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p_2P表面敏化TiO_2基复合薄膜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被引量:2
1
作者 翟晓辉 赵俊岩 +1 位作者 巢晖 曹亚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7-1622,共6页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出TiO2/ITO、Zn2+掺杂的TiO2(TiO2-Zn)/ITO和TiO2/ZnO/ITO薄膜,采用表面敏化技术和旋转涂膜法,制备出(1,10-邻菲咯啉)2-2-(2-吡啶基)苯咪唑钌混配配合物(Rup2P)表面敏化的TiO2基复合薄膜Rup2P/TiO2/ITO、Rup2P/Ti...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出TiO2/ITO、Zn2+掺杂的TiO2(TiO2-Zn)/ITO和TiO2/ZnO/ITO薄膜,采用表面敏化技术和旋转涂膜法,制备出(1,10-邻菲咯啉)2-2-(2-吡啶基)苯咪唑钌混配配合物(Rup2P)表面敏化的TiO2基复合薄膜Rup2P/TiO2/ITO、Rup2P/TiO2-Zn/ITO和Rup2P/TiO2/ZnO/ITO.表面光电压谱(SPS)结果发现:敏化后的TiO2基薄膜在可见区(400-600nm)产生SPS响应;TiO2基薄膜的能带结构不同,其在400-600nm和350nm处的SPS响应的峰高比不同.利用电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测定TiO2基薄膜和表面敏化TiO2基复合薄膜各种物理参数,并确定其能带结构.分析可知,表面敏化TiO2基复合薄膜在400-600nm的SPS响应峰主要源于Rup2P分子的中心离子Ru4d能级到配体1,10-邻菲咯啉π*1和2-(2-吡啶基)苯咪唑π*2能级的跃迁;TiO2中Zn2+掺杂能级有利于Ru4d能级到配体π*1和π*2跃迁的光生电子向TiO2-Zn导带的注入;TiO2/ZnO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电子向ITO表面的转移,从而导致可见光(400-600nm)SPS响应增强以及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2P 表面敏化 TiO2-Zn/ITO TiO2/ZnO/ITO 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粒状硝酸铵的表面膨化技术及应用
2
作者 郭紫卿 唐秋明 《爆破器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3,共7页
将多孔粒状硝酸铵(PGAN)加热到95~105℃,与加热到95~100℃的膨化剂溶液均匀混合,混合时间为3~5 min,膨化剂溶液的添加质量分数为3%6%。混合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真空脱水,真空度控制在-0.090~-0.075 MPa,脱水时间45~180 s,得到表面膨化... 将多孔粒状硝酸铵(PGAN)加热到95~105℃,与加热到95~100℃的膨化剂溶液均匀混合,混合时间为3~5 min,膨化剂溶液的添加质量分数为3%6%。混合完成后,将混合物进行真空脱水,真空度控制在-0.090~-0.075 MPa,脱水时间45~180 s,得到表面膨化的表面敏化改性PGAN。之后,根据所需的炸药品种混合液态油、黏性剂、添加剂,制备出不同品种的工业炸药,包括无梯粒状黏性炸药、改性粒状铵油炸药、高威力铵油炸药等。通过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应用情况,全面地介绍了该PGAN的表面膨化技术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粒状硝酸铵(PGAN) 表面敏化 黏性炸药 柔性炸药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表面氧空位对Rup2P/TiO2/ITO薄膜电极光致电荷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程辉 董江舟 +2 位作者 巢晖 姚江宏 曹亚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0-856,共7页
采用改性的TiCl4水解法制备出三种不同表面性质的TiO2-X(X=5,10,20,X表示加入NaOH的浓度,单位为mo·lL-1)样品.利用(1,10-邻菲咯啉)2-2-(2-吡啶基)苯咪唑钌混配配合物(Rup2P)作为敏化剂,制备出Rup2P/TiO2-5/ITO(铟锡金属氧化物)、Ru... 采用改性的TiCl4水解法制备出三种不同表面性质的TiO2-X(X=5,10,20,X表示加入NaOH的浓度,单位为mo·lL-1)样品.利用(1,10-邻菲咯啉)2-2-(2-吡啶基)苯咪唑钌混配配合物(Rup2P)作为敏化剂,制备出Rup2P/TiO2-5/ITO(铟锡金属氧化物)、Rup2P/TiO2-10/ITO和Rup2P/TiO2-20/ITO表面敏化薄膜电极.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Rup2P/TiO2-10/ITO最高,Rup2P/TiO2-20/ITO次之,Rup2P/TiO2-5/ITO最低.利用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SP)谱、荧光光谱和表面光电流作用谱等分析了Rup2P和三种TiO2的能带结构和表面性质;利用光致循环伏安和表面光电流作用谱研究了三种Rup2P/TiO2-X/ITO薄膜电极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在光致界面电荷转移过程中,TiO2层表面氧空位对Rup2P/TiO2-X/ITO薄膜电极光致电荷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Rup2P/TiO2-X/ITO薄膜电极的光电流产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p2P TIO2 表面敏化 Rup2P/TiO2-X/ITO 光致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In掺杂TiO2的N719/TiO2-Inx%/FTO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 被引量:6
4
作者 程辉 姚江宏 曹亚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32-2640,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In表面修饰的TiO2(TiO2-Inx%)纳米粒子,x%代表在In掺杂的TiO2样品中In3+与In3+和Ti4+离子摩尔百分含量.利用二(四丁基铵)顺式-双(异硫氰基)双(2,2-联吡啶-4,4-二羧酸)钌(II)(N719)作为敏化剂,制备出N719/TiO2/FT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In表面修饰的TiO2(TiO2-Inx%)纳米粒子,x%代表在In掺杂的TiO2样品中In3+与In3+和Ti4+离子摩尔百分含量.利用二(四丁基铵)顺式-双(异硫氰基)双(2,2-联吡啶-4,4-二羧酸)钌(II)(N719)作为敏化剂,制备出N719/TiO2/FTO(氟掺杂锡氧化物)和N719/TiO2-Inx%/FTO染料敏化薄膜电极.光电转换效率实验表明,在薄膜电极+0.5mol.L-1LiI+0.05mol.L-1I2的三甲氧基丙腈(MPN)溶液+Pt光电池体系中,N719/TiO2-Inx%/FTO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均高于N719/TiO2/FTO,其中N719/TiO2-In0.1%/FTO的光电转换效率比N719/TiO2/FTO提高了20%.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漫反射吸收光谱(DRS)、荧光(PL)光谱和表面光电流作用谱确定了TiO2-Inx%样品中In3+离子的存在方式和能带结构;利用表面光电流作用谱研究了N719/TiO2-Inx%/FTO薄膜电极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结果表明,In3+离子在TiO2表面形成O-In-Cln(n=1,2)物种,该物种的表面态能级位于导带下0.3eV处;在光电流产生过程中,O-In-Cln(n=1,2)表面态能级有效地抑制了光生载流子在TiO2-Inx%层的复合,促进了阳极光电流的增加,从而导致N719/TiO2-Inx%/FTO薄膜电极的光电转化效率高于N719/TiO2/FTO,并进一步讨论了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Inx% O-In-Cln (n=1 2)物种 表面敏化 N719 TiO2-Inx% FTO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封四聚苯胺/TiO_2/ITO薄膜电极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被引量:3
5
作者 曹亚安 孟庆巨 +5 位作者 宋庆 舒永春 赵俊岩 姚江宏 白玉白 许京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77-1681,共5页
采用水解胶溶法和旋转涂膜法分别制备出TiO2纳米粒子溶胶和TiO2/ITO薄膜,采用浸泡法制备出苯封四聚苯胺(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光致循环伏安和光电流作用谱测定了TiO2的禁带宽度和表面态能级、聚苯胺的HOMO-LUMO... 采用水解胶溶法和旋转涂膜法分别制备出TiO2纳米粒子溶胶和TiO2/ITO薄膜,采用浸泡法制备出苯封四聚苯胺(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利用表面光电压谱、光致循环伏安和光电流作用谱测定了TiO2的禁带宽度和表面态能级、聚苯胺的HOMO-LUMO能级宽度和双极化子能级,确定了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能带结构.进一步分析了聚苯胺/TiO2/ITO薄膜电极的光电转换特性及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封四聚苯胺 TIO2 表面敏化 聚苯胺/TiO2/TTO薄膜电极 光致界面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可见光光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6
作者 唐剑文 吴平霄 +1 位作者 曾少雁 刘云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8,共4页
综述了二氧化钛可见光化的一些理论观点及其改性技术的新进展,涉及染料光敏化、金属离子掺杂、贵金属沉积和复合半导体、非金属掺杂等,认为二氧化钛可见光化中的改性,实际上是使催化剂产生靠近导带或价带的内带隙的过程,并且这个新形成... 综述了二氧化钛可见光化的一些理论观点及其改性技术的新进展,涉及染料光敏化、金属离子掺杂、贵金属沉积和复合半导体、非金属掺杂等,认为二氧化钛可见光化中的改性,实际上是使催化剂产生靠近导带或价带的内带隙的过程,并且这个新形成的带隙能使催化剂对可见光产生有效的响应。针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实用化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有效地抑制电子复合是今后改性研究的重点,寻找低成本的光敏物质或使污染物本身具有较好的光敏化性能是今后光敏化研究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可见光 表面敏化 金属离子掺杂 贵金属沉积 复合半导体 非金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华明 史蓉蓉 +2 位作者 张科 李咸伟 欧阳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共3页
详细论述了通过贵金属沉积、金属离子掺杂、表面光敏化、复合半导体等提高TiO2光催化剂活性的改性技术。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改性技术 贵金属沉积 金属离子掺杂 表面敏化 复合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