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超声静态表面成像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建平 乔福元 +3 位作者 蔡敏 徐辉雄 周玉清 张青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9-582,F004,共5页
为探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和排除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静态瞬时超声三维表面成像技术 ,对 14 5例妊娠 10~ 4 2周的胎儿进行体表结构和形态的重建。结果显示 :在有一定羊水量包围的胎儿体表区域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 为探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和排除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静态瞬时超声三维表面成像技术 ,对 14 5例妊娠 10~ 4 2周的胎儿进行体表结构和形态的重建。结果显示 :在有一定羊水量包围的胎儿体表区域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可检测胎儿体表的任何感兴趣区域 (ROI)部位的宏观形状及细微特征 ,如轮廓、边界、平滑度等。由此 ,可重建胎儿面部不同角度的镜像形态 ,包括面部各个器官的发育形态 ,并可重建胎儿肢体和手指、足趾的形态和数量 ,以及呈螺旋状的脐带。 14 5例中有 132例成功地建立了胎儿体表不同部位的三维图像 ,成像率达 91.0 3%。一次性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有无畸形的正确率达 85 .6 1%。结果提示 :三维超声技术比二维超声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提供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形态信息和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成像 表面成像模式 胎儿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重建术和表面成像术在椎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良浩 葛焕祥 +1 位作者 管卫 张国良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容积重建术 (VR)和表面成像术 (SSD)在椎动脉CT血管 (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 ,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 ,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 目的 :探讨容积重建术 (VR)和表面成像术 (SSD)在椎动脉CT血管 (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 ,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 ,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果 :65例 ,13 0支血管显示 12 9支 ,1支全程闭塞不显示。发现先天变异 3 1支 ;血管因骨质增生受压移位 17处 ;血管狭窄 2 1处 ;颅内段血管呈串珠状 45处 ;钙化 3处。讨论 :VR能清晰显示椎动脉全貌和伴行骨骼的解剖关系 ,大大提高椎动脉病变的检出阳性率。SSD优良图像仅占 5 0 %左右 ,约半数的病人椎动脉显示不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重建术 表面成像 椎动脉 CT 血管造影术 VR S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表面成像技术在钢板线状缺陷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莉 张毅 +3 位作者 于永波 李龙 胡莹 纪红玲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为探讨钢板表面条纹、裂纹等线状缺陷的成分分析,采用激光剥蚀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HR-ICP-MS)技术得到与钢铁材料表面线状缺陷及缺陷周围正常部位的上万个元素质谱信号,与实际样品位置信息比对,各信号与样品表面原始位置相对... 为探讨钢板表面条纹、裂纹等线状缺陷的成分分析,采用激光剥蚀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HR-ICP-MS)技术得到与钢铁材料表面线状缺陷及缺陷周围正常部位的上万个元素质谱信号,与实际样品位置信息比对,各信号与样品表面原始位置相对应,反应样品表面各成分的二维统计分布信息。用该表面成像技术获得的钢板表面线状缺陷区域元素分布结果与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激光剥蚀飞行时间质谱(LA-TOF-MS)分析结果一致。方法具有激发斑点适中、微损、原位分析、检测限低、二维成像直观显示的特点,解决了传统表面微区分析技术检测限偏高、激发斑点过小的问题,可作为表面线状缺陷异常元素甄别的有力工具,为寻找缺陷成因、改进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表面成像 微区分析 钢板 线状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静态表面成像模式诊断胎儿脐带绕颈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建平 闻良珍 +5 位作者 乔福元 陈汉平 蔡敏 张青萍 周玉清 陈欣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全方位立体直观检测胎儿颈部表面解剖结构 ,并进一步精确诊断胎儿颈部脐带缠绕的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静态表面成像模式 ,对 2 15例胎儿颈部进行三维重建 ,以直接的镜面状效果显示其外表解剖结构特征。结果  2 15例...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全方位立体直观检测胎儿颈部表面解剖结构 ,并进一步精确诊断胎儿颈部脐带缠绕的实用价值。方法 采用静态表面成像模式 ,对 2 15例胎儿颈部进行三维重建 ,以直接的镜面状效果显示其外表解剖结构特征。结果  2 15例要求检测脐带绕颈的孕妇中 ,三维超声检测出脐带异常 51例 ,发生率为 2 3 72 %。其中脐带搭颈 2 3 53 % ,脐带绕颈 1周 52 94% ,脐带绕颈 2周 13 72 % ,脐带先露 9 81%。重建的胎儿颈部形态直观、清晰、层次分明 ,富有质感 ;重建的脐带形态生动 ,定位、走向明确 ;重建的脐带绕颈图像一目了然 ,并可显示和判断绕颈的松紧程度。结论 三维超声能更全面、直观、形象地显示脐带绕颈的存在及其两者的空间解剖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静态表面成像模式 诊断 胎儿脐带绕颈 空间解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房室瓣畸形的三维表面成像 被引量:1
5
作者 倪志鹏 吴瑛 刘士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1-2293,共3页
目的应用三维表面成像观察胎儿房室瓣畸形的立体形态结构,分析其三维图像特征。方法分别获取58胎中晚孕期房室瓣畸形及97胎中晚孕期正常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房室瓣畸形胎儿中,完全型或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胎,单心室共同房室瓣15胎,三... 目的应用三维表面成像观察胎儿房室瓣畸形的立体形态结构,分析其三维图像特征。方法分别获取58胎中晚孕期房室瓣畸形及97胎中晚孕期正常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房室瓣畸形胎儿中,完全型或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胎,单心室共同房室瓣15胎,三尖瓣下移畸形2胎,瓣膜闭锁15胎。应用表面成像模式进行成像分析,对比观察房室瓣畸形及正常胎儿房室瓣的三维图像特征。结果①表面成像显示房室瓣畸形胎儿瓣环与正常胎儿相比存在明显不同。②表面成像模式可显示房室瓣畸形的立体形态,如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时,其共同房室瓣有5个瓣叶:前、后桥瓣,左、右壁瓣以及右前上瓣,开放时呈花瓣状。结论三维表面成像能够逼真显示胎儿房室瓣畸形时的立体形态和活动特征,弥补二维超声观察胎儿房室瓣视野不足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三维 时空关联成像 表面成像 胎儿心脏 房室瓣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6
作者 王琦 张滇澐 +2 位作者 张丽超 祁志美 赵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4,共1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介绍了SPRI的基本原理,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SPRI的详细机制。SPR现象是由于光波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光波与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时,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SPRI技术则是将SPR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通过监测生物芯片表面的折射率变化来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确定分析物浓度和相互作用的亲和力,随后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在成像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与革新,这些进步不仅提升了成像的分辨率与精确度,还极大地拓展了SPRI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外,还探讨了SPR I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包括细胞研究、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细菌和病毒检测等方面。最后,对SPR 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SPR I技术在检测灵敏度、成像速度和便携性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棱镜耦合 非棱镜耦合 成像技术提升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次表面缺陷成像检测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沈剑峰 施柏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7-1209,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热光偏转检测技术的原理 ,可以检测金属材料次表面缺陷空间分布的激光热波探测系统 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 ,调试简便 ,运行稳定 ,测试结果可靠的特点 ,它用半导体激光作泵浦光源和探测光源 ,采用电源调制的方式对泵浦光...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热光偏转检测技术的原理 ,可以检测金属材料次表面缺陷空间分布的激光热波探测系统 该系统具有结构紧凑 ,调试简便 ,运行稳定 ,测试结果可靠的特点 ,它用半导体激光作泵浦光源和探测光源 ,采用电源调制的方式对泵浦光束进行调制 ,有频率稳定、噪音小的优点 ,同时系统可以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 ,为仪器化和便携化研究创造了条件 利用该系统对金属铝片次表面不同深度的凹槽作了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偏转技术 无损检测 表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水果表面斑块成像失真度控制与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婷 芮成杰 +1 位作者 李海涛 张绍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1-228,共8页
针对机器视觉在线分选时球形水果表面缺陷斑块在图像中形状、尺寸失真的问题,依据射影几何原理和通用成像配置,建立了斑块的成像普遍方程及斑块成像面积的通用算法,分析了斑块图像的面积失真规律;利用Matlab建立了满足特定分选准确度要... 针对机器视觉在线分选时球形水果表面缺陷斑块在图像中形状、尺寸失真的问题,依据射影几何原理和通用成像配置,建立了斑块的成像普遍方程及斑块成像面积的通用算法,分析了斑块图像的面积失真规律;利用Matlab建立了满足特定分选准确度要求下有效采像区域与成像系统参数的配置关系,提出了一种有效采像区域的简化划定方法;分别以半球块和埃及甜橙为实验对象,利用NI Vision Assistant对工业相机采集到的、位于划定区域内的缺陷斑块进行了面积失真度校验。实验结果表明,特定采像条件下,当失真度阈值 A 为20%时,求得最小球心角λ 0 min 为79.32°来划定有效采像区域,采集到的5个半球块位于不同采像工位及其对应的采像姿态下的图像,有效采像区域内各缺陷斑块面积失真度均小于20%,满足失真度控制要求;同样地,5个埃及甜橙样本中,满足失真度要求的缺陷斑块比例分别达:97.38%、97.33%、94.22%、96.44%、97.78%。可见,利用球形水果表面缺陷斑块成像普遍方程预测结果进行图像的有效采像区域分割,即可实现对分选准确率的有效控制;通过测定有效采像区域中缺陷斑块面积进行分选阈值判断,有利于简化图像处理计算,为球形水果成像系统成像参数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水果 表面成像 缺陷斑块 面积失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光路可变焦宽调角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轶鸣 陈畯 +2 位作者 廖滔 许吉英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1-256,共6页
设计了一种折反式棱镜耦合单元,用于简化表面等离子共振系统的角度调节操作,并基于此单元构建了固定光路可变焦宽调角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该装置通过旋转折反式棱镜耦合单元即可实现角度调节,调节范围可达40°~80°,结合1... 设计了一种折反式棱镜耦合单元,用于简化表面等离子共振系统的角度调节操作,并基于此单元构建了固定光路可变焦宽调角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该装置通过旋转折反式棱镜耦合单元即可实现角度调节,调节范围可达40°~80°,结合1~2倍的变焦成像系统,可对1~4 cm2传感芯片成像,且可分辨至少3600 Point/cm2.以蔗糖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装置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其灵敏度可达7×10-6 RIU(Re-fractive index unit),共振角与折射率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3.将该装置用于研究抗牛血清白蛋白抗体与其它蛋白的实时相互作用,所得结果与理论相符.该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将在实时并行分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装置 固定光路 广角 折反式棱镜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莹 钟金钢 +2 位作者 张永林 顾大勇 张雅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90-2293,共4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原理,提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构建方法.介绍了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原理、自行组建的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原理,提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的生物芯片检测系统构建方法.介绍了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原理、自行组建的SPRI生物芯片检测系统的结构.采用Kretschmann型棱镜耦合结构激励SPR,偏振的平行光经棱镜投射到生物芯片上,发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由CCD摄像机采集反射光芯片图像.以巯基修饰淋病奈瑟氏菌探针为例验证该系统,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固定探针.应用该检测系统采集了探针共振、非探针处共振、探针和非探针处都不共振时的生物芯片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检测技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生物芯片 高通量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法用于糖蛋白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巍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44-1746,共3页
建立了一套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方法,用于筛选糖蛋白和非糖蛋白,并可以区分不同糖蛋白与伴刀豆凝集素的识别强度.波长调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成像法所得结果一致.伴刀豆凝集素的洗脱成像实验为识别强度提供了补充验证方案.
关键词 糖蛋白 蛋白质微阵列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狭缝扫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来勖 李松权 +4 位作者 叶红安 刘书钢 蒋式弘 柳春郁 安旭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185,共5页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进行电介质样品成像研究.采用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作为耦合元件,632.8nm He-Ne激光会聚激发金膜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通过狭缝光阑限制光束入射角,对金膜上的氮化硅光栅进行成像.反射光由放置在样品像方共轭面...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进行电介质样品成像研究.采用高数值孔径显微物镜作为耦合元件,632.8nm He-Ne激光会聚激发金膜产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通过狭缝光阑限制光束入射角,对金膜上的氮化硅光栅进行成像.反射光由放置在样品像方共轭面上的CCD摄像机接收,获得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像.通过扫描移动狭缝,得到入射角从44°至54°的扫描样品图像,从图像中提取样品各点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曲线,由计算机重构出样品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角谱灰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显微物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相算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传感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智博 龚晓庆 +3 位作者 逯丹凤 高然 邓耀华 祁志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2-409,共8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色相算法的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成像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能够对发生于SPR芯片表面的物理化学反应进行直观的图像观测,还能基于色相算法对这些表面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自制的波长/图像同步检测型SPR传感器,... 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色相算法的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成像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能够对发生于SPR芯片表面的物理化学反应进行直观的图像观测,还能基于色相算法对这些表面反应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自制的波长/图像同步检测型SPR传感器,实验获得了不同共振波长对应的共振图像,然后借助色相算法求得每一幅共振图像对应的二维色相分布及其平均色相,建立了共振波长与图像平均色相的依赖关系,用于优化基于色相参数的SPR折射率灵敏度。实验选择起始共振波长为650nm,测得基于色相的折射率灵敏度为3 338/RIU,是基于共振波长的折射率灵敏度的1.49倍。利用彩色SPR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地观测到金膜表面涂布的聚四氟乙烯薄膜的不均匀性,再通过计算图像局部区间的平均色相,可以定量获得不同薄膜厚度对应的折射率灵敏度。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色相算法的彩色SPR成像传感器明显优于常规SPR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共振波长 色相 厚度不均匀性 折射率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色相算法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传感器对苯并芘的敏感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智博 龚晓庆 +2 位作者 逯丹凤 高然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1009,共9页
报道了一种用于原位探测水中苯并芘的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传感器,该传感器既能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又能借助色相算法定量分析待测物质的浓度及其吸附/脱附过程。首先利用自制的波长-图像同步检测型SPR传感器测试了裸金薄膜... 报道了一种用于原位探测水中苯并芘的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传感器,该传感器既能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又能借助色相算法定量分析待测物质的浓度及其吸附/脱附过程。首先利用自制的波长-图像同步检测型SPR传感器测试了裸金薄膜芯片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共振波长和共振图像,然后利用色相算法建立了SPR共振波长与图像色相的依赖关系,基于该依赖关系获得了SPR传感器最佳色相灵敏度对应的起始共振波长约为650 nm;另一方面,制备了聚四氟乙烯涂覆的SPR传感芯片,基于聚四氟乙烯膜对水中苯并芘的可逆富集作用实现了苯并芘的原位快速探测。实验取得以下4个结果:(1)在20-100 nmol?L-1浓度范围内彩色SPR图像的平均色相值随着苯并芘浓度的升高线性减小;(2)对100 nmol?L-1的苯并芘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约为7和5 s;(3)由于聚四氟乙烯膜的厚度大于SPR消逝场穿透深度,检测结果不受溶液折射率影响;(4)在聚四氟乙烯敏感膜厚度较小且不均匀的情况下,传感器容许获取敏感膜的不同厚度区域对苯并芘的色相灵敏度。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彩色SPR图像传感器在生化物质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色相 苯并芘 聚四氟乙烯富集层 原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苏拉明和顺铂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解飞 张莹 +5 位作者 金伟 潘婷婷 周超 任昊 金钦汉 牟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SPRi)技术提出了一种实时、非标记的新型抗癌药物药效评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制作了包含微柱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作为流通反应池,配合自行设计组装的SPRi生物传感器完成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捕获...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SPRi)技术提出了一种实时、非标记的新型抗癌药物药效评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材料,制作了包含微柱结构的微流控芯片作为流通反应池,配合自行设计组装的SPRi生物传感器完成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捕获及检测,研究了苏拉明和顺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引入辅助验证实验,即采用常规八肽胆囊收缩素(简称CCK-8)法测定上述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SPRi检测结果表明,苏拉明和顺铂能抑制肿瘤细胞HepG2增殖并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成像 微流控芯片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法 苏拉明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用于细菌分析与检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腾飞 喻肖瑶 +2 位作者 赵天涛 吴进 封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289,共7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PR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用量少、无损免标记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生物分子研究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细菌与人类关系紧密,对细菌的分析和检测在环境、农业、...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PRI)技术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样品用量少、无损免标记和实时监测等优点,在生物分子研究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细菌与人类关系紧密,对细菌的分析和检测在环境、农业、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将SPRI技术应用于细菌的分析和检测,逐渐成为细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近10年来SPRI技术在细菌个体、细菌生物膜,以及细菌定性/定量分析与检测领域的具体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示了SPRI技术在这些领域的良好应用前景,并对SPRI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成像 细菌 生物膜 分析与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的表面形貌成像
17
作者 周红仙 王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1,共4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的表面形貌成像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实现纳米精度及微米精度的表面形貌成像。系统主要包括低相干光光源、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谱仪。由光谱仪采集探测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光谱,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幅... 建立了一种基于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的表面形貌成像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可以实现纳米精度及微米精度的表面形貌成像。系统主要包括低相干光光源、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谱仪。由光谱仪采集探测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光谱,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幅度谱和相位谱,分别得到纳米级及微米级精度的深度信息。用光学分辨率板和硬币对本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系统用于纳米级及微米级精度成像时,其精度分别为0. 075 nm和5. 1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表面形貌成像 短相干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技术在观测微生物表面形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卫 曾柏全 +1 位作者 龙小山 姚跃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7-90,共4页
原子力显微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显微成像技术,不仅具有在近生理条件下对样本实时、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特点,而且能通过力矩测量探知样本物理性状。即给人们认识微生物的表面结构提供又一平台,也为揭示微生物表面结构与功能之间的... 原子力显微技术作为一门新发展起来的显微成像技术,不仅具有在近生理条件下对样本实时、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等特点,而且能通过力矩测量探知样本物理性状。即给人们认识微生物的表面结构提供又一平台,也为揭示微生物表面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方法。介绍了对微生物表面形态观测中常用测量模式和某些样品固定方法:多孔膜技术、凹陷技术,概括近年来原子力显微技术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原子力显微镜 多孔膜技术 凹陷技术表面成像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切片表面高低起伏反差机制的初步探索
19
作者 李鑫辉 季彤 +2 位作者 张晓东 张陈平 胡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超薄切片 表面高低起伏反差机制 表面成像 细胞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视觉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质量参数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普 刘桂雄 杨宁祥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质量参数检测是其安全运行重要保障之一,从视觉检测角度系统评述焊缝表面成像方法、焊缝图像焊缝参数特征点提取方法,重点介绍基于简单激光三角测量焊缝参数检测模型、基于Scheimpflug激光三角测量焊缝参数检测模型,以... 压力容器焊缝表面质量参数检测是其安全运行重要保障之一,从视觉检测角度系统评述焊缝表面成像方法、焊缝图像焊缝参数特征点提取方法,重点介绍基于简单激光三角测量焊缝参数检测模型、基于Scheimpflug激光三角测量焊缝参数检测模型,以及阐述基于斜率分析、基于加窗分析、基于曲线拟合、基于角点检测和基于深度学习等5种焊缝参数特征点提取方法,总结分析指出基于Scheimpflug激光三角测量焊缝参数检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焊缝图像参数特征点提取方法等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表面成像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