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氧官能团对煤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研究
1
作者 祖伟 李文渊 李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201,共8页
为了研究含氧官能团对煤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测定了含氧官能团不同的三种变质程度脱灰煤表面的Zeta电位,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煤表面的带电机理。结果表明,煤的表面电位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数目相关,煤表面含氧... 为了研究含氧官能团对煤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测定了含氧官能团不同的三种变质程度脱灰煤表面的Zeta电位,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煤表面的带电机理。结果表明,煤的表面电位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数目相关,煤表面含氧官能团越丰富,其表面电位负值的绝对值越大;OH-在煤颗粒表面的优先吸附促进了含氧官能团中羧基、羟基基团中O—H结构的解离,从而使得煤表面带负电,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煤中—COOH基团、—OH基团含量呈下降趋势,因此长焰煤、焦煤和无烟煤的负电位绝对值依次下降,最终引起颗粒与气泡间静电力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含氧官能团 表面电位 分子模拟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Kelvin探针表面电位特征参数在有机涂层劣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增元 吕伟艳 +3 位作者 马永青 张有慧 孔爱民 朱玉婷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3-1036,共4页
为了研究扫描Kelvin探针表面电位技术在有机涂层劣化研究中的应用并选择合理的评价特征参数,结合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Kelvin探针(SKP)技术研究了有机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劣化过程,分析了有机涂层劣化过程中扫描Kelvin探针表面... 为了研究扫描Kelvin探针表面电位技术在有机涂层劣化研究中的应用并选择合理的评价特征参数,结合使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扫描Kelvin探针(SKP)技术研究了有机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劣化过程,分析了有机涂层劣化过程中扫描Kelvin探针表面电位分布数特征参数Vmin、Vmax-Vmin的变化规律,并首次提出了表面电位梯度最大值gradmax这个特征参数。结果证明,扫描Kelvin探针特征参数gradmax、Vmin,Vmax-Vmin和电化学阻抗谱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扫描Kelvin探针特征参数能够很好地用来评价有机涂层劣化,表面电位梯度最大值gradmax可以用来研究有机涂层下金属腐蚀发生的趋势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涂层 扫描Kelvin探针(SKP) 表面电位特征参数 表面电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载煤体表面电位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恩元 李忠辉 +2 位作者 刘贞堂 李艳娜 宋晓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8-1325,共8页
利用建立的煤体表面电位实验系统,研究了煤体在单轴压缩、拉伸、三点弯曲等不同破坏方式下的表面电位效应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在受载破坏时能够产生表面电位,并且表面电位与载荷呈较好的一致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6~0... 利用建立的煤体表面电位实验系统,研究了煤体在单轴压缩、拉伸、三点弯曲等不同破坏方式下的表面电位效应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在受载破坏时能够产生表面电位,并且表面电位与载荷呈较好的一致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6~0.9;同时,载荷的变化会引起表面电位相应的变化,表面电位信号一般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强,随载荷的降低而减弱;并且表面电位在煤样表面上的分布是随载荷增加及煤样的破坏而变化的.通过煤体表面电位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体破裂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促进煤岩电磁辐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煤体表面电位的深入研究,可望为评定煤矿现场煤体应力状态及其稳定性、监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受载破坏 表面电位 特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表征LDPE与HDPE内陷阱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孟佳 周福升 +5 位作者 陈铮铮 李建英 闵道敏 李盛涛 李茜 夏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5-291,共7页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 空间电荷积聚对直流电缆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研究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内部陷阱分布特性,对抑制聚合物材料中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直流电缆运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虑聚合物材料内电荷的脱陷规律,提出了一个计算聚合物内陷阱分布的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测量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试样分别在正、负电晕放电充电条件下的表面电位衰减特性,获得其相应的陷阱分布规律,并根据2种试样不同的形态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DPE与HDPE内陷阱主要以深陷阱为主,陷阱密度近似为1021 m^(-3),与其它文献报道的相一致;H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LDPE内电子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LDPE内电子浅陷阱;LDPE内电子深陷阱多于空穴深陷阱,电子浅陷阱少于空穴浅陷阱。分析认为:LDPE与HDPE独特的聚集态结构,以及电子和空穴电导的差异对陷阱电荷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空间电荷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陷阱 聚集态结构 电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直流电缆用低密度聚乙烯和交联聚乙烯陷阱电荷分布特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欧阳本红 赵健康 +3 位作者 周福升 李建英 闵道敏 刘孟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89-2696,共8页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分析其内部陷阱产生的根源,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加强直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直流电晕充电法对低密度聚乙烯(l...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直流电缆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内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分析其内部陷阱产生的根源,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加强直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直流电晕充电法对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和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薄膜试样进行了充电,以模拟直流加压时电荷的注入过程。通过考虑材料内入陷电荷的出陷规律,建立了1个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othermal surface potential decay,ISPD)模型。通过分析LDPE和XLPE薄膜试样的ISPD数据,获得了其内部陷阱电荷的分布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LDPE与XLPE形态学特性和添加剂对陷阱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DPE和XLPE中分别存在2个陷阱中心,即浅陷阱中心和深陷阱中心;LDPE中与XLPE中空穴深陷阱电荷密度都高于空穴浅陷阱电荷,即2者空穴陷阱电荷主要以深陷阱为主;XLPE中空穴浅陷阱电荷与空穴深陷阱电荷之间的数量差距减少,XLPE中空穴浅陷阱高于LDPE中空穴浅陷阱。交联副产物对XLPE内部陷阱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且添加剂形成的空穴类型陷阱的深度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 直流电缆 陷阱电荷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ISPD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表面电位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杰 王恩元 +3 位作者 李忠辉 马衍坤 李楠 马国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35-1138,共4页
实验研究了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条件下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预制裂纹对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纹试样承载强度以及表面电位幅值显著降低,在峰值应力处载荷卸载幅度加大,表面电位随之大幅升高;峰值应力过后... 实验研究了预制裂纹煤样单轴压缩条件下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预制裂纹对表面电位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纹试样承载强度以及表面电位幅值显著降低,在峰值应力处载荷卸载幅度加大,表面电位随之大幅升高;峰值应力过后,存在明显的残余电位。表面电位变化规律与载荷变化及预制裂纹密切相关,能够很好地反映含宏观缺陷煤样受压时内部破裂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裂纹 单轴压缩 表面电位 自由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电位测量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 被引量:25
7
作者 付洋洋 王强 +1 位作者 张贵新 王新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2次求逆简化为1次求逆。使用改进后算法,以直流电压下空气和SF6气体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位的测量结果为算例,计算得到的自由电荷面密度空间分布与改进前算法的结果一致。与改进前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进一步得到了绝缘子表面视在电荷与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分布,并发现同一气体环境下自由电荷与视在电荷面密度峰值有明显差异,空气中相差370pC/cm2,SF6气体中相差530pC/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表面电荷 绝缘子表面电位 沿面闪络 盆式绝缘子 振荡Kelvin探针 静电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破坏应变局部化与表面电位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忠辉 王恩元 +1 位作者 宋晓艳 胡少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43-2047,共5页
为研究煤样表面电位分布与破坏局部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煤样受载应变场及表面电位分布规律的测试,研究分析了表面电位场与煤样应变局部化和煤样破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应变局部化集中... 为研究煤样表面电位分布与破坏局部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煤样受载应变场及表面电位分布规律的测试,研究分析了表面电位场与煤样应变局部化和煤样破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应变局部化特征,应变局部化集中区域是煤样损伤和破坏剧烈区域,应变局部化带往往是煤样出现破坏的位置。煤样变形破坏的表面电位场具有与应变场相似的分布特征,在损伤局部化区域表面电位场也具有集中化特征,煤样表面电位高、低电位点的连线反映了煤样的断裂面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样 破坏 应变局部化 表面电位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吸附瓦斯过程表面电位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永杰 李忠辉 +3 位作者 宋大钊 李学龙 苏飞 景林波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7-1981,共5页
为了研究煤体吸附瓦斯过程表面电位特征规律,设计了煤体吸附瓦斯过程的表面电位实验系统,测试了不同压力下煤体吸附瓦斯的电位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能够产生表面电位信号,且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表面电位信号逐渐增大... 为了研究煤体吸附瓦斯过程表面电位特征规律,设计了煤体吸附瓦斯过程的表面电位实验系统,测试了不同压力下煤体吸附瓦斯的电位信号。实验结果表明,煤体在吸附瓦斯过程中能够产生表面电位信号,且随着吸附时间的增长表面电位信号逐渐增大。对于同一个煤样,不同瓦斯压力下吸附过程中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信号对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下煤体产生的电位信号具有记忆效应,当吸附瓦斯压力超过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值时,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信号较大。而当吸附瓦斯压力低于前一次吸附瓦斯压力值时,煤体产生的表面电位较小。煤体吸附瓦斯产生表面电位信号的主要原因是瓦斯气体在煤体孔隙内渗流时产生流动电势,以及瓦斯气体对煤体微裂纹、裂隙的破坏产生的自由电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吸附 瓦斯 记忆效应 特征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摩擦过程表面电位特征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玉龙 李忠辉 +3 位作者 王恩元 朱亚飞 刘杰 李学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实验研究了煤岩摩擦过程中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煤岩摩擦表面电位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煤岩摩擦过程中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与载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煤岩摩擦过程分别经历了静摩擦阶段和动摩擦阶段,且动摩擦阶段的表面电位信... 实验研究了煤岩摩擦过程中表面电位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煤岩摩擦表面电位变化机理。结果表明:煤岩摩擦过程中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与载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煤岩摩擦过程分别经历了静摩擦阶段和动摩擦阶段,且动摩擦阶段的表面电位信号强于静摩擦阶段。岩石摩擦过程表面电位信号基本呈正负双向突变,摩擦面两侧表面电位极性相反,具有对称性;煤样摩擦过程表面电位信号基本呈单向突变,摩擦面两侧表面电位极性对称不显著。煤岩摩擦引起表面电位发生变化可由摩擦起电、热电子发射和场致电子发射等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摩擦过程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力下煤样表面电位实验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艳娜 王恩元 赵恩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09,共4页
建立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表面电位测试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试样单轴压力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表面电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原煤、型煤和混凝土在受单轴压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都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表面电位在整个变形破裂过程中始终存在.从总... 建立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表面电位测试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试样单轴压力下变形破裂过程中的表面电位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原煤、型煤和混凝土在受单轴压力变形破裂过程中都有表面电位产生,并且表面电位在整个变形破裂过程中始终存在.从总体上看,表面电位和载荷的变化趋势一致;载荷突变时,表面电位信号也出现突变,表面电位的突变幅度和载荷的突变幅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变形破裂 载荷突变 卸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分裂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的计算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牛林 杜至刚 赵建国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共5页
通过对工程中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的常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度校验,提出逐步镜像法由于具有较高的计算精确度,而且最大误差远小于可以接受的工程误差限值,适合我国在进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和电磁环境研究时使用。基于逐步镜像法,计算了1... 通过对工程中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的常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度校验,提出逐步镜像法由于具有较高的计算精确度,而且最大误差远小于可以接受的工程误差限值,适合我国在进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和电磁环境研究时使用。基于逐步镜像法,计算了1000kV交流单回和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电位梯度,重点分析了线路对地高度、导线分裂根数、子导线半径、导线布置形式和双回路相序布置方式等因素对特高压线路分裂导线表面电位梯度取值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分裂导线 表面电位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混凝土孔洞内壁表面电位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贞堂 李学龙 +3 位作者 李忠辉 刘永杰 杨玉龙 冯俊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72-377,共6页
通过建立的孔洞混凝土表面电位测试系统,测试了含孔洞混凝土内壁单轴压缩下的表面电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受载破坏过程有表面电位产生,载荷前期表面电位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强,载荷增长越快,电位幅值变化越大;电位信号变化较载荷... 通过建立的孔洞混凝土表面电位测试系统,测试了含孔洞混凝土内壁单轴压缩下的表面电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受载破坏过程有表面电位产生,载荷前期表面电位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强,载荷增长越快,电位幅值变化越大;电位信号变化较载荷具有超前性,混凝土主破裂时电位波动最剧烈;电位信号的突增和电位幅值增长率的突变可作为孔洞混凝土破裂的前兆特征。通过对孔洞混凝土内壁表面电位的研究,加深了对孔洞混凝土破坏微观机理的认识,为将来用表面电位技术监测巷道及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做了基础性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单轴压缩 变形破坏 表面电位 前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样破裂表面电位多重分形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杰 王恩元 +1 位作者 李忠辉 马衍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6-1620,共5页
为深入分析煤样受载破裂机制,试验研究了煤样单轴压缩下表面电位变化规律,应用多重分形统计理论分析表面电位信号,计算其多重分形谱,并分析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随加载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表面电位信号存在多重分形特征,在... 为深入分析煤样受载破裂机制,试验研究了煤样单轴压缩下表面电位变化规律,应用多重分形统计理论分析表面电位信号,计算其多重分形谱,并分析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随加载过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样表面电位信号存在多重分形特征,在较大尺度内满足标度不变性;不同尺寸的试样,表面电位信号多重分形谱呈右钩状;多重分形谱特征参数Δα和Δf的变化规律与试样受载变形破裂过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Δα和Δf经过较长时间平稳升高后迅速下降的趋势改变可以作为破裂的前兆信息,对试样失稳进行提前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时间序列 多重分形谱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电位对三峡库区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武泉 李强 李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702,共5页
测定了三峡库区紫色土细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用吸管法研究了K+和Mg2+体系对细颗粒泥沙静水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细颗粒在Mg2+体系中的表面电位分别为-0.156,-0.171,-0.192V,在K+体系中约为其2... 测定了三峡库区紫色土细颗粒的表面电荷性质,用吸管法研究了K+和Mg2+体系对细颗粒泥沙静水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1)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细颗粒在Mg2+体系中的表面电位分别为-0.156,-0.171,-0.192V,在K+体系中约为其2倍;(2)当离子浓度为0.10molm-3时,三种紫色土细颗粒在Mg2+和K+体系中的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珚分别为1.56、1.47、1.35cmmin-1和1.05、1.01、0.99cmmin-1,表现为细颗粒泥沙表面电位值越大,其泥沙平均沉降速度越小;(3)在Mg2+离子体系和Na+离子体系中,三种紫色土细颗粒泥沙平均沉降速度ω珚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并且,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在Mg2+和K+体系中均存在一个浓度临界点,在Mg2+体系中约为0.1molm-3,在K+体系中约为0.25mol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位 三峡库区 细颗粒泥沙 絮凝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电位衰减法表征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 被引量:33
16
作者 高宇 杜伯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97-2103,共7页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XLPE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电缆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厚200μm的XLPE薄膜为试样,通过表面电位... 空间电荷积聚是影响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运行安全的重要原因,定量表征XLPE中空间电荷的输运特性,对抑制空间电荷积聚、提高电缆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厚200μm的XLPE薄膜为试样,通过表面电位衰减(surface potential decay,SPD)法测量其陷阱能级分布、载流子迁移率和体电导率。结果表明,电子陷阱能级深度分布在0.8~1.07eV,在1.01eV处存在陷阱密度中心;空穴陷阱能级深度分布在0.71~1.06eV,分别在0.89eV和1.01eV处存在陷阱密度中心。正、负电荷的迁移率分别为1.5×10-14 m2/(V.s)、1.7×10-15 m2/(V.s)。体电导率随场强降低而减小,逐渐达到稳定值约5×10-17 S/m。研究表明: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受热分解形成的副产物苯乙酮和α-甲基苯乙烯,是导致浅能级空穴陷阱密度显著大于电子陷阱密度、从而使正电荷具有较高迁移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XLPE) 电荷输运特性 陷阱能级分布 电荷迁移率 电导率 表面电位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缩比模型理论的船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水线下表面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楠 梁成浩 +1 位作者 吴建华 姚萍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6-279,共4页
采用缩比模型理论建立船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研究船体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单区阴极保护系统辅助阳极位置决定船体表面电位曲线的形状,参比电极影响曲线电位值的大小;增加阳极数量能够优化电位分布,降低曲线... 采用缩比模型理论建立船舶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研究船体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单区阴极保护系统辅助阳极位置决定船体表面电位曲线的形状,参比电极影响曲线电位值的大小;增加阳极数量能够优化电位分布,降低曲线电位的波动。试验证明,基于缩比模型理论的船舶表面电位测量方法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测量手段,为进一步优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比模型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阻垢剂对方解石和磷酸钙表面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京 陆婉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1-248,共8页
采用微电泳法考察了15种阻垢剂对方解石和磷酸钙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药剂中,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次磷酸调聚物对难溶盐表面电位影响最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影响最小。乙二胺四甲叉膦... 采用微电泳法考察了15种阻垢剂对方解石和磷酸钙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药剂中,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次磷酸调聚物对难溶盐表面电位影响最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影响最小。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的溶垢能力和对表面电位的影响都较强。各种药剂对两种难溶盐表面电位影响的排序差异不显著。根据配位化学和表面化学原理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方解石 磷酸钙 聚丙烯酸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法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陷阱分布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忠磊 韩晨磊 +1 位作者 赵伟铭 杜伯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83-3590,共8页
聚合物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的注入、输运、积聚和消散过程与材料的陷阱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氧化石墨烯(GO)添加对聚乙烯材料陷阱特性的影响,制备了GO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05%、0.01%、0.02%、0.05%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 聚合物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的注入、输运、积聚和消散过程与材料的陷阱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氧化石墨烯(GO)添加对聚乙烯材料陷阱特性的影响,制备了GO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005%、0.01%、0.02%、0.05%的氧化石墨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纳米复合材料,基于等温表面电位衰减(ISPD)法研究了30℃、50℃和70℃下GO/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陷阱分布特性。研究发现:GO/LDPE试样均存在2个陷阱能级中心,随GO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0.05%,试样陷阱能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GO质量分数为0.01%时,复合材料的深陷阱能级和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深陷阱中心所捕获的电荷更易发生脱陷过程,从而导致复合材料视在深陷阱能级增大。分析认为,质量分数为0.01%的GO纳米添加可以增大复合材料深陷阱密度,降低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有效抑制电荷向试样内部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等温表面电位衰减 温度 陷阱能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环束流对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晋滨 周国成 +1 位作者 王得驹 蔡春林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22,共7页
采用二维三分量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电子环束流对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行的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当有电子束流平行磁场入射时,航天器表面所带负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电子束流的速度和密度的增加将使航天器表... 采用二维三分量静电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电子环束流对低轨道磁化等离子体中运行的航天器表面电位和等离子体鞘层结构的影响.当有电子束流平行磁场入射时,航天器表面所带负电位的绝对值将增大.电子束流的速度和密度的增加将使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绝对值增加很快.与此同时等离子体鞘层的尺度也将增大,形状将由向尾部延伸的“泪滴”状变成向两侧展开的“机翼”状.当电子环束流以相对于磁场成一定角度斜入射时,由于磁场的约束作用,航天器表面负电位的绝对值将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环束流 航天器 表面电位 等离子体鞘层 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