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对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邱其周 肖毅 +1 位作者 杨永玲 陈春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和KGF干预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3、7、14d 3个亚组。高氧组、KGF干预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氧体... 目的:研究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高氧暴露下新生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新生的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和KGF干预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3、7、14d 3个亚组。高氧组、KGF干预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氧体积分数>950 mL/L氧箱中,KGF干预组于吸氧同时在背部皮下注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rhKGF)1 mg/d,连用3d后改为0.5 mg/d至实验结束。空气组和高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背部皮下注射。空气组大鼠呼吸空气。3、7、14d亚组分别于3、7、14d取大鼠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中SP-B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OD)。结果:高氧组3d SP-B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增强(P<0.05),高氧组7d SP-B表达强度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14d SP-B表达强度较空气组和KGF干预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组和KGF干预组SP-B在3、7、14d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暴露于高氧环境,可导致SP-B表达减弱或功能障碍,是高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KGF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对高氧性肺损伤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肺损伤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成熟的肺表面活性蛋白B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潇骏 王万能 +7 位作者 周继红 刘钦 顾仕苓 周代君 邱俊 代维 袁丹凤 刘大维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3,共6页
为表达和纯化SP-B蛋白,先对SP-B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PCR反应获得SP-B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P-B,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用GSTPrep FF 16/10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双酶切鉴定证... 为表达和纯化SP-B蛋白,先对SP-B基因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PCR反应获得SP-B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SP-B,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用GSTPrep FF 16/10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双酶切鉴定证实质粒中插入基因长250bp,测序结果与大鼠SP-B cDNA序列相符;质粒转化后用IPTG进行诱导,在分子质量约34ku处出现1个新条带,与pGEX4T-1/SP-B蛋白预期大小一致,且该融合蛋白能可溶性表达并被纯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X4T-1/SP-B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得到GST/SP-B蛋白,为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b 原核表达 免疫印迹 蛋白纯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B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谭艳鸣 陈贻骥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53-56,共4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疾病,也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主要机制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导致肺泡...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主要疾病,也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主要机制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加,肺泡塌陷。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及生物化学都充分证明NRDS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目前认为NRDS与PS中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合成减少有很大的关系,表面活性蛋白-B(SP—B)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表面活性蛋白b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PULMONARY 肺泡表面张力 protein 多基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冬青 王胜云 +2 位作者 刘梅 孙克玉 李文放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干预前后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CLP致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40 g,随机...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注射液干预前后盲肠结扎穿孔法(CLP)致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探讨表面活性物质在CLP致ARDS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乌司他丁对其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00~240 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n=30)、脓毒症组(CLP组,n=30)和乌司他丁组(UST组,n=30)。利用CLP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造模后6、12、24、48 h四个时间点肺湿/干质量比(肺水肿指数);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和透射电镜对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及急性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B)分别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SP-B)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C(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水肿指数和肺损伤病理评分显示乌司他丁组大鼠肺损伤明显减轻(P<0.05);乌司他丁组大鼠肺组织中SP-B和SP-C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都较CLP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提高脓毒症性ARDS大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含量,有效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乌司他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b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SP-B表达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本 彭倩 +3 位作者 高永峰 肖瑶 陈纪涛 刘季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或48 h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RTCA仪观察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SP-B蛋白;qRT-PCR法检测细胞中SP-B mRNA。结果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实验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可见板层小体受损等细胞器损伤现象,对照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正常;与对照组相比,PM_(2.5)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SP-B蛋白和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均<0.05)。结论PM_(2.5)可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并下调SP-B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PM_(2.5)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