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水滴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建斌 谷琛 +8 位作者 殷禹 周军 王伟(小) 李成榕 姜一涛 安冰 王益旭 杨波 樊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40-2343,共4页
雨、雾天气情况下导线表面形成的水滴会导致导线周围电场分布发生严重畸变,从而改变导线的电晕特性。我国第1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线处于多雨地区,导线电晕特性需考虑水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导线表面水滴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 雨、雾天气情况下导线表面形成的水滴会导致导线周围电场分布发生严重畸变,从而改变导线的电晕特性。我国第1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线处于多雨地区,导线电晕特性需考虑水滴因素的影响。为研究导线表面水滴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特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了导线表面水滴的等级,建立了导线电晕特性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水滴等级下,电晕笼中导线的起晕电压、可听噪声水平等特征量,获得了导线表面水滴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据此对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导线的起晕电压随导线表面水滴等级的提高迅速下降,最低可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起晕后,导线发生剧烈的舞动,导线表面的水滴在电场的作用下会被"蒸发"或甩掉;水滴会使导线起晕时的可听噪声值降低;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导线的可听噪声水平随导线表面水滴等级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直流电晕 表面水滴 电晕笼 起晕电压 可听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水滴对交流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军 刘云鹏 +3 位作者 朱雷 耿江海 安冰 李渝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雨天条件下,输电线路导线表面形成的水滴会畸变导线周围电场,从而改变导线的电晕特性。笔者基于实验室小电晕笼,利用实验室研发的电晕损失测量系统,测量了不同水滴等级(水膜、一滴水、中等水滴、饱和水滴)下导线的电晕损失,获得了表... 雨天条件下,输电线路导线表面形成的水滴会畸变导线周围电场,从而改变导线的电晕特性。笔者基于实验室小电晕笼,利用实验室研发的电晕损失测量系统,测量了不同水滴等级(水膜、一滴水、中等水滴、饱和水滴)下导线的电晕损失,获得了表面水滴对导线电晕起始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笔者针对自然界中雨水电导率的差异,研究了不同的水滴电导率对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滴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导线在交流电压下的电晕损失特性,相同电压作用下,表面附着水滴的导线电晕损失比干净导线电晕损失大得多,且随着水滴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在30~680μS/cm电导率范围内,水滴电导率对交流导线电晕放电影响不明显;导线的起晕电压随导线表面水滴等级的提高依次下降,最低可降到原来的34.0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水滴 电晕笼 电晕损失 起晕电压 电晕放电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绝缘子污层弱憎水性条件下的表面水滴形态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浩哲 高克利 +1 位作者 周军 于昕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8-483,共6页
研究固体污层法中复合绝缘子表面的弱憎水性污层对高压线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调节污层惰性成分中硅藻土和高岭土的质量比实现对迁移一定时间后污层表面憎水性的微调,得到经过细分的亲水性及弱憎水性污秽。本文观察了不同成分污... 研究固体污层法中复合绝缘子表面的弱憎水性污层对高压线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调节污层惰性成分中硅藻土和高岭土的质量比实现对迁移一定时间后污层表面憎水性的微调,得到经过细分的亲水性及弱憎水性污秽。本文观察了不同成分污层表面水滴的形态变化且针对具有不同成分污层的复合绝缘子,并进行人工污秽试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实现对迁移前后弱憎水性污层中小分子扩散情况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表面污层呈弱憎水性时,虽然传统的憎水性表征——喷水分级及静态接触角测量结果同完全亲水性时相似,但内部出现了明显的憎水性小分子迁移现象。这些小分子出现在污层内部的后果是对水滴渗入污层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会对水滴在污层表面扩散过程中的形态产生影响。进一步地,这些影响还将在污闪试验中妨碍盐分的浸出,使闪络电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污秽 弱憎水性 小分子 表面水滴 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i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tates of droplet on rough surface 被引量:2
4
作者 叶霞 周明 +2 位作者 蒋大林 李健 蔡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54-559,共6页
Twelve samples with periodic array square pillars microstructure were prepared on the silicon wafer by plasma etching techniques, on which space b of the square pillars increased from 5 to 60 μm. In order to study th... Twelve samples with periodic array square pillars microstructure were prepared on the silicon wafer by plasma etching techniques, on which space b of the square pillars increased from 5 to 60 μm.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b on the wettability of the rough surface, the effects of apparent contact angle (CA) and sliding angle (a) of the droplet on the rough surface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ontact angle me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CA well agree with the classical wetting theory and a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 Two drop shapes exist on the samples' surface, corresponding to the Cassie state and the Wenzel state respectively. The contact state in which a drop would settle depends typically on the size of b. On the role of gravitation, the irreversible transition of a drop from Cassie state to Wenzel state should occur at a certain space of the square pillars. Since the transition has implic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rough surfaces, theoretically, the prediction of wetting state transition on square pillar array micro-structured surfaces provides an intuitionistic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teady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re pillar microstructure wetting mode transition apparent contact angle sliding ang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