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水碳氮比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途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春敏 朱立琴 +3 位作者 张海阔 孙玮 王玲 李一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进水碳氮比(C/N)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进水C/N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中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三个关键组成要素在氮去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 进水碳氮比(C/N)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进水C/N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以及系统分析了人工湿地中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三个关键组成要素在氮去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NH_(4)^(+)-N(95.91%~96.83%)、NO_(3)^(-)-N(64.75%~99.44%)、TN(76.36%~95.30%)和COD(88.54%~93.01%)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提高C/N能够显著提升人工湿地NO_(3)^(-)-N、TN和COD的去除效果(P<0.05)。总体而言,进水C/N为4时对NH_(4)^(+)-N(95.91%)、NO_(3)^(-)-N(99.44%)和TN(95.30%)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湿地土壤和植物对氮的平均去除占系统氮去除量的6.41%~10.45%和9.23%~14.11%,忽略氨挥发过程,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得出微生物作用在系统氮去除的占比为51.43%~77.74%,表明微生物转化脱氮居主导地位,其中进水中投加碳源的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作用占比提高了36.01%~51.16%,C/N=8时,微生物作用占比最大。本研究为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最佳进水C/N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脱氮途径的定量化解析对深入理解碳源对人工湿地氮去除机制的影响以及提高氮素去除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碳氮比 污染物去除效果 氮去除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净化效能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陈家长 何尧平 +3 位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瞿建宏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98-1904,共7页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43--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混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5次测定中,人工湿地对NH4+-N、NO-2-N、NO3--N、PO34--P、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变化在56.25%~91.67%、38.46%~79.59%、43.75%~81.82%、47.50%~78.67%、31.37%~80.00%、39.53%~71.43%和32.07%~50.00%,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91%、53.06%、60.88%、61.33%、54.22%、59.15%和41.69%。出水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分别从50.33、51.11、50.28、56.00和51.08的富营养状态降低到39.86、41.28、42.70、47.76和46.16的中营养状态,而且CODMn在所有测定时间下的出水水质中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标准,出水中的TP在大多时间下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水质标准。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养殖废水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循环经济模式 净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不同植物及其组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吴丹 缪爱军 +3 位作者 李丽 甘琳 王爱丽 杨柳燕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和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组合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氮磷效果最好,其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62.6%和78.2%,对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5%和80%。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L.)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次之,TN、NO-3-N、NH3-N、TP和DI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55.2%、63.3%、56.1%和64.7%,体现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潜力。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与圆币草等共存净化尾水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而由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挺水植物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生物量高,但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再力花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平均去除率仅在18%-36.2%之间,对TP和DI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只有41.5%和38.7%。因此,采用圆币草和大聚藻组合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能更有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对TN的去除尤为高效,能有效提升尾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厂尾水 湿生植物 氮磷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新沂河河漫滩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试验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建强 黄沈发 +1 位作者 阮晓红 丁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42,共5页
通过构建于新沂河河漫滩上的表面流人工温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的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N进水浓度分别为11.69-60.00 mg/L和1.37-20.18 mg/L时,种植千屈菜、美人蕉、香蒲、水葱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 通过构建于新沂河河漫滩上的表面流人工温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的现场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N进水浓度分别为11.69-60.00 mg/L和1.37-20.18 mg/L时,种植千屈菜、美人蕉、香蒲、水葱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6.44%、40.12%、46.71%、28.23%,对NH4+-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64.27%、70.49%、66.78%、58.52%,其中香蒲和美人蕉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的耐淹能力最强,在完全淹水达22 d以上时,水葱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的耐淹能力最弱,在完全淹水7 d后就开始枯萎,淹水17 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 污染河水 水生植物 耐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浮水植物型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有机氮的去除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燕燕 刘加刚 +1 位作者 郑少奎 杨志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以有机氮(ORN)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水温为6.8~7.2℃时浮水植物系统(水葫芦和浮萍)、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中氮组分的转化与去除,并探讨了水温为9.5... 在以有机氮(ORN)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水温为6.8~7.2℃时浮水植物系统(水葫芦和浮萍)、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中氮组分的转化与去除,并探讨了水温为9.5~13.1℃时水葫芦系统中不同起始ρ(CODCr)(27~148mg/L)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系统对比试验中,水葫芦和浮萍系统ORN的去除率分别为83%和63%,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59%,高于泡沫板系统(ORN去除率为39%,TN去除率为39%)和空白系统(ORN去除率为48%,TN去除率为43%),2种植物系统中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75%和54%,与空白系统(63%)相差不大,但高于泡沫板系统(38%).随着起始ρ(CODCr)的提高,水葫芦系统中水体缺氧状况加剧,ORN去除率由85%下降到66%,同时TN去除率由19%提高至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有机氮 浮水植物 低温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水植物型表面流人工湿地低温除硝氮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燕燕 郑少奎 +1 位作者 杨志峰 刘加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0,28,共3页
以硝态氮(NO-3-N)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5.1~11.5℃水温下浮水植物系统(水葫芦和浮萍)、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中氮的转化与去除,并探讨了浮萍系统中不同起始... 以硝态氮(NO-3-N)为主要氮组分的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批量培养方式对比研究了5.1~11.5℃水温下浮水植物系统(水葫芦和浮萍)、泡沫板系统(无生命覆盖系统)及空白系统(无覆盖物系统)中氮的转化与去除,并探讨了浮萍系统中不同起始COD水平(28~148mg/L)下浮萍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溶解氧(DO)和起始碳源水平是反硝化脱氮的重要限制因子。浮萍系统、泡沫板系统和空白系统中的硝态氮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两种水葫芦系统相对较弱,去除率分别为66%和57%。而不同系统中有机物去除率相差不大(58%~63%)。随着起始COD浓度的上升,浮萍系统中水体缺氧状况加剧,NO-3-N去除率由21%上升到99%,TN去除率也由23%提高至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硝态氮 浮水植物 低温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碳源-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农田退水脱氮的长期效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常洋 王彤 +4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杭前宇 刘凯 侯泽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3-461,共9页
针对农田退水NO_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 针对农田退水NO_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第29~149天,外加芦苇茎叶碎段的PSFW的脱氮效能明显高于无芦苇茎叶碎段的空白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16.4±1.0)和(17.7±2.0)mg/L,HRT按3、4和2 d运行时,HRT为4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87.4±6.0)%和(74.1±6.0)%,PSFW0的去除率仅为(14.4±4.0)%和(14.4±3.0)%。第150~269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高于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10.4±1.0)和(10.8±1.0)mg/L,HRT按3、2和1 d运行时,HRT为3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7.0)%和(90.2±7.0)%,PSFW0的去除率分别为(91.3±5.0)%和(86.4±6.0)%。第270~334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低于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5.7±0.4)和(7.2±0.8)mg/L,HRT为3 d时,PSFW对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6±10.0)%和(82.5±7.0)%,PSFW0的去除率分别为(94.0±6.0)%和(87.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植物碳源 表面流人工湿地 农田退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41
8
作者 吴建强 丁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2-434,共3页
通过对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新沂河河水的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N进水浓度相同条件下,香蒲湿地系统出水CODM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3.44mg/L;美人蕉湿地系统出水NH4+-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75mg/L;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 通过对4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新沂河河水的中试研究表明,在CODMn和NH4+-N进水浓度相同条件下,香蒲湿地系统出水CODM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3.44mg/L;美人蕉湿地系统出水NH4+-N平均浓度最低,仅为1.75mg/L;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40%以上,而千屈菜和水葱湿地系统都低于30%;美人蕉、香蒲和千屈菜湿地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65%以上,而水葱系统则低于60%。综合比较,香蒲和美人蕉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较强。4种植物中水葱耐淹能力最强,完全淹水22d以上依然生长良好;千屈菜耐淹能力最弱,完全淹水7d后就开始枯萎,17d后地上、地下部分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污染河水 水生植物 耐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文艺 刘明元 +2 位作者 罗鑫 范培成 李秋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0,83,共4页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物栅湿地净化沟+接触氧化池+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组合工艺模式,对村镇污水进行处理,出水主要污染物CODCr、TN、TP、NH3-N等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要求,运行费用约为0.119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水网地区 表面流人工湿地 河浜治理 村镇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何蓉 周琪 张军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2期180-181,共2页
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Cr、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Cr 75%、TN 75%、TP73%,其中C... 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Cr、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Cr 75%、TN 75%、TP73%,其中CODCr和TN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分别需3 d和4 d的表观停留时间,TP要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需6 d的表观停留时间。而且,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表面流人工湿地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叶香蒲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谭洪新 周琪 杨殿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5,共5页
以运行A/O工艺的生化反应器出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宽叶香蒲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工况Ⅰ条件下,COD去除率为43.2%,COD面积负荷去除率为4.79g/(m^2·d),COD面积负荷去除率常... 以运行A/O工艺的生化反应器出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宽叶香蒲表面流人工湿地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工况Ⅰ条件下,COD去除率为43.2%,COD面积负荷去除率为4.79g/(m^2·d),COD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8m/d,SS、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41.2%、9.4%、3.4%,TN去除率为11.8%,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1.36g/(m^2·d),TN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04m/d,TP去除率为30.1%,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29g/(m^2·d),TP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3m/d;在工况Ⅱ条件下,COD去除率为18.7%,COD面积负荷去除率为1.19g/(m^2·d),COD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06m/d,SS、NHT—N、NO2^-—N、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31.6%、29.8%、65.0%、29.2%,TN去除率为31.4%,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2.33g/(m^2·d).TN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2m/d,TP去除率为29.4%,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22g/(m^2·d),TP面积负荷去除率常数为0.11m/d。在COD面积负荷去除率、TN面积负荷去除率、TP面积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90~9.80、2.76~8.83、0.57~1.39g/(m^2·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4~1.1d条件下,随HRT、水温、(NO2^-—N+NO3^--N)/TN的增加,表面流人工湿地的TN面积负荷去除率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生化反应器 脱氮除磷 宽叶香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颖 谢慧君 张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研究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在夏季和冬季对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前后不同介质氮磷含量变化及不同介质微生物丰度变化进行水质净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添加河蚌和添加... 研究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底栖动物在夏季和冬季对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人工湿地系统运行前后不同介质氮磷含量变化及不同介质微生物丰度变化进行水质净化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添加河蚌和添加田螺均能增强人工湿地系统NO3-N和TN去除效果,其中添加河蚌使得系统NO3-N和TN平均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升37.19%和24.32%,添加田螺使得系统NO3-N和TN平均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升22.98%和12.46%。冬季添加摇蚊幼虫使得表面流人工湿地NO3-N、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7.8%、54.0%和94.8%,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9.51%、15.16%和37.62%,添加河蚌和田螺受底栖动物半冬眠活动和代谢降低影响没有显著水质提升效果。这表明通过添加底栖动物可以增强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选取适合的底栖动物种类组合可能在全年提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通过增强底泥和基质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氮吸收和基质氮吸附等促进人工湿地氮去除,通过增强下层基质磷吸附沉淀和植物磷吸收提升水质磷去除。研究结果将为底栖动物在人工湿地的应用及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底栖动物 水质净化 冬季 氮转化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在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万金保 兰新怡 汤爱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121,146,共5页
通过构建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探讨了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机制,并对湿地系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污染物COD,TP,NO3-—N和NO2-—N负荷年消减量为608.46,3.22,8.14和0.62kg/a,单位面积年消减量分别为3976.83,21.04... 通过构建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探讨了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机制,并对湿地系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系统污染物COD,TP,NO3-—N和NO2-—N负荷年消减量为608.46,3.22,8.14和0.62kg/a,单位面积年消减量分别为3976.83,21.04,53.21和4.05kg/(hm2.a)。系统对污染物COD,TP,NO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48.9%,73.5%,58.7%和54.7%,且污染物COD和TP去除主要集中在第一级芦苇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因具有较强的复氧功能,但限制NO3-—N反硝化作用。为提高NO3-—N的去除率,对湿地系统硝化与反硝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引流部分污水直接进入第3级湿地与改第3级湿地为潜流型湿地相结合的有效措施。该系统不仅对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而且为其它湖滨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 兼性塘 农村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碳源投加量对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强化脱氮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恒亮 朱铁群 +3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杭前宇 侯泽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32-339,共8页
针对农田退水C/N较低的问题,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投加缓释型植物碳源芦苇强化反硝化脱氮。模拟农田退水水质为:NO_3^--N浓度,(8.00±1.00)mg/L;TN浓度,(9.00±1.00)mg/L;NH_4+-N浓度,(0.70±0.10)mg/L;NO_2^--N浓度,0.01 mg/... 针对农田退水C/N较低的问题,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投加缓释型植物碳源芦苇强化反硝化脱氮。模拟农田退水水质为:NO_3^--N浓度,(8.00±1.00)mg/L;TN浓度,(9.00±1.00)mg/L;NH_4+-N浓度,(0.70±0.10)mg/L;NO_2^--N浓度,0.01 mg/L;TP浓度,(1.00±0.05)mg/L。设计了3组中试湿地:空白组湿地为不加芦苇碎段的对照湿地;1#湿地为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的1/4;2#湿地为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的1/2。采用静态方式进行为期40 d的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启动前期(第1~18天),空白组湿地、1#湿地和2#湿地NO_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2%(第18天)、89.1%(第18天)和97.8%(第7天);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1%(第15天)、79.4%(第15天)和90.0%(第7天)。考虑到湿地NO_3^--N的利用情况,在试验第18天时补加NO_3^--N至浓度为(8.00±1.00)mg/L。启动后期(第19~40天),空白组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率在第40天分别为78.0%和71.4%;1#湿地在第37天分别为92.2%和75.2%;2#湿地在第35天分别为95.8%和77.1%。投加芦苇碳源可大大缩短中试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启动期,2#湿地启动较快,且对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1#湿地和空白组湿地,表明碳源投加越多,启动越快,脱氮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中试 芦苇碳源 投加量 强化反硝化脱氮 启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龙湖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泥氧化层对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海阔 姜翠玲 +3 位作者 朱立琴 杜观超 陈红卫 高旭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为了解盐城市盐龙湖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泥氧化层理化性质,探讨其对底泥氮、磷及有机物释放过程的影响,在测定底泥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静态柱状试验.结果表明:盐龙湖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后在底泥表层形成了厚度为1 cm、呈棕黄色... 为了解盐城市盐龙湖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泥氧化层理化性质,探讨其对底泥氮、磷及有机物释放过程的影响,在测定底泥理化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静态柱状试验.结果表明:盐龙湖表面流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后在底泥表层形成了厚度为1 cm、呈棕黄色、无明显臭味、含水率低、TP含量高、TOC和TN含量低的氧化层;氧化层对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影响显著(P<0.05),对内源污染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无氧化层试验组上覆水中TN、NH3-N和COD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比有氧化层试验组高9.5%、30.8%和3.5%;在湿地的实际管理中,不宜对湿地进行疏浚,如疏浚则疏浚深度应达到健康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底泥 氧化层 污染物释放 盐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用于农家乐旅游设施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俊敏 贾滨洋 付永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91-193,共3页
讨论了农家乐旅游设施污水处理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解决农家乐污水排放问题的思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对CODCr、BOD5、氨氮及SS的去除率分别达47.97%、51.35%、76.19%、30.77%以上,人工芦苇... 讨论了农家乐旅游设施污水处理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解决农家乐污水排放问题的思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芦苇湿地对CODCr、BOD5、氨氮及SS的去除率分别达47.97%、51.35%、76.19%、30.77%以上,人工芦苇湿地末端的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界定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农家乐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虞益江 《中国沼气》 2011年第4期25-26,共2页
文章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 75%,TN 75%,TP 73%,其中COD... 文章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 75%,TN 75%,TP 73%,其中COD和TN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分别需3 d和4 d的表观停留时间,TP要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需6 d的表观停留时间。而且,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表面流人工湿地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华 孙盛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121-127,共7页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概念和优、缺点,总结比较国内表面流人工湿地在实际应用中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阐述相关机理及提高去除率的方式。探讨了表面...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概念和优、缺点,总结比较国内表面流人工湿地在实际应用中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阐述相关机理及提高去除率的方式。探讨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应用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城北水库人工湿地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维敏 龙举 +2 位作者 王婧 陈海芹 朱四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49-1650,共2页
对浙江省舟山市城北水库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的污水净化效果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在2010年5~10月运行的6个月中,对污水中COD、BOD5、T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64.40%、44.83%、72.83%、60.98%... 对浙江省舟山市城北水库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运行的污水净化效果和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在2010年5~10月运行的6个月中,对污水中COD、BOD5、TN、NH4-N和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64.40%、44.83%、72.83%、60.98%和35.06%。此外,对工程运行状况的观测发现,人工湿地存在入水量不足及植物管理不善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运行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及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玮 李一平 +7 位作者 朱立琴 张海阔 严春敏 商鹤琴 宋从清 李大胜 王玲 孙佳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13-4023,共11页
为探究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N_(2)O排放的影响,构建了进水氮素组成分别为ρ(NH_(4)^(+)-N)/ρ(NO_(3)^(-)-N)=0:1(CW-A)、ρ(NH_(4)^(+)-N)/ρ(NO_(3)^(-)-N)=0.7:1(CW-B)、ρ(NH_(4)^(+)-N)/ρ(NO_(3)^(-)-N)=4:1(CW... 为探究进水氮素组成对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及N_(2)O排放的影响,构建了进水氮素组成分别为ρ(NH_(4)^(+)-N)/ρ(NO_(3)^(-)-N)=0:1(CW-A)、ρ(NH_(4)^(+)-N)/ρ(NO_(3)^(-)-N)=0.7:1(CW-B)、ρ(NH_(4)^(+)-N)/ρ(NO_(3)^(-)-N)=4:1(CW-C)以及实际微污染河水(CW-D)的4个小试试验系统,分析了水中氮素变化规律以及N_(2)O排放特征,提出了一种人工湿地水中氮素去除与N_(2)O排放协同效应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高进水氨氮(NH_(4)^(+)-N)比例的CW-C组总氮(TN)平均去除率(68.31±14.56)%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P<0.05),实际微污染河水组(CW-D)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也表现出较好的脱氮效果(41.06±17.55)%;高进水硝酸盐氮(NO_(3)^(-)-N)比例CW-A组的NH_(4)^(+)-N去除率(-110.1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可能与植物吸收特性有关;NO_(3)^(-)-N去除率随着NO_(3)^(-)-N浓度增加而升高,CW-A组NO_(3)^(-)-N去除率(87.60%)显著高于CW-C组(39.96%,P<0.05).所有处理的N_(2)O释放通量分别为(8.73±7.64),(36.68±6.43),(-0.02±7.43)和(15.08±10.77)μg/(m^(2)·h),仅CW-C组为N_(2)O的吸收汇.综合考虑氮素和N_(2)O的削减量及削减速率,进水氮素组成为ρ(NH_(4)^(+)-N)/ρ(NO_(3)^(-)-N)=4:1的CW-C组的氮素去除与N_(2)O减排协同效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组成 表面流人工湿地 微污染水 脱氮效果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