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催化中的表面微观结构与特殊反应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孙世刚 陈声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8-406,共9页
综述以 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 ,对电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 .从研制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金属单晶电极的模型电催化研究 ,到研制不同纳米材料的载体电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不仅对 C1分子... 综述以 C1分子的电催化氧化或还原作为探针反应 ,对电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研究的结果 .从研制不同原子排列结构的金属单晶电极的模型电催化研究 ,到研制不同纳米材料的载体电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不仅对 C1分子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规律获得了深入认识 ,而且对电催化表面原子排列结构及修饰 ,纳米结构特征及其所引起的特殊电催化性能和异常红外效应等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结果 ,推动了相关理论和应用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反应机理 动力学 表面微观结构 电化学催化 纳米结构 原子排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复眼表面微观结构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之 杨思咸 +2 位作者 李素梅 张弛 李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9-350,共2页
鳞翅目昆虫复眼表面微观结构特点陈伟之1杨思咸2李素梅3张弛1李珏1(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植保系2,沈阳110161)(绥中李家中学生物教研室3)用扫描电镜高倍率观察鳞翅目蝶、蛾类及其它近十个目种昆虫复眼的小眼... 鳞翅目昆虫复眼表面微观结构特点陈伟之1杨思咸2李素梅3张弛1李珏1(沈阳农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1,植保系2,沈阳110161)(绥中李家中学生物教研室3)用扫描电镜高倍率观察鳞翅目蝶、蛾类及其它近十个目种昆虫复眼的小眼表面,发现昆虫复眼小眼面表面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昆虫 复眼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粘胶基碳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
3
作者 胡扬 潘鼎 敖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61,共4页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对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首次获得了原子级的RCF图像。对其原子间距作了精确地量化 ,并且尝试着将所得到的图像与高定向降解石墨 (HOPG)相比较 ,以期对RCF的微观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在...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对粘胶基碳纤维 (RCF)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 ,首次获得了原子级的RCF图像。对其原子间距作了精确地量化 ,并且尝试着将所得到的图像与高定向降解石墨 (HOPG)相比较 ,以期对RCF的微观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原子级尺度上 ,发现了原子排列并不规则的石墨状结构 ;二维视图量化结果表明 :相邻原子间距为 0 .14 2nm ,最近六圆环中心的距离是 0 .2 5 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粘胶基碳纤维 表面微观结构 石墨状结构 RCF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观结构的三维测量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正德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5,共5页
在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批量生产制造业中,工件表面微观结构的二维测量迄今仍处于主流地位,这主要是由所采用的工艺和已建立的完善的评定体系决定的。但近几年,随着激光造型等新工艺在一些重要工序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表面微观结构的三维测... 在以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批量生产制造业中,工件表面微观结构的二维测量迄今仍处于主流地位,这主要是由所采用的工艺和已建立的完善的评定体系决定的。但近几年,随着激光造型等新工艺在一些重要工序中的应用日趋增多,表面微观结构的三维测量也进入了实用阶段,文章通过实例对其进行了描述,并就相关的评定参数做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结构 二维测量和三维测量 激光造型 评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沥青表面微观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丹 袁倩倩 于腾江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177,共7页
为了直观地展现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受力状态,合理地解释老化行为对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有限单元法(FEM)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维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温度应力特征。以沥青表面SEM图像为基础,利用灰度图像... 为了直观地展现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受力状态,合理地解释老化行为对沥青力学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有限单元法(FEM)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三维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温度应力特征。以沥青表面SEM图像为基础,利用灰度图像素数据描述沥青表面微观结构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进而建立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3D模型。在此基础上对3D模型进行温度应力的FEM模拟,得到温度降低过程中沥青表面微观结构所受温度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微观特征。通过对比沥青表面微观结构受力特征的变化,从微观尺度解释了老化作用对微观温度应力分布及宏观力学评价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表面微观结构具有丰富的三维空间状态,不同表面微观结构承受温度应力的能力不同,其中表面微观褶皱结构区域的存在将导致其表面微观结构出现温度应力集中现象。此外,老化沥青表面褶皱结构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表面微观结构受力的不均性有着一定联系,同时褶皱结构区域的增加也将加剧沥青表面微观结构的损坏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表面微观结构 有限单元法(F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温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及时间对鸢乌贼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林楠 曾少葵 +2 位作者 邱月 林海生 章超桦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5期89-96,共8页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为原料,探讨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其头足、胴体肌肉组织的表面微观结构及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制定产品开发工艺流程中关键工序的加热条件,加工出系列休闲食品。电镜扫描图显示:40℃加热7 min对头足... 以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为原料,探讨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其头足、胴体肌肉组织的表面微观结构及蛋白质组成的影响,制定产品开发工艺流程中关键工序的加热条件,加工出系列休闲食品。电镜扫描图显示:40℃加热7 min对头足、胴体肌肉组织的表面微观结构影响不显著;80℃加热7 min时,鸢乌贼头足组织表面膜结构被破坏,出现颗粒化现象,且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组织变得越来越松散。当热处理强度为80℃加热7 min时,鸢乌贼胴体组织肌纤维饱满而光滑,肌纤维间的缝隙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而变宽。80℃加热7 min后,头足、胴体盐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其含量不到原来的1/3,胴体的变化幅度较头足大。研究表明:根据热处理强度与鸢乌贼蛋白质组成、表面微观结构及质地变化规律,设置热处理工序如漂烫、烘烤、杀菌等的适宜条件,开发出的鱿鱼丝等4种休闲食品,不仅产率高,而且其色泽、组织状态、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加热处理 表面微观结构 休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成林 徐大兵 +4 位作者 周勇 佀国涵 赵书军 刘威 周剑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19,共6页
为探究持续泡水条件下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与特征,完善稻虾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采用自制尼龙网箱法,在稻虾环沟模式的养殖沟内,以不养虾为对照,模拟研究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的腐解... 为探究持续泡水条件下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与特征,完善稻虾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采用自制尼龙网箱法,在稻虾环沟模式的养殖沟内,以不养虾为对照,模拟研究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的腐解特性、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有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各时段平均腐解率表现出快—慢—快—慢—快的特点;150d及以前,有虾处理与无虾处理各时段腐解量、累计腐解率和各时段平均腐解率差异均不显著,180d及以后各指标均表现为有虾处理显著高于无虾处理,至210d时,有虾处理水稻秸秆累计腐解率达85.67%,比无虾处理高出12.35百分点。秸秆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K>P>N;150 d及以后,有虾处理N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80 d及以上,有虾处理P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至210 d,有虾处理K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20d及以后,有虾处理的秸秆表面结构受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无虾处理。结果表明,稻虾环沟模式下,小龙虾扰动能增加中后期水稻秸秆表面微观结构的受破坏程度,促进后期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秸秆还田 腐解 养分释放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分析炭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英文) 被引量:9
8
作者 任桂知 陈淙洁 +3 位作者 邓李慧 全海宇 吕永根 吴琪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6-480,共5页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PAN基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异质性。借助于自制的旋装装置,实现了单根炭纤维纤维的旋转,利用拉曼面扫描技术获得了纤维整个外表面的拉曼光谱。通过分峰数据处理,得到II/IG、IA/IG、IDi/IG与ID/IG的分布,发现这些...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PAN基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的异质性。借助于自制的旋装装置,实现了单根炭纤维纤维的旋转,利用拉曼面扫描技术获得了纤维整个外表面的拉曼光谱。通过分峰数据处理,得到II/IG、IA/IG、IDi/IG与ID/IG的分布,发现这些结构参数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说明炭纤维表面微观结构是不均匀的。进一步也计算出纤维表面的晶粒尺寸La在0.7-2.9 nm间变化,结构缺陷有沿着纤维轴向取向的趋势。通过拉曼旋转扫描,揭示出了炭纤维表面的复杂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炭纤维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物理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明飞 张爱清 张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403-10408,共6页
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石墨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其表面微观结构对物理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石墨纤维呈圆柱形,表面较光滑,结构较均匀,缺陷较少,单丝直径为14~20μm,纯度约为97.69 at%;石墨纤维具有类石墨结构,石... 采用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石墨纤维表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分析其表面微观结构对物理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石墨纤维呈圆柱形,表面较光滑,结构较均匀,缺陷较少,单丝直径为14~20μm,纯度约为97.69 at%;石墨纤维具有类石墨结构,石墨微晶的层间距、晶粒尺寸和石墨化度分别为0.340 2 nm、14.5 nm、44.19%,拉曼光谱R值为1.2;石墨纤维含有较丰富的微孔结构,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微孔体积、平均孔径和微孔孔径分别为537.02 m2/g、535.02m2/g、0.243 0 cm3/g、0.236 8 cm3/g、1.810 0 nm、1.170 2 nm,是一种有工业前景的吸附材料;石墨纤维的物理吸附性能与其表面处理、晶体结构、表面结构和孔隙结构等有关,主要由微孔决定,是可以被用作于储氢的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纤维 表面微观结构 物理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测量技术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姜彪 罗洪恩 李伟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76,共1页
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塑料材料进行表面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塑料材料表面微观结构、... 塑料制品的表面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美观度、耐用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塑料材料进行表面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塑料材料表面质量检测中,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塑料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形状尺寸、粗糙度等参数的精确测量,及时发现缺陷和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和改进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结构 塑料制品 塑料材料 表面质量检测 光学测量技术 形状尺寸 美观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磨削钻孔的表面微观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雷 袁军堂 汪振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2-1496,共5页
运用扫描电镜对烧结金刚石钻头加工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壁表面进行微观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纤维复合材料磨削钻孔过程中的纤维破坏机理和磨削表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磨削断口形貌可分为6种情况;芳纶纤维的破坏机理不同... 运用扫描电镜对烧结金刚石钻头加工纤维复合材料的孔壁表面进行微观观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纤维复合材料磨削钻孔过程中的纤维破坏机理和磨削表面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磨削断口形貌可分为6种情况;芳纶纤维的破坏机理不同于玻璃纤维,其磨削断口形貌可分为7种情况;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表面由纤维断口表面和树脂涂附表面两部分组成,并存在3种特征鲜明的纤维断裂区。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纤维复合材料的磨削钻孔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烧结金刚石钻头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纤维断口形貌 磨削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薄膜的表面结构与驻极体性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智 陈钢进 +2 位作者 饶成平 陈曦 李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7,23,共5页
以聚丙烯颗粒为原料、表面纳米化石英玻璃为模板,通过热压法制得表面具有不同形貌的聚丙烯薄膜,再经电晕充电形成驻极体。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分析了薄膜的表面结构,并用表面电位跟踪和热刺激放电技术测试了不同表面结构聚丙烯薄膜的... 以聚丙烯颗粒为原料、表面纳米化石英玻璃为模板,通过热压法制得表面具有不同形貌的聚丙烯薄膜,再经电晕充电形成驻极体。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分析了薄膜的表面结构,并用表面电位跟踪和热刺激放电技术测试了不同表面结构聚丙烯薄膜的电荷存储性能。表面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其电荷存储性能与薄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薄膜表面越粗糙,捕获电子的能力越强,但其电荷存储稳定性差异不大。热刺激放电技术测试结果表明,其陷阱能级与表面粗糙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驻极体 表面微观结构 热刺激放电 电荷存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式金属化膜电容器微结构演变分析及仿真
13
作者 王开正 孔德照 +3 位作者 何渝霜 孙鑫博 潘蕾 王飞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81-4590,共10页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capacitors, MPPFC)在充电条件下的自愈击穿可能造成电极和介质膜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其电容减少和介电损耗增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MPPFC充电过程中的宏观特征量—自愈电压、自愈...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metal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capacitors, MPPFC)在充电条件下的自愈击穿可能造成电极和介质膜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其电容减少和介电损耗增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MPPFC充电过程中的宏观特征量—自愈电压、自愈能量、电极损失面积等的演变规律并结合仿真分析了介质膜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自愈能量随自愈电压增加呈幂函数增长,与电极损失面积正相关,受电弧放电的影响,高压电极损失面积大于地电极且形状较地电极规则,其边界分形维数平均值(1.525)小于地电极(1.665)。此外,电极孔洞缺口轴向边缘的电流密度高于切向边缘,致使金属化聚丙烯薄膜自愈击穿过程中金属化电极轴向损伤高于切向。了解这些特性对全面揭示多场耦合复杂工况下MPPFC物性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 金属化聚丙烯薄膜 自愈击穿 电极损失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潘光 黄桥高 +1 位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4-67,共4页
润湿性是衡量超疏水表面疏水强弱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应用研究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自清洁和减阻方面的应... 润湿性是衡量超疏水表面疏水强弱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应用研究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自清洁和减阻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现阶段超疏水表面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诸多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 表面微观结构 接触角 自清洁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PAN基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腾飞 黄伯云 +2 位作者 廖寄乔 刘根山 张福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49,共3页
利用SEM观察了 3种PAN基炭纤维 (TX 63、T3 0 0、T70 0 )热处理前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并测试了其石墨化度、Lc 和d0 0 2 值 ,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炭纤维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TX 3、T3 0 0炭纤维表面本身有... 利用SEM观察了 3种PAN基炭纤维 (TX 63、T3 0 0、T70 0 )热处理前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并测试了其石墨化度、Lc 和d0 0 2 值 ,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炭纤维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TX 3、T3 0 0炭纤维表面本身有不规则沟槽、凸起和缺陷等 ,T70 0炭纤维表面比较圆滑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PAN基炭纤维的表面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 2 70 0℃处理后炭纤维表面的褶皱相对较浅而小 ;石墨化度与Lc 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 ,d0 0 2 值则呈减小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温度 PAN基炭纤维 表面微观结构 石墨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暴露温度对TiAlSiN梯度涂层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吴雁 谷嘉伟 谢永乐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热暴露温度对TiAlSiN梯度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合强度、耐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方法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AlSiN梯度涂层,对涂层进行1h不同热暴露温度的加热,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 目的探究不同热暴露温度对TiAlSiN梯度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合强度、耐高温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方法采用阴极电弧离子镀制备了TiAlSiN梯度涂层,对涂层进行1h不同热暴露温度的加热,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仪等试验设备来研究热暴露温度对TiAlSiN梯度涂层表面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TiAlSiN涂层在800℃下表面平整性良好,主要衍射峰基本不变,在900℃及以上时,涂层表面平整性变差,生成氧化物,力学性能大幅下降;TiAlSiN梯度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均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弹性模量随着温度上升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TiAlSiN梯度涂层在高温环境下会生成Al_(2)O_(3)、TiO、TiO_(2)氧化膜,降低了O元素的扩散速度和活动能力,有效减缓了氧化速度。此外由于TiO_(2)氧化膜结构疏松多孔,一方面可以细化晶粒,另一方面也增加了Al和Ti等元素的扩散通道,使涂层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形成更多致密氧化膜,从而提高TiAlSiN梯度涂层的耐高温性能。结论TiAlSiN梯度涂层使用温度可达800℃且高温耐久性较强,说明该梯度涂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防护性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SiN梯度涂层 阴极电弧离子镀 热暴露温度 表面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超双疏表面自修复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婷 范振忠 +4 位作者 刘庆旺 王继刚 才力 付沅峰 仝其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85-3193,共9页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存在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很大程度影响了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实际应用。受自然界中荷叶、三叶草等超疏水表面在受到破坏后,表面粗糙结构和表面组成可以恢复直到生物死亡的启发,科研学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修复...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存在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很大程度影响了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实际应用。受自然界中荷叶、三叶草等超疏水表面在受到破坏后,表面粗糙结构和表面组成可以恢复直到生物死亡的启发,科研学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出修复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一些方式。本文从低表面能物质和表面微观结构的自修复角度出发,综述了影响超疏水/超双疏表面的自修复方式。当超疏水/超双疏表面受到物理破坏或者化学破坏时,失去超疏水以及超疏油性能,在温度、相对湿度、机械、UV等诱导条件下,低表面能物质迁移至表面完成自修复过程以及表面微观结构的自修复,从而使超疏水以及超疏油性能得以恢复。价格低廉的环保材料和系统性地研究自修复的机理是将来超疏水/超双疏自修复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超双疏表面 自修复 表面能物质 表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光纤激光制备聚晶金刚石疏液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炜 郝秀清 +2 位作者 陈馨雯 肖思浓 李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7,共8页
针对聚晶金刚石(PCD)表面,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可控制备多种微观结构的激光加工方法,与低表面能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表面特性的有效调控。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方法在PCD表面制备出含有沟槽和锥形凸起的微纳结构,并分析了单脉冲能... 针对聚晶金刚石(PCD)表面,提出了一种经济、高效、可控制备多种微观结构的激光加工方法,与低表面能处理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对表面特性的有效调控。利用激光表面织构化方法在PCD表面制备出含有沟槽和锥形凸起的微纳结构,并分析了单脉冲能量和扫描速度对微观结构形貌和特征尺寸参数的影响;将激光织构化的PCD表面进行氟化处理,分析PCD表面微观结构对疏水和疏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单脉冲能量的增加或扫描速度的降低,沟槽深度、山脊间距和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大;低表面能处理后,PCD表面与水和乳化剂的接触角分别在93°~149°和102°~134°范围内变化,由此可实现对PCD表面不同润湿性的控制。另外,分析了PCD表面微观结构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微观结构参数对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光纤激光 聚晶金刚石 表面微观结构 疏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CVD法制备掺氮二氧化钛薄膜及其结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倩 李喆 +3 位作者 李铭 刘涌 宋晨路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化学气相沉积(DBD-CVD)法制备TiO2透明自清洁功能薄膜,选用四异丙醇钛(TTIP)、NH3作为反应先驱体,另外再加入一定量的N2、Ar或者He作为稀释气体控制气体的流量和流速。通过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X光电子...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化学气相沉积(DBD-CVD)法制备TiO2透明自清洁功能薄膜,选用四异丙醇钛(TTIP)、NH3作为反应先驱体,另外再加入一定量的N2、Ar或者He作为稀释气体控制气体的流量和流速。通过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X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光催化性质、光亲水性质等测试表明,过DBD-CVD方法制备TiO2薄膜,只存在锐钛矿相,氮掺杂改变了薄膜中锐钛矿相晶粒生长的取向,从而影响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促使光吸收限红移,提高了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效率,并改善了薄膜表面的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介质阻挡放电化学气相沉积(DBD-CVD) 表面微观结构 掺N 光催化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协同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有双 唐忠锋 陈晓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106,共3页
为木薯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用双酶协同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双酶协同水解处理木薯淀粉后形成微孔,且木薯微孔淀... 为木薯微孔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用双酶协同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研究表明,双酶协同水解处理木薯淀粉后形成微孔,且木薯微孔淀粉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木薯淀粉的比表面积。与原淀粉相比,木薯微孔淀粉的热稳定性降低,结晶部分所占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微孔淀粉 复合酶 表面积: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