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左手材料光纤的表面模特性(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陆发 王子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7-840,共4页
在弱导条件下,利用Maxwell方程组,对纤芯是左手材料,包层是右手材料的光纤表面模进行了研究,得到了TE(TM)、EH和HE表面模的色散方程,.根据色散方程,画出了相应表面模和含左手材料光纤导模的色散曲线.比较这些色散曲线,发现了含左手材料... 在弱导条件下,利用Maxwell方程组,对纤芯是左手材料,包层是右手材料的光纤表面模进行了研究,得到了TE(TM)、EH和HE表面模的色散方程,.根据色散方程,画出了相应表面模和含左手材料光纤导模的色散曲线.比较这些色散曲线,发现了含左手材料光纤表面模一些新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左手材料 右手材料 表面模 特性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表面模控制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玲芳 刘敏 +2 位作者 董传培 张敏 贺冯良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8-751,共4页
表面模与纤芯基模耦合是使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产生无耦合点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探究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表面模的产生及控制机理,采用平面波展开和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纤芯周围石英环相对厚度和纤芯的截切半径对表面模和无耦合点的... 表面模与纤芯基模耦合是使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产生无耦合点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探究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中表面模的产生及控制机理,采用平面波展开和全矢量有限元法,分析了纤芯周围石英环相对厚度和纤芯的截切半径对表面模和无耦合点的影响。结果表明,纤芯截切半径固定时,随着石英环相对厚度的增大,无耦合点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石英环相对厚度固定为1时,纤芯最佳截切半径为0.9Λ~1.0Λ,可以较好地抑制表面模。这为新型双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设计和现实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表面模 全矢量有限元法 石英环相对厚度 纤芯截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AlGaAs周期折射率光波导光学表面模
3
作者 马春生 韩伟民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1-64,共4页
应用周期折射率介质光波导的模场分布函数和特征方程,分析了GaAs/AlGaAs周期折射率光波导中波导的材料参量和结构参量对TE模场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TE_0表面基摸的形成。
关键词 周期折射率 光波导 光学表面模 GAAS AL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面波展开法的二维光子晶体表面模式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蔡青 黄昌清 +1 位作者 梁培 董前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四种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圆柱介质柱四方晶格、圆柱介质柱三角晶格、正方介质柱四方晶格、正方介质柱三角晶格)的带隙宽度随介质柱尺寸变化的关系.使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常规晶格和表面缺陷晶格的模式并进行结果叠加... 采用平面波展开法研究了四种二维光子晶体结构(圆柱介质柱四方晶格、圆柱介质柱三角晶格、正方介质柱四方晶格、正方介质柱三角晶格)的带隙宽度随介质柱尺寸变化的关系.使用平面波展开法计算常规晶格和表面缺陷晶格的模式并进行结果叠加,研究了各结构的二维光子晶体在带隙宽度最大时的表面模式.结果表明,同种晶格的光子晶体带隙宽度随着介质柱的尺寸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存在最大值.随着表面介质柱尺寸的增加,四种晶格表面模式曲线均呈下降趋势.四方晶格光子晶体与三角晶格相比,表面介质柱尺寸的变化范围更大,但能获取表面模式频率范围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平面波展开法 带隙宽度 表面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CdS核壳量子点拉曼光谱的表面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文涛 吕柳 +2 位作者 公茂刚 吕海飞 许小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0-1573,共4页
研究了不同壳层厚度(0~5.5ML)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的一次和高次拉曼散射,具体分析了CdSe和CdS的表面模随着壳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CdSe表面模(S01)从198cm^-1频移到185cm^-1,CdS的表面模(SO2)... 研究了不同壳层厚度(0~5.5ML)的CdSe/CdS核壳量子点的一次和高次拉曼散射,具体分析了CdSe和CdS的表面模随着壳层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CdSe表面模(S01)从198cm^-1频移到185cm^-1,CdS的表面模(SO2)从275cm^-1频移到267cm^-1,并且SO1和SO2试验结果与由介电连续模型得到的理论值很接近。此外,根据CdSe表面模的频移,对随着CdS壳层厚度的增加而引起的核层(CdSe)的介电常数随环境的变化做出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CdS 拉曼 表面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光子晶体表面模的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罗砚浓 吴美燕 +4 位作者 蒙成举 黄照峰 卢强华 韦以明 高英俊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研究一维光子晶体表面模的特性,探究使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激发光子晶体表面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元胞法和迭代菲涅尔方程计算一维光子晶体表面模的色散曲线及其ATR反射谱(利用棱镜装置)。【结果】当一维光子晶体最外... 【目的】研究一维光子晶体表面模的特性,探究使用衰减全反射(ATR)技术激发光子晶体表面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元胞法和迭代菲涅尔方程计算一维光子晶体表面模的色散曲线及其ATR反射谱(利用棱镜装置)。【结果】当一维光子晶体最外层是高折射率层时,改变其厚度可以灵活控制表面模,相同带隙内不同位置的表面模其电场局域性不同;能带图中同一带隙内远离真空光线且居于带隙中部的表面模其电场局域性更强。【结论】利用棱镜装置能激发一维光子晶体的表面波;通过反射谱的形状和极小值点的位置可以判断透射介质的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光子晶体 表面模 超元胞法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表面微结构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存鹰 赵波 王晓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2-63,79,共13页
目的对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加工表面微结构进行预测,以优化加工参数。方法对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三维运动轨迹方程。对刀尖轨迹仿真,且研究该运动方式下的加工特性。通过对切削刃和工件离散化建立纵... 目的对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加工表面微结构进行预测,以优化加工参数。方法对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三维运动轨迹方程。对刀尖轨迹仿真,且研究该运动方式下的加工特性。通过对切削刃和工件离散化建立纵扭复合超声端面铣削表面微结构理论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三维表面仿真。对TC4钛合金进行超声振动切削试验。结果理论仿真和切削试验结果均表明超声纵扭端面铣削时,随振幅的增加,由振动引起的表面微观结构特征愈加明显。扭纵幅值比增大时,加工表面微观结构凹坑效应弱化,At/Al=0.55时,加工表面呈条形片状微观结构。振动频率和主轴转速会影响表面微观结构单元的疏密程度。结论加工表面微结构的生成与振动频率、振幅、扭纵复制比、切削速度等加工参数相关,铣削实验得到的加工表面变化趋势与表面理论模型吻合,该表面模型能够优化超声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扭复合超声加工 端面铣削 表面微结构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抛光中金属表面的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涛 王杰 +2 位作者 姚涛 沈永辉 邢奔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68-1074,共7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激光抛光的作用机理,基于高斯热源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对表面形貌模型进行了理论表述,使用三种模型的二维投影进行曲线积分的方法拟合材料表面轮廓,提出利用计算过渡表面的方法,将建模对象由单... 为了更好地研究激光抛光的作用机理,基于高斯热源对材料表面形貌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对表面形貌模型进行了理论表述,使用三种模型的二维投影进行曲线积分的方法拟合材料表面轮廓,提出利用计算过渡表面的方法,将建模对象由单峰扩大到了整个光斑范围,利用外法线方向受定向激光辐照后升温去材的方法拟合表面的z轴向变化,通过z轴的变化来预测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最后使用ANSYS对不同形貌的材料表面进行激光辐照仿真,得出各种表面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不同的材料表面形貌对抛光效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抛光 表面形貌建 计算过渡表面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高度场修正的零件表面形貌建模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裘辿 刘振宇 +3 位作者 周思杭 程丰备 谭建荣 唐宏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31-1639,共9页
针对目前产品设计阶段建立的零件表面模型局限于单一尺度,难以研究零件原始轮廓下的表面形貌对产品质量与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高度场修正的零件表面形貌建模方法.首先提出包含加工参数的归一化分数维特征函数来模拟零件... 针对目前产品设计阶段建立的零件表面模型局限于单一尺度,难以研究零件原始轮廓下的表面形貌对产品质量与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高度场修正的零件表面形貌建模方法.首先提出包含加工参数的归一化分数维特征函数来模拟零件表面微观结构,再通过小波分析将零件表面高度场分解到不同的尺度下,并分别进行多尺度基准面评定和结构参数评定.然后提出基于多尺度参数驱动的零件表面形貌修正与合成方法,生成满足粗糙度、波纹度和等效平面度技术要求并叠加了形状的零件表面形貌模型.最后给出了在机床导轨设计分析中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形貌建 表面结构参数 表面高度场 多尺度修正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体元一体化矿体三维模型算法研究及其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亚静 李梅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3-67,共5页
针对现有的矿体面-体混合建模方法要在表面模型和内部体元模型的边界处划分若干子块,存在子块的计算量随精度快速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的矿体建模算法,重点研究了算法中表面与体元模型相交检测、ARTP体元剖切相交体... 针对现有的矿体面-体混合建模方法要在表面模型和内部体元模型的边界处划分若干子块,存在子块的计算量随精度快速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栅格一体化的矿体建模算法,重点研究了算法中表面与体元模型相交检测、ARTP体元剖切相交体元方法的实现。该算法采用剖分的体元代替子块,提高了计算精度,减少了数据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体三维建 表面 内部体元建 面-体混合建 表面-体元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滚塑工艺的模具表面和模内温度的仿真计算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学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1,共9页
基于static bed模型为电加热的滚塑工艺在加热阶段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情形下模具的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首先假设加热功率在整个加热阶段是大小恒定的,然后在改进... 基于static bed模型为电加热的滚塑工艺在加热阶段建立了一个传热模型,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情形下模具的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首先假设加热功率在整个加热阶段是大小恒定的,然后在改进模型中通过在模具的外表面分别设置升温段和保温段的内热源强度来模拟加热功率的变化。同时认为在粉料开始熔融之前模内温度等于模内粉料和空气的质量平均温度,在此之后等于模内空气的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对模具表面温度的仿真精度高于对模内温度的仿真精度。对于厚度不超过10 mm的氢气瓶,在整个加热阶段模具表面和模内的仿真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均方根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而对于12 mm厚的氢气瓶,这两个均方根相对误差分别为5.1%和14.1%。另外由仿真结果还得到了在3种情形下塑料层中的液相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 滚塑工艺 传热 表面内温度 FLUE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素聚类的空间变化表面材质建模
12
作者 冯洁 李博 周秉锋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针对空间变化表面材质的反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轻量化建模方法。仅需利用消费级手机,在环境光和点光源下分别对平面材质样本拍摄一幅图像,即可计算重建其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svBRDFs)参数图、法向量图、切向量图等材质属性... 针对空间变化表面材质的反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轻量化建模方法。仅需利用消费级手机,在环境光和点光源下分别对平面材质样本拍摄一幅图像,即可计算重建其表面的双向反射分布函数(svBRDFs)参数图、法向量图、切向量图等材质属性。其中对BRDF参数的拟合采用了一种基于像素聚类的策略,即假定具有相似外观和结构特征的像素属于同种材质、共用一组参数,从而大幅降低参数拟合的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种新的迭代多步优化方案对全局和空间变化的参数进行拟合,产生高分辨率的BRDF参数纹理图。该方法不依赖特殊设备,也无需采集海量数据,就能够为包括金属材质、各向异性材质等在内的多种类表面材质产生高质量的BRDF参数图,以及高真实感的基于物理的绘制结果,因此更易于实现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材质建 空间变化材质 基于图像的绘制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像素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建模技术的数控车床动态加工仿真模型研究
13
作者 徐达丽 李志鹏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48,共3页
在充分考虑数控车床加工表面特征的基础上,对以往仿真模型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螺旋曲面的加工表面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数控程序中主轴转速和进给速率两个重要参数,并提出了数控车床动态加工过程仿真的时间驱动机制。
关键词 表面技术 数控车床 动态加工 仿真 时间驱动 主轴转速 进给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矿体表面建模中的三角剖分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冀晓伟 卢才武 李海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0,114,共6页
介绍了如何根据勘探线剖面矿体边界线,用三角剖分方法逼近矿体表面,建立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技术。三维矿体表面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勘探线剖面矿体边界线的圈定、相邻边界线之间三角剖分和单个边界线内部三角剖分等内容。针对矿体结构复... 介绍了如何根据勘探线剖面矿体边界线,用三角剖分方法逼近矿体表面,建立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的技术。三维矿体表面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勘探线剖面矿体边界线的圈定、相邻边界线之间三角剖分和单个边界线内部三角剖分等内容。针对矿体结构复杂的特点,提出应用"凸包投影法"和"凸点逐步消除法",分别解决相邻凹多边形矿体边界线之间与单个凹多边形矿体边界线内部的三角剖分问题,从而建立起复杂矿体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应用研究表明:运用本文方法,根据矿区勘探数据,能够建立起符合实际的三维矿体表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矿体表面 三角剖分 凸包投影法 凸点逐步消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球头铣刀加工表面形貌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仁伟 张松 +3 位作者 葛人杰 栾晓娜 王家昌 鲁韶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0,共8页
为解决传统时间步形貌模型存在的刀刃微元尺寸和切削时间离散步长对工件网格尺寸依赖性强、计算效率低、计算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时间步形貌模型。首先,基于5轴铣削加工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运用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 为解决传统时间步形貌模型存在的刀刃微元尺寸和切削时间离散步长对工件网格尺寸依赖性强、计算效率低、计算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时间步形貌模型。首先,基于5轴铣削加工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运用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立刀刃扫掠面方程。其次,基于刀具不同倾斜角时与工件的接触关系,建立了切入刀刃模型。然后,根据刀刃微元端点在切削时间离散步的开始及结束时刻的空间位置,对刀刃扫掠面进行三角形网格划分,并提出了面向三角形与线段相交的刀具与工件布尔运算模型。最终,利用AISI P20模具钢球头铣刀5轴加工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与传统时间步形貌模型相比,改进的时间步形貌模型不但突破了传统模型中工件网格尺寸对刀刃微元尺寸及切削时间离散步长的限制,而且获得了更高的预测精度及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时间步算法 三角形网格划分 铣削表面形貌建 预测精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的气泡长大过程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盛睿 张天锋 +3 位作者 徐磊 黄志高 韩文 周华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84,共5页
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是将微孔发泡注射成型与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的新工艺,与常规微孔发泡注射成型相比,由于覆膜的嵌入在模具型腔内产生非平衡的差异性成型条件,使得该工艺的气泡形态结构演变与分布发生重大改变。为了研究... 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是将微孔发泡注射成型与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的新工艺,与常规微孔发泡注射成型相比,由于覆膜的嵌入在模具型腔内产生非平衡的差异性成型条件,使得该工艺的气泡形态结构演变与分布发生重大改变。为了研究覆膜与模具型腔内壁差异性成型条件下,该工艺中的气泡形态与分布在长大过程的动态演变及其影响规律,以典型的拉伸试验样条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阶段泡孔长大情况,研究不同阶段的泡孔长大过程,揭示泡孔长大演变规律,为产品泡孔结构的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途径。结果表明,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的气泡长大演变过程分为不对称熔体流动、充填长大和变形、冷却长大和定型三个阶段;在冷却长大定型阶段,气泡长大发生差异,由于“滞热”现象的存在导致覆膜侧比未覆膜侧气泡大;抑制或者消除气泡在冷却阶段中的长大,对提升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泡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微孔发泡 表面装饰 气泡长大 动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温度场下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的翘曲变形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盛睿 邹佳勇 +6 位作者 骆杰 曾义和 刘广 凌妍 王云明 韩文 周华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3-69,共7页
以拉伸试验样条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流动仿真计算,对非对称温度场下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MIM/IMD)中制品翘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取翘曲变形最小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并对4种注射成型工艺(MID/IMD、IMD、MID、... 以拉伸试验样条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流动仿真计算,对非对称温度场下微孔发泡模内表面装饰复合成型工艺(MIM/IMD)中制品翘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取翘曲变形最小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并对4种注射成型工艺(MID/IMD、IMD、MID、CIM)分别在X、Y、Z方向的翘曲变形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成型工艺的翘曲变形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泡孔半径及密度,探究微孔结构及分布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熔体温度210℃、注射速率55 cm^(3)/s、充填体积98%、超临界N_(2)浓度0.2%(质量分数)、冷却时间40 s时,翘曲最小,翘曲变形最大减少3.414 mm;采用发泡工艺对制品的翘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非对称温度场导致覆膜侧的泡孔尺寸及密度大于非覆膜侧,且温度较非覆膜侧高,使样条覆膜侧收缩变形慢于非覆膜侧,从而导致样条两侧产生具有向非覆膜侧内凹卷曲趋势的不均衡翘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成型 微孔发泡 表面装饰 翘曲变形 非对称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方向连续小波构造的粗糙表面建模
18
作者 李伟凡 周超 谢映 《工具技术》 2018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参数可控的表面形貌建模方法依赖于高效的数学建模工具,而传统的表面建模方法由于参数的非稀疏性和冗余性,难以将平稳纹理过程与非平稳随机分形过程相互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引入多方向小波建模并与多重分形建模方法相结合,构造了具有多... 参数可控的表面形貌建模方法依赖于高效的数学建模工具,而传统的表面建模方法由于参数的非稀疏性和冗余性,难以将平稳纹理过程与非平稳随机分形过程相互有机结合。本文通过引入多方向小波建模并与多重分形建模方法相结合,构造了具有多尺度、多方向、多重分形性质的基于多方向小波的表面形貌建模方法。通过人工设定不同表面形貌参数,计算机可以对铣加工表面形貌的特征进行建模仿真,并生成对应的功率谱进行对比与分析。实验表明,通过多方向小波构造的粗糙表面相较于传统的各向异性分形表面建模或纹理建模,具有更优秀的纹理控制能力与多尺度建模能力,可以在任意方向与尺度上按需求建立准确的表面纹理形貌与多重分形特征,有效实现所需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向小波 表面 多重分形 表面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对称光子晶体表面波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强华 刘瑶 +2 位作者 邱鸿广 黄创高 高英俊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推导三层对称膜(ABA)n结构可以等效为一层膜的情况。【方法】通过MATLAB编程模拟得到了共振吸收峰,并通过改变组成光子晶体的材料的介质参数,分析了其对表面波的影响。【结果】给出等效光导纳和等效相厚度的公式,并讨论三层对... 【目的】推导三层对称膜(ABA)n结构可以等效为一层膜的情况。【方法】通过MATLAB编程模拟得到了共振吸收峰,并通过改变组成光子晶体的材料的介质参数,分析了其对表面波的影响。【结果】给出等效光导纳和等效相厚度的公式,并讨论三层对称结构的表面波存在的色散关系。【结论】当A,B层均为正折射率材料时,(ABA)n型光子晶体能带和禁带的位置和宽度随nB/nA的比值而改变,且共振吸收峰的数目及位置也同样随之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表面模 传输矩阵法 共振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表面微结构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存鹰 赵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9-274,共16页
针对超声振动复合加工方法种类繁多且表面微结构指征复杂等问题,阐述了表面微结构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国内外超声切削、磨削、表面强化等方法的加工原理及超声振动加工表面微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方法,归纳了超声振动条件下表面粗糙... 针对超声振动复合加工方法种类繁多且表面微结构指征复杂等问题,阐述了表面微结构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国内外超声切削、磨削、表面强化等方法的加工原理及超声振动加工表面微结构特性的试验研究方法,归纳了超声振动条件下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观形貌的建模方法及其特点,讨论了实验回归建模、数值解析建模和神经网络建模的研究进展,并预测了国内外超声振动表面加工的新技术领域和发展方向,对改善高性能难加工材料的表面微结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加工 表面微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