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与连续高强度聚焦超声对离体牛肝表面消融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文静 邹建中 +2 位作者 王琦 马大钊 丁晓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9-754,共6页
目的比较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与连续高强度聚焦超声(continuous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HIFU)表面消融模式的消融效果,探讨优化HIFU表面消融模式的辐照策略。方法将40块... 目的比较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uls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PHIFU)与连续高强度聚焦超声(continuous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CHIFU)表面消融模式的消融效果,探讨优化HIFU表面消融模式的辐照策略。方法将40块牛肝组织按辐照方式不同分为A组(30块,PHIFU表面消融模式)和B组(10块,CHIFU表面消融模式),A组再按占空比均分为A1(10%)、A2(30%)、A3(50%)3个亚组,每个亚组10块。B超监控下,A、B组分别采用PHIFU与CHIFU表面消融模式对靶区进行辐照,辐照同时记录靶区内部温度,辐照后观察靶区边缘及其内、外未辐照区损伤情况,测算能效因子并分析温度时间曲线。结果能效因子:A1组<A2组<A3组<B组。靶区外部:仅B组出现明显热损伤;靶区边缘:各组均可形成封闭隔离带,A1组呈液性坏死,其余组呈凝固性坏死;靶区内部:组织损伤程度随占空比增大而增大。内部温度:除A1组,其余组最高温度均超过60℃。结论 PHIFU较CHIFU在提高消融效率、减少靶区外组织损伤上更有优势。PHIFU表面消融时,调整占空比可改变靶组织内部未辐照区的温升及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连续高强度聚焦超声 表面消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表面消融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素英 邹建中 +3 位作者 马大钊 王琦 曾涛 文静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 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轴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轴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在B超监控下采用PHIFU行表面消融,每组治疗参数设置相同。消融过程中对血管面靶区测温,消融后逐层切开体模行肉眼和超声观察,计算每组总体积(V)并进行比较,对辐照区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体模边缘为完整强回声带,而0°、45°、90°组血管周围部分呈低回声。空白对照组血管后面最高温度为(98.60±5.76)℃,0°组为(98.90±7.09)℃,45°组为(71.10±13.85)℃,90°组为(70.20±9.14)℃;空白对照组与45°组、9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总坏死体积为(40709.70±3193.31)mm^(3),0°组为(40029.02±3580.17)mm^(3),45°组为(34562.59±3883.26)mm^(3),90°组为(36737.01±3278.68)mm^(3);空白对照组与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理检查示部分弹性纤维断裂,45°和90°组可见碎裂的细胞核。结论当靶区血管与声轴夹角为0°时,对靶区能量沉积影响最小,夹角为45°、90°时对血管壁破坏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角度 声轴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表面消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靶区表面的损伤研究
3
作者 周文英 刘珊 +2 位作者 邹建中 单鑫 伍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靶区表面损伤的方法及表面消融模式的优势。方法:以离体牛肝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单点消融组辐照结束后与仿真计算的牛肝坏死形态、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表面消融组...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靶区表面损伤的方法及表面消融模式的优势。方法:以离体牛肝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单点消融组辐照结束后与仿真计算的牛肝坏死形态、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表面消融组和完全消融组以相同的组合参数,在不同深度处动态调节辐照声强进行消融实验,对两组的辐照时间及累积能量进行统计分析。表面消融后采集超声二维图像测量分析并重建靶区,测量的损伤区域与病理测量区域对比分析。结果:HIFU单点辐照损伤大小与理论值相差不大。表面消融模式能在靶区周边形成完整的坏死带,在超声图像上呈强回声,靶区3D重建图像较清晰。两种模式的总辐照时间与累积能量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图像勾画和牛肝组织坏死测量的消融体积平均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学能实时监控HIFU表面消融模式所致的靶组织坏死区域,HIFU表面消融模式可提高消融效率,缩短辐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范围 表面消融模式 超声二维图像 靶区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