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SDS辅助微波提取金佛手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丽丽 蔡露茜 +2 位作者 叶竞雄 冯洁 赵玉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7-51,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质量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金佛手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SDS质量分数0.6%、料液比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onate,SDS)质量分数、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对金佛手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表面活性剂SDS质量分数0.6%、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50 W、微波时间30 s,在此工艺条件下金佛手总黄酮提取量为18.7060 mg/g。金佛手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9.15%和65.25%,其抗氧化活性略低于槲皮素。结果表明,金佛手总黄酮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抗氧化剂应用到食品和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手总黄酮 表面活性剂sds 微波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煤体力学特性及改性规律 被引量:19
2
作者 安文博 王来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74-4086,共13页
为了提高煤层润湿性,降低煤体结构致密性,减少或避免瓦斯事故发生,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改性煤体。以阜新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接触角实验和单轴压缩实验测定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煤样接触角、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宏观物... 为了提高煤层润湿性,降低煤体结构致密性,减少或避免瓦斯事故发生,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改性煤体。以阜新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采用接触角实验和单轴压缩实验测定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煤样接触角、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等宏观物理力学特性随改性条件变化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实验测定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煤样矿物质组成和表面官能团等微观结构随改性条件变化规律,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探讨表面活性剂对煤体的改性规律,分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煤体结构损伤过程。结果表明,当SDS溶液质量分数为0.5%、改性时间为48 h,改性温度为40℃时,煤体接触角达到最小,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降幅最大,峰值应变增幅最大。SDS溶液改性后,煤样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减少,硅酸盐矿物含量增加,煤体的微晶结构完整性较差,煤分子内的官能团和各种桥键较为丰富,特别是脂肪类官能团较多,并且定向排列的有序性较低。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煤体的改性规律,即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力吸附在煤体上,在煤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煤体中有机矿物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发生断裂,部分无机矿物发生溶解并分散,这也是煤体结构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煤表面的化学反应使煤体表面产生次生孔隙和裂隙,次生孔隙和裂隙相互连接形成裂纹,随着改性条件的变化,裂纹不断扩展延伸,直到裂纹贯穿整个煤体,导致煤体整体结构产生损伤,力学强度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sds) 煤层湿润性 煤体力学特征 改性规律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SDS、PH对植物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邱业先 黄长干 +2 位作者 张秋根 曾尚义 蒋伦伟 《中国饲料》 1995年第16期7-9,共3页
关键词 蛋白提取率 植物叶蛋白 提取效率 溶解性 表面活性剂sds 江西农业 水溶部分 不同溶 水葫芦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盐阳离子对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效果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超凡 余仲达 +3 位作者 郑少波 王炜 HIROMICHI Takebe KUSUHIRO Mukai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93-1900,共8页
采用真球气泡法测定了不同价态(Na^(+)、Cu^(2+)、Fe^(3+))和浓度的无机盐体系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表面扩展黏度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无机盐之后,SDS的cmc值由8 mmol/L降至3 mmol/L,达到最低表面张力的... 采用真球气泡法测定了不同价态(Na^(+)、Cu^(2+)、Fe^(3+))和浓度的无机盐体系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表面扩展黏度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加入无机盐之后,SDS的cmc值由8 mmol/L降至3 mmol/L,达到最低表面张力的SDS浓度值(C_(t))和最大表面扩展黏度时的SDS浓度值(C_(v))均小于未添加时对应的SDS浓度,且Ct=Cv=cmc=3 mmol/L。在cmc值时,溶液表面张力为37.29 mN/m,加入NaCl后溶液表面张力为27.53 mN/m;加入CuCl_(2)后溶液表面张力为23.44 mN/m;加入Fe(NO_(3))_(3)后溶液表面张力为21.35 mN/m。在cmc值时,溶液的表面扩展黏度为1.70 mN·s/m,加入NaCl后溶液扩展黏度为2.21 mN·s/m;加入CuCl_(2)后溶液扩展黏度为2.58 mN·s/m;加入Fe(NO_(3))_(3)后溶液扩展黏度为2.75 mN·s/m。阳离子的加入使得SDS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值的效果增强,文章定义M(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值变化的指标)去判断无机盐阳离子对于SDS溶液的作用效果,并分析验证SDS分子呈长条形结构,推定无机盐阳离子提高SDS降低水表面张力值作用效果的机理为:负电荷在SDS分子的纵截面的顶部,阳离子通过正电荷吸引SDS的负电荷端,使得纵截面横躺在溶液表面,增加了SDS分子在表面的覆盖面积,从而增大了SDS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值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表面活性溶液 真球气泡法 无机盐 表面张力 表面扩展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与聚合铝PAC对含有机微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冬梅 施周 +2 位作者 王巧 梅胜 刘春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参数"分维D"可用于定量表征分形絮凝体的形态学特性与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絮凝体生长模式从开放的分枝状DLCA结构逐步向密实的RLCA构型演变。分形结构的不断演变引起絮体内部渗透性变化,絮体沉降性能逐步改善,分维值升高;SDS的存在对絮凝初PAC的混凝起阻碍作用,纳米SiO2能使颗粒生长的速度加快。纳米SiO2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对无机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如PAC;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有效质量密度增加,使PAC对SDS的去除率提高,分维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 聚合铝PAC 低浊水 絮凝形态学特性 分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团强化超滤与泡沫分离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含Cd^(2+)废水
6
作者 曲云欢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瑾辉 许柯 方瑶瑶 李雪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8,共4页
采用胶团强化超滤(MEUF)-泡沫分离(FF)组合工艺,对含镉重金属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两种技术联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S和金属Cd2+离子浓度对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MEUF-FF联用后,大大降低了表面活性剂SDS用量,... 采用胶团强化超滤(MEUF)-泡沫分离(FF)组合工艺,对含镉重金属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探讨了两种技术联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SDS和金属Cd2+离子浓度对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MEUF-FF联用后,大大降低了表面活性剂SDS用量,节省了经济成本。相比于单一的MEUF,MEUF-FF联用后能降低出水中SDS浓度,显著提高Cd2+分离效率。经过组合工艺处理后,Cd2+出水的浓度小于0.1mg/L,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胶团强化超滤 表面活性剂sds 金属离子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