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陶瓷车削表面形成机制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廉洁 田俊超 +4 位作者 巩亚东 单泉 王超 邓青云 陈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39-1645,共7页
以玻璃陶瓷为加工对象,通过单因素车削实验研究了硬脆性材料车削机理,分析了车削深度、车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已加工表面质量观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刀具与工件挤压作用增强,表面损伤加重;随着切削速度... 以玻璃陶瓷为加工对象,通过单因素车削实验研究了硬脆性材料车削机理,分析了车削深度、车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已加工表面质量观测结果表明,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刀具与工件挤压作用增强,表面损伤加重;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刀具与工件作用时间减小,裂纹扩展缩短,表面破坏减弱;将切削过程分为挤压与切削两个阶段,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在挤压阶段刀尖和工件的接触区域产生更深层裂纹,切削阶段材料崩碎加剧。测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粗糙度随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增加而增加,随切削速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成机理 微观断裂 玻璃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钻削SiCp/Al的表面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蔡晓江 张余升 +1 位作者 刘普林 陈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对SiCp/Al进行钻削加工,研究了超声振动条件下钻削加工的表面形成机理,讨论了超声振动辅助实现表面质量改善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表面缺陷的主要形式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振动钻削加工能明显改善表面粗糙度... 采用超声振动辅助对SiCp/Al进行钻削加工,研究了超声振动条件下钻削加工的表面形成机理,讨论了超声振动辅助实现表面质量改善的工艺条件,并分析了表面缺陷的主要形式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振动钻削加工能明显改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减少表面缺陷;在高钻削速度和大振幅超声振动的条件下,能在钻削过程中形成表面磨抛效应,进而显著改善孔表面质量;超声振动钻削中表面缺陷的主要形式有涂抹、耕犁、划痕、凹坑以及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碳化硅 超声振动钻削 表面形成机理 表面粗糙度 表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速高光洁度磨削表面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克明 曹硕生 雷力生 《磨料磨具与磨削》 CAS 1989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从砂轮表面形态和工件表面形态两方面探讨了砂轮速度对工件表面形成机理的影响,提出了砂轮表面静态和动态形貌的概念,我们认为修整只是影响砂轮表面的静态形貌,而磨削速度则主要影响砂轮表面的动态形貌。高速条件下工件更易形成光... 本文从砂轮表面形态和工件表面形态两方面探讨了砂轮速度对工件表面形成机理的影响,提出了砂轮表面静态和动态形貌的概念,我们认为修整只是影响砂轮表面的静态形貌,而磨削速度则主要影响砂轮表面的动态形貌。高速条件下工件更易形成光洁表面,主要是由于砂轮表面磨刃的动态等高性和切削性好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磨削 表面形成机理 镜面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超声锯切光学玻璃的表面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剑云 朱旭 +3 位作者 宋伟 陈剑彬 吴海融 吴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1-28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物理性能光学玻璃锯切加工的表面形成机理,以及旋转超声锯切过程中径向振动冲击对其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显微压痕实验,对比K9与石英两种光学玻璃的硬度与断裂韧性,计算其各自的临界切削深度,并用LS-DYNA进行单颗... 目的探究不同物理性能光学玻璃锯切加工的表面形成机理,以及旋转超声锯切过程中径向振动冲击对其表面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显微压痕实验,对比K9与石英两种光学玻璃的硬度与断裂韧性,计算其各自的临界切削深度,并用LS-DYNA进行单颗磨粒切削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不同物理性能光学玻璃的表面形成机理。然后对其进行旋转超声锯切(RotaryultrasonicsawingRUS)和普通锯切(ConventionalsawingCS)实验,分析径向超声振动对不同物理性能的光学玻璃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 K9、石英玻璃的断裂韧性分别为5.232 MPa·m0.5和1.644 MPa·m0.5,临界切削深度为4.288μm和0.012μm。仿真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超声振动将单颗磨粒的最大切削厚度由1.1767μm提高为8.001μm。对石英与K9玻璃进行锯切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于K9玻璃,旋转超声锯切后,沟槽底部粗糙度Pa与峰谷值Pv相对普通锯切大幅降低,但石英玻璃下降幅度不大。结论超声振动增大了单颗磨粒切削厚度,使得K9玻璃的材料去除方式由部分塑性去除转变为完全脆性断裂去除,致使表面层产生微破碎,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面积破碎和裂纹,进而提高表面粗糙度。石英玻璃因为临界切深小,在普通锯切中即为脆性去除,超声振动的影响效果稍小,对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超声锯切 光学玻璃 表面形成机理 显微压痕 单颗磨粒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的磨削钻孔及表面形成机理
5
作者 郑雷 冯宝富 +2 位作者 王保卫 袁军堂 汪振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1-355,360,共6页
结合工程陶瓷的加工特性,采用特定组份的铜基结合剂烧结金刚石钻头对其进行孔加工试验研究。结合剂体积分数为48%Cu、30%Co、6%N i、5%WC、5%Ti、4%Sn、2%Cr。根据烧结金刚石钻头的磨削加工特点,导出了唇面单颗金刚石磨粒的平均载荷的... 结合工程陶瓷的加工特性,采用特定组份的铜基结合剂烧结金刚石钻头对其进行孔加工试验研究。结合剂体积分数为48%Cu、30%Co、6%N i、5%WC、5%Ti、4%Sn、2%Cr。根据烧结金刚石钻头的磨削加工特点,导出了唇面单颗金刚石磨粒的平均载荷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陶瓷磨削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金刚石钻头磨削钻孔的陶瓷材料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陶瓷材料虽然以脆性断裂去除为主,但也有部分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烧结金刚石钻头 钻孔工艺 表面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复合材料螺旋铣削力和制孔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周云光 刘记 +1 位作者 王书海 贾士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2238,共8页
为了探究SiCp/Al复合材料螺旋铣削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以及铣削力和制孔质量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仿真对加工表面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探索了工艺参数对铣削力、孔壁加工形貌、出入口棱边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 为了探究SiCp/Al复合材料螺旋铣削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以及铣削力和制孔质量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仿真对加工表面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探索了工艺参数对铣削力、孔壁加工形貌、出入口棱边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铣削过程中铣削力随主轴转速增大而降低,随螺距和公转转速增大而增大;加工表面形貌均匀性随主轴转速增大而提高,随螺距和公转转速增大而降低;出口棱边质量随主轴转速和公转转速的增大而提高,随螺距增大而降低;入口棱边质量随主轴转速和螺距的增大而降低,公转转速对入口棱边质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铣削 铣削力 表面形成机理 出入口损伤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薄膜铜衬底超精密抛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从容 吕冰海 +1 位作者 邓乾发 任尹飞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采用聚氨酯抛光盘和绒布抛光垫对铜衬底进行超精密抛光工艺研究,对铜衬底的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以及铜衬底表面组织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铜衬底在超精密抛光时,不同抛光条件对其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抛... 本文采用聚氨酯抛光盘和绒布抛光垫对铜衬底进行超精密抛光工艺研究,对铜衬底的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以及铜衬底表面组织结构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铜衬底在超精密抛光时,不同抛光条件对其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以及抛光压力对铜衬底的表面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氨酯抛光盘和绒布抛光垫可以消除划痕,抛光后的铜衬底表面粗糙度可达Ra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薄膜 铜衬底 超精抛光 表面形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低指数面氢吸附稳定性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戴宪起 陈冬 刘亚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在Si低指数面(100)、(110)、(111)上的吸附结构.用两种不同的势(US-PP和PAW)对Si晶格常数优化,计算表明两种势对Si晶格常数的影响较小(仅为0.002 nm).US-PP势总能计算表明:对于Si体系,清洁Si表... 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氢在Si低指数面(100)、(110)、(111)上的吸附结构.用两种不同的势(US-PP和PAW)对Si晶格常数优化,计算表明两种势对Si晶格常数的影响较小(仅为0.002 nm).US-PP势总能计算表明:对于Si体系,清洁Si表面的(111)面最稳定;随氢环境的改变(氢化学势的不同),表面稳定结构也随着变化,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再构 氢吸附 表面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FeB薄片的超声辅助水基切割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志红 冯俊元 +7 位作者 张振宇 周淳琛 吕春哲 王明 张天宇 吴斌 万省作 王泽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27,共11页
目的通常采用金刚线切割工艺批量生产NdFeB薄片,其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线痕问题十分严重,提出超声水基切割液的金刚线切割新方法,以消除NdFeB薄片切割中的线痕,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并对超声辅助条件下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白光... 目的通常采用金刚线切割工艺批量生产NdFeB薄片,其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线痕问题十分严重,提出超声水基切割液的金刚线切割新方法,以消除NdFeB薄片切割中的线痕,降低其表面粗糙度,并对超声辅助条件下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白光干涉仪和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检测并分析了金刚线在各处的横向位移,分析其对切割表面线痕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线激光测量方法量取超声辅助和纯水切2种条件下的线弓偏移,并分析线弓的形成机理,研究材料去除形式、排屑润滑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线弓形成机制、线痕形成机制及表面形貌形成机制,揭示材料的去除机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给速度0.2 mm/min下,可将水切的表面粗糙度Ra控制在0.4μm以下,仅为油切的一半,而在超声辅助下的峰谷值(PV)仅为油切下的二分之一。在相同进给速度下超声辅助切割的线弓变形与水切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在进给速度0.2 mm/min下达到0.5 mm。结论水基切削液比油基切削液具有更好的排屑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切割表面的粗糙度,而在超声辅助下使金刚线在NdFeB表面进行微磨削,有效地消除了样品表面的线痕,超声辅助水基切割对NdFeB切割的表面质量具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金刚线切割 超声辅助 材料去除 表面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化锌晶体超精密切削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耿瑞文 谢启明 +4 位作者 张万清 康杰 梁悦青 杨晓京 李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硒化锌晶体在红外成像与激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典型软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机理目前尚不清晰,获得超光滑表面仍极具挑战。文中采用槽切法研究刀具负前角对硒化锌晶体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随切削... 硒化锌晶体在红外成像与激光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典型软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机理目前尚不清晰,获得超光滑表面仍极具挑战。文中采用槽切法研究刀具负前角对硒化锌晶体脆塑转变临界深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最大未变形切削厚度随切削参数变化规律,提出实现硒化锌晶体塑性域切削的理论模型。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拉曼光谱仪,系统分析了进给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完整性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提出表面缺陷形成机理,进而揭示硒化锌晶体材料去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锌晶体 脆塑转变深度 塑性域切削 表面缺陷形成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over free-form surface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苏亮 祝顺来 +1 位作者 肖南 高博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444-2453,共10页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s is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tructural gird that satisfies not only the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but also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Employing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a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orce flows on a free-form surface,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algorithm automatically plots the main stress trajectories on a 3D free-form surface,and adopts a modified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to generate the structural grid.Based 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an automatic grid generator named "St-Surmesh" is developed for the pract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The surface geometry of one of the Sun Valleys in Expo Axis for the Expo Shanghai 2010 is select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for validat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Comparative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demonstrate how different structural grids affect the design of a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 generation free-form surface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geometry stress trajectory advancing front meshing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