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0001)表面氧物种及其与CO的作用
1
作者 王丹丹 陈明树 万惠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7-801,共5页
通过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征手段,考察室温条件下Co(0001)表面O_2的吸附、活化及其与CO的相互作用.室温下少量O_2的吸附出现位于69.9meV的能量损失峰,可归属为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 通过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低能电子衍射(LEED)等表征手段,考察室温条件下Co(0001)表面O_2的吸附、活化及其与CO的相互作用.室温下少量O_2的吸附出现位于69.9meV的能量损失峰,可归属为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随着O_2暴露量的增加,出现位于56.6meV的能量损失峰对应于近表面区域氧物种.通过升温闪退及与CO相互作用的考察,表明近表面区域氧物种较不稳定.室温下,表面吸附的CO可以被表面吸附氧氧化,而表面氧物种则需要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被CO还原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0001) 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化学吸附 表面氧物种 CoOx/Co(00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含量对CeO2-ZrO2-MnOx催化剂甲苯氧化净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安明 卫广程 +2 位作者 郝乔慧 赵宾 张秋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9,I0007,共10页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ZrO2-MnOx催化剂(CZMX,X为Mn在催化剂总金属中的摩尔含量),探讨了Mn含量对CZMX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ZM0.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230℃下即可实现甲苯的完全转化。XRD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氧化还原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O2-ZrO2-MnOx催化剂(CZMX,X为Mn在催化剂总金属中的摩尔含量),探讨了Mn含量对CZMX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ZM0.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在230℃下即可实现甲苯的完全转化。XRD表征结果发现,随着锰掺杂量的增加,CZMX催化剂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加。H2-TPR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Ce-Zr-Mn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先增强后减弱。CZM0.6结晶度最差,金属之间相互作用力最强,表面氧物种更易溢出;同时,Raman和O2-TPD表征结果也证明CZM0.6催化剂上具有较高的表面氧空位浓度,有利于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的迁移,促进了甲苯的氧化。此外,通过in-situ DRIFTS对中间产物进行观测,发现苯甲酸盐是CZM0.6催化剂上甲苯氧化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在O2参与下,苯甲酸盐可迅速转化为CO2和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还原沉淀法 CeO2-ZrO2-MnOx 甲苯催化 表面氧物种:苯甲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和CO在Ni(111)表面的吸附活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园 陈明树 万惠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58-1365,共8页
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研究镍单晶表面氧物种及CO与O_2的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i(111)表面氧化后存在两种氧物种,位于54me V能量损失峰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和位于69 meV能量损失... 采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俄歇电子能谱(AES)和低能电子衍射(LEED)研究镍单晶表面氧物种及CO与O_2的共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i(111)表面氧化后存在两种氧物种,位于54me V能量损失峰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和位于69 meV能量损失峰的表面氧化镍。首先,随着暴露氧量的增加,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的能量损失峰蓝移至58 meV;其次,通过真空退火及与CO相互作用考察,发现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较不稳定。在室温条件下,表面预吸附形成的表面化学吸附氧物种与CO共吸附,导致端位吸附CO增多,表明氧优先吸附在穴位上,随着CO暴露量的增加化学吸附氧物种与CO反应脱去;而表面氧化镍需在较高温度和较高CO分压下才能被CO还原。预吸附CO可被氧逐渐移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111) 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表面O2和CO活化 表面氧物种 CO吸附 CO和O2共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共沉淀法制备的VPO催化剂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叶代启 付名利 +3 位作者 梁红 程胜中 荣铁志 庞先焱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5,64,共8页
研究了添加剂对用于选择性氧化正丁烷为顺丁烯二酸酐的VPO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 ,添加元素为Zr,Co ,Ce,Zn,Sn ,K ,Ba和Bi等 .催化剂性能测试在固定床微反应器内于常压下进行 .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催化剂性... 研究了添加剂对用于选择性氧化正丁烷为顺丁烯二酸酐的VPO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 ,添加元素为Zr,Co ,Ce,Zn,Sn ,K ,Ba和Bi等 .催化剂性能测试在固定床微反应器内于常压下进行 .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催化剂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各种组分对正丁烷氧化的促活顺序为 :VPO Zr>VPO Co>VPO Zn >VPO Sn >VPO Bi>VPO Ce >VPO Ba >VPO K >VPO ,而对正丁烷氧化为顺丁烯的选择性促活顺序为 :VPO Zr>VPO Ce>VPO Zn >VPO Sn >VPO Co >VPO Bi>VPO >VPO Ba>VPO K .XRD ,FTIR和TGA/DTG测试结果表明 ,添加剂的加入并未使活化前后催化剂的本体结构发生明显改变 .所有VPO催化剂前体均主要含VOPO4·0 .5H2 O ,而活化后的催化剂主要含有 (VO) 2 P2 O7和少量α VOPO4.XPS测试证实催化剂表面有P ,V和O等元素富集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O催化剂 添加剂 正丁烷 顺丁烯二酸酐 表面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ZrO_2的Pt/Al_2O_3表面氧性质及一氧化碳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仁贤 丁云杰 +1 位作者 蒋晓源 郑小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用TPD-MS、TPSR-MS及CO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t/Al2O3和掺杂超细ZrO2的样品的表面氧脱出-恢复性能、CO表面氧化性能及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t/Al2O3中掺杂ZrO2后,样品表面上的氧... 用TPD-MS、TPSR-MS及CO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t/Al2O3和掺杂超细ZrO2的样品的表面氧脱出-恢复性能、CO表面氧化性能及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t/Al2O3中掺杂ZrO2后,样品表面上的氧物种脱出和氧化恢复性能明显提高,脱氧量也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锆 表面氧物种 催化剂 化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