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50
1
作者 齐宝坤 李杨 +2 位作者 王中江 隋晓楠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 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表面疏水性、氨基酸组成及溶液的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蛋白质溶液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与表面疏水性的关系。不同品种SPI的表面疏水性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为:东农46>皖豆24>黑农46>五星4>中黄13>冀NF58,品种差异对SPI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SPI表面疏水性与氨基酸组成无显著相关性,表面疏水性与Zeta电位绝对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径大小呈显著的负相关。当蛋白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较大时,蛋白表面更多同性电荷间的排斥作用会减少蛋白分子的相互聚集,使蛋白溶液趋于稳定,同时降低蛋白质粒径大小。此时,蛋白质疏水基团的内卷程度降低,并更多暴露在分子表面,导致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ZETA电位 粒径分布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热性质及其空间构象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吴海波 齐宝坤 +6 位作者 江连洲 李杨 冯红霞 曹亮 马文君 丁俭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大。原因是△H值越低,分子相对伸展使疏水性残基暴露较多,导致蛋白质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表明6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发射光谱,荧光峰峰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随着荧光峰峰位数值和峰强越大,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越强,表面疏水性越高。这与大豆品种密切相关,埋藏在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暴露是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热性质 DSC 荧光光谱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冬旭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辰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 采用Lowry法、8-苯氨基萘-1-磺酸铵盐(8-anilinonaphthalene-1-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ANS)荧光探针法研究pH值对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不同pH值条件下11S球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为研究大豆蛋白结构与表面疏水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除等电点外,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呈负相关,并且随着pH值的升高,大豆球蛋白二级结构中发生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向α-螺旋的转变,三级结构中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极性降低。大豆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结构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PH值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齐宝坤 江连洲 +1 位作者 王欢 李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4,共6页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 对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_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测定,探讨离子强度对大豆11S球蛋白H_0及结构的影响。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9,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H_0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平均粒径增加。此外,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由"包埋"态转变为"暴露"态,这种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H_0的增加。不同离子强度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二硫键构型发生了改变,这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H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大豆11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丹 魏冬旭 +2 位作者 贾烨 刘春雷 江连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制备的大豆7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探讨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 以具有代表性的6个大豆品种制备的大豆7S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探讨大豆7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7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二级结构的α-螺旋含量和β-折叠含量呈负相关,与二级结构的β-转角含量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呈正相关;与色氨酸残基荧光峰λ_(max)呈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_(1360)/I_(1340)值呈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_(850)/I_(830)值呈正相关,与暴露的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呈正相关,与N_(暴露)和N_(包埋)的比值呈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呈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巯基 二硫键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清正 张顺亮 +1 位作者 罗永康 冯力更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0,共5页
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比1∶1),在不同温度下二级结构、构象、浊度、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并对其结构和表面疏水性变... 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实验研究猪肉肌原纤维蛋白、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比1∶1),在不同温度下二级结构、构象、浊度、表面疏水性的变化,并对其结构和表面疏水性变化规律的差别与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猪肉、鲢鱼肉和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都会升高;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降低至稳定,β-折叠含量升高至稳定;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趋向稳定以适应新环境;表面疏水性升高后在高温下轻微下降至稳定,蛋白质逐渐趋向完全变性。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热变性规律与单一蛋白不完全相同,能够结合猪肉、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优点,改善肌原纤维蛋白随温度变化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猪肉 鲢鱼 复合 温度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丹 刘春雷 江连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9,共8页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 以6个代表性大豆品种制备11S球蛋白,研究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特性与表面疏水性关系。采用ANS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Ellman试剂分析法测定巯基和二硫键含量,激光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空间构象。结论表明,大豆11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α-螺旋含量、β-折叠含量负相关,与β-转角含量、无规则卷曲含量正相关;与拉曼光谱色氨酸费米共振I1360/I1340值负相关,与拉曼光谱酪氨酸费米共振I850/I830值正相关,与暴露酪氨酸残基克分子数正相关,与N暴露N包埋值正相关;与暴露巯基含量、巯基暴露程度正相关,与游离巯基含量、二硫键含量、二硫键构象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拉曼光谱 荧光光谱 巯基和二硫键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铣削的微结构尺寸与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余剑武 陆岳托 +2 位作者 罗红 仝瑞庆 宋金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7-295,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精密微铣削方式,在光滑PMMA表面加工微沟槽、方柱、圆形及椭圆形阵列,并将测量的水滴的接触角和形状作为表面疏水性的表征指标。结果当微沟槽阵列的微槽宽度B、... 目的研究不同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精密微铣削方式,在光滑PMMA表面加工微沟槽、方柱、圆形及椭圆形阵列,并将测量的水滴的接触角和形状作为表面疏水性的表征指标。结果当微沟槽阵列的微槽宽度B、凸台宽度C及微槽深度H分别在84.86~208.77μm、36.22~133.94μm、63.76~136.60μm变化时,垂直接触角θ_⊥分别在129.4°~143.5°、138.3°~124.0°、125.8°~141.8°变化,平行接触角θ_∥分别在62.3°~69.6°、75.0°~66.3°、81.5°~72.0°变化;当微方柱阵列的B、C、H分别在70.76~138.99μm、47.52~128.04μm、70.84~175.94μm变化时,接触角θ分别在130.3°~102.1°、114.9°~129.5°、105.7°~119.7°变化。水滴在微沟槽和椭圆形阵列表面的形状为椭球冠状,在微方柱和圆形阵列表面为球冠状。结论微结构尺寸参数和阵列形状对PMMA表面疏水性有不同影响,且θ_⊥的变化都比θ_∥的变化更为明显。钉扎效应对水滴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微沟槽阵列的槽垂直方向和椭圆形、圆形阵列,钉扎效应对水滴的形状起主导作用;对于微沟槽阵列的槽平行方向和微方柱阵列,水滴形状则受钉扎效应与固液气三相接触线不连续性的共同影响。研究结果有望为设计功能可控仿生微结构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表面疏水性 接触角 钉扎效应 微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丹 江连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9,共5页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制得纯品7S和11S蛋白,用SDS-PAGE和蛋白质纯化仪凝胶柱层析两种方法验证其纯度在90%以上。研究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 以6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为实验材料提取7S和11S蛋白,经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纯化制得纯品7S和11S蛋白,用SDS-PAGE和蛋白质纯化仪凝胶柱层析两种方法验证其纯度在90%以上。研究了7S和11S蛋白中氨基酸组成与表面疏水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甘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的含量呈正相关;与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呈负相关;与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不相关。疏水性氨基酸总量与7S和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呈正相关,亲水性氨基酸总量与其表面疏水性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品7S和11S蛋白 Superdex 200凝胶柱层析 SDS-PAGE 氨基酸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葵花籽分离蛋白结构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健 李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7,共4页
将7%葵花籽分离蛋白(SSPI)悬浮液在热处理温度分别为92、102℃(热变性温度)、112℃处理10 min,以未处理的SSPI为对照研究热处理对蛋白质结构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的SSPI亚基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聚集物生成;经过热处理... 将7%葵花籽分离蛋白(SSPI)悬浮液在热处理温度分别为92、102℃(热变性温度)、112℃处理10 min,以未处理的SSPI为对照研究热处理对蛋白质结构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的SSPI亚基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聚集物生成;经过热处理的SSPI表面形貌粗糙,疏松多孔,微观结构更加没有规则;热处理后蛋白质分子伸展,SSPI发生聚集,相对荧光强度、表面疏水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分离蛋白 热处理 聚集 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7S球蛋白的MTGase条件对其表面疏水性与功能特性、溶液性质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范丽丽 窦博鑫 +3 位作者 张晓琳 徐晨冉 芦志凤 刘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7,62,共7页
本文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酶添加量(10、20、30、40、50 U/g)、pH(3.0、4.0、5.0、6.0、7.0)、温度(40、45、50、55、60℃)为单因素交联处理大豆7S球蛋白,采用ANS(1-苯胺基-8-萘磺酸)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平... 本文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酶添加量(10、20、30、40、50 U/g)、pH(3.0、4.0、5.0、6.0、7.0)、温度(40、45、50、55、60℃)为单因素交联处理大豆7S球蛋白,采用ANS(1-苯胺基-8-萘磺酸)荧光探针法测定表面疏水性,马尔文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测定了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分析单因素处理对交联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大豆7S球蛋白表面疏水性与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溶液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酶添加量为20 U/g,pH7.0,温度55℃时,对其表面疏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平均粒径改善作用明显,表面疏水性值为1268.7,乳化性值为225.05 min,乳化稳定性值为86.66%,平均粒径99.03 nm;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7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与乳化性成正相关,与乳化稳定性无相关性;与平均粒径成显著正相关,与Zeta电位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P=0.003)、0.304(P=0.270)、0.860(P=0.005)、-0.727(P=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7S球蛋白 表面疏水性 乳化性 平均粒径 ZETA电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海洋石油降解菌的鉴定及表面疏水性研究
12
作者 王云飞 罗群 +2 位作者 陈庆国 孙午阳 竺柏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21,共13页
微生物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其吸收和降解疏水性有机物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微生物表面疏水性有助其黏附于石油烃表面,从而有效减少石油烃的传质距离,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港口近岸石油污染的表层海水中,通过富集培养... 微生物表面疏水性是影响其吸收和降解疏水性有机物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微生物表面疏水性有助其黏附于石油烃表面,从而有效减少石油烃的传质距离,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港口近岸石油污染的表层海水中,通过富集培养和分离纯化,筛选获得1株能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且具有表面疏水性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化分析;研究培养时间、盐度、底物、表面活性剂等对菌株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与副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aralactis)亲缘关系最近,命名为H2菌株;在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菌株表面疏水性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在衰老期则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培养基盐度升高会降低菌株表面疏水性;以疏水性柴油为唯一碳源培养的菌株疏水性远高于以亲水性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在菌株培养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会使菌株的表面疏水性发生改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分别在质量浓度为30 mg/L、14 mg/L时,可提高菌株H2的表面疏水性;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则降低了菌株H2的表面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分离和鉴定 副乳假单胞菌 细胞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瓜尔胶生物材料混合体系疏水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隋春霞 江连洲 于国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9-111,共3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添加瓜尔胶多糖,通过共混改性制备生物材料溶液,探讨了混合体系在不同pH、不同蛋白、盐和瓜尔胶浓度条件下表面疏水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瓜尔胶多糖加入到单组分大豆分离蛋白体系后,会使体系表面疏水值降低;未加盐...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添加瓜尔胶多糖,通过共混改性制备生物材料溶液,探讨了混合体系在不同pH、不同蛋白、盐和瓜尔胶浓度条件下表面疏水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瓜尔胶多糖加入到单组分大豆分离蛋白体系后,会使体系表面疏水值降低;未加盐时pH=8.0条件下,体系可溶性蛋白的表面疏水值最大,加入盐后pH=10.0时混合体系表面疏水值明显大于纯水条件;且pH=10.0条件下,当盐浓度小于0.1mol/L时,体系表面疏水值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之减小。此研究为大豆分离蛋白-瓜尔胶生物材料的成膜机理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瓜尔胶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聚合物纳米柱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金美花 冯琳 +4 位作者 封心建 翟锦 江雷 白玉白 李铁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75-1377,MJ07,共4页
Wettabi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perty governed by bo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solid surfac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with water contact angle(CA) larger than 150°] have be... Wettabilit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perty governed by both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 of solid surfac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with water contact angle(CA) larger than 150°]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due to their importance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describe a rather simple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separated alignments of polymer nanopole films, which has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y with water a contact angle as high as 152.0°. Nanostructures that induce the large fraction of air on the surface cause this unique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聚合物 纳米柱膜 水性表面 浸润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模板覆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处理对大豆蛋白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建华 杨晓泉 熊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0,共5页
研究了超声对大豆蛋白表面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超声功率均可降低大豆分离蛋白(SPI)表面张力和显著提高表面疏水性。超声处理后乳化性能,起泡性能显著得到改善,大豆粗7S蛋白和11S粗蛋白的乳化稳定性随时间... 研究了超声对大豆蛋白表面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超声处理时间和增加超声功率均可降低大豆分离蛋白(SPI)表面张力和显著提高表面疏水性。超声处理后乳化性能,起泡性能显著得到改善,大豆粗7S蛋白和11S粗蛋白的乳化稳定性随时间延长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超声处理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表面性质 大豆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表面疏水性 乳化稳定性 试验结果 表面张力 超声功率 处理时间 乳化性能 起泡性能 离子强度 乳化能力 粗蛋白 11S S蛋白 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PDMS表面的电源工况分析
16
作者 刘勇智 黄舜 +2 位作者 范冰洁 马卫民 王瑶东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6,共9页
配电网线路因低温恶劣环境存在覆冰问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危害,使用疏水薄膜或涂层能有效预防覆冰。高效低成本制备适配线路的疏水涂层是一个实用课题。利用He(Ar)/CH4/C4F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疏水... 配电网线路因低温恶劣环境存在覆冰问题,对供电系统可靠性产生重大危害,使用疏水薄膜或涂层能有效预防覆冰。高效低成本制备适配线路的疏水涂层是一个实用课题。利用He(Ar)/CH4/C4F8混合气体,等离子体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疏水表面,该表面可包裹线路外层提供疏水性能。研究放电电压等级、放电极间距、放电时间和放电频率对等离子体改性制备疏水表面的影响。利用COMSOL软件分析PDMS微通道电场强度分布,探究等离子体分布情况。基于仿真结果,设计实物实验,通过测量PDMS改性表面接触角、粗糙度和表面形貌成分,以及拍摄气体放电图像,验证与分析了各因素作用机理。最后,选择合适工况成功制备符合预期的PDMS疏水表面,并测试其具有良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网覆冰问题 PDMS 水性表面 等离子体改性 场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加工前中后路粉面筋蛋白特性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家睿 樊祥埼 郑学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0-245,共6页
以同一生产线不同出粉点的小麦粉制备的面筋蛋白为原料,在测定面筋蛋白基本理化组分性质基础上再分别测定其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麦谷蛋白大聚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与流变学特性,探讨前中后路粉面筋蛋白理化性质以... 以同一生产线不同出粉点的小麦粉制备的面筋蛋白为原料,在测定面筋蛋白基本理化组分性质基础上再分别测定其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麦谷蛋白大聚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与流变学特性,探讨前中后路粉面筋蛋白理化性质以及流变学特性差异。实验发现,前路粉面筋蛋白的灰分、蛋白质含量、游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低于后路粉面筋蛋白(P≤0.05),而吸水率、面筋指数与GMP含量高于后路粉面筋蛋白(P≤0.05),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前路粉面筋蛋白中的储能模量、损失模量均大于后路粉面筋蛋白,后路粉面筋蛋白更容易发生形变且最大形变量显著高于前路粉面筋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筋蛋白 粉路 表面疏水性 游离巯基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强度对猪肉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成分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吕彤 林俊杰 +3 位作者 周昌瑜 王颖 曹锦轩 潘道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5-291,共7页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白-风味化合物作用体系,以同一顶空内不同风味化合物浓度自由比例为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不同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风味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热处理强度增加的过程中肌球蛋白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1);温度升至55℃蛋白分子展开,α-螺旋和β-折叠转换成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结构;温度升至75℃蛋白分子变性,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转换成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在温度升高至65℃的过程中蛋白表面疏水性持续增加,温度继续升高略有降低;蛋白对4种醛(3-甲基丁醛、戊醛、庚醛、辛醛)的吸附性在展开过程中增强,聚合过程中减弱;蛋白对2-戊酮的吸附性先降低后升高,45℃处理组最低,85℃处理组最高,对3种酮(2-庚酮、2-辛酮、2-壬酮)的吸附性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蛋白变性时(75℃)显著低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85℃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研究结果为今后关于肉品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蛋白 风味 热处理 肌球蛋白 巯基总量 二级结构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对鸡肉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慧 于立梅 +3 位作者 陈秀兰 赵宇鹏 曾晓房 吴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1,共6页
为了探索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以三黄胡须鸡为原料,利用不同氧化时间下制备的氧化脂肪与提取的冷鲜鸡肌原纤维蛋白制备模拟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加入0.1%茶多酚,测定4℃条件下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变... 为了探索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以三黄胡须鸡为原料,利用不同氧化时间下制备的氧化脂肪与提取的冷鲜鸡肌原纤维蛋白制备模拟反应体系。在该体系中加入0.1%茶多酚,测定4℃条件下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变性指标,分析茶多酚对冷鲜鸡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变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程度氧化的脂肪与蛋白质建立的模拟体系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变性程度显著差异。在加入茶多酚的模拟体系和未加茶多酚的模拟体系中,茶多酚的模拟体系中与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有关的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总巯基含量的降低也有明显的减少。说明茶多酚对氧化脂肪诱导蛋白质发生氧化变性产生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脂肪 肌原纤维蛋白 羰基 表面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