。结论SELDI-TOF-MS可用于蕈样肉芽肿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蕈样肉芽肿 血清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基质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雯 白玉 刘虎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Surface-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SALDI-MS)是一种利用无机纳米粒子或纳米结构表面作为基质,辅助待测分子的解吸附和离子化的质谱技术。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耐盐性好... 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Surface-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SALDI-MS)是一种利用无机纳米粒子或纳米结构表面作为基质,辅助待测分子的解吸附和离子化的质谱技术。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耐盐性好、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检测通量高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SALDI基质材料(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材料、碳材料、硅材料、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材料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并对SALDI-MS基质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质谱(SALDI-MS) 基质 生物检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在食用油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杰 陈凌 +2 位作者 陈群定 陈伟建 林子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以羧基化的Fe_3O_4为核,通过室温自组装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沸石咪唑酯框架-8(Fe_3O_4@ZIF-8)微球。以此为基质,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Fe_3O_4@MOFs)的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SALDI-MS)新方法。分别考察了干点法、... 以羧基化的Fe_3O_4为核,通过室温自组装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沸石咪唑酯框架-8(Fe_3O_4@ZIF-8)微球。以此为基质,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Fe_3O_4@MOFs)的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SALDI-MS)新方法。分别考察了干点法、薄层法、三明治法3种不同制样方法对质谱检测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三明治"样品制备法具有基质分布均匀、"甜点"效应小、灵敏度高、信号重现性好等优点。以花生油、猪油、菜籽油中的甘油三酯为研究对象,利用SALDI-MS方法实现了对不同食用油的快速鉴别。与传统MALDI-MS相比,基于Fe_3O_4@ZIF-8的SALDI-MS方法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油品成分信息、更好的质量分辨率和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成功应用于食用油实际样品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表面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 快速鉴定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光谱技术分析人卵泡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黎 邢福祺 +2 位作者 陈士岭 孙玲 李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和质谱技术,建立人成熟卵泡液及窦卵泡液的蛋白质表达指纹图谱,寻找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检测48例人成熟卵泡液、21例窦... 目的应用蛋白质芯片和质谱技术,建立人成熟卵泡液及窦卵泡液的蛋白质表达指纹图谱,寻找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检测48例人成熟卵泡液、21例窦卵泡液中的蛋白质变化,使用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获得的结果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成熟卵泡液组与窦卵泡液组蛋白质谱相比,有4种蛋白质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2种蛋白质在成熟卵泡液组表达上调,2种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成熟卵泡液与窦卵泡液蛋白质谱存在显著差异,差异蛋白可能与卵泡发育、卵子受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 蛋白质芯片 人卵泡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ging the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f hard carbon by coating it with a soft carbon to boost high-rate sodium storage
7
作者 ZHONG Qin MO Ying +9 位作者 ZHOU Wang ZHENG Biao WU Jian-fang LIU Guo-ku Mohd Zieauddin Kufian Zurina Osman XU Xiong-wen GAO Peng YANG Le-zhi LIU Ji-l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65,共15页
Changes 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a hard carbon(HC)and it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electrode kinetics.However,achieving fast charging using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strategy wi... Changes to the microstructure of a hard carbon(HC)and it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can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electrode kinetics.However,achieving fast charging using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strategy without sacrificing its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remains a challenge in sodium ion batteries.A simple liquid-phase coating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generate a pitch-derived soft carbon layer on the HC surface,and its effect on the porosity of HC and SEI chemistry has been studied.A variety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s show a soft carbon coating can increase the defect and ultra-micropore contents.The increase in ultra-micropore comes from both the soft carbon coatings and the larger pores within the HC that are partially filled by pitch,which provides more Na+storage sites.In-situ FTIR/EIS and ex-situ XPS showed that the soft carbon coating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thinner SEI that is richer in NaF from the electrolyte,which stabilized the interface and promoted the charge transfer process.As a result,the anode produced fastcharging(329.8 mAh g^(−1)at 30 mA g^(−1)and 198.6 mAh g^(−1)at 300 mA g^(−1))and had a better cycling performance(a high capacity retention of 81.4%after 100 cycles at 150 mA g^(−1)).This work reveals the critical role of coating layer in changing the pore structure,SEI chemistry and diffusion kinetics of hard carbon,which enables rational design of sodium-ion battery anode with enhanced fast charging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 carbon Pitch-derived carbon coating Sodium-ion batteries Pore structure Surface chemis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Cu_(x)Co_(1-x)for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O_(2)
8
作者 WANG Jingzhou YAO Chenzhong +1 位作者 ZHANG Xisheng MA Ziwe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71,共10页
Metal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exhibit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However,poor stability,small specific surf... Metal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exhibit excell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CO_(2)).However,poor stability,small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less active sites limits its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tilized to synthesize the bimetallic material of Cu_(x)Co_(1-x)in this work.Co was loaded onto the Cu surface due to the electrons generated by th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effect occurring on the Cu surface.Cu_(x)Co_(1-x)exhibits high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CO_(2)efficiency under irradiation,which mainly because the Co nano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of Cu can be used as cocatalysts to enhance the photocharge transfer.Cu_(0.6)Co_(0.4)exhibits the comparatively best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O_(2)in the first 6 h light irradiation.The yields of CO and CH_(4)reached 35.26 and 2.71μmol/(g·h),respectively.Upon illumination,electrons were produced,with the majority of them moving towards the interface.This movement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d lifetime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hole pairs,which in turn boosts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provide significant insights for creating photocatalysts that are both highly effective and stable in CO_(2)reduc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hydrothermal techniqu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bimetallic material photoinduced char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高春芳 李冬晖 +3 位作者 赵光 郑国宝 王秀丽 许红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寻找胃癌鉴定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蛋白芯片仪检测38例胃癌患者、8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结果 38例胃癌患者与82例正常人在质荷比为1 723~14 048Da... 目的应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方法寻找胃癌鉴定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蛋白芯片仪检测38例胃癌患者、82例正常人血清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结果 38例胃癌患者与82例正常人在质荷比为1 723~14 048Da间有18种血清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在学习模式下38例胃癌患者及82例正常人均被正确分组,准确率为100%(120/120),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38/38)、100%(82/82);在检测模式下38例胃癌患者中有31例被正确论断,82例正常人中有81例被正确分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6% (31/38)、98.8%(81/82).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胃癌,灵敏度、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不同时期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春芳 郑国宝 +7 位作者 赵光 魏晓真 孟雪 王秀丽 李冬晖 许红兵 王全晖 宋国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 探讨蛋白质质谱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鉴别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蛋白芯片仪检测153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刚入院45例,3h标本12例,6h标本22例,9h标本24例,12h标本24例,24... 目的 探讨蛋白质质谱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不同时期的鉴别意义。方法 应用美国CipherGen公司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蛋白芯片仪检测153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刚入院45例,3h标本12例,6h标本22例,9h标本24例,12h标本24例,24h标本16例,48h标本10例)中的蛋白质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时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质荷比为4kD^12kD间有10种血清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时期的患者均被正确判断,准确率为100%(153/15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45/45)和100%(108/108)。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各期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蛋白质组学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血清中蛋白质组构型鉴定Dukes A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春芳 赵光 +2 位作者 郑国宝 李冬晖 王秀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血清蛋白质组的质谱分析,寻找用于Dukes A期结直肠癌鉴定的蛋白质组构型。方法 随机取10例Dukes A期及68例Dukes B、C、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预备组,另取10例Dukes A期及68例Dukes B、C、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 目的 通过对血清蛋白质组的质谱分析,寻找用于Dukes A期结直肠癌鉴定的蛋白质组构型。方法 随机取10例Dukes A期及68例Dukes B、C、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预备组,另取10例Dukes A期及68例Dukes B、C、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检测组。预备组血清与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结合后,用蛋白芯片仪读取数据,分析可得到用于区分Dukes A期和Dukes B、C、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树状分类规则,并用双盲法测试检测组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预备组中两类血清蛋白质在质荷比为8 320、8 604、8 867、15 872Da等4处含量有显著差异,得到树状分类规则,其分类准确率为97 4%(76/78),灵敏度为100%(10/10),特异性为97 1%(66/68);对检测组进行双盲检测,结果显示准确率为94 9%(74/78),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10)、94 1%(64/68)。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Dukes A期结直肠癌,灵敏度、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蛋白质组学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附离子化时间飞行质谱(SELDI-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转移分类树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春芳 范乃军 +2 位作者 王秀丽 李冬晖 赵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寻找血清中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的蛋白质谱,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蛋白质峰值鉴定、聚类并建立分类树模型。70例伴区域淋巴... 目的寻找血清中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的蛋白质谱,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蛋白质峰值鉴定、聚类并建立分类树模型。70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和75例年龄、性别匹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训练组,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分类树模型,以35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测试组进行独立样本的双盲验证。结果共识别出46种组间差异蛋白,其中由质荷比(M/Z)为3104、3781、5867、7970、9290五种蛋白构成的分类树模型可以有效鉴别结直肠癌患者伴或不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66/70)和100.0%(75/75),经双盲验证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2/35)、96.7%(29/30)、97.0%(32/33)。结论所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可以准确鉴别结直肠癌患者伴或不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对结直肠癌的术前筛查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结直肠肿瘤 生物学标记 蛋白质组学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技术对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栋华 刘晓军 谭升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WCX2芯片上共捕... 目的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酵母相和霉菌相的蛋白质谱。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WCX2芯片上共捕获75个蛋白峰,其中10个蛋白质在酵母相高表达,3个蛋白质在霉菌相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900和3151蛋白质仅在酵母相表达,13151和13285蛋白质仅在霉菌相表达。结论SELDI技术可以检测出马尔尼菲青霉菌霉菌相和酵母相表达的小分子蛋白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酵母相 霉菌相 蛋白质组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蛋白质指纹谱对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春芳 盛新华 +3 位作者 王秀丽 郑国宝 赵光 李冬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鉴别结直肠癌与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的效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8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90例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及...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鉴别结直肠癌与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的效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58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良性疾病、90例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及肾癌各15例)患者及57例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建立结直肠癌鉴别诊断最优分类树模型。再从同期住院或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以上诸病种及正常人各10例组成测试组,对鉴别诊断模型进行盲法验证。结果成功建立了由16种不同M/Z蛋白组成的结直肠癌鉴别诊断模型,该模型在测试模式下对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3.8%,敏感度和总特异度分别为86.2%、83.1%,盲法验证总准确率为74.4%。结论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技术建立的结直肠癌鉴别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蛋白质组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双源癌与单发食管癌和贲门癌基因组与蛋白质组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立东 郭军辉 +15 位作者 宋昕 冯笑山 郭涛 申秋 袁翎 李学民 刘卫娜 李苹娟 常扶保 李吉林 焦新英 范宗民 尹艳春 杜娴娟 樊慧 王苒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对食管贲门双源癌和单发食管癌及单发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基因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筛选食管癌、贲门癌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与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分析... 目的:对食管贲门双源癌和单发食管癌及单发贲门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基因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筛选食管癌、贲门癌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与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分析比较食管贲门双源癌(4例)和单发食管癌(107例)、单发贲门癌(86例)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全基因组。结果:根据SELDI-TOF-MS蛋白质组所筛选的候选蛋白与CGH所筛选的基因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发现:双源癌中食管癌血清蛋白质组和癌组织CGH变异基因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14种(52%,11/21);双源癌中贲门癌与单发贲门癌位点相一致的蛋白有2种(Beta-defensin 123,GARP);双源癌、单发贲门癌和单发食管癌3者相一致的蛋白有1种(sPLA2-ⅡA)。结论:所发现的基因变异位点与蛋白质组候选蛋白对比相一致的17种蛋白可能是食管和贲门癌变关键候选蛋白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双源癌 蛋白质组 比较基因组杂交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春芳 赵光 +1 位作者 王秀丽 李冬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肺良性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以期发现可用于肺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9例肺癌患者、64例肺良性病患者及68例健康人血清,筛...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肺良性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以期发现可用于肺癌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检测89例肺癌患者、64例肺良性病患者及68例健康人血清,筛选出有分类意义的差异蛋白并建立分类树模型。再从同期住院或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肺癌患者、肺良性病患者及健康人各30例组成测试组,对诊断分类树模型进行盲法验证。结果比较三组血清,共发现39种差异蛋白质(P<0.05),由其中质荷比(M/Z)为4485、5252、5807、5908、5969、6113、6625、8946、8998、9137、9183、9298、9498、13878、15128、15867、16081的17种蛋白建立的诊断分类树模型,对肺癌、肺良性病、健康人的分类准确率为98.2%(217/221),敏感度为98.9%(88/89),特异度为97.7%(129/132),双盲验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27/30)和93.3%(56/60)。结论利用SELDI-TOF-MS技术建立的肺癌诊断分类树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肺癌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蛋白质组学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LDI蛋白芯片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国宝 高春芳 +2 位作者 王秀丽 赵光 李冬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结合铜离子蛋白芯片检测62例肝炎后肝硬化与100例Ⅰ-Ⅱ期(T1-2N0M0)肝癌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采用Biomarker Wi...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结合铜离子蛋白芯片检测62例肝炎后肝硬化与100例Ⅰ-Ⅱ期(T1-2N0M0)肝癌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s软件分析并建立分类树模型,并对分类树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对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进行分析,建立了由4种差异蛋白组成的分类树模型。采用该分类树模型在学习模式下对100例肝癌伴肝硬化、6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准确率为99.4%(161/162),诊断肝癌伴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0%(99/100)、100.0%(62/62),在测试模式下对上述患者进行分组,其准确率为94.4%(153/162),诊断肝癌伴肝硬化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95/100)、93.5%(58/62)。结论应用SELDI蛋白芯片技术筛选肝炎后肝硬化早期癌变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后 肝细胞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蛋白质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俊华 高春芳 +2 位作者 魏蓉 赵光 王秀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良性病患者及健康女性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以期发现诊断宫颈浸润癌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宫颈浸润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图,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蛋白...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良性病患者及健康女性血清蛋白质组的差异,以期发现诊断宫颈浸润癌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宫颈浸润癌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图,利用配套软件进行蛋白峰值鉴定、聚类并建立分类树模型。以43例宫颈浸润癌患者、32例宫颈良性病患者及71例健康女性作为训练组,其血清与IMAC-Cu芯片结合检测差异蛋白质,通过软件分析得到分类树模型,以年龄匹配的2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20例宫颈良性病患者及20例健康女性作为测试组进行独立双盲验证。结果共识别出46种差异蛋白,其中由质荷比为3888、7763、6631的3种蛋白构成的分类树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5.9%(140/146),敏感度为95.3%(41/43),特异度为98.1%(101/103),经双盲验证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18/20)和87.5%(35/40)。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3种蛋白质含量与宫颈癌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宫颈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宫颈肿瘤 生物学标记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蛋白质指纹谱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春芳 盛新华 +4 位作者 王秀丽 赵光 郑国宝 李冬晖 范乃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筛选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经至少2年随访、明确有复发转移的14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以及无复发转移的109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表面增... 目的应用血清蛋白质指纹谱筛选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经至少2年随访、明确有复发转移的14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以及无复发转移的109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标本,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蛋白质指纹谱,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EA含量。筛选出与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血清标志蛋白,应用ROC曲线评价其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并与CEA进行比较。结果分析显示,在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M/Z为7763的血清蛋白不仅在术前表达增高,在明确有复发转移时仍呈显著高表达。该蛋白预测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9%,约登指数指数为0.759,而CEA预测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52.0%,特异度为82.3%,Youden指数0.343。结论M/Z为7763的血清蛋白可能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异性标志蛋白,有望用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蛋白质组学 光谱法 质量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标志物的筛选、鉴定及其在月经血中的表达
20
作者 包珊 杨舒盈 王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6-623,共8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ADUB)患者血清中的蛋白标志物,并检测被筛选蛋白标志物在ADUB患者月经血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DUB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8例ADUB患者、93例月经正... 目的:筛选并鉴定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novulatory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ADUB)患者血清中的蛋白标志物,并检测被筛选蛋白标志物在ADUB患者月经血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DUB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8例ADUB患者、93例月经正常妇女(对照组)的血液标本,分离血清,同时收集她们的月经血,分离上清。应用CM10蛋白芯片进行蛋白质检测,采用Biomarker WizardTM3.2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应用Tricine-SDS-PAGE胶分离、质谱鉴定和免疫共沉淀对检测到有差异的蛋白质峰进行蛋白质鉴定。然后采用ELISA,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被筛选标志蛋白在ADUB患者月经血上清中的表达。结果:筛选到5个有差异的蛋白质峰,其中ADUB患者组在11.80km/z的蛋白质峰强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13.59km/z的蛋白质峰强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蛋白质峰为13.79,13.85和14.20km/z的强度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1.80km/z的蛋白质峰被鉴定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13.59km/z的蛋白质峰被鉴定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ADUB患者月经血上清中,SA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功筛选和鉴定出与ADUB相关的两个血清蛋白标志物SAA和VEGF,ADUB患者SAA表达上调,而VEGF表达下调,这是ADUB病因或疾病发生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蛋白标志物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