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浓度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分子模拟与配方设计 被引量:26
1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2-688,共7页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相、表面活性剂复配等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个数最级。根据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孤东七区试验区原油特点,提出了"0.3%石油磺酸盐+0.1%表面活性剂1~#+0.15%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2.95×10^(-3)mN/m,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烷基苯磺酸钠 石油磺酸盐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某区块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文龙 徐涛 +3 位作者 李洪生 崔秀清 熊英 侯吉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6,114-115,共4页
采用微观驱油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S块H层系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既能启动柱状、簇状残余油,又可减少孔隙和喉道处的膜状残余油,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 采用微观驱油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微观及宏观驱油特征。以河南双河油田S块H层系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既能启动柱状、簇状残余油,又可减少孔隙和喉道处的膜状残余油,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驱和单一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具有显著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效果,比单一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3.03%~5.45%。对于层内非均质储层,二元复合驱可较大幅度地提高低渗透带的采收率,其次是中渗透带;而对于层间非均质储层,进一步改善低渗透层开发效果的能力有限,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中、高、低渗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体系 驱油实验 数值模拟 微观 宏观 驱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注入性能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泉 张世东 周万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提高M油田目的层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在质量浓度高于3500 mg/L时依然保持较好的抗盐性能,在85℃条件下放置超过45 d,仍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73×10^(-3)mN/m,处于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可满足高矿化度油藏开发的要求。同时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结果表明,当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达到1500 mg/L、岩心渗透率低于200 mD时,单独注入聚合物难度增大;存在表面活性剂情况下,注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该结果为M油田二元复合驱项目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提供了室内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 注入性能 表面活性 抗盐体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惠芬 马文国 +2 位作者 李丹 王刚 胡锦强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0,110,共3页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二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二元复合体系 采收率 残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仲斌 刘向君 +1 位作者 杨建军 罗平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9,15,共4页
将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及其改进测定方法用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质研究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方案 ,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界面参数进行回归分析 ,... 将沟槽式界面粘度计及其改进测定方法用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油体系的界面性质研究 ,应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实验方案 ,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表面粘度和与模拟油之间的界面粘度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测得的界面参数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了聚合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二元驱油体系 界面性质 研究 均匀设计 复合驱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组成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哲 孙学法 +3 位作者 卢祥国 陈欣 喻琴 田春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5-730,共6页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 采用大庆油田不同区域油水样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相互作用,研究了原油组成对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及采出液性质的影响;采用FTIR,GC-MS,XRF等方法对原油油水样、萃取活性组分、萃余油组分及油相中硫元素含量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各油水样中的萃取活性组分均具有典型一元饱和羧酸(脂肪酸和环烷酸)峰值特征,喇嘛甸油水样萃余油正构烷烃中的重质组分含量较高,其组成与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组分更接近。实验结果表明,油水样中萃取活性组分及萃余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界面张力虽较高,但原油与三元复合体系间却可实现超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 原油 三元复合 -表面活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窦明明 李美蓉 +2 位作者 仉杰 赵立伟 王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1,199,共4页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83.33%,最佳用量为50 mg/L。在此条件下,含不同浓度HPAM、吡咯啉表面活性剂及其复合体系(浓度比1∶1)的采出液脱水率均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破乳难度依HAPM、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顺序增加。在二元驱采出液中加入FeSO4、盐酸和氯化钠后,脱水率可小幅提高。驱油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为:吡咯啉>二元复合体系>HPAM。相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大小为:二元复合体系>吡咯啉>HPAM,与脱水率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复合 聚丙烯酰胺 吡咯啉 模拟采出液 破乳 脱水率 界面张力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亮 李小瑞 +2 位作者 王磊 马国艳 罗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1-554,共4页
利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表面活性剂(wxl-2)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一区稠油进行驱油.研究了wxl-2溶液的油水瞬时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吸附性能、乳化性能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wxl-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6 g/L时,油水瞬时界面... 利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表面活性剂(wxl-2)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一区稠油进行驱油.研究了wxl-2溶液的油水瞬时界面张力、表面张力、吸附性能、乳化性能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当wxl-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6 g/L时,油水瞬时界面张力均可降至10-4 mN/m数量级,超低油水瞬时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稠油采收率.wxl-2溶液的表面张力低,热稳定性良好,且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wxl-2溶液在石英砂上的吸附损失量低于行业标准.wxl-2溶液被岩心吸附5 d后,或在80 ℃下放置30 d后,油水瞬时界面张力仍可降至10-4 mN/m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聚合物 表面活性二元复合表面活性 驱油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秋芬 江建林 罗晓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钙镁的胡12块产出水,在考察耐盐性时使用NaCl盐水,基础实验体系含石油磺酸盐3.0g/L,含聚合物1.5g/L。含MJ2的表聚二元体系与胡12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含盐量30~210g/L时维持10^-3~10^-4mN/m超低值,受含盐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动态界面张力迅速达到稳定。含Y2的表聚二元体系即使Y2浓度增至2.5g/L,黏度仍小于10mPa·s。含AP-P5的表聚二元体系在温度超过60℃后,黏度快速上升,在AP-P5浓度超过1.0g/L后,98℃黏度快速上升,含盐量达到230g/L时为54~59mPa·s。3.0g/L MJ2+1.5g/LAP-P5体系为最佳体系,在98℃老化150天过程中界面张力波动小,150天后黏度31.3mPa·s。在98℃用此体系在天然岩心上驱油,注入段塞体积为0.25~0.30PV,采收率提高值为14.3%~15.8%。图8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磺酸盐/疏水缔合聚合物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耐盐性 热稳定性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注采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海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8,共6页
J16块为辽河油田首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区块,现场调控经验不成熟,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注入压力低、油井见效低、层间动用差异大、含水率回升较快等问题。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全程变化规律细化为5个阶段,应用数值模... J16块为辽河油田首个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工业化试验区块,现场调控经验不成熟,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注入压力低、油井见效低、层间动用差异大、含水率回升较快等问题。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全程变化规律细化为5个阶段,应用数值模拟正交分析方法,量化研究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应用精细地质体描述技术、综合注入分析、多因素联动分析和油井受效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在准备阶段、含水率下降阶段和低含水率生产阶段的研究重点和调控对策,并在平面、纵向、注采方式上采取增加采油井点、完善注采关系、分注调剖、堵水分采等调整措施。现场试验取得显著效果,阶段增油15.6×104t,低含水率生产38个月,阶段提高采出程度14.7个百分点。该研究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复合 开发效果 数值模拟 调控技术 辽河油田J16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相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绪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本文综述了采用乳化筛选试验法制作活性图,对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PS)驱油体系相性质所作的研究。讨论了活性剂、碱对体系相性质的影响及相性质与界面张力、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碱-原油体系中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使活性区加宽... 本文综述了采用乳化筛选试验法制作活性图,对碱-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PS)驱油体系相性质所作的研究。讨论了活性剂、碱对体系相性质的影响及相性质与界面张力、驱油效率之间的关系。在碱-原油体系中加入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使活性区加宽,体系最佳含盐量提高。过量碱在体系中起电解质作用。一价阳离子对相性质的影响次序为 K^+>Na^+>NH_4^+。最佳体系的界面张力可达到很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油驱体系 三次采油 相特性 界面张力 驱油效率 乳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2
作者 吕鑫 张健 姜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特点出发,综述了聚/表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实验室研究现状以及在胜利油田孤东七区54-61进行的矿场试验情况。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在聚/表/碱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去掉碱所形成的低浓度的驱油体系,可以最大限... 从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特点出发,综述了聚/表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实验室研究现状以及在胜利油田孤东七区54-61进行的矿场试验情况。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在聚/表/碱三元复合驱的基础上去掉碱所形成的低浓度的驱油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聚合物的粘度和弹性,减少乳化液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弱由于碱的存在引起的地层以及井筒结垢的现象。通过国内外研究结果分析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幅度在20%左右;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克服三元体系的缺点,作为一项新的驱油方法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二元体系 复合 提高采收率 矿场试验 驱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流度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欣然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49,共6页
锦州Z油田是国内首个实施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海上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各井组间生产特征出现较大差异,原方案单一的注剂质量浓度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均衡驱替的要求。为使注剂质量浓度能够更好地匹配井组生产特征,基于流... 锦州Z油田是国内首个实施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的海上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各井组间生产特征出现较大差异,原方案单一的注剂质量浓度已经不能满足油田均衡驱替的要求。为使注剂质量浓度能够更好地匹配井组生产特征,基于流动优化设计理论,在界面张力降低条件下,根据不同界面张力和含水率阶段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情况,并结合驱替相段塞黏度与质量浓度关系和渗透率下降程度,建立了二元复合驱流度控制方程和流度优化设计图版。该方法应用于锦州Z油田矿场试验后发现,相比于原方案,预测提高采收率1.6百分点,节约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干粉用量共计536 t,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 二元复合 界面张力 相对渗透率 流度优化 提高采收率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9-3油田二元复合驱产出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晓燕 朱洪庆 +5 位作者 张宁 陈士佳 王成胜 乔方 翁大丽 张润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60,465,共5页
锦州9-3油田二元复合驱产出表面活性剂缺乏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显色剂硫酸氰钴铵与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DS生成蓝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HDS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可通过分光光度法确定HDS的浓度。通过室内实验对检测方法进行优... 锦州9-3油田二元复合驱产出表面活性剂缺乏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显色剂硫酸氰钴铵与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HDS生成蓝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HDS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因而可通过分光光度法确定HDS的浓度。通过室内实验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测试条件:测定波长322 nm,1 L显色剂溶液中含620 g硫氰酸铵与280 g六水合硝酸钴,萃取剂苯的加量15 mL,显色剂反应时间25 min,萃取静置时间60 min,离心条件为2000 r/min下离心20 min。标准曲线拟合方程为y=0.0011x,相关系数0.9973,对实际样品测试的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5﹪。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有望应用于海上油田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 表面活性 硫酸氰钴铵 分光光度法 锦州9-3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型表面活性剂与碱/聚合物三元驱油体系的筛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雅萍 于涛 +2 位作者 刘家林 郭丽娜 郭冬梅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醚、碱Na2CO3及疏水型聚合物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溶液增粘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壬基醚、碱Na2CO3及疏水型聚合物进行复配,对复配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溶液增粘能力进行实验研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直接比较和计算分析等方法得出最佳配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1%~0.12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15%,Na2CO31.6%~1.8%,疏水型聚合物0.12%。该驱油体系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长期热稳定性较好,而且解决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盐析现象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大、需要的碱含量高、溶解性能差等问题,同时拓宽了表面活性剂、碱剂在复合驱油体系中的使用含量范围,筛选出的复配型驱油体系适应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复配型表面活性/碱/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界面张力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夏惠芬 王海峰 +2 位作者 王刚 胡锦强 刘春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78,共5页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 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通过流变性实验,分析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可视化的微观驱油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和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了该二元复合体系对水驱后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验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油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无碱二元体系的粘弹性影响非常小。在驱替水驱残余油过程中,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二元复合体系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作用,使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该二元体系的粘弹性越大,采收率越高。界面张力由10-2mN/m降至10-3mN/m时的最终采收率均高于界面张力为10-2mN/m时增加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两种情况下的最终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 二元复合体系 驱油机理 残余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二元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作用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红艳 曹绪龙 +2 位作者 张继超 李秀兰 张爱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比例的增大不断降低,σe值则迅速降低并维持低值。当油相为正辛烷、甲苯、甲苯+正辛烷(1∶2)时,在磺酸盐SDBS中加入非离子剂LS45、TX、Tween、AES后,油水界面张力均大幅降低;在正辛烷中加入甲苯,可以降低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用介观尺寸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求得SDBS+TX在油水界面的分布密度较SDBS大大增加,导致界面张力大幅下降。按以上原理复配的3 g/L SLPS+1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室内物模实验中提高采收率18.1%。在孤乐七区西南Ng54-61层10注16采试验区,从2004年6月起注入SP二元体系(4.5 g/L SLPS+1.5 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截止2008年3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5.7%,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12.7%且采出程度达到54%。图7表2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混合表面活性 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 协同效应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 胜利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SDCM-1/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丽 孙焕泉 +4 位作者 肖建洪 陈辉 宋岱峰 郑利强 李干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表面活性剂SDCM-1为天然羧酸盐的氧乙烯基化产物。用矿化度4.5 g/L的矿化水配制的SDCM-1溶液,与孤岛河滩区原油之间的最低界面张力(70℃),在SDCM-1浓度大于1.0 g/L时达到10-4mN/m数量级。2.0 g/LSDCM-1+1.6 g/L HPAM溶液黏度超过原油黏... 表面活性剂SDCM-1为天然羧酸盐的氧乙烯基化产物。用矿化度4.5 g/L的矿化水配制的SDCM-1溶液,与孤岛河滩区原油之间的最低界面张力(70℃),在SDCM-1浓度大于1.0 g/L时达到10-4mN/m数量级。2.0 g/LSDCM-1+1.6 g/L HPAM溶液黏度超过原油黏度(70℃),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70℃)在56 min时可降至稳定的最低值3.2×10-3mN/m,此即为所选二元复合驱配方。在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后、注聚后(1.6 mg/L,0.3 PV)、注二元复合体系(0.3 PV)并水驱后采收率分别为42.31%,5.21%,18.07%。在平板夹砂模型上采用相同工艺驱油,按所摄图像驱替面积测算各驱替液波及体积,注入水为51%,聚合物为48%,0.1、0.2、0.3 PV二元复合体系分别为54%、60%、64%,后续注入水为68%;用软件计算的水驱、注聚后、二元复合驱并水驱采收率,分别为44%,8%,16%。该体系是可用于聚驱后油藏的高效表聚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乙烯基化天然羧酸盐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驱油效率 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后 提高采收率 胜利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和表面活性剂影响聚合物溶液性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维东 王洪涛 +1 位作者 赵兰兰 卢祥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23-326,共4页
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碱能够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加入会对聚合物分子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并最终影响驱油效果。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就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子形... 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和碱能够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但表面活性剂和碱的加入会对聚合物分子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和粘弹性,并最终影响驱油效果。通过室内实验和理论分析,就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分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碱与聚合物分子链上部分负电荷中和,使分子链发生蜷缩和粘贴,形成部分"带状"分子结构,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弹性和流变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聚合物 复合体系 粘弹性 界面张力 影响因素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BS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0
作者 吴文祥 张向宇 郭明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大庆油田使用的以重烷基苯磺酸盐Sy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的强碱ASP三元体系作对比,考察了由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两性甜菜碱表面活性剂BS配制的无碱SP二元体系和加磷酸钠牺牲剂的该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率。实验岩心为Ka≈1μm2的环... 以大庆油田使用的以重烷基苯磺酸盐Sy为表面活性剂组分的强碱ASP三元体系作对比,考察了由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两性甜菜碱表面活性剂BS配制的无碱SP二元体系和加磷酸钠牺牲剂的该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率。实验岩心为Ka≈1μm2的环氧树脂胶结石英砂均质、非均质(变异系数0.72)岩心。驱油实验模拟大庆油田条件(温度45℃),实验体系含表面活性剂3.0g/L,分等黏度(20,40,80mPa.s)和等聚合物浓度(0.5,1.5,2.5g/L)两个系列,化学剂主段塞0.35PV,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0.20PV。体系黏度由20mPa.s增至40mPa.s或聚合物浓度由0.5g/L增至1.5g/L时,均质岩心上的采收率增幅很大,黏度或聚合物浓度继续增大时增幅很小。均质岩心上的驱油效果,在等黏度条件下加牺牲剂的SP二元体系最好,SP二元体系和强碱ASP三元体系相近并较差,在等聚合物浓度条件下SP二元体系和加牺牲剂的SP二元体系最好且相近,强碱ASP三元体系较差。在非均质岩心上的驱油效果,当体系黏度为40mg/L时,加牺牲剂SP二元体系最好,SP二元体系次之,强碱ASP三元体系最差,当聚合物浓度为2.5g/L时,加牺牲剂SP二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当,强碱ASP三元体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衍生物 两性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聚合物二元体系 牺牲 磷酸钠 岩心驱油实验 提高采收率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