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7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分析晶须表面离子印迹对镉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祖磊 李春香 +3 位作者 闫永胜 高捷 潘建明 张孝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2-796,共5页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 以Cd(Ⅱ)离子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3-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作为交联剂同时加入一定量的三钛酸钠晶须合成了新型的三钛酸钠晶须表面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研究了此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得出此吸附属Langmuir吸附模型。根据吸附效率系数(Kd)和选择性系数(K)的大小,考察了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离子印迹聚合物对Cd(Ⅱ)的吸附率可达99%以上,最大吸附容量为52.34 mg.g-1,选择性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此方法的检出限为0.024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1.74%(c=1.0μg.mL-1,n=13)说明此离子印迹聚合物适用于环境中水样的Cd(Ⅱ)的选择性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吸附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氨基酸水溶液的表面离子化及溶解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国武 董发勤 万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 在矿物 氨基酸 水组成的多相体系中 ,矿物在氨基酸中的溶解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矿物的成分、结构和表面离子化是影响矿物溶解和络合的重要因素。水镁石、纤蛇纹石、硅灰石由于表面羟基化 ,在氨基酸水溶液中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解以配合作用为主 ;坡缕石、海泡石层状硅酸盐矿物表面羟基化作用较弱 ,与氨基酸的作用为配合作用和吸附作用并存 ,以后者为主 ;沸石矿物则以吸附作用为主。在中性氨基酸水溶液中 ,矿物的溶解度大小为 :水镁石 >纤蛇纹石 >硅灰石 >海泡石 >坡缕石 >斜发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矿物 粉尘 氨基酸 表面特性 络合作用 溶解作用 表面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表面离子”法制备组分可控的LB膜超分子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平笙 邹纲 方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75-1280,共6页
综述了LB膜超分子体系中“表面离子”法的概念及其与传统的“亚相离子”法的区别.分别以钌螯合物(Ru(ph2phen)32+)和金属β-二酮螯合物为例,详细描述这两类不同的“表面离子”在水面上的成膜作用机理,并举例说明“表面离子”法在铺展膜... 综述了LB膜超分子体系中“表面离子”法的概念及其与传统的“亚相离子”法的区别.分别以钌螯合物(Ru(ph2phen)32+)和金属β-二酮螯合物为例,详细描述这两类不同的“表面离子”在水面上的成膜作用机理,并举例说明“表面离子”法在铺展膜和LB膜中,功能分子二维密度和凝聚态结构精确可调,并对“表面离子”法在多功能分子体系中的应用作了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膜 超分子体系 表面离子 制备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及表面离子渗氮层的耐碱腐蚀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德元 许兰萍 +3 位作者 曾卫军 林勤 罗文 付青峰 《腐蚀与防护》 CAS 2001年第12期514-516,共3页
应用弱极化区三点法和线性极化法对钽及表面离子渗氮层在 10 %NaOH中的腐蚀电流和极化电阻进行了测量 。
关键词 表面离子渗氮层 耐碱腐蚀性 钽喷丝头 化纤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基Cr(Ⅵ)表面离子印迹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航 马蓉 +4 位作者 弓亮 黄丽丽 陈南春 解庆林 马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188,共6页
本工作采用硅藻作为基体材料,选取Cr(Ⅵ)离子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硅藻基Cr(Ⅵ)离子印迹吸附材料(DE/Cr(Ⅵ)-II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 本工作采用硅藻作为基体材料,选取Cr(Ⅵ)离子为模板、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通过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环境友好型硅藻基Cr(Ⅵ)离子印迹吸附材料(DE/Cr(Ⅵ)-II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Zeta电位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探究了材料的形成过程。材料对Cr(Ⅵ)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材料表现出对Cr(Ⅵ)离子的高吸附率、高选择性和良好再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表面离子印迹 形成过程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池成龙 贾爱忠 +2 位作者 孙道来 赵新强 王延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58-3769,共12页
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 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则是采用模板离子和聚合单体直接在载体表面或附近区域构筑选择性识别位点,所有活性位点均暴露,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从技术原理与合成原料、制备工艺方法以及载体材料类型等方面对表面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针对相关研究现状,从载体材料、功能单体、目标离子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当前发展中的不足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金属离子 吸附材料 选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弓亮 黄丽丽 +1 位作者 陈南春 解庆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4,30,共6页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离子印迹技术是将离子识别位点设计在载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制得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具有目标离子更易...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近年来在固相萃取、膜分离、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表面离子印迹技术是将离子识别位点设计在载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地方,制得的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离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具有目标离子更易接近识别位点、吸附更快、吸附容量更高等优点。简述了表面离子印迹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载体种类分别介绍了以硅材料、磁性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为载体的表面离子印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印迹 吸附 载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8
作者 王琦 张滇澐 +2 位作者 张丽超 祁志美 赵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4,共1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介绍了SPRI的基本原理,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SPRI的详细机制。SPR现象是由于光波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光波与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时,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SPRI技术则是将SPR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通过监测生物芯片表面的折射率变化来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确定分析物浓度和相互作用的亲和力,随后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在成像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与革新,这些进步不仅提升了成像的分辨率与精确度,还极大地拓展了SPRI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外,还探讨了SPR I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包括细胞研究、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细菌和病毒检测等方面。最后,对SPR 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SPR I技术在检测灵敏度、成像速度和便携性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体共振成像 棱镜耦合 非棱镜耦合 成像技术提升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兰英 陶晴 刘刚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53,共6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射仪标准块,从而建立折射率的校准依据,实现折射率重复性检测、折射率标准值1.330~1.400范围内的线性校准,以及分析仪相对基线噪声和相对基线漂移的分析。最后,利用梯度稀释的蔗糖纯度标准物质,完成了检测限的校准。首次建立了全面、科学和有效的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可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制领域的相关仪器计量校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表面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 蔗糖标准物质 校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10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表面离子体共振 酶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提升真空开关内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信号研究
11
作者 陈家伟 刘佳琪 +3 位作者 袁欢 杨爱军 王小华 荣命哲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 针对真空开关带电检测中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技术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表面纳米化技术,系统研究了低气压下不同延迟时间、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对铜靶材光谱信号的增强规律。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可显著增强光谱信号,并将检测限降低至10-4Pa,5nm粒径在100ns延迟时间下增强效果最优,最大增强倍数达13.55倍,平均增强倍数达到6.77倍。随着气压升高,增强效果呈线性下降,但金纳米粒子仍能有效抑制气压对等离子体辐射的负面影响。此外,金纳米粒子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延长了等离子体信号持续时间,使等离子体束缚在膨胀的初始阶段,并提高辐射积分强度拟合精度R2至0.9998。本研究揭示了金纳米粒子在低气压下的增强机制,为真空断路器真空度在线检测提供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 纳米粒子 真空开关 真空度 信号增强 光谱分析 在线检测 局域表面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流变性研究
12
作者 武志颖 方波 +3 位作者 韩晓阳 田珍瑞 宾钰洁 卢拥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以环氧氯丙烷、十八胺和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pKO-E)为原料,合成了四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叔胺(TCTA)和六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AEE);研究了TCTA、HAEE分别与水杨酸钠(NaSal)和氯化钠(NaCl)形成TCTA/Na... 以环氧氯丙烷、十八胺和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pKO-E)为原料,合成了四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叔胺(TCTA)和六聚十八烷基-芥酸酰胺丙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AEE);研究了TCTA、HAEE分别与水杨酸钠(NaSal)和氯化钠(NaCl)形成TCTA/NaSal、HAEE/NaSal和HAEE/NaCl黏弹性胶束新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盐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胶束体系流变性的影响,优化获得了各黏弹性胶束体系的最佳组成。结果表明,各黏弹性胶束体系流动曲线符合Carrea-Yasuda本构方程;建立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表征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证实HAEE/NaSal胶束体系具有热增稠和热触变行为。HAEE/NaSal和HAEE/NaCl胶束体系的黏度和黏弹性均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变性 黏弹性胶束 压裂液 流变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13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秦恩博 周磊 +3 位作者 王珏 陈绘林 顾雨星 王元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4,共6页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液体渗透、增强吸附力,从而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以N,N-二甲基癸胺和脂肪酸为原料,经过季铵化反应及离子交换反应两步法制备了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DA-C5~NDA-C8。通... 表面活性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促进液体渗透、增强吸附力,从而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以N,N-二甲基癸胺和脂肪酸为原料,经过季铵化反应及离子交换反应两步法制备了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DA-C5~NDA-C8。通过FT-IR、^(1)H NMR以及^(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对润湿渗透、铺展、静态表面张力以及动态表面张力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列产物中NDA-C8各项性能最好,当质量分数为0.100%时,静态表面张力低至25.9 mN/m,润湿时间为260 s,同时在超疏水有机玻璃上的铺展面积达到102 mm^(2)。此外,NDA-C8具有优异的动态表面张力性能,0.01 s到1 s范围内,表面张力从53.3 mN/m迅速下降至34.2 mN/m。季铵阳离子本身具有很好的界面活性,并且随着反离子碳链长度的增加,界面处的吸附扩散系数进一步增大,使得各项表面活性性能有所提高。相对于静态表面张力,动态表面张力更能体现实际使用时的情况,并且该系列产品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所以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化 离子交换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脂肪酶催化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付薇薇 滕超 +3 位作者 周明春 周亚迪 邱学宇 孙启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SSOS)对脂肪酶Novozym51032催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光谱学信息探讨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对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SOS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脂肪酶相对酶活力可显著提高164.99%。酶动力学分析显示,SSOS在较低质量浓度(1 mg/mL)时,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_(m))从4.12μmol/L降低到3.46μmol/L;较高质量浓度(6 mg/mL)条件下,K_(m)增大到58.82μmol/L,而最大初始反应速率(Vmax)增至333.00μmol/(L·min)。荧光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脂肪酶荧光强度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削弱,而酶二级结构则发生由α-螺旋、β-转角向β-折叠的转变,这说明SSOS对脂肪酶催化特性的影响与其结构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离子表面活性剂 催化活性 动力学 光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与化学氟化叠加处理对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绝缘性能影响
16
作者 乌江 何敏恒 +3 位作者 王廷玉 王晓敏 张博 尚鹏辉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5-2036,共12页
为了提升直流电压下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绝缘性能,研究了等离子体和化学氟化两种单一处理以及二者叠加的表面处理方法对其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首先,对聚酰亚胺薄膜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刻蚀以及在高温条件下对薄膜进行不同时... 为了提升直流电压下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绝缘性能,研究了等离子体和化学氟化两种单一处理以及二者叠加的表面处理方法对其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首先,对聚酰亚胺薄膜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刻蚀以及在高温条件下对薄膜进行不同时间的化学氟化处理。其次,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处理前后样品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等温表面电位衰减、表面电导率和直流沿面闪络电压测量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两种单一处理方法的影响机制不同:等离子体处理主要通过改变表面微观形貌提升了闪络电压,而氟化处理则主要通过改善陷阱分布特性显著提高了闪络电压。最后,将等离子体和氟化按先后次序进行叠加使用,两种叠加处理次序均显示出比单一处理方式更高的闪络电压提升效果。特别是先氟化后等离子体处理的方法,不仅在物理作用上通过形成块状凸起和明显的粗糙形貌提升绝缘性能,而且在化学作用上通过影响陷阱分布特性,减少深陷阱密度,从而综合两种方法的优点,闪络电压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表面处理 表面氟化 聚酰亚胺 闪络电压 陷阱特性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杨酸钠胶束体系流变性研究
17
作者 张思琪 方波 +2 位作者 李昱蝶 田珍瑞 卢拥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4-1171,共8页
为丰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胶束压裂液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TPC),其与水杨酸钠(NaSal)复配后形成黏弹性STPC/NaSal胶束压裂液新体系,并对胶束体系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用于... 为丰富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胶束压裂液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TPC),其与水杨酸钠(NaSal)复配后形成黏弹性STPC/NaSal胶束压裂液新体系,并对胶束体系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四参数流变动力学方程可用于描述胶束体系黏度随剪切时间变化曲线;四参数黏温关系模型可用于表征胶束体系黏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证实STPC/NaSal胶束体系流动曲线符合Carreau模型。考察了反离子盐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STPC/NaSal胶束体系流变性影响,确定了STPC/NaSal胶束体系的最优质量组成为5%/1.6%。黏温关系结果表明,STPC/NaSal(5%/1.6%质量分数)胶束溶液表现出“热增稠”行为,其在90℃下的保留黏度为743.09 mPa·s,有望丰富耐高温VES压裂液体系。黏弹性模量随温度变化曲线证实STPC/NaSal(5%/1.6%)胶束溶液具有温度触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多羟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低聚表面活性剂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VES压裂液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取软枣猕猴桃总生物碱
18
作者 戈文靖 曹阳 +2 位作者 周松霖 朱丹 李丽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73-78,共6页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 为建立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提取总生物碱的方法,以软枣猕猴桃茎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进行总生物碱的提取,并通过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以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泡时间、溶剂种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因素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乙醇溶液能提高生物碱得率。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0 min,液料比35∶1(mL/g),提取溶液为1.7%Triton X-114乙醇溶液,超声时间28 min。在此条件下,软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得率为0.741 mg/g。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总生物碱得率,且具有绿色、安全的特点,为软枣猕猴桃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总生物碱 超声辅助提取 离子表面活性剂 响应面优化 绿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金属层(Au/Ag)/MXene/WS_(2)/BP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19
作者 邹丹旦 白玉杰 +2 位作者 马思帆 祝四强 潘建兵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4-1269,共6页
含盐量检测传感器对于快速和准确地检测溶液含盐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盐密度监测。传统检测方法通常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含盐量检测传感器对于快速和准确地检测溶液含盐量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盐密度监测。传统检测方法通常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缺点,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该传感器结合了金(Au)和银(Ag)的双金属层优点,以及二维材料MXene、二硫化钨(WS_(2))和黑磷(BP)的独特性质,如高导电性、亲水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吸附能力。通过优化传感器的各层结构,进而对比传感器不同金属结构的共振光谱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这种双金属层(Au/Ag)/MXene/WS_(2)/BP结构传感器具有高达200°·RIU^(-1)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因此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溶液含盐量,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体共振 共振光谱 二维材料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史顺超 张海伦 +1 位作者 王建省 曾雄丰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9,共12页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水处理手段,以其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以TiO_(2)这一典型光催化剂为例,其光量子效率低、禁带宽度大以及对可见光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 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水处理手段,以其无二次污染、可循环利用等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以TiO_(2)这一典型光催化剂为例,其光量子效率低、禁带宽度大以及对可见光利用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近年来,基于贵金属(Au、Ag、Pt)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被证明是提升光催化性能的一种有效策略。但贵金属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通过系统总结LSPR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制与关键问题,并重点综述了以过渡金属、稀土金属和主族金属等非贵金属通过修饰TiO_(2),梳理等离子体增强光催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体共振 纳米二氧化钛 光催化性能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