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72
1
作者 王中江 江连洲 +3 位作者 魏冬旭 李杨 王辰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7-51,共5页
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方法分别对不同pH值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由β-折叠结构向α-螺旋结构的转变,其Tr... 采用Lowery法、ANS荧光探针法、圆二色光谱、荧光光谱方法分别对不同pH值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由β-折叠结构向α-螺旋结构的转变,其Trp残基所处微环境极性增强。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与溶解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也与α-螺旋结构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H值 表面疏水性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50
2
作者 齐宝坤 李杨 +2 位作者 王中江 隋晓楠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皖豆24>黑农46>五星4>中黄13>冀NF58,品种差异对SPI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SPI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无显著相关性,表面疏水性与Zeta电位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当蛋白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时,蛋白表面更多同性电荷间的排斥作用会减少蛋白分子的相互聚集,使蛋白溶液趋于稳定,同时降低蛋白质粒径大小。此时,蛋白质疏水基团的内卷程度降低,并更多暴露在分子表面,导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ZETA电位 粒径分布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热性质及其空间构象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吴海波 齐宝坤 +6 位作者 江连洲 李杨 冯红霞 曹亮 马文君 丁俭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大。原因是△H值越低,分子相对伸展使疏水性残基暴露较多,导致蛋白质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表明6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发射光谱,荧光峰峰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随着荧光峰峰位数值和峰强越大,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越强,表面疏水性越高。这与大豆品种密切相关,埋藏在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暴露是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性质 DSC 荧光光谱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辰 江连洲 +4 位作者 魏冬旭 李杨 隋晓楠 王中江 李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4-57,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在酰胺Ⅰ带位置中各个特征峰相互叠加,采用Gauss峰型进行拟合、解析,判断其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在酰胺Ⅰ带位置中各个特征峰相互叠加,采用Gauss峰型进行拟合、解析,判断其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相对含量,对其含量与表面疏水性数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呈负相关(r=-0.945,P=0.004),与β-折叠(r=0.904,P=0.013)及无规则卷曲(r=0.866,P=0.026)的含量呈正相关,与β-转角线性关系不明显(r=-0.698,P=0.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FTIR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34
5
作者 许晶 齐宝坤 +3 位作者 赵青山 金花 张晓松 江连洲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36,41,共6页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拉曼光谱法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及氨基酸侧链进行分析,探讨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东农46(743.87)>皖豆24(730.14)>黑农46(717.54)>五星4(625.22)>中黄13(613.38)>冀NF58(600.61),并与溶解性呈负相关,与巯基含量呈正相关。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不同的二级结构,当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卷曲含量升高时,蛋白分子结构变的松散,使包埋在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更多的暴露出来,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结构特性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和11S蛋白二级结构与表面疏水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春雷 孙立斌 +5 位作者 李相昕 梁宝生 齐晓芬 任悦 李丹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32,共5页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并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其纯度均在90%以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7S和11S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7S和...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并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进行纯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验证其纯度均在90%以上。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7S和11S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7S和11S蛋白表面疏水性与二级结构的构效关系。经分析得出:大豆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成负相关;与β-折叠含量成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成正相关,与无规卷曲含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S和11S蛋白 二级结构 傅里叶红外光谱 表面疏水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魏冬旭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辰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豆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除等电点外,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呈负相关,并且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球蛋白二级结构中发生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向α-螺旋的转变,三级结构中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极性降低。大豆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结构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PH值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齐宝坤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4,共6页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粒径增加。此外,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由"包埋"态转变为"暴露"态,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H_0的增加。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二硫键构型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H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大豆11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及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齐宝坤 赵城彬 +3 位作者 江连洲 徐靓 李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5-20,共6页
研究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H_0)的影响,并对蛋白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在80℃热处理下,大豆11S球蛋白的H_0增加,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在90℃和100℃热处理下,H0先增加后... 研究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H_0)的影响,并对蛋白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在80℃热处理下,大豆11S球蛋白的H_0增加,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在90℃和100℃热处理下,H0先增加后稍有降低,且100℃热处理下H_0变化地更快,且变化程度更大,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转变为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此外,热处理会使蛋白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趋于"暴露"态,同时改变11S球蛋白分子间二硫键的振动模式,使二硫键由g-g-g构型转变为t-g-t构型,这可能会导致蛋白质H_0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大豆11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冻条件对大豆分离蛋白分散液表面疏水性及二硫键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玲 朱秀清 +3 位作者 李佳栋 许慧 郑环宇 吴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32,共5页
通过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冷冻前后结构的变化,研究了低温冷冻条件(SPI添加量、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对SPI结构(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冷冻条件下随着SPI添加量的降低,游离巯基和二硫键逐渐... 通过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冷冻前后结构的变化,研究了低温冷冻条件(SPI添加量、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对SPI结构(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在冷冻条件下随着SPI添加量的降低,游离巯基和二硫键逐渐减少、暴露巯基与表面疏水性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冷冻温度降低和冷冻时间延长,SPI的游离巯基、二硫键含量及表面疏水性逐渐减少。经过冷冻处理的SPI会有一定程度的变性,在不太低的冷冻温度下游离巯基含量明显大于未冷冻SPI,且在冷冻过程中SPI大部分的分子内二硫键转化为分子间二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冻 大豆分离蛋白 巯基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丹 魏冬旭 +2 位作者 贾烨 刘春雷 江连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制备的大豆7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探讨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 以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制备的大豆7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探讨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7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二级结构的α-螺旋含量和β-折叠含量呈负相关,与二级结构的β-转角含量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呈正相关;与色氨酸残基荧光峰λ_(max)呈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_(1360)/I_(1340)值呈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_(850)/I_(830)值呈正相关,与暴露的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呈正相关,与N_(暴露)和N_(包埋)的比值呈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呈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巯基 二硫键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清正 张顺亮 +1 位作者 罗永康 冯力更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比1∶1),在不同温度下二级结构、构象、浊度、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并对其结构和表面疏水性变... 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比1∶1),在不同温度下二级结构、构象、浊度、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并对其结构和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的差别与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猪肉、鲢鱼肉和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都会升高;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降低至稳定,β-折叠含量升高至稳定;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趋向稳定以适应新环境;表面疏水性升高后在高温下轻微下降至稳定,蛋白质逐渐趋向完全变性。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性规律与单一蛋白不完全相同,能够结合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优点,改善肌原纤维蛋白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猪肉 鲢鱼 复合 温度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热力学特性、溶解性和溶液性质与表面疏水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春雷 魏冬旭 +2 位作者 贾烨 江连洲 李丹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3,49,共6页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制备的7S球蛋白为实验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热力学特性,采用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法分析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采用Zeta Plus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流体动力学...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制备的7S球蛋白为实验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热力学特性,采用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法分析溶液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采用Zeta Plus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流体动力学粒径及其分布并测定ξ-电位,研究大豆7S球蛋白热力学特性、溶解性和溶液性质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7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变性温度、变性焓、ξ-电位绝对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大豆7S球蛋白的溶解性与表面疏水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大豆7S球蛋白溶液可溶性聚集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粒径与表面疏水性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热力学特性 溶解性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流体动力学粒径 ξ-电位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虹 刘娜 +2 位作者 吕静 温钢 付净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7,22,共6页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 选取3种石油烃降解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S-1)、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S-2)和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sp.,DS-3),研究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及其细胞表面疏水性。结果表明,经过6d的降解,3种石油烃降解菌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99.08%、79.75%、84.34%。石油烃的黏附性测试和盐析聚集测试结果表明,3种石油烃降解菌均表现出较高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其规律为DS-1>DS-3>DS-2。其中DS-1的细胞表面疏水性最高,达65.90%。DS-1、DS-2和DS-3菌株发生盐析聚集所需最小(NH4)2SO4摩尔浓度分别为2.0、2.8、2.4 mol/L。菌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和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降解菌 降解效果 细胞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精油、柠檬烯、茶多酚对变形链球菌表面疏水性及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晨 刘雅丽 +1 位作者 陈思佳 张向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成分柠檬精油(LEO)、柠檬烯(LIM)及茶多酚(TP)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细菌表面疏水性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下浓度作为实验浓度;采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测定S.mutans表面疏水性;采...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成分柠檬精油(LEO)、柠檬烯(LIM)及茶多酚(TP)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细菌表面疏水性及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下浓度作为实验浓度;采用微生物黏着碳氢化合物法(MATH),测定S.mutans表面疏水性;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评价S.mutans的黏附。结果:LEO、LIM、TP在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时,对S.mutans表面疏水性及粘附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加(P<0.05);1/2 MIC和1/20MIC时LEO抑制表面疏水性的作用强于LIM和TP(P<0.05)。结论:LEO具有防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精油(LEO) 变形链球菌(S.mutans) 细胞表面疏水性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丹 刘春雷 江连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9,共8页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含量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1360/I1340值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850/I830值正相关,与暴露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正相关,与N暴露N包埋值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巯基和二硫键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湘波 刘免 +3 位作者 王鑫 卜云洁 王学江 赵建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83,共4页
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微生物吸收和降解疏水性石油烃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总结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 细胞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微生物吸收和降解疏水性石油烃的主要因素。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细胞表面疏水性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时间、温度、pH等环境因素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总结了石油烃降解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关系、表面活性剂对细胞表面疏水性及生物降解的影响,最后对细胞表面疏水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疏水性 石油烃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铣削的微结构尺寸与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余剑武 陆岳托 +2 位作者 罗红 仝瑞庆 宋金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7-29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精密微铣削方式,在光滑PMMA表面加工微沟槽、方柱、圆形及椭圆形阵列,并将测量的水滴的接触角和形状作为表面疏水性的表征指标。结果当微沟槽阵列的微槽宽度B、... 目的研究不同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精密微铣削方式,在光滑PMMA表面加工微沟槽、方柱、圆形及椭圆形阵列,并将测量的水滴的接触角和形状作为表面疏水性的表征指标。结果当微沟槽阵列的微槽宽度B、凸台宽度C及微槽深度H分别在84.86~208.77μm、36.22~133.94μm、63.76~136.60μm变化时,垂直接触角θ_⊥分别在129.4°~143.5°、138.3°~124.0°、125.8°~141.8°变化,平行接触角θ_∥分别在62.3°~69.6°、75.0°~66.3°、81.5°~72.0°变化;当微方柱阵列的B、C、H分别在70.76~138.99μm、47.52~128.04μm、70.84~175.94μm变化时,接触角θ分别在130.3°~102.1°、114.9°~129.5°、105.7°~119.7°变化。水滴在微沟槽和椭圆形阵列表面的形状为椭球冠状,在微方柱和圆形阵列表面为球冠状。结论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有不同影响,且θ_⊥的变化都比θ_∥的变化更为明显。钉扎效应对水滴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微沟槽阵列的槽垂直方向和椭圆形、圆形阵列,钉扎效应对水滴的形状起主导作用;对于微沟槽阵列的槽平行方向和微方柱阵列,水滴形状则受钉扎效应与固液气三相接触线不连续性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有望为设计功能可控仿生微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表面疏水性 接触角 钉扎效应 微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丹 江连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制得纯品7S和11S蛋白,用SDS-PAGE和蛋白质纯化仪凝胶柱层析两种方法验证其纯度在90%以上。研究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制得纯品7S和11S蛋白,用SDS-PAGE和蛋白质纯化仪凝胶柱层析两种方法验证其纯度在90%以上。研究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甘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呈正相关;与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呈负相关;与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不相关。疏水性氨基酸总量与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呈正相关,亲水性氨基酸总量与其表面疏水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品7S和11S蛋白 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 SDS-PAGE 氨基酸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11S球蛋白热力学特性和溶液性质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丹 魏冬旭 +2 位作者 贾烨 刘春雷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50,57,共6页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制备的11S球蛋白为实验对象,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热力学特性、溶解性和溶液性质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热力学特性,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法分析溶液的分子量及其...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制备的11S球蛋白为实验对象,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热力学特性、溶解性和溶液性质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热力学特性,体积排阻-凝胶色谱法分析溶液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应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流体动力学半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仪测定蛋白ξ-电位。结果表明,大豆11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变性温度(p=0.010)和变性焓(p=0.012)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与表面疏水性极显著负相关(p=0.003);大豆11S球蛋白溶液可溶性聚集物的平均分子量与表面疏水性极显著正相关(p=0.005),平均直径与表面疏水性极显著正相关(p=0.007),ξ-电位绝对值与表面疏水性显著负相关(p=0.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热力学特性 分子量分布 流体动力学半径 ξ-电位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