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微孔方向性对润滑温升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菁 白少先 +2 位作者 盛颂恩 彭旭东 厉淦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1,共5页
实验研究表面倾斜方向性微孔表面润滑温升特性。采用环-环摩擦方式,分别在水润滑和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光滑表面、圆形和倾斜椭圆微孔表面的微孔分布方式和开孔率对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孔表面的摩擦因... 实验研究表面倾斜方向性微孔表面润滑温升特性。采用环-环摩擦方式,分别在水润滑和油润滑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光滑表面、圆形和倾斜椭圆微孔表面的微孔分布方式和开孔率对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孔表面的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明显小于光滑表面,且倾斜椭圆微孔表面的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小于无方向性圆孔表面;微孔分布和表面开孔率对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影响明显,径向局部开孔表面比径向全开孔表面具有更小的摩擦因数和润滑温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方向性 润滑温升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润滑微孔SiC表面极限PV值特性试验
2
作者 白少先 陈俊杰 王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4,共6页
为提高摩擦副材料极限PV值以避免启停等极端条件下润滑表面的剧烈磨损失效,提高零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开展油润滑微孔SiC表面极限PV值试验研究。考虑空化效应影响,分别对光滑表面、圆孔表面和椭圆微孔表面进行润滑状态分析,获得微孔... 为提高摩擦副材料极限PV值以避免启停等极端条件下润滑表面的剧烈磨损失效,提高零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开展油润滑微孔SiC表面极限PV值试验研究。考虑空化效应影响,分别对光滑表面、圆孔表面和椭圆微孔表面进行润滑状态分析,获得微孔试件表面的压力分布;对摩擦因数、温度和表面磨损形貌进行试验测量,获得不同载荷工况下微孔表面磨损失效的临界转速和极限PV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孔表面呈现出提高SiC摩擦副极限PV值的趋势,平均极限PV值最大提高70%以上,其中椭圆微孔最大可使摩擦副的极限PV值提高2倍以上;微孔表面的极限PV值随载荷工况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和不确定性。边界润滑条件下,表面微孔可能出现减摩效果,也可能出现增摩现象,试验中圆形微孔可使摩擦副的极限PV值下降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孔 摩擦试验 极限PV值 油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真空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霍艳坤 刘文元 +4 位作者 何亚姣 柯昌凤 蔡利兵 白现臣 程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的耐压提升机制,将表面二级微结构拆分为两种子结构,也即是表面微孔结构与表面微槽结构,并通过复合材料制备、激光处理、酸液选择性腐蚀等方式制备出表面二级微结构与相应的两种子结构。对三种结构分别进行... 为研究绝缘子表面二级微结构的耐压提升机制,将表面二级微结构拆分为两种子结构,也即是表面微孔结构与表面微槽结构,并通过复合材料制备、激光处理、酸液选择性腐蚀等方式制备出表面二级微结构与相应的两种子结构。对三种结构分别进行沿面耐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微孔与表面微槽均能有效地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性能,而二者组合形成的表面二级微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性能。该结果表明通过将表面结构进行合理的组合能够实现对绝缘子表面闪络发展的多重、协同抑制,进一步提升绝缘子的真空沿面耐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二级结构 表面微孔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动力润滑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石卓 徐国平 +1 位作者 陆晓峰 张林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85,107,共6页
为了深入探讨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的动力润滑性能,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分析微孔深度、倾斜角、长短轴之比以及雷诺数对液膜承载力和微孔... 为了深入探讨机械密封椭圆微孔端面的动力润滑性能,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单一椭圆型微孔端面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的三维CFD动力润滑模型,分析微孔深度、倾斜角、长短轴之比以及雷诺数对液膜承载力和微孔端面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他因素不变且仅考虑单一因素的影响时,微孔深度为端面间隙的1/2时液膜承载力最大、摩擦因数最小,端面间的液体动力润滑性能最好;倾斜角为45°时,液膜承载力有最大值,摩擦因数有最小值,端面间液体动力润滑性能也达到最佳;随椭圆微孔长宽比的增加,液膜承载力增大,摩擦因数减小,液体动力润滑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椭圆表面 动力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钛和氧化铝陶瓷的骨诱导作用
5
作者 彭海涛 李鸿 +3 位作者 吕国玉 Joost D.de Bruijn 严永刚 袁惠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8-1072,1077,共6页
蛋白质吸附、钙磷离子释放和表面生物矿化是钙磷材料诱导异位骨生成的可能材料机制。对比了非表面微孔羟基磷灰石陶瓷(HA-S)、表面微孔羟基磷灰石陶瓷(HA-R)和表面微孔生物惰性非钙磷陶瓷(TiO_2陶瓷;Al_2O_3陶瓷;两者无钙磷释放,无表面... 蛋白质吸附、钙磷离子释放和表面生物矿化是钙磷材料诱导异位骨生成的可能材料机制。对比了非表面微孔羟基磷灰石陶瓷(HA-S)、表面微孔羟基磷灰石陶瓷(HA-R)和表面微孔生物惰性非钙磷陶瓷(TiO_2陶瓷;Al_2O_3陶瓷;两者无钙磷释放,无表面生物矿化能力)的异位骨诱导能力。研究发现,不同化学成分的陶瓷材料对蛋白质有选择性吸附。即使不吸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具有表面微孔的非钙磷陶瓷也能诱导异位骨组织生成。结果表明,钙磷离子释放和表面生物矿化在磷酸钙生物材料骨诱导中不起关键作用,表面微孔也不一定通过蛋白质吸附而在异位骨诱导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陶瓷 AL2O3陶瓷 表面微孔 骨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镶嵌固体润滑剂的硬质合金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文龙 邓建新 颜培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3,68,共5页
在硬质合金YT5表面利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小孔,并装填MoS_2固体润滑剂以改善基体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在UMT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装填固体润滑剂MoS_2的微孔表面比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改善了摩擦表面磨损工况,... 在硬质合金YT5表面利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小孔,并装填MoS_2固体润滑剂以改善基体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在UMT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装填固体润滑剂MoS_2的微孔表面比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改善了摩擦表面磨损工况,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润滑效果。结合SEM和EDX分析微孔固体润滑的机理:在摩擦过程中,存储于微孔中的固体润滑剂受到相对摩擦和挤压作用而粘着、拖覆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从而起到减摩润滑作用。表面微孔润滑技术是提高基体表面摩擦磨损特性的有效方法,但需通过合理设计微孔结构尺寸,兼顾微孔表面的减摩润滑作用和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摩擦学性能 润滑 电火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