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对介孔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雷琦锋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模板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并通过常压分级干燥进行干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避免常规溶胶-凝胶法合成时的... 采用表面活性剂模板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并通过常压分级干燥进行干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结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避免常规溶胶-凝胶法合成时的溶剂交换过程,表面活性剂的引入可调控SiO_(2)气凝胶的孔结构,制备的SiO_(2)气凝胶具有低导热系数[0.018~0.035 W/(m·K)]、高比表面积(469.56~692.07 m^(2)/g)和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为136.7°~151.8°)。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制备优异性能SiO_(2)气凝胶的有效方法,制备的气凝胶可作为建筑和工业节能领域的隔热保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二氧化硅气 常压分级干燥 低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激发剂作用下矿渣-钢渣胶凝体系的宏微观特性
2
作者 顾晓薇 王营 +3 位作者 孙殿兴 孙瑞珩 刘剑平 王青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5-386,共12页
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尾砂胶结充填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胶凝材料,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碱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潜在替代品之一。为明确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在复合激发... 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尾砂胶结充填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胶凝材料,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碱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是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潜在替代品之一。为明确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在复合激发剂作用下的宏微观特性,采用石灰-碳酸钠作为复合激发剂对矿渣-钢渣胶凝体系进行活化,制备低碳环保的矿渣-钢渣碱激发胶凝材料,讨论复合激发剂掺量、钢渣掺量对胶凝体系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XRD、FTIR、SEM等检测手段表征石灰-碳酸钠复合激发剂作用下矿渣-钢渣胶凝体系的水化特征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石灰-碳酸钠复合激发矿渣-钢渣胶凝体系凝结时间在255min以内,并未受到钢渣掺量的显著影响,胶凝体系3、28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23.0、30.4MPa。钢渣掺量未影响胶凝体系水化产物种类,胶凝体系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凝胶、水滑石和方解石。钢渣掺量增加会减缓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降低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并促进胶凝体系的后期水化,提升基体中无害孔比例,掺量在20%时胶凝体系中C-(A)-S-H凝胶生成量最高。然而,钢渣掺量超过40%时,胶凝体系中C-(A)-S-H凝胶随钢渣掺量增加持续减少,胶凝体系基体出现微裂缝,抗压强度降低。研究可为新型低碳胶凝材料的制备以及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钢渣体系 复合激发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水化特征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弱凝胶体系的驱油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海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复合,制备了弱凝胶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流变性和粘温性,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其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生成的弱凝胶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体系粘度逐渐增大,当转速为... 通过阳离子和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复合,制备了弱凝胶驱油体系,研究了该体系的流变性和粘温性,并通过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其驱油效率。结果表明,生成的弱凝胶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体系粘度逐渐增大,当转速为200r/min时达到最大;该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性,在90℃下其粘度仍大于150mPa·s;同时该体系对原油,特别是稠油具有较强的乳化降粘能力,降粘率大于90%;驱替试验表明,该体系能够使驱替效率提高11%,表明该体系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 阳离子 阴离子 复合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体系下表面活性剂对气凝胶微粒制备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洪凯 刘威 +1 位作者 迟明烁 张力化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2-546,共5页
常规方式制备气凝胶不仅耗时长,而且成本高。水乳体系下制备气凝胶微粒,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干燥条件要求低通过表面活性剂(SAA)减小系统的表面张力,在动力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胶束体系,制备气凝胶颗粒时间短、颗粒尺寸和形状在一定程... 常规方式制备气凝胶不仅耗时长,而且成本高。水乳体系下制备气凝胶微粒,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干燥条件要求低通过表面活性剂(SAA)减小系统的表面张力,在动力学上形成相对稳定的胶束体系,制备气凝胶颗粒时间短、颗粒尺寸和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可控,阳离子SAA、阴离子SAA或非离子SAA以及复配SAA体系都可制备硅气凝胶微粒,且均可在常压下干燥。SAA作用体系下制备气凝胶微粒在凝胶骨架、粒径、孔径大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 乳液 表面活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效果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继红 董欣 +2 位作者 叶银珠 杨生 王亚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 为开采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分析凝胶调剖与表面活性剂驱油结合机理,采用小段塞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利用铬离子凝胶体系和RMA-1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平板岩心上进行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聚合物驱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多轮次交替注入方式驱油后,其阶段采收率可在聚驱基础上提高10%以上,说明凝胶与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驱油技术能够在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表面活性 段塞 交替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凝胶平板法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薇 杨树林 +1 位作者 宁长发 袁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从某炼油厂废水和油泥样中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和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8株。选择其中2株BS-03和BS-01作进一步研究。经初步鉴定2株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S-03和BS-01的发酵液表面张力由56.8mN/m分... 从某炼油厂废水和油泥样中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和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8株。选择其中2株BS-03和BS-01作进一步研究。经初步鉴定2株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S-03和BS-01的发酵液表面张力由56.8mN/m分别降至25.6mN/m和27.4mN/m。电喷雾质谱检测得到菌株BS-03的代谢产物鼠李糖脂主要成分是RhaC10C10,而菌株BS-01则为Rha2C10和Rha2C10C10,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326mg/L和58mg/L。菌株BS-03发酵液对苯、正己烷、正十八烷、柴油和原油的乳化性能都大于70%,而菌株BS-01发酵液则对这些物质的乳化性能不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 筛选 蓝色平板 电喷雾质谱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反胶团的电导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金彦 韩外慧 +1 位作者 张燕 姚超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52-1556,共5页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 在SDS/Tween60/正己醇/环己烷/水形成的反胶团复配体系中,电导率(κ)与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W0)关系曲线上存在最大值,随着复配体系中SDS的摩尔分数(xSDS)增大,最大增溶水量(W0,max)向W0值更大的方向移动.xSDS≤0.5时,随着xSDS的增大,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增大;xSDS≥0.5时,其电导率值减小.在AOT/Tween60/环己烷/水体系中,出现了与SDS/Tween60/正己醇/正己烷/水体系类似的现象,但W0,max所对应的电导率值,随着xAOT的增大而增大,不会出现极大值,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助表面活性剂醇的影响.在SDS/TritionX-100/正己醇/环己烷/水体系中也印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 复配体系 增溶 非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碱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张云宝 曹伟佳 谢坤 潘赫 赵劲毅 李国桥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4-622,共9页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 在三元(或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调剖剂不可避免与表面活性剂和碱接触,因此碱和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可能会对调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室内采用黏度计、动态光散射仪、扫描电镜和驱油实验装置,研究了碳酸钠、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和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对Cr^(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黏度和分子聚集体尺寸几乎不影响;而Na_2CO_3的加入使Cr^(3+)聚合物凝胶不成胶,且Cr^(3+)聚丙烯酰胺凝胶成胶后加入Na_2CO_3会发生破胶现象,分子聚集体尺寸大幅下降,聚集体形态从大的团块状变成小的团块状,驱油过程中封堵效果明显变差。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r^(3+)聚丙烯酰胺凝胶难以发生交联反应,即使发生了交联也会发生解交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Cr3+聚丙烯酰胺 分子聚集体形态 效果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碱和表面活性剂的HPAM/Cr^(+3)弱凝胶调驱剂的研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克亮 汪淑娟 +2 位作者 曹红军 丁玉敬 孙丽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3,71,共4页
从3种有机酸铬中选择一种烯基多元羧酸铬为交联剂,用于交联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制备弱凝胶调驱剂。以阻力系数(RF)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RRF)作为性能参数筛选调驱剂各组分的用量,得到了基本配方(以g/L计)如下:HPAM(M=1.2×107,... 从3种有机酸铬中选择一种烯基多元羧酸铬为交联剂,用于交联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制备弱凝胶调驱剂。以阻力系数(RF)特别是残余阻力系数(RRF)作为性能参数筛选调驱剂各组分的用量,得到了基本配方(以g/L计)如下:HPAM(M=1.2×107,HD=25%)0.9+交联剂(有效成分50%)0.18+表面活性剂(ORS41)3+碱(NaOH)8+稳定剂0.2,用大庆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污水(矿化度3824mg/L)配液,其RRF值为清水(矿化度890mg/L)弱凝胶的~45%。基本配方弱凝胶45℃下7天时粘度18.3mPa·s,RF值81.2,RRF值8.2,随时间而减小,120天时分别为12.8mPa·s,66.1和7.3;油水界面张力仍在10-3mN/m数量级,只比常规三元复合体系略高;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为0.495mg/g油砂,比常规三元复合体系的相应值(0.462mg/g油砂)略高;岩心流动实验中测得的表面活性剂滞留量(0.067和0.070mg/g岩心)也高于常规三元复合体系的相应值(0.054和0.059mg/g岩心)。若用Na2CO3代替NaOH,则碱剂浓度可由6~8g/L提高到8~10g/L。表8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HPAM/Cr^+3弱 调驱 聚合物溶液 调剖技术 驱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基凝胶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德新 赵修太 +1 位作者 邱广敏 岳湘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5-867,共3页
以油酸钾和氯化钾形成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VES-Y)为基础,在VES-Y中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引发剂(Na2S2O8),在N2气保护下,于60℃下恒温24h,聚合得到阴离子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凝胶(VES-G)。对VES-G和VES-Y体系的耐温... 以油酸钾和氯化钾形成的粘弹性表面活性剂体系(VES-Y)为基础,在VES-Y中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引发剂(Na2S2O8),在N2气保护下,于60℃下恒温24h,聚合得到阴离子型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凝胶(VES-G)。对VES-G和VES-Y体系的耐温、抗有机烃、破胶及对储层伤害等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VES-G体系的耐温和抗剪切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对有机烃的敏感性明显减弱,破胶后VES-G体系的性能与VES-Y体系基本一致;且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证实,VES-G体系对储层不存在伤害,渗透率保留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表面活性 粘度 油酸钾 渗透率 阴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头基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胶团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迪 岑桂秋 +3 位作者 李嘉诚 张世鑫 魏思宝 李晓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02-1107,共6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NaDS/DDM<Mg(DS)2/Brij30<NaDS/Brij30。Mg(DS)2与非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较NaDS的弱,Mg2+使MDS偏离标准值程度小于Na+。利用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Rubingh理论所得结果一致。此外,相对于具有刚性头基结构的DDM,具有易弯曲柔性头基结构的Brij30更能促进混合胶束形成,反离子对混合体系的胶束聚集数和微极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头基结构 二元表面活性体系 协同作用 团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AB表面活性剂在硅气凝胶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雪枫 吴林后 +2 位作者 田玲 黄雪莉 赵建茹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1-34,共4页
使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湿凝胶进行处理,可降低凝胶中液体表面张力,从而得到保持较完整孔隙结构的硅气凝胶。结果表明,采用DTAB水溶液浸泡湿凝胶的方法要优于在凝胶形成前加入DTAB的方式。使用浓度为1.48... 使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湿凝胶进行处理,可降低凝胶中液体表面张力,从而得到保持较完整孔隙结构的硅气凝胶。结果表明,采用DTAB水溶液浸泡湿凝胶的方法要优于在凝胶形成前加入DTAB的方式。使用浓度为1.48×10-2mol/L的DTAB水溶液浸泡湿凝胶可得到孔隙率为81.8%、平均孔径为15.749 nm、总孔体积为2.836 cm3/g、比表面积为923 m2/g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其吸脱附曲线明显高于其他添加浓度的吸脱附曲线,表明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在TEM图中可明显看出其具有孔隙结构。DTAB处理过的气凝胶明显优于未经处理的二氧化硅气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硅气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溶胶-凝胶法合成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风 戴永年 姚耀春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96-98,共3页
以不同锂盐与柠檬酸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4,并讨论在前躯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结合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杂质相Li4P2O7的出现,得到颗粒尺寸较... 以不同锂盐与柠檬酸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4,并讨论在前躯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结合XRD、SEM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杂质相Li4P2O7的出现,得到颗粒尺寸较小的LiFePO4,在0.1C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23.5mAh/g,循环10次后容量仅衰减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溶胶-凝胶法合成Li3V2(PO4)3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晓娟 邵光杰 +1 位作者 张柳丽 薛寒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OP-10对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单斜晶型Li3V2(PO4)3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微粒的表面张力,提高前驱体的Zeta(ζ)电位,防止原生粒子团聚,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加入5%OP-10制备的样品以0.2C在3.0~4.3 V循环,首次放电... 讨论了表面活性剂OP-10对溶胶-凝胶法合成正极材料单斜晶型Li3V2(PO4)3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微粒的表面张力,提高前驱体的Zeta(ζ)电位,防止原生粒子团聚,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加入5%OP-10制备的样品以0.2C在3.0~4.3 V循环,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3.1 mAh/g,第30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钒锂[Li3V2(PO4)3] 正极材料 -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松香胶的乳化能力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秀武 陈少平 +1 位作者 李爱民 吴宗华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 研究了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LS1)与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酯共聚物(HS1)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松香类物质的乳化能力。结果表明,LS1/HS1复配体系在质量比为3∶4后,表面张力以及产生最低表面张力的浓度都明显降低,发泡性趋于稳定,所制备的中性松香分散胶的机械稳定性和在中性条件下的施胶性最大,表明此时体系组分可产生较强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高分子表面活性 乳化能力 松香 低分子 丙烯酸酯共聚物 表面张力 聚氧乙烯醚 机械稳定性 丙烯酰胺 中性条件 协同效应 苯乙烯 衍生物 脂肪酸 质量比 发泡性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性催化剂对疏水SiO_(2)气凝胶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祥文 李昆锋 +4 位作者 武晨浩 费志方 张震 孙文彩 杨自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6-30,共5页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水为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乙酸和四种不同的碱(尿素、氢氧化钠、氨水和四甲基氢氧化铵)为酸碱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和CO 2超临界干燥制备了疏水SiO_(2)气凝胶,对比研究了四...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硅源,水为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乙酸和四种不同的碱(尿素、氢氧化钠、氨水和四甲基氢氧化铵)为酸碱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和CO 2超临界干燥制备了疏水SiO_(2)气凝胶,对比研究了四种碱性催化剂对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碱性催化剂均可以制备出高透明度、高比表面积、柔性的疏水SiO_(2)气凝胶,但不同碱性催化剂对制备样品的结构和性能有不同的影响。使用尿素制备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630 m^(2)/g)、透光率(81.5%)和最大的疏水角(162.3°),最低的密度,但力学性能较差;使用氢氧化钠制备的样品具备最高的强度(0.171 MPa)和回弹率(29.3%);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制备的样品导热系数(19.9 mW·m^(-1)·K^(-1))最低,其凝胶骨架由直径10 nm左右的次级粒子团聚而成,与其他三种碱性催化剂制备的凝胶骨架的珍珠链结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 碱性催化 表面活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盐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承春 李和清 +3 位作者 王强 刘刚 任小龙 刘俊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6,I0006,I0007,共6页
针对高温高盐储层常规化学驱油措施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室内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配伍性、调剖效果以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调... 针对高温高盐储层常规化学驱油措施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凝胶和表面活性剂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室内评价了复合调驱体系的耐温抗盐性能、配伍性、调剖效果以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调驱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新型聚合物凝胶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调剖效果,且填砂管渗透率级差越大,剖面改善效果越好;复合调驱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优于单独注聚合物凝胶或表面活性剂,其结合了新型聚合物凝胶的调剖作用与表面活性剂的驱油作用,能使岩心水驱后的采收率继续提高25%以上。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新型聚合物凝胶/表面活性剂复合调驱技术措施后,目标区块内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升高,对应生产井的日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起到了良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新型聚合物 表面活性 复合调驱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婷 王晓东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6-490,共5页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 物理 正丁醇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水基压裂液环氧丙基表面活性剂改性胍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永涛 郭布民 +5 位作者 金颢 鲍文辉 秦世利 邱守美 张强 赵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1,256,共8页
针对海水中存在大量金属离子附着在胍胶表面,抑制胍胶分子的溶胀,不能满足现场连续混配的问题,以环氧氯丙烷、十八烯酸酰胺丙基二甲基丙胺为原料制得阳离子单体(GOA),再将GOA接枝到胍胶分子链上,得到海水基压裂液稠化剂环氧丙基表面活... 针对海水中存在大量金属离子附着在胍胶表面,抑制胍胶分子的溶胀,不能满足现场连续混配的问题,以环氧氯丙烷、十八烯酸酰胺丙基二甲基丙胺为原料制得阳离子单体(GOA),再将GOA接枝到胍胶分子链上,得到海水基压裂液稠化剂环氧丙基表面活性剂改性胍胶。研究了GOA改性胍胶的溶胀、耐盐、耐温耐剪切、携砂与破胶等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胍胶分子链上的库仑力及静电排斥等作用避免了金属离子附着在胍胶分子链上,保证了胍胶分子的溶胀,提高了胍胶的耐盐性。GOA改性胍胶在海水中的溶解速度明显大于普通胍胶,在海水中的粒径中值约为普通胍胶分子的1/5。在转速800 r/min下,GOA改性胍胶溶胀约5 min的黏度即能达到最终黏度的80%。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GOA改性胍胶形成了无规则网状线团结构,胍胶分子链充分展开的同时交联点位增多。GOA改性胍胶压裂液具有较好的抗盐和耐温耐剪切性能,在160℃、170 s^(-1)下连续剪切120 min后的黏度仍高于50 mPa·s,且破胶液黏度为1.6 mPa·s,破胶液中的残渣含量为297 mg/L,满足现场压裂施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环氧丙基表面活性 阳离子单体 改性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表面活性剂胶束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郁丽程 陈洁 +3 位作者 方波 吕婷阳 王进爽 金浩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光敏流变胶束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光稀化体系、光凝胶体系和光流变可逆胶束体系及其流变特性。介绍了光敏胶束体系的形成原理。进一步对光敏胶束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光稀化体系 体系 光流变可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