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Ce-Zr-Al-O催化剂的表面碱性和CO_2+CH_4重整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春林 伏义路 卞国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02-906,共5页
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Ni/Ce-Zr-Al-O催化剂.用H2-TPD(程序升温脱附),DRIFTS(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CO2-TPD等方法考察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表面碱性的影响,并和反应稳定性以及抗积碳性能相关联.H2-TPD结果表明,随NiO含量的增... 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Ni/Ce-Zr-Al-O催化剂.用H2-TPD(程序升温脱附),DRIFTS(漫反射红外傅立叶变换光谱),CO2-TPD等方法考察了NiO的含量对催化剂表面碱性的影响,并和反应稳定性以及抗积碳性能相关联.H2-TPD结果表明,随NiO含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的Ni含量增加.DRIFT和CO2-TPD结果表明CO2的化学吸附主要是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形式.添加少量Ni能够使表面碱性位数量显著增加,碱强度减弱.Ni可能优先占据在催化剂表面较强的碱性位上,再增加Ni的含量则会使碱强度减弱,碱性位有所减少,降低CO2的吸附性能,从而减弱从CO2获得活动氧以消碳的能力.这种作用使NiO含量为7.0%(w)的样品活性随反应进行而减低,积碳量是NiO含量为4.0%(w)的样品的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e-Zr-Al-O催化剂 表面碱性 CO2+CH4重整 性能 CO2程序升温脱附 表面碱性 积碳 镍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_2O/γ-Al_2O_3的表面碱性
2
作者 李大塘 董奇志 欧阳振中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5-126,共2页
以 CO2 作探针分子 ,采用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负载型固体碱 K2 O/γ- Al2 O3 的表面碱性。试验结果表明 ,样品表现了很强的碱性 ,起始 CO2 微分吸附热为 1 60 k J· mol-1,饱和 CO2 覆盖度为 550μmol· g-1,碱性强于纯 Mg O。
关键词 微量吸附量热法 二氧化碳 表面碱性 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 氧化钾 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碱性研究
3
作者 陈宁 李茜 李琪 《南京化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以乙酸作为分子探针,考察了无铬Fe—K系混合氧化物乙苯脱氢催化剂的表面碱性。Fe—K系催化剂表面至少存在两种强度不同的碱中心,其中强碱中心b态对乙苯催化脱氢贡献较大;而催化剂表面同时具有适当的碱强... 本文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以乙酸作为分子探针,考察了无铬Fe—K系混合氧化物乙苯脱氢催化剂的表面碱性。Fe—K系催化剂表面至少存在两种强度不同的碱中心,其中强碱中心b态对乙苯催化脱氢贡献较大;而催化剂表面同时具有适当的碱强度和密度是获得较好催化性能的重要条件。研究结果还发现,乙苯脱氢反应可能类似于强碱催化的双分子消除E2反应,其中催化剂表面碱位起着类似于E2历程中强碱试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升温脱附 乙苯 氧化物 催化剂 脱氢 表面碱性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滴定法对自组装膜表面酸碱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立强 赵健伟 +2 位作者 杨秀荣 汪尔康 董绍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0-382,共3页
The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AM) of 11 mercaptoundecanoic acid [HS(CH 2) 10 COOH] was formed on a gold electrod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harge of end group on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of Fe(CN) 3- 6 at the SAM mod... The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AM) of 11 mercaptoundecanoic acid [HS(CH 2) 10 COOH] was formed on a gold electrode and the effect of the charge of end group on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of Fe(CN) 3- 6 at the SAM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t high pH, when the —COOH groups are dissociated, the current of Fe(CN) 3- 6 is suppressed; as the solution pH is lowered, the current of Fe(CN) 3- 6 increases. The electrochemical titration curve was obtained by correlating the currents of Fe(CN) 3- 6 to the different pH values of electrolyte, from which the surface p K a was obtained to be 3.0±0.2. Furthermore, the reason of small p K a value was explained using SAMs of different surface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碱性 自组装膜 巯基十一酸 电流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性质的微量吸附量热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大塘 郭军 +2 位作者 邓谦 邓立元 罗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673K分解Cu/Al物质的量比分别为 0 .5、1和 2的Cu Al水滑石转化为Cu(Al)O复合物。XRD测定仅显示CuO物相 ,表明组成成分较均一。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 ,给出了吸附分子CO2 /NH3 的吸附曲线。量热结... 673K分解Cu/Al物质的量比分别为 0 .5、1和 2的Cu Al水滑石转化为Cu(Al)O复合物。XRD测定仅显示CuO物相 ,表明组成成分较均一。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 ,给出了吸附分子CO2 /NH3 的吸附曲线。量热结果展示 ,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 :0 .5CAO >CAO >2CAO ,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 :0 .5CAO <CAO <2CAO。显然 ,样品的酸性 (碱性 )随着Al(Cu)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强。研究表明 ,样品的NH3 和CO2 起始吸附热与其Sanderson电负性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吸附量热 铜铝复合氧化物 铜-铝水滑石 表面碱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碱性表面基团活性炭去除Cr(Ⅵ)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静远 赵桂英 +1 位作者 宋承英 白树林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9期19-21,共3页
介绍了用氧化剂和高温处理制取含碱性表面基团活性炭的方法 ,测定了它们的离子交换容量。研究了溶液pH和Cr(Ⅵ )的初始浓度对Cr(Ⅵ )去除率的影响。讨论了含碱性表面基团活性炭对溶液中Cr(Ⅵ )
关键词 碱性表面基团 活性炭 离子交换 铬化含物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表面酸碱性氧化物含量测定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易真 姜子中 +3 位作者 贾思光 徐丹 李利民 徐剑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8-89,共2页
阐述了活性炭表面酸性与碱性氧化物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作用,论证了测定活性炭表面酸性与碱性氧化物的原理、方法。
关键词 活性炭 表面酸性氧化物 表面碱性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聚合物表面酸碱性的变化
8
作者 陈明华 沈健 +2 位作者 芮立 杨诚 黄元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1-223,共3页
应用测接触角并辅以XPS分析,研究了一种共聚物(MMA-Co-4Vp)在各种表面成型条件下及介质环境中的表面酸碱性变化,探索了其变化规律及导致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表面碱性 接触角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_2O_3、γ-Al_2O_3、SiO_2混合体系的表面配位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嘉 张卫民 +3 位作者 黄佩佩 樊佳妮 孙仁贵 孙中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6-192,共7页
运用自动电位滴定技术分别研究了纳米α-Fe2O3、γ-Al2O3、SiO2单一体系及三组分混合体系中氧化物表面的酸碱性质和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吸附行为.依据表面配位理论恒电容模式(CCM),计算了相应的表面酸碱配位常数.结果表明:α... 运用自动电位滴定技术分别研究了纳米α-Fe2O3、γ-Al2O3、SiO2单一体系及三组分混合体系中氧化物表面的酸碱性质和对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的吸附行为.依据表面配位理论恒电容模式(CCM),计算了相应的表面酸碱配位常数.结果表明:α-Fe2O3/γ-Al2O3/SiO2三组分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反应并非是单一体系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着不同矿物表面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三组分表面酸碱反应平衡式和相应的酸碱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XOH2+≡XOH+H+(lgKa1=-4.23),≡XOH≡XO-+H+(lgKa2=-8.41).根据重金属离子Cu2+、Pb2+、Zn2+在α-Fe2O3/γ-Al2O3/SiO2混合体系表面的吸附行为,计算得到Cu2+、Pb2+、Zn2+在混合体系表面配位反应及其平衡常数如下:≡XOH+M2+≡XOM++H+;lgK=-2.20,-1.90,-3.20(M=Cu,Pb,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AL2O3 SIO2 混合体系 表面配位 表面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焙烧产物-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性质的反相气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倪哲明 邢方方 +2 位作者 夏盛杰 潘国祥 张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6-450,共5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Mg/Al物质的量比为3),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得到"笼"状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并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对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一系列探针分子在复合...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Mg/Al物质的量比为3),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得到"笼"状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并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对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一系列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上的保留时间,可计算出其吸附热力学函数(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焓(ΔH"),吸附熵(ΔS")),表面能色散组分(γSd)及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KD),并探讨了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探针分子进入复合氧化物的"笼"状结构后,可以减小温度对探针分子吸附过程的影响。此外,计算出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3.21及KD=21.02,定量地表明镁铝复合氧化物是一种两性偏碱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法 吸附热力学参数 表面碱性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水滑石的表面化学性质及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巧 曾虹燕 +3 位作者 张治青 廖梦尘 黄清军 徐理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1-1677,共7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零电荷点pHpzc、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等手段,研究镁铁水滑石(MgFe-LDHs)的表面化学性质,揭示其表面酸碱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Mg与Fe的摩尔比(n(Mg)/n(Fe))为3时... 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零电荷点pHpzc、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等手段,研究镁铁水滑石(MgFe-LDHs)的表面化学性质,揭示其表面酸碱性与电化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Mg与Fe的摩尔比(n(Mg)/n(Fe))为3时MgFe-LDH(LDH-3)的结晶度最高,碱性最强,且远强于n(Mg)/n(Fe)为2的MgFe-LDH(LDH-2)和n(Mg)/n(Fe)为4的(LDH-4)的碱性。LDH-2的碱性略强于LDH-4的,但差异微小。层间CO_3^(2-)与LDH层板金属离子主要形成单齿和双齿配位,其中,单齿配位体与强碱位点配位,形成Lewis碱位。表面碱性取决于Lewis强碱性位(CO_3^(2-)单齿配位)的含量。用镁铁水滑石煅烧产物(MgFe-LDOs)修饰玻碳电极来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碱性越强(如LDO-3),其氧化还原可逆性及导电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水滑石 表面碱性 配位 电化学性能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Y分子筛的酸碱性能及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灵萍 邓量 +1 位作者 寇元 李宣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吡啶、吡咯、苯、甲苯、乙苯作为探针分子,在Li+,Na+,K+,Cs+改性的Y型分子筛上进行吸附,用TPD及I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改性的Y型分子筛的酸碱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按Li、Na、K、Cs的顺序,随着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 吡啶、吡咯、苯、甲苯、乙苯作为探针分子,在Li+,Na+,K+,Cs+改性的Y型分子筛上进行吸附,用TPD及IR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碱金属离子改性的Y型分子筛的酸碱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按Li、Na、K、Cs的顺序,随着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其L酸酸强度依次减弱,L碱的强度逐渐增强.由于改性Y型分子筛所含碱金属离子的不同,其对芳烃的吸附的强弱及吸附量的大小亦不同.随着骨架外的阳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碱的强度逐渐增强,与芳烃的作用愈强烈,导致TPD脱附峰温增高及芳烃和侧链上的C-H伸缩振动谱带向低波数位移愈多.由于位阻的原因,对含同一种碱金属离子的分子筛来说,随着芳烃侧链C数的增加,芳烃的吸附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八面沸石 Y分子筛 TPD FTIR 表面碱性 芳烃 吸附 催化作用机理 碱性催化剂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2Zr2O7催化剂结构相变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豪 林明桂 +3 位作者 牛鹏宇 王俊刚 侯博 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9-959,I0005,共12页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 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 2Zr 2O 7 结构变化 表面碱性 氧物种 甲烷氧化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表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蕾 詹晓力 +1 位作者 黄凯 陈丰秋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4,共6页
介绍了几种现代测试技术 (例如TPD、FT IR、XPS、XRD、SEM等 )在表征不同类型甲烷氧化偶联 (OCM )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表面酸碱性、表面几何结构、表面原子组成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的形式 。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催化剂 表征 研究进展 活性物种 表面酸性 表面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ZrO_2的表征及其异丙醇催化转化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承辉 刘炳华 +1 位作者 张惠良 沈俭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93-998,共6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采用N2吸附、XRD、TEM、NH3和CO2吸附量热、NH3吸附红外对TiO2-ZrO2体系的结构及酸碱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氧化物相比,形成的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物相,有介孔结构,表面积明显提高,可达2...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采用N2吸附、XRD、TEM、NH3和CO2吸附量热、NH3吸附红外对TiO2-ZrO2体系的结构及酸碱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氧化物相比,形成的复合氧化物为无定形物相,有介孔结构,表面积明显提高,可达218m2·g-1;初始吸附热差别不大,但具有更多的表面B酸位;随着TiO2掺入量的增大,复合氧化物表面碱位减少.异丙醇催化转化,在无氧条件下,ZrO2、TiO2和TiO2-ZrO2复合氧化物上丙烯的选择性大于90%,说明这些氧化物具有强的表面酸性;在有氧条件下,ZrO2和TiO2丙酮的选择性达到70%~85%,主要体现为氧化还原性;而在复合氧化物上丙烯选择性增大到70%左右,丙酮的选择性下降为30%左右,表明生成的复合氧化物表面上的氧化还原性削弱,酸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ZRO2 异丙醇催化 表面碱性 氧化还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甲苯、甲醇苯环烷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葛欣 王文月 沈俭一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6,共10页
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在改性 ZSM-5沸石催化剂上,甲苯、甲醇苯环烷基化制备对二甲苯反应的研究状况。经过改性的 ZSM-5型沸石具有合适的孔径和适当强度及数量的表面酸中心,有利于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提高。参考文献 145篇。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催化剂 改性 对二甲苯 表面碱性 甲苯 甲醇 苯环烷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半焦吸附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乔晋红 赵炜 谢克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635-637,646,共4页
研究了半焦对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吸附情况。分别选取氨和甲醛作为被吸附物质,用称重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半焦的吸附量进行了测定。并且依据实验结果,详细讨论了热解温度和化学处理过程对半焦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解温度下产生的... 研究了半焦对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吸附情况。分别选取氨和甲醛作为被吸附物质,用称重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半焦的吸附量进行了测定。并且依据实验结果,详细讨论了热解温度和化学处理过程对半焦吸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热解温度下产生的半焦吸附性不同,较高的热解温度下生成的半焦可以吸附更多的甲醛;表面的化学处理也可以影响半焦的吸附性,表面酸性处理后,半焦对甲醛的吸附量明显减少。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半焦比表面积的大小不是决定吸附量的唯一因素,半焦对氨和甲醛的吸附过程与半焦表面酸式和碱式中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表面碱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氧化铝膜的表面酸碱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肖容 李雪辉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研究了氧化铝膜的表面酸碱性 ,发现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膜的表面酸碱性受膜的择优取向性的影响 ;焙烧温度越高 ,形成的氧化铝膜的 (110 )面择优取向性越强 ,氧化铝膜表面呈碱性 OH基团密度越大 ,碱量越大 ;而 γ-氧化铝膜表面... 研究了氧化铝膜的表面酸碱性 ,发现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膜的表面酸碱性受膜的择优取向性的影响 ;焙烧温度越高 ,形成的氧化铝膜的 (110 )面择优取向性越强 ,氧化铝膜表面呈碱性 OH基团密度越大 ,碱量越大 ;而 γ-氧化铝膜表面酸性 OH基团密度越小 ,酸量越少 .经 70 0℃焙烧形成的氧化铝膜表面 ,以碱性 OH基团为主 ,对酸性气体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 .含 2 5 % (体积分数 ) CO2 的 CO2 / N2 混合气体经 70 0℃焙烧形成的 γ-氧化铝膜分离后 ,混合气中的 CO2 浓度降为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氧化铝膜 表面碱性 择优取向 二氧化碳 膜分离
原文传递
生石灰粉防治桉苗灰霉病效果好
19
作者 黄乃秀 《广西林业》 1994年第5期19-19,共1页
桉苗灰霉病是由半知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此病害在春季潮湿阴雨天很易发生,多从幼苗或苗木基下部开始,使其茎、枝、叶部分或全部灰霉腐烂,导致病苗死亡。病菌病部有灰色绒毛霉状物,此乃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用手指轻轻... 桉苗灰霉病是由半知灰葡萄孢菌引起的一种苗期病害。此病害在春季潮湿阴雨天很易发生,多从幼苗或苗木基下部开始,使其茎、枝、叶部分或全部灰霉腐烂,导致病苗死亡。病菌病部有灰色绒毛霉状物,此乃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用手指轻轻弹之或用口对之吹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粉 灰霉病 分生孢子梗 防治方法 防治效果 苗木生长 灰葡萄孢菌 表面碱性 苗期病害 组培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工研院等氮掺杂纳米碳催化机理取得新进展
20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6-296,共1页
以纳米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在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作为高性能载体负载金属及氧化物活性组分,还可直接作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化脱氢、选择氧化、电催化等反应。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催化体系而言,... 以纳米碳管、纳米金刚石、石墨烯为代表的纳米碳材料在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作为高性能载体负载金属及氧化物活性组分,还可直接作为非金属催化剂用于氧化脱氢、选择氧化、电催化等反应。相对于传统的金属催化体系而言,碳基催化剂具有表面与结构可控、碳资源充足、耐酸碱腐蚀等独特优势。通过化学方法将氮、硼、磷等杂原子引入纳米碳体系,可以调节其表面酸碱性、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掺杂纳米碳材料已经成为国际碳及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催化机理 氮掺杂 工研院 纳米碳材料 表面碱性 宁波 非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