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粒子表面修饰与改性——SiO_2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平华 严满清 唐龙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3-186,共4页
通过硅烷偶联剂处理SiO2纳米粒子并向其表面引入双键使其功能化,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在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实现高分子对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处理,制得SiO2/PMMA复合纳米粒子,采用IR、XPS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
关键词 表面修饰 改性 SIO2纳米粒子 表面接枝聚合 硅烷偶联剂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东升 姜通武 张玉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66,共5页
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微粒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各种表面接枝聚合改性方法的特点,以及接枝聚合改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接枝聚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SiO_2微粒的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文平 金名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39-42,共4页
综述了超细SiO2微粒表面接枝聚合改性技术的原理以及近年来超细SiO2微粒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接枝聚合改性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接枝聚合改性方法——ATRP技术。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SIO2 超细微粒 表面接枝聚合 改性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罗延龄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2,共5页
从炭黑粒子表面性质及表面化学基团出发 ,并结合聚合反应理论 ,介绍了将单体接枝聚合或将聚合物直接接枝到炭黑表面的自由基接枝、正离子接枝、负离子接枝及其他功能化接枝改性方法。论述了实现这些过程的溶液法、熔融法及辐射法接枝等... 从炭黑粒子表面性质及表面化学基团出发 ,并结合聚合反应理论 ,介绍了将单体接枝聚合或将聚合物直接接枝到炭黑表面的自由基接枝、正离子接枝、负离子接枝及其他功能化接枝改性方法。论述了实现这些过程的溶液法、熔融法及辐射法接枝等工艺方法及影响炭黑接枝改性的因素。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改性能大大扩大炭黑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表面接枝聚合 改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枝聚合物调控纳米药物输运
5
作者 施兴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50-150,共1页
生理水凝胶(如黏液和肿瘤间隙基质)选择性阻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输运。提高纳米粒在生理凝胶中的扩散能力是实现有效药物递送和减少免疫清除的关键。近年来,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纳米粒在生理凝胶中的扩散,阐明了促进纳米粒输运的几种机... 生理水凝胶(如黏液和肿瘤间隙基质)选择性阻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输运。提高纳米粒在生理凝胶中的扩散能力是实现有效药物递送和减少免疫清除的关键。近年来,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纳米粒在生理凝胶中的扩散,阐明了促进纳米粒输运的几种机制。最近,发现聚合物接枝是一种重要的改性方法,接枝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质可由接枝密度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接枝聚合 纳米粒 扩散能力 药物递送 表面性质 水凝胶 密度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_2-g-PMAA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丁 高保娇 位霄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硅胶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非水介质中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接枝微粒PHEMA-SiO_2及其对槲皮素的氢键吸附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璐璐 孟建 +1 位作者 李延斌 高保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首先,将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上的巯基(—SH)键合在微米级硅胶(SiO2)微粒表面,得到了改性微粒MPMS-SiO2。在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使溶液中的过氧化苯甲酰(BPO)与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构成表面引发体系(... 首先,将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上的巯基(—SH)键合在微米级硅胶(SiO2)微粒表面,得到了改性微粒MPMS-SiO2。在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使溶液中的过氧化苯甲酰(BPO)与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构成表面引发体系(—SH/BPO),于非水介质中在硅胶微粒表面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聚合,成功制备出接枝微粒PHEMA-SiO2,接枝度高达28g/100g。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PHEMA-SiO2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主要因素对HEMA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了PHEMA-SiO2对槲皮素(Quercetin)的氢键吸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H/BPO引发体系可以顺利地引发HEMA在非水介质中的接枝聚合,适宜的温度为65°C,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PHEMA-SiO2与槲皮素分子之间会产生多位点普通氢键与π型氢键两种氢键相互作用,使PHEMA-SiO2对槲皮素具有强吸附能力。溶剂分子对槲皮素的竞争吸附以及温度的升高均可使槲皮素在极性溶剂或质子性溶剂中吸附容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硅胶微粒 表面引发聚合 氢键相互作用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在生物相容性微球CPVA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正国 高保娇 +1 位作者 雷青娟 陈志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铈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有效地引发MAA在CPVA微球的表面接枝聚合,当铈盐浓度为4.9×10-3 mol/L、硫酸浓度为0.17mol/L、反应温度为45°C、单体浓度为0.54mol/L时,每100g接枝微球CPVA-g-PMAA可接枝PMAA 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醇微球 甲基丙烯酸 表面引发聚合 铈盐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磊 谭昊轩 +4 位作者 王景红 朱琳 郑宇飞 李海英 雷良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8-1211,共4页
主要综述可控/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表面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Sl-RAFT)法,表面引发的氮氧自由基聚合(SI-NMRP)法和引发转移终止剂法(Inifer... 主要综述可控/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表面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Sl-RAFT)法,表面引发的氮氧自由基聚合(SI-NMRP)法和引发转移终止剂法(Iniferters)在制备复合材料中的进展,同时介绍该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活性可控聚合 表面接枝聚合 复合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严志云 刘安华 贾德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聚合物表面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的特点以及在不同聚合物表面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合物材料 表面改性 高分子生物材料 表面刻蚀 表面接枝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纤维表面光接枝的ESCA表征
11
作者 冯震国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9年第3期51-56,共6页
以UV(320~440nm)为光源,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高强度聚乙烯(HSPE)纤维上进行表面光化学接枝反应。由于纤维表面接枝仅发生在小于50(?)的极薄层内,表面接枝率无法用通常的称重法测定,因而无法用通... 以UV(320~440nm)为光源,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在高强度聚乙烯(HSPE)纤维上进行表面光化学接枝反应。由于纤维表面接枝仅发生在小于50(?)的极薄层内,表面接枝率无法用通常的称重法测定,因而无法用通常意义的重量接枝率来表征。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ESCA)对接枝纤维分析,以氮原子的1S壳层电子和碳1S壳层电子的峰积分强度之比值,N_(1S)/C_(1S),来表征产物的表面接枝程度,以傅里叶红外内反射光谱(FTIR)进行测定佐证。对接枝纤维进行粘接性和染色性测试结果也表明,用ESCA的N_(1S)/C_(1S)积分强度相对比(RI%)来表征上述接枝程度是合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聚合 ESCA 聚烯烃纤维 丙烯酰胺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氯甲基苯乙烯)接枝纳米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刘鹏 刘维民 +1 位作者 薛群基 苏致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6-106,108,共2页
表面接枝聚合物修饰可以明显降低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极性,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及分散稳定性,从而显著提高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1]和耐热性能[2]等.在表面接枝聚合物修饰方法中,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 表面接枝聚合物修饰可以明显降低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极性,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及分散稳定性,从而显著提高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强度[1]和耐热性能[2]等.在表面接枝聚合物修饰方法中,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3].本文所制备的聚(对氯甲基苯乙烯)接枝纳米氧化硅,表面具有大量最常用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基团一氯苄基,可以作为一种大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用于制备结构规整的、分子量可控的梳状聚合物接枝无机纳米粒子,采用此法还可以在薄膜或者平面上表面引发接枝结构规整的、分子量可控的梳状聚合物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接枝聚合 引发 氯甲基 苯乙烯 纳米氧化硅 无机纳米粒子 氯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苄基 基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青 徐锐 +1 位作者 门吉英 高保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185,共7页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SiO_2。研究结果表明,印迹微粒MIP-QP/SiO_2对FA具有高度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对FA的结合容量高达182 mg/g。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缩酚酸绿原酸,印迹微粒对阿魏酸的选择性系数高达7.15;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分子十分相似的酚酸咖啡酸,印迹微粒对FA的选择性系数也达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表面引发聚合 阿魏酸 分子表面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接枝微粒PSSS/SiO_2的制备及其对水介质中含氮杂环农药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伟 高保娇 施雪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将阴离... 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SSS/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测定等多种手段对接枝微粒PSSS/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接枝微粒PSSS/SiO2对抗蚜威和特丁津两种含氮杂环农药分子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相互作用下,接枝微粒PSSS/SiO2对含氮杂环农药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抗蚜威和的特丁津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04 mg.g-1及95 mg.g-1,且当水介质的pH=4时,吸附容量最高.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枝微粒PSSS/SiO2既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PSSS的功能性,又具有硅胶微粒优良的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领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复合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磺酸钠 硅胶 表面引发聚合 抗蚜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接枝微滤膜PSF-g-PVI的制备及其对砷酸根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杜瑞奎 冯晓琴 +3 位作者 高保娇 安富强 高丰 张于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9-1862,共4页
采用表面引发的接枝聚合新方法,将功能单体1-乙烯基咪唑(Ⅵ)接枝聚合于聚砜(PSF)微滤膜表面,制得了功能微滤膜PSF-g-PVI,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镜(SEM)对PSF-g-PVI进行了表征,考察研究了该功能微滤膜对水介质中毒性阴离子砷酸根的... 采用表面引发的接枝聚合新方法,将功能单体1-乙烯基咪唑(Ⅵ)接枝聚合于聚砜(PSF)微滤膜表面,制得了功能微滤膜PSF-g-PVI,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镜(SEM)对PSF-g-PVI进行了表征,考察研究了该功能微滤膜对水介质中毒性阴离子砷酸根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凭借静电吸附作用,接枝微滤膜PSF-g-PVI对As(Ⅴ)阴离子可产生强吸附作用。PSF-g-PVI对As(Ⅴ)阴离子的吸附量则随pH值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H=5时具有最大吸附量6.92μmol/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烯基咪唑 功能微滤膜 表面引发的聚合 吸附 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的紫外光诱导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伟禹 陈肖博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当原料配比m(BP)∶m(DMAAm)∶m(acetone)=5∶100∶1000,反应时间为5min时,样品的接枝率和单位面积接枝量分别达到了0.330%和0.87mg/cm2,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有PDMAAm的玻璃表面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伯胺分子层 二苯甲酮 紫外光诱导自由基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春华 齐暑华 +2 位作者 张剑 邱华 武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综述了碳化硅(SiC)在用填充改性、表面包覆改性、离子注入改性和聚合物表面接枝改性等方法所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并对纳米SiC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微晶SiC改性聚乙烯基咔唑和香豆素共混物、聚吡咯包覆改性 SiC、硅离子注入改性聚对苯... 综述了碳化硅(SiC)在用填充改性、表面包覆改性、离子注入改性和聚合物表面接枝改性等方法所制得的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并对纳米SiC改性环氧树脂、纳米微晶SiC改性聚乙烯基咔唑和香豆素共混物、聚吡咯包覆改性 SiC、硅离子注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及丙烯酰胺接枝改性SiC等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聚合 表面包覆改性 离子注入改性 聚合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铬酸根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静 高保娇 张婷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493,共9页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Quaternization)转变,制得了功能微粒QPDMAEMA/SiO2;考察了该功能微粒对CrO2-4阴离子的强吸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新型离子表面印迹技术,以CrO2-4阴离子为模板离子,己二胺为交联剂,对功能微粒表面的大分子链QPDMAEMA/SiO2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CrO2-4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深入研究了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表面印迹材料对CrO2-4阴离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NO-3和HPO2-4离子,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对CrO2-4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高达8.39和10.02,显示出很高的离子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根离子 离子表面印迹 表面引发聚合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季铵化反应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左旋多巴-SiO_(2)复合材料在1 M HCl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佳煜 邱诗惠 +1 位作者 赵海超 杨凤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2,共8页
随着缓蚀剂的广泛应用,传统缓蚀剂对环境和生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开发高水溶性、健康无毒、绿色环保的高效缓蚀剂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纳米胶体SiO_(2)在水中良好的分散性、无毒等特性,通过左旋多巴(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表面接枝聚... 随着缓蚀剂的广泛应用,传统缓蚀剂对环境和生物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开发高水溶性、健康无毒、绿色环保的高效缓蚀剂成为研究热点。基于纳米胶体SiO_(2)在水中良好的分散性、无毒等特性,通过左旋多巴(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表面接枝聚合,实现聚左旋多巴(Poly-(L-DOPA))在纳米胶体SiO_(2)上的负载,制备低细胞毒性、良好分散性的聚左旋多巴-SiO_(2)(Poly-(L-DOPA)-SiO_(2))缓蚀剂,并探究1 M HCl中Poly-(L-DOPA)-SiO_(2)对Q235碳钢的缓蚀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证实了Poly-(L-DOPA)-SiO_(2)的合成。电化学结果表明,缓蚀效率随Poly-(L-DOPA)-Si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oly-(L-DOPA)-SiO_(2)的浓度为500 mg/L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85.9%。添加Poly-(L-DOPA)-SiO_(2)使极化曲线的阴阳极斜率发生明显改变,说明阳极的金属氧化反应和阴极O_(2)/H+的还原反应和均被抑制,是一种混合型抑制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发现,Poly-(L-DOPA)-SiO_(2)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抑制酸性溶液对碳钢的腐蚀。该缓蚀剂以生物质L-DOPA为原料,纳米SiO_(2)为载体,是绿色高效缓蚀剂合成的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体SiO_(2) 表面接枝聚合 聚左旋多巴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SiO_2-g-PS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满清 唐龙祥 范保林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6,20,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粒子表面上接枝了聚苯乙烯(PS)(SiO_2-g-PS),并研究其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SiO_2-g-PS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均匀;HDPE/SiO...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粒子表面上接枝了聚苯乙烯(PS)(SiO_2-g-PS),并研究其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SiO_2-g-PS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均匀;HDPE/SiO_2-g-PS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应变及断裂能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O_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后,纳米SiO_2-g-PS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均匀,HDPE/SiO_2-g-PS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应变及断裂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表面 纳米二氧化硅应力-应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