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O/CeO_2/γ-Al_2O_3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及Denox活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玉海 高健 +3 位作者 王军 董林 丁维平 陈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35-1737,共3页
The catalytic activity measurement for the NO+CO reaction over CuO/CeO\-2/\%γ\%\|Al\-2O\-3 catalysts at a low\|temperature(200 ℃) shows that the activity is strongly related to ceria loading amount, and both surface... The catalytic activity measurement for the NO+CO reaction over CuO/CeO\-2/\%γ\%\|Al\-2O\-3 catalysts at a low\|temperature(200 ℃) shows that the activity is strongly related to ceria loading amount, and both surface dispersed ceria species and crystalline CeO\-2 shows a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n th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ceria species is contributed to their promoting the reduction of copper oxid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CEO2 Γ-AL2O3 氧化铝负载氧化铜催化剂 表面形态 氧化铈助剂 表面相互作用 Denor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离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治虎 张艳萍 +3 位作者 杜树斌 张小安 赵永涛 苏弘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简要描述了慢速 (v <vBohr)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电子、光子发射过程。介绍了用于高电荷态离子与表面作用实验研究的目前兰州近物所的实验装置和取得的一些初步实验结果。
关键词 高电离态离子 表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与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学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71-91,共21页
一、引言近些年来,气体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气固界面散射动力学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学术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认为是由气相分子碰撞理... 一、引言近些年来,气体原子、分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气固界面散射动力学是在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跨学科的新学术领域,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被认为是由气相分子碰撞理论与固体物理相结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实验 表面相互作用 固体物理 碰撞理论 双原子分子 界面散射 超曲面 非弹性散射 理论研究 近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4
作者 潘浩昌 朱德彰 +3 位作者 杨国华 陈寿面 曹建清 徐洪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87-187,共1页
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低能离子放射(LETS)已逐渐成为一种表面成分和表面晶格结构的分析工具。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子表面散射已在表面科学领域开拓了很多令人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 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表面物理和表面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低能离子放射(LETS)已逐渐成为一种表面成分和表面晶格结构的分析工具。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分子表面散射已在表面科学领域开拓了很多令人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国内还尚未开展这类工作。本文将介绍我们建立的国内第一个低能原子和分子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低能离子源系统和一个超高真空靶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 表面相互作用 表面散射 晶格结构 表面物理 电子碰撞 靶室 离子源 表面吸附 低能离子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相互作用对向列相液晶相变的影响
5
作者 王祖松 刘红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考虑表面对液晶沿^b0、^c0两相互垂直的相互作用平均场hb、hc,导出在此平均场作用下双轴向列相液晶表面能与指向矢,序参数以及hb、hc有关的一般公式.得到表面处液晶在hb、hc平面内的相图.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hc,增加沿^b0的场强hb,可...  考虑表面对液晶沿^b0、^c0两相互垂直的相互作用平均场hb、hc,导出在此平均场作用下双轴向列相液晶表面能与指向矢,序参数以及hb、hc有关的一般公式.得到表面处液晶在hb、hc平面内的相图.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hc,增加沿^b0的场强hb,可使系统进入沿^a0=(^b0×^c0)(当hb<0)或^b0(当hb>0)的双轴相.对有限厚度液晶盒,减少盒厚可增加表面相互作用对系统的影响,使双轴相所在温度区域增加.表面与盒中心液晶相的对称性并非总是同步,当hc较大时,盒中心液晶双轴相的对称性明显滞后于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相变 表面相互作用 表面 指向矢 相图 唯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一种新的双原子分子-半导体表面相互作用经验势模型
6
作者 田裴芳 沈学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388-396,共9页
在势模型的构造中,曾提出将表面原子分成直接作用区和间接作用区分别处理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不牺牲物理概念和降低自由度的矛盾;总结了构造势模型的物理依据,据此得到了一种经验势模型;用等势图研究了势参数变化对势曲面特性的影... 在势模型的构造中,曾提出将表面原子分成直接作用区和间接作用区分别处理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不牺牲物理概念和降低自由度的矛盾;总结了构造势模型的物理依据,据此得到了一种经验势模型;用等势图研究了势参数变化对势曲面特性的影响;进行动力学计算,考察不同轨迹的微观机理和能量转化,研究势曲面特性变化对动力学计算的影响。这些证明了该势模型可调、合理并适合作动力学计算。这为今后面向具体问题的应用,指导实践,并向量子力学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曲面 气体-半导体 表面相互作用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与水微观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多尺度分子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玉花 李荣花 +6 位作者 张茜 高红凤 朱美霖 刘彩珠 吴建波 张慧 白红存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60,共13页
煤与水的表面相互作用是洁净煤技术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然而,褐煤与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微观机制在原子尺度和电子结构方面仍不明确。尤其缺乏褐煤中不同官能团与水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稳定性结构特征、相互作... 煤与水的表面相互作用是洁净煤技术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然而,褐煤与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微观机制在原子尺度和电子结构方面仍不明确。尤其缺乏褐煤中不同官能团与水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稳定性结构特征、相互作用本质的系统考察。基于多尺度分子模拟研究了褐煤与水微观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基于量子化学计算重点考察典型褐煤模型结构中不同官能团与单分子水的相互作用,获得水分子在褐煤不同位点吸附的局域极小构象,以及稳定吸附构象的几何结构特征。基于独立梯度模型的直观绘景阐释了褐煤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主要为范德华作用和氢键。借助能量分解分析方法定量描述并确定了静电作用是稳定煤-水相互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此外,还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不同数量褐煤分子与大量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组装行为和演化特征,阐明了褐煤分子结构在大量水中的团聚现象。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同样印证了褐煤和水分子主要以静电作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结构 表面相互作用 非共价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明贵 叶仲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2,共3页
为了提高疏水缔合聚合物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适用性,合成了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并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进行了复配。实验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能够减少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质量浓度为50mg/L的磺酸... 为了提高疏水缔合聚合物对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适用性,合成了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并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进行了复配。实验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能够减少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质量浓度为50mg/L的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水中能大幅度地增加复配溶液的粘度;复配体系在粘度最高点时形成了粒径为54.7nm的均一聚集体;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加入能够诱导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棒状胶束和囊泡。由此可见,磺酸盐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有良好的协同性。这种二元驱油体系有望克服三元复合驱中碱对复配体系粘度的损害,为化学驱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缔合聚合物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动态光散射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9
作者 孙伟中 赵成利 +4 位作者 刘华敏 张浚源 吕晓丹 潘宇东 苟富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SiC样品中Si原子的溅射产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温度对C原子的溅射产额影响不大。在相同温度下,Si原子的溅射产额要高于C原子的溅射产额。...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SiC样品中Si原子的溅射产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温度对C原子的溅射产额影响不大。在相同温度下,Si原子的溅射产额要高于C原子的溅射产额。溅射出来的Si原子和C原子主要来源于样品的表层区域,样品中的Si和C原子密度、键密度及它们的成键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始样品中Si和C原子的密度是均匀的,而被轰击过后的样品表面Si原子的密度要高于C原子,而样品中部C原子的密度要高于Si原子。初始样品都是Si-C键,成键方式为Si-Csp3;被轰击过后又有Si-Si和C-C键,成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还有Si-Csp1和Si-C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温度 SIC 表面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分子动力学模拟 dynamics simulation MOLECULAR 原子密度 溅射产额 成键方式 模拟结果 轰击 方法研究 Si-C键 C-C键 中部 升高 射出 区域 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对吸附在Si(111)7×7和Si(100)2×1表面上的C_(60)的不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风周 崔雪峰 王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在室温下研究沉积了约0 005ML的C60分子的Si(111)7×7和Si(100)2×1再构表面在波长为266nm的激光束轰击前后的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66nm的激光作用下,Si(111)7×7表面上的... 本文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在室温下研究沉积了约0 005ML的C60分子的Si(111)7×7和Si(100)2×1再构表面在波长为266nm的激光束轰击前后的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66nm的激光作用下,Si(111)7×7表面上的C60分子保持完好,表面缺陷明显增加,但并没有完全破坏7×7再构形貌;而Si(100)2×1表面上的C60分子却被打碎,样品表面变得杂乱无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相互作用 光诱导 C60 扫描隧道显微术 原子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表面短程、非双电层斥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静 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MgCl2介质中氧化铝表面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发现当MgCl2介质浓度为10-4mol/L,pH分别为3.96和7.92时,在两表面距离<10nm处存在一 短程非双电层排斥力.pH进一步提高到9.5,MgCl2介质浓度在10-4~10-2mol/L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MgCl2介质中氧化铝表面相互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发现当MgCl2介质浓度为10-4mol/L,pH分别为3.96和7.92时,在两表面距离<10nm处存在一 短程非双电层排斥力.pH进一步提高到9.5,MgCl2介质浓度在10-4~10-2mol/L时,也存在短程排斥作用.它阻止了两表面由于范德华力产生的吸引.在较低和中等pH条件下,短程斥力来源于水合镁离子在氧化铝表面的特性吸附;在较高pH条件下,镁离子以各种氢氧化物形式吸附在氧化铝表面产生短程排斥力.随pH的升高,这种吸附层变得致密而失去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双电层斥力 氧化铝 氯化镁 短程斥力 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相互作用 DLVO理论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 被引量:60
12
作者 赵涛涛 宫厚健 +3 位作者 徐桂英 曹绪龙 宋新旺 王红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针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问题,基于国内外45篇期刊论文、5部专著及作者所在研究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论题包括:前言;①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影响;②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针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问题,基于国内外45篇期刊论文、5部专著及作者所在研究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耐盐机理,论题包括:前言;①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影响;②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改变表面活性剂Krafft点;改变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临界堆积系数,改变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的分配系数);③展望(机理研究;计算模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 物化性能 耐盐性 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作用机理 驱油表面活性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荧光探针法研究海藻酸钠与SDS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继生 赵健宇 +1 位作者 肖燕君 方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5-1528,共4页
采用芘荧光法研究了海藻酸钠(NaAl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以芘单体的荧光光谱第一峰与第三峰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及激基缔合物与单体荧光强度之比(IE/IM)来探测芘分子所处环境的极性。结果表明:NaAlg水... 采用芘荧光法研究了海藻酸钠(NaAlg)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以芘单体的荧光光谱第一峰与第三峰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及激基缔合物与单体荧光强度之比(IE/IM)来探测芘分子所处环境的极性。结果表明:NaAlg水溶液随pH值降低,出现了聚合物的疏水微区;pH从7降到5,NaAlg类似简单盐,对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明显的影响;在pH3时,海藻酸主链上有足够的疏水片段,使得SDS与海藻酸通过疏水性作用而聚集。NaCl对NaAlg/SDS体系的影响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海藻酸盐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兴农的可贵探索——写在《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出版之际
14
作者 谢慈仪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9-59,共1页
李学刚教授的《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高层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系统论述表面活性剂在农业方面应用的空白,为实施科技兴农这一战略性国策迈出了可... 李学刚教授的《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高层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学术专著。它的出版,填补了系统论述表面活性剂在农业方面应用的空白,为实施科技兴农这一战略性国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该书系作者近十年来潜心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科技兴农 物理化 可贵探索 混合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新方法 蛋白质混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影响煤层甲烷吸附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1 位作者 王恩元 张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4,共3页
利用物理学、分子热力学、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电磁场影响煤层甲烷吸附的机理,为电磁场提高煤层甲烷抽放率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机理主要包括热效应及微观上对甲烷分子和煤表面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并对电磁场(对煤体产生... 利用物理学、分子热力学、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电磁场影响煤层甲烷吸附的机理,为电磁场提高煤层甲烷抽放率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机理主要包括热效应及微观上对甲烷分子和煤表面相互作用能的影响,并对电磁场(对煤体产生)的热效应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热效应对于甲烷吸附解吸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由热效应产生热应力引起的应变差异形成孔隙对于甲烷的吸附解吸和运移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电磁场作用下煤层甲烷的吸附势垒降低量ΔE进行的计算,结果表明,ΔE与电磁场频率和强度基本呈正相关,即电磁场频率和强度越大,吸附势垒减小得越多,越有利于煤层甲烷的解吸。电磁场对煤层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对于煤层甲烷抽放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甲烷 运移 电磁场 正相关 孔隙 形成 频率 表面相互作用 表面物理 分子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原子物理实验平台和物理研究规划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新文 宋明涛 +14 位作者 朱小龙 刘惠萍 孙良亭 肖国青 赵红卫 蔡晓红 王志光 李文健 刘振灏 高大庆 马力祯 满开弟 沙杉 冯文天 詹文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107-109,共3页
介绍了高压原子物理平台束流线的主要结构和特点 ,简要分析了利用高压平台真空原子分子物理研究需求 ,讨论了开展原子分子物理、表面物理、材料物理和生物物理相关的物理研究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压平台 多体动力学 材料改性 表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上灰尘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治辉 练友运 +1 位作者 洪文玉 严龙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利用HL-2A装置原有的可见光CCD UC-610相机观测到了在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灰尘,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了解到了辐照石墨样品的表面形貌及杂质元素成分。
关键词 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 灰尘 CCD相机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安全与防护
18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2期29-30,共2页
TN24 95020899 激光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等离子体爆炸模型研究[会,中]/张开锡,徐景智,刘慧君,黄仅,张平(河北大学物理系)∥第6届全国基础光学学术报告会.—大连,94.6应用新提出的等离子体爆炸模型研究了强激光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对... TN24 95020899 激光与金属表面相互作用的等离子体爆炸模型研究[会,中]/张开锡,徐景智,刘慧君,黄仅,张平(河北大学物理系)∥第6届全国基础光学学术报告会.—大连,94.6应用新提出的等离子体爆炸模型研究了强激光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对金属表面产生的破坏.应用等离子体爆炸模型来研究此问题的依据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激光器 模型研究 金属表面 相互作用时间 基础光学 表面相互作用 学术报告会 强激光 爆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r-Surface Interaction of Compound Semiconductors-Desorption Induced by Electronic Excitation of Surface States
19
作者 Noriaki Itoh Yasuo Nakai +3 位作者 Ken Hattori Akiko Okano Hidehiko Yamashita Jun-ichi kanasaki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98-1599,共2页
In this talk a review is given of currently carricd out studies on laser-induced desorption from surfaces of compound semiconductors.The reviewincludes only the non-thermal processes.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eitherirr... In this talk a review is given of currently carricd out studies on laser-induced desorption from surfaces of compound semiconductors.The reviewincludes only the non-thermal processes.which can be detected by eitherirradiation with laser of subgap photon energies or with extremely low-intensity pulsed lasers.It is emphasized also that laser induced non-thermaldesorption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for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and surfaceclea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半导体 激光-表面相互作用 电子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