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学关联及效能分析
1
作者 汪海霞 张舒林 +4 位作者 赵莹莹 冯扬帆 杜伟鹏 梁靖宜 李佳蔚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2-1776,1781,共6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在临床实验室不同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联及检测效能分析,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读,使临床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临床科室(感染肝病科为主)送检的筛查、疑似及确诊HBV感染患者标本100425例,检测方法学为HBsAg定量(电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发光法)、定性(金标法)、半定量(ELISA法)和高灵敏HBV-DNA(RT-PCR法),分析各方法学之间的优劣及密切程度。罗氏HBsAg两套检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HBsAg效能分析采用Cut/Off值设定和检出限验证,进而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报告模型的分布。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HBsAg的检测结果在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与ELISA法之间有相关性。ELISA法检测HBsAg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仍具有检测优势,与国内外HBsAg定量检测系统相比无显著差异。依据CNAS-GL038文件进行性能验证显示,本实验室ELISA法检测HBsAg计算所得HBsAg最低检出限至0.1U/ml,ROC曲线设定Cut/Off值=0.105时,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6)。以罗氏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检测和患者病史为依据,ELISA法检测HBsAg假阳性的发生例数在乙肝五项常见报告模型中,以单独HBsAg阳性出现的频次最高,HBsAg在OD值小于0.5区间内出现假阳性频次最高。在ELISA法检测HBsAg报告阴性结果中,随着OD值由0.01到0.10逐渐增大,假阴性结果发生例数随之增多。罗氏Elecsys HBsAgⅡquantⅡ和Elecsys HBsAgⅡ两套检测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倍数约为1/0.18。在ElecsysHBsAgⅡquantⅡ检测系统下,HBsAg待测标本经400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与原倍检测结果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判定系数R^(2)=0.9938。结论:HBsAg多检测系统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密切联系,且ELISA法检测HBsAg可以满足临床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方法学 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其表面抗原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李萌 王旭 +3 位作者 闫喜惠 郑亮亮 宋玉国 包学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2-2097,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变化规律,研究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强度和血浆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特征,阐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各亚型单核细胞表面标志物(HLA-DR、CD64、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与40例健康对照组(HV组)比较,进行差异性统计学分析。流式荧光微球技术检测血浆5种细胞因子(IL-2、IL-6、IL-10、TNF-α和IFN-γ)含量;线性相关分析确定RA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及其表面标志物MFI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对RA患者进行疾病活动度28(DAS28)评分,研究其与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和血浆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P<0.05),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多(P<0.01)。RA组单核细胞各亚型HLA-DR表达(MFI)均明显高于HV组(P<0.05或P<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1或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CD11b表达(MFI)明显高于HV组(P<0.001)。RA组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与IL-6、TNF-α和IFN-γ含量呈正相关(P<0.01);中间型单核细胞HLA-DR表达(MFI)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5);非经典型单核细胞CD64表达(MFI)与IL-2和IL-10含量呈正相关(P<0.05)。RA组DAS28评分与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P<0.001);DAS28评分与血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间型单核细胞及其表面抗原的特征性表达与RA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分泌相关细胞因子触发相关炎症。单核细胞亚型检测可成为RA新的实验诊断指标;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及血浆IL-6和TNF-α有助于指导RA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亚型 细胞表面抗原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SAG1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3
作者 王磊 游怡宁 +4 位作者 吴天乐 孙雪 王冰楠 毕师诚 周荣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5,共9页
为评估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SAG1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首先构建EtSAT12/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对EtSAG12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然后进行动物试验,将100只1日龄海兰灰雏... 为评估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E.tenella)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G)SAG12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首先构建EtSAT12/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对EtSAG12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然后进行动物试验,将100只1日龄海兰灰雏公鸡分成5个组,分别是感染对照组(PC)、空白对照组(NC)、EtSAG12重组蛋白50μg、100μg和150μg组。通过统计相对增质量率、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和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等指标评价EtSAG12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出EtSAG12重组蛋白,大小约为43 Ku,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有较强的特异性。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与PC组相比,3个重组蛋白组的平均增质量显著增加(p<0.05)、病变计分显著降低(p<0.05),且均能有效降低卵囊产量,其中重组蛋白150μg组相对增质量率(97.34%)和卵囊减少率(52.54%)均为最高,ACI值达到165.34,具有中效抗球虫效果;3个重组蛋白组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PC组和NC组相比,在p<0.0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二免7 d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其中重组蛋白150μg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另外两个重组蛋白组(p<0.05)。综上所述,EtSAG12重组蛋白能减轻因球虫感染导致的增质量损失和肠道病变,减少卵囊排出,刺激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EtSAG12重组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保护效果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纸负载的金纳米星作为表面增强垃曼散射基底检测新冠抗原
4
作者 陈九州 曾艳 +1 位作者 马涛 梁峰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侧流层析检测(LFA)因其快速、低成本、便携等优点,已成为广泛应用的纸基检测方法,但是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在纤维素纸(CP)上共价修饰金纳米星(AuNSs),开发出一种具有优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的纸基材料。... 侧流层析检测(LFA)因其快速、低成本、便携等优点,已成为广泛应用的纸基检测方法,但是存在灵敏度低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在纤维素纸(CP)上共价修饰金纳米星(AuNSs),开发出一种具有优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性能的纸基材料。同时,在金纳米颗粒上共价修饰了拉曼信号报告分子和抗体,形成SERS探针。检测过程中SERS基底和SERS探针靶向捕获新冠抗原(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形成的夹心结构产生“热点”,实现高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SERS基底材料对新冠抗原的检测限为63.92 pg/mL,线性范围为1μg/mL~100 pg/mL。这种夹心结构具有快速、超灵敏检测新冠抗原的能力,为纸基免疫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金纳米粒子 新冠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荧光探针用于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瑞起 常宇 +2 位作者 刘作家 李雪松 潘利华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0-1769,共10页
采用自合成的稀土螯合剂4,4′-双(1″,1″,1″,2″,2″,3″,3″-7氟-4″,6″-己二酮-6″-基)氯磺化三联苯(BHHCT)制备乙肝表面抗体标记物,应用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和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对乙肝表... 采用自合成的稀土螯合剂4,4′-双(1″,1″,1″,2″,2″,3″,3″-7氟-4″,6″-己二酮-6″-基)氯磺化三联苯(BHHCT)制备乙肝表面抗体标记物,应用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和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快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2~500 ng/mL,检出限为0.16 ng/mL,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为0.9996。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8%,样品回收率94.3%~107.8%。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20 min内获得检测结果,具有精准、快速、特异性强和无需专业人员操作等优势,满足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即时检测的精准、快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 乙肝表面抗原 即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清除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巧霞 蒋雪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 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及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疫苗和母婴阻断的广泛普及,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3.8%,约有150万新发HBV感染者,2.96亿慢性感染者,82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1],HBV感染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研究也表明HBsAg清除后持久性佳,复发率低,乙肝相关不良事件(肝癌、失代偿肝硬化、肝移植和/或死亡)发生率也显著下降[2],并且HBsAg清除是CHB患者最接近临床治愈[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伴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的一个指标。而寻找有利于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宿主、病毒、治疗方案等角度对与HBsAg清除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7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制备及其体外耗竭状态研究
8
作者 刘秀盈 李昕展 +3 位作者 朱晶晶 刘静静 冯义超 王建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50-1759,共10页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 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2,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细胞,通过重复抗原刺激构建体外细胞耗竭模型,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及耗竭特性。方法基于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序列构建二代CAR质粒,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颗粒包装。采用Ficoll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OKT-3/IL-2活化后转导CAR病毒载体颗粒制备Trop2 CAR-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YC标签评估CAR表达率。原代T细胞(primary T cell,P-T)组仅接受相同条件的培养基处理。体外建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及人肺癌细胞(A549)3种典型的实体肿瘤细胞模型,流式细胞术验证Trop2抗原表达,将CAR-T组、P-T组分别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通过荧光素酶法检测不同效应细胞与靶细胞数量比例时的杀伤效率。构建体外耗竭CAR-T模型,利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系统动态监测CAR-T长期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AR-T细胞的PD-1和TIM3表达水平,CBA法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合转录组测序和RT-qPCR验证耗竭相关差异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标签蛋白MYC显示的CAR阳性率为55.42%,体外实验显示,与P-T组相比,其对Trop2高表达肿瘤细胞(MDA-MB-453、SKOV3)具有抗原特异性及剂量依赖性杀伤效应(P<0.001)。通过体外重复肿瘤刺激建立的CAR-T细胞耗竭模型分析表明,耗竭状态的Trop2 CAR-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降低,而P-T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与原始状态相比,耗竭状态CAR-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和TIM-3表达上调(P<0.001),细胞因子分泌功能减弱,转录组分析揭示耗竭细胞出现多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应答、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呈现下调趋势,而凋亡相关通路呈现激活状态,RT-qPCR分析进一步表明IL3、IL5、IL13等免疫调节基因亦异常表达(P<0.05)。结论靶向Trop2的二代CAR-T细胞在体外重复抗原刺激诱导的耗竭进程中,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下降以及效应功能减弱、耗竭相关分子表达上调等典型耗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T细胞耗竭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丹毒丝菌C43150株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免疫功能区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晏鹏飞 苏幼红 +2 位作者 赵银霞 庆格乐图 李江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4-1230,共7页
【目的】确定丹毒丝菌新疆分离株C43150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中起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区段。【方法】PCR扩增SpaA氨基端(spaA-N)和羧基端(spaA-C)基因片段,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至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以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SpaA-N及... 【目的】确定丹毒丝菌新疆分离株C43150表面保护性抗原A(SpaA)中起免疫保护作用的主要区段。【方法】PCR扩增SpaA氨基端(spaA-N)和羧基端(spaA-C)基因片段,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至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以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SpaA-N及r-SpaA-C,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最后分别从主动和被动免疫两方面分析r-SpaA-N及r-SpaA-C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活性。【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r-SpaA-N及r-SpaA-C小鼠血清均能与天然的SpaA在64 kDa处特异性结合,ELISA检测也表明重组表达和纯化的融合蛋白都具有免疫原性,但小鼠免疫保护实验显示只有r-SpaA-N对攻毒小鼠保护作用显著(P<0.01)。【结论】丹毒丝菌新疆分离株C43150表面保护性蛋白A起主要保护功能的核心区段为氨基端,且是由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丝菌 表面抗原a(spaa) 免疫保护 核心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化番茄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英 林顺权 +3 位作者 高毅 张军 吕柳新 夏宁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基因与 Ca MV3 5 s启动子及 nos终止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1 3 0 1 HBs,直接法转入根癌农杆菌 EHA1 0 5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以该菌株介导叶盘法转化番茄 ,得到抗潮霉素的再生植株 .抗性苗总 DNA经... 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基因与 Ca MV3 5 s启动子及 nos终止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p1 3 0 1 HBs,直接法转入根癌农杆菌 EHA1 0 5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以该菌株介导叶盘法转化番茄 ,得到抗潮霉素的再生植株 .抗性苗总 DNA经 PCR、Southern斑点杂交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 ,EILSA检测证明在番茄中正确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乙肝表面抗原 遗传转化 乙肝表面抗原基因 基因工程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及其表达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文忠 杜念兴 +1 位作者 李光地 汪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4-80,共7页
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融合基因(ss/HBs)克隆到痘苗病毒表达质粒pGJP-5中,通过与痘苗病毒天坛株体内重组和蚀斑挑选技术获得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它保持痘苗病毒原有的感染性,并能表达出 ss 和 HBsAg 产物.表达产物呈表面... 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融合基因(ss/HBs)克隆到痘苗病毒表达质粒pGJP-5中,通过与痘苗病毒天坛株体内重组和蚀斑挑选技术获得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它保持痘苗病毒原有的感染性,并能表达出 ss 和 HBsAg 产物.表达产物呈表面带 ss 决定簇的 HBsAg 杂合颗粒,并分泌到感染细胞之培养液中.杂合颗粒的大小和密度与报道的 HBsAg 颗粒相似。本文还对该重组痘苗病毒可能作为 ss 活载体苗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素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痘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病毒e抗原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徐学琴 王平 +2 位作者 闫国立 牛乐 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影响。方法根据系统评价的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应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筛选出9篇文献,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干扰素组的血清HBsAg阴转指标的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3[95%CI(1.04,2.55)],血清HBeAg阴转指标的RR值为1.37[95%CI(1.14,1.64)],与干扰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阴转血清HBsAg和HBeAg这两个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中药 干扰素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与乙肝疫苗免疫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毓 翟祥军 +16 位作者 许卫国 鲍倡俊 朱叶飞 殷晓梅 彭红 朱立国 张婷婷 陈新峰 杜国明 柳丽江 王跃进 宗俊 蒋卫平 姚根红 曹民权 吴淑华 汪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2-536,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HBsAg阳性率按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后分别为4.61%、6.88%和10.06%,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后出生人群。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中18岁以上年龄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结论: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显成效,儿童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也可获得明显效果,应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以期降低该人群HBsAg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阳性率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结合蛋白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艳杰 成军 +4 位作者 陈东风 钟彦伟 张忠东 王建军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结合蛋白 ,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以HBV的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 目的 通过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SPⅡ)结合蛋白 ,为HBV复制机制的研究探索新的途径。方法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 ,以HBV的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DNA作为固相筛选分子 ,对噬菌体人肝细胞cDNA文库进行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经噬斑的PCR扩增后 ,构建克隆载体 ,最后对所筛选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噬菌体经富集后 ,从随机筛选的 2 0个克隆中得到 4个阳性克隆 ,成功构建了克隆载体。序列测定后经过同源性分析 ,确定了和HBVSPⅡ结合的肝细胞蛋白———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4 (NADHDH4 )。结论 用噬菌体人肝cDNA文库筛选得到了HBVSPⅡ的结合蛋白 ,分析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 ,为进一步研究HBV的复制、转录、调节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肝炎病毒 乙型 抗原 表面 启动区(遗传学)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8
15
作者 茆达干 杨利国 +2 位作者 曹少先 张志杰 何晓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75-778,共4页
目的 :构建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pCMV S基因中的S基因片段 ,然后将抑制素α(1 32 )片段与S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13.1( ) :酶切、测序鉴定后 ,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用SDS... 目的 :构建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PCR扩增pCMV S基因中的S基因片段 ,然后将抑制素α(1 32 )片段与S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13.1( ) :酶切、测序鉴定后 ,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用SDS PAGE和ELISA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用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免疫大白鼠 ,ELISA检测血中抗抑制素抗体水平。结果 :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 ,融合基因的表达质粒pClS构建成功。表达质粒在HeLa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2 9kD ,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素免疫原性。重组质粒免疫使大白鼠产生了抗抑制素抗体。结论 :高免疫原性的抑制素表达质粒的构建为利用抑制素基因免疫技术诱导单胎动物生多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制素 乙肝表面抗原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表达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晓琳 邹桂舟 +1 位作者 叶珺 孙秋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99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7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患者36例。结果:在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的中位数(4分位数间距)分别是135 280.oo(1 788.80。51 820.00)IU/mL,8 218.00(1 644.60~266 700.80)IU/mL。1 280.38(265.70~2 375.00)IU/mL.925.10(135.05-2 381.8)IU/mL。HBsAg与HBVDNA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L=0.332,P=0.000),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L=-0.496,P=0.000)。结论: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HBV DNA逐渐下降.且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性。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的新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庆枝 杨黄浩 +3 位作者 李东辉 许金钩 张毅 张长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将水溶性热敏高分子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和抗体偶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羊抗人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建立了夹心型热敏相分离荧光免疫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新方法.评价了抗体在PNIP上的固定效率和非特异性吸附情况.HBsAg在0.5~100μg/mL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ng/mLHBsAg.该方法既具有均相免疫分析的快速性,又有固相免疫分析的高灵敏度.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HBsAg水平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IP HBSAG 荧光免疫分析 乙肝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基因和IL-2基因佐剂混合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永安 余新炳 +4 位作者 陈海峰 郑焕钦 殷国荣 吴忠道 陈观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45-948,共4页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 目的了解编码SAG3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为进一步的核酸疫苗及免疫学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将编码SAG3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感染小鼠,3周中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1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I、L-4和IL-2的含量,RT-PCR方法检测注射部位目的基因的转录,所有鼠均由强毒力ZS2株弓形虫感染。结果SAG3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上升,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使用导致IgG2a水平的升高和IFN-γ的产生,提高了其分泌IL-2的水平,但对IL-4的水平产生轻微的影响;RT-PCR显示首次免疫15天后,目的基因在肌肉组织中仍有表达;混合质粒注射和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3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 弓形虫表面抗原SAG3 基因佐剂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SA-28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汉英 潘辉 +5 位作者 刘 婷 胡宝龙 李育阳 惠静毅 李光地 汪垣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35-39,共5页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preSI融合基因SA-28置于酵母杂合启动子ADH2-SUC2的控制下,然后将SA-28基因的表达单元插入高稳定质粒PHCll的BamHI位点,构建成表达质粒YFD150和YFD150-o,并将其转化酿酒酵母Y19。对转...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preSI融合基因SA-28置于酵母杂合启动子ADH2-SUC2的控制下,然后将SA-28基因的表达单元插入高稳定质粒PHCll的BamHI位点,构建成表达质粒YFD150和YFD150-o,并将其转化酿酒酵母Y19。对转化子表达SA-28基因的研究表明:表达受葡萄糖浓度调控;表达产物具有S和preS1双重抗原性,并形成密度为1.20—1.229/ml的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融合启动子 乙肝病毒 融合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测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泽忠 王柯敏 +3 位作者 陈永康 肖丹 羊小海 邵国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A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Treatment of a Au electrode with cystamine solution results in cysteamine self assemble monolayers(SAMs). Using ... A piezoelectric immunosensor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Treatment of a Au electrode with cystamine solution results in cysteamine self assemble monolayers(SAMs). Using a bifunctional cross linker, glutaraldehyde, the antibody was immobilized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reaction time of immunorea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tibody etc.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optimiz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 series standard concentration of HBsAg solutions were analyzed in solution. The frequency shift was linear with the antigen mass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0 2-12 0 μg/mL.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wo serum specimen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erum and the negative serum could be distinguished easily. Glycine HCl solution(0 2 mol/L) was used for desorption of the bound antigen. The crystal could be regenerated nearly 8 times without detectable loss of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压电免疫传感器 表面抗原 自组装膜 乙型肝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