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SiC复合材料的表面烧蚀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卫 乔玲 +1 位作者 韩晓林 费庆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5-369,共5页
基于炭基和硅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对C/C-SiC防热复合材料进行烧蚀分析.依据相变原理,在热传导方程和能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非稳态烧蚀数值模型,模拟了C/C-SiC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同时通... 基于炭基和硅基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对C/C-SiC防热复合材料进行烧蚀分析.依据相变原理,在热传导方程和能量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非稳态烧蚀数值模型,模拟了C/C-SiC防热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同时通过数值对比看出,在同等的烧蚀环境中,C/C复合材料的烧蚀速率最快,材料内部温度最低;SiC复合材料的烧蚀速率最慢,但材料内部的温度最高;C/C-SiC防热复合材料充分发挥了C/C复合材料和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优越性,在确保烧蚀速率较低的同时,材料内部温度不是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表面烧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烧蚀表面形貌影响的气动特性精确预示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苏伟 董超 +2 位作者 薛普 刘文伶 杨天鹏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5,共5页
高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防热层烧蚀形成的粗糙表面会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针对该问题,对烧蚀表面的近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等效砂粒粗糙度和粗糙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粗糙表面形貌以及对边界层湍流流动的影响进行表征。... 高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防热层烧蚀形成的粗糙表面会影响飞行器的气动特性。针对该问题,对烧蚀表面的近壁流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等效砂粒粗糙度和粗糙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粗糙表面形貌以及对边界层湍流流动的影响进行表征。基于高速粗糙平板风洞试验,开展了3种粗糙壁面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和验证。最后,以10°尖锥标模外形开展了不同壁面粗糙条件下的流场数值模拟,分析了壁面粗糙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面粗糙会对法向力系数、轴向力系数和压心系数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表面 近壁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烧蚀物体表面粗糙度处理方法的研究
3
作者 姜宗林 姜海光 刘杰克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3年第2期53-59,共7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度量烧蚀表面粗糙度的各种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一些优点与不足。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出烧蚀表面的轮廓曲线和粗糙程度,本文探讨了用谱分析的方法研究这种粗糙度的可能性。并通过几种典型波形的频谱分析证明...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度量烧蚀表面粗糙度的各种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一些优点与不足。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出烧蚀表面的轮廓曲线和粗糙程度,本文探讨了用谱分析的方法研究这种粗糙度的可能性。并通过几种典型波形的频谱分析证明了在谱空间里作粗糙度的分析能给出更可靠、更精确的结果。烧蚀表面粗糙度的度量是随航天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课题,本文的工作对它的研究作出了初步的有价值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表面 粗糙度 频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尾喷管传热及烧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玉龙 郑健 +1 位作者 陈雄 周长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4-1102,共9页
针对长尾喷管的热防护问题,采用实验和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用SQ-2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结构长尾喷管的传热以及烧蚀特性。仿真程序采用基于格心的有限体积法,对流体域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固体域求解热传导方程,湍流模... 针对长尾喷管的热防护问题,采用实验和数值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采用SQ-2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复合结构长尾喷管的传热以及烧蚀特性。仿真程序采用基于格心的有限体积法,对流体域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固体域求解热传导方程,湍流模型采用k-ωSST模型,通过保证热流密度大小相等、温度连续的方法实现耦合传热计算;在以上仿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热解动力学的变热物性模型,描述碳/酚醛材料的体积烧蚀,并采用简化的异相反应模型对喷管热化学烧蚀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收敛段和等直段区域压强变化较小,炭化层厚度和烧蚀量与温度分布相似,并在距离等直段入口约1.6mm位置达到极小值。碳/酚醛材料炭化速率随时间减小,烧蚀速率随时间增长趋于稳定,而喉衬区域C/C复合材料烧蚀速率随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尾喷管 碳/酚醛 耦合传热 体积烧蚀 表面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气体燃烧对炭化复合材料烧蚀热响应影响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瑾 黄海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在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间长、马赫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下,热防护与轻量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开展了热解气体燃烧对炭化复合材料表面烧蚀影响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解气体的燃烧可... 在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时间长、马赫数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下,热防护与轻量化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基于此,开展了热解气体燃烧对炭化复合材料表面烧蚀影响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并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热解气体的燃烧可降低炭化复合材料表面的烧蚀厚度,并且随着气动热的增加,热解气体燃烧对材料表面碳的保护作用越来越明显。研究成果可为下一代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气体燃烧 炭化复合材料 高超声速飞行器 表面烧蚀 气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粒子对高硅氧/酚醛烧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承照 冯志海 +2 位作者 王俊山 李仲平 李嘉禄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5,共6页
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及其分析软件,对含有纳米碳粉、碳纳米管、复合碳纳米管、微米级磁性铁粉和不含微纳粒子的高硅氧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烧蚀特性与所引入的微粒子高温结... 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及其分析软件,对含有纳米碳粉、碳纳米管、复合碳纳米管、微米级磁性铁粉和不含微纳粒子的高硅氧纤维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了材料的烧蚀特性与所引入的微粒子高温结构性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微纳粒子自身的高温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材料的烧蚀性能,含有高温结构稳定的纳米碳粉、碳纳米管、复合碳纳米管的试样,其烧蚀性能较不含微纳粒子的试样有明显提高,烧蚀表面粗糙度也有显著改善;含有高温结构稳定性差的微米级磁性铁粉试样的烧蚀性能较不含微纳粒子的试样明显恶化,烧蚀表面的粗糙程度明显增大。其机理是高温结构稳定的微纳粒子通过自身的耐高温特性及其对材料结构的增强作用提高了材料抵抗了高温气流冲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粒子 复合材料 烧蚀表面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速度对滑动载流摩擦过程中电弧及其烧蚀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常红慧 杨正海 +2 位作者 张永振 上官宝 王小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滑动载流摩擦中电弧的产生及烧蚀对摩擦副的寿命及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点接触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摩擦副的分离速度对电弧形态、电弧能量以及烧蚀表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离速度的增加,电弧被拉长的速度加... 滑动载流摩擦中电弧的产生及烧蚀对摩擦副的寿命及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点接触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摩擦副的分离速度对电弧形态、电弧能量以及烧蚀表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离速度的增加,电弧被拉长的速度加快,电弧能量以及摩擦副表面的烧蚀程度降低。烧蚀表面的形貌可分为3个椭圆层:最外层为热影响区,中间层为喷溅产物沉积区,中心层为熔融区。热影响区和喷溅产物沉积区,在燃弧的不同时期对摩擦副的烧蚀程度也不同,起弧方向的烧蚀程度大于熄弧方向的烧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速度 载流摩擦 电弧 电弧能量 烧蚀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快速热解过程中氧气体积分数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振 王涛 +2 位作者 马春元 冯太 马天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07-2113,共7页
为研究成本低、性能高的脱硫用活性焦,以烟煤为原料,在沉降炉试验台上研究低氧快速热解条件下活化氛围中氧气体积分数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氮气吸附、骤冷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活性焦的孔隙结构的演化,通过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活性... 为研究成本低、性能高的脱硫用活性焦,以烟煤为原料,在沉降炉试验台上研究低氧快速热解条件下活化氛围中氧气体积分数对活性焦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氮气吸附、骤冷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活性焦的孔隙结构的演化,通过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活性焦的表面烧蚀特性。结果表明,低氧快速热解为挥发分析出为主的过程。所获得活性焦的低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具备Ⅰ型和Ⅳ型等温线的特征,孔隙结构以微孔结构为主。活性焦表面发生不同程度的烧蚀,表面烧蚀缺陷近似圆形,并且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烧蚀从表面逐渐向颗粒内部发展。适当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活性焦孔隙结构的发展,氧气体积分数低于6%时,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微孔结构更加丰富,孔容积和比表面积均有很大程度提高。氧气体积分数增加到一定程度(>8%)时,由于孔壁的塌陷,最终导致活性焦的表面积和孔容积有大幅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热解 活性焦 微孔结构 骤冷固体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热涂层材料热防护性能预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姜贵庆 马淑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预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有三个技术关键:即描述三层结构热响应守恒方程的建立,三层结构热物理性能的确定以及防热涂层表面边界条件的建立,本文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了表面形貌,表面等高面和表面粗糙度曲线,为建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的物... 预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有三个技术关键:即描述三层结构热响应守恒方程的建立,三层结构热物理性能的确定以及防热涂层表面边界条件的建立,本文用粗糙度测量仪测量了表面形貌,表面等高面和表面粗糙度曲线,为建立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的物理模型提供依据。利用参数辨识灵敏度法对防热涂层材料导热系数进行参数估计,取得了有用的结果。分析不同工艺的表面烧蚀特性,建立了三种表面边界条件。本文讨论了涂层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三层结构的吸热机理,建立不同层反映不同功能的守恒方程。给出了防热涂层热防护性能预测与试验结果的比较,比较的结果是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热涂层材料 热防护性能 战术导弹 表面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4H-SiC substrates 被引量:4
10
作者 CHEN Jian-qiang XIE Xiao-zhu +4 位作者 PENG Qing-fa HE Zi-yu HU Wei REN Qing-lei LONG Jiang-y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294-3303,共10页
Ablation threshol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femtosecond laser micro-and nano-machining.In this paper,the ablation experiments of three kinds of surface roughness 4H-Si C substrates irradiated by femtose... Ablation threshol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femtosecond laser micro-and nano-machining.In this paper,the ablation experiments of three kinds of surface roughness 4H-Si C substrates irradi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were carried out.The feature thresholds were systematically measured for three surface roughness Si C substrates and found in the modification and annealing regions ranging from coincidence(R_(a)=0.5 nm)to a clear demarcation(R_(a)=5.5 nm),eventually being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the former(R_(a)=89 nm).Under multi-pulse laser irradiation,oriented ripple structur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annealing region,where deep subwavelength ripples(about 110 nm,Λ≈0.2λ)can be generated above substrates with surface roughness higher than 5.5 nm.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ablation morphology,ablation threshold,and periodic structures of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4H-Si C substrates,while the ablation threshold was tended to decrease and stabilize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 number N≥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surface roughness ablation threshold periodic structure femtosecond la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uniformity of deposited metallic layer on hybrid micro/nano-structured Si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 two-step laser ablation for SERS application 被引量:2
11
作者 LI Long-fan ZHOU Rui +2 位作者 CUI Jing-qin YAN Huang-ping WANG Zhen-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312-3322,共11页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lowconcentration molecules detections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work proposes a rapid and accessible process to fabricate SER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lowconcentration molecules detections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work proposes a rapid and accessible process to fabricate SERS-active substrates with high uniformity and controllability based on two-step laser ablation. Laser beams directly ablate the surface of Si, concurrently creating microstructures and ejecting molten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thermal effect that nucleate in ambient air. The nuclei grow into nanoparticles and deposit over the surface. These nanoparticles,together with microstructures, improve the light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ERS-active substrates. Especially after Au thin film deposition, these nanoparticles can provide nanogaps as hotspots for SERS.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las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better performances are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 single 1064 nm 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 laser ablation, substrates ablated by the primary 1064 nm MOPA laser and secondary UV pulsed laser show more uniform nanoparticles’ deposition over the surface. The optimized largearea substrate has a SERS detection limit of 10^(-8)mol/L for 4-aminothiophenol(4-ATP),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realworld applications for trac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ablatio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light trapping effect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