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结构头基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胶团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牛迪 岑桂秋 +3 位作者 李嘉诚 张世鑫 魏思宝 李晓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2-1107,共6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NaDS/DDM<Mg(DS)2/Brij30<NaDS/Brij30。Mg(DS)2与非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较NaDS的弱,Mg2+使MDS偏离标准值程度小于Na+。利用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Rubingh理论所得结果一致。此外,相对于具有刚性头基结构的DDM,具有易弯曲柔性头基结构的Brij30更能促进混合胶束形成,反离子对混合体系的胶束聚集数和微极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头基结构 二元表面活性体系 协同作用 胶团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