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表面弥散系数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袁丽华 张冰 +1 位作者 朱斌 陈君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结果:20例乳腺癌及16例良性乳腺病变完成弥散成像...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面弥散系数(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病变(恶性肿瘤20例,良性病变16例)进行磁共振DWI检查,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结果:20例乳腺癌及16例良性乳腺病变完成弥散成像。恶性肿瘤组ADC值(0.784±0.178)×10-3mm2/s明显小于良性病变ADC值(1.734±0.345)×10-3mm2/s(P<0.05,b=800s/mm2)。结论: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表面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ADC值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小华 吕衍春 +6 位作者 梁康福 苏镇培 殷梅 罗柏宁 孟悛悱 黄如训 李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0,T001,共4页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 目的 用弥散磁共振成像观察实验性脑梗死灶水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方法 用 60只SD大鼠行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 (RHRSP)模型 ,在术后 1 0周按Longa’s方法改良行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术。分别在闭塞 1 2h内的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 48h后行T2加权成像 (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 ,完成检查后将大鼠处死行TTC染色 ,比较在闭塞不同的时间点上在两次T2WI和DWI上病灶的演变和ADC值的改变。结果 缺血中心区的ADC值为 ( 0 45± 0 0 1 )× 1 0 - 5cm2 /s,半暗带为 ( 0 5 6± 0 0 2 )× 1 0 - 5cm2 /s,对侧平均值为 ( 0 66± 0 0 2 )× 1 0 - 5cm2 /s,相邻正常信号组织平均值为 ( 0 65± 0 0 3)× 1 0 - 5cm2 /s,经方差分析表明 ,前三者相互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 48h后 ,在 3h内复流各组梗死灶的平均ADC值为 ( 0 65± 0 0 2 )× 1 0 - 5cm2 /s ,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而在 6h后复流各组的平均ADC值为 ( 0 70± 0 0 3)× 1 0 - 5cm2 /s,与相邻正常信号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实验性MCAO 1 2h内缺血或梗死灶的ADC值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值 弥散磁共振成像 实验性脑梗死 表面弥散系数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莉 任广 +2 位作者 汤伟军 李克 耿道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评价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及DWI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31例(Ⅰ级3例、Ⅱ级28例),高级别胶质瘤50例(Ⅲ级21例、Ⅳ级29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 目的:评价肿瘤最小ADC值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常规MRI及DWI资料,其中低级别胶质瘤31例(Ⅰ级3例、Ⅱ级28例),高级别胶质瘤50例(Ⅲ级21例、Ⅳ级29例)。在ADC图上测量肿瘤组织最小ADC值。统计学方法应用成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低级别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1.279±0.270)×10-3mm2/s]高于高级别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849±0.185)×10-3mm2/s](P<0.001),高于Ⅲ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92±0.201)×10-3mm2/s](P<0.001),也高于Ⅳ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0.797±0.156)×10-3mm2/s](P<0.001),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平均最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69)。肿瘤最小ADC值与胶质瘤级别呈显著负相关(r=-0.699,P<0.001)。结论:肿瘤最小ADC值有助于胶质瘤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T_2WEPI序列在诊断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运军 刘斯润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1-66,共6页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EPI、T2W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  目的:了解DW和T2W平面回波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区别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单次激发三向同性DW/T2WEPI、T2WFSE和常规T1WSE序列对36例病人进行MR扫描,其中有18例非出血性梗死的病人,18例出血性梗死的病人。测量感兴趣区(ROI)及对侧相应解剖部位的表面弥散系数(ADC)值及T2W信号强度值,由此计算相对ADC(rADC)、T2WEPI和FSET2W相对信号强度比(rSIR)。结果:(1)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病灶都表现出ADC的降低;(2)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T2WEPI上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而急性非出血性脑梗死在T2WEPI和FSET2W上表现正常或稍高信号;(3)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脑梗死都表现出DWI的高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发病4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表现为DWI的高信号,而发病6~48h之内的出血性病灶D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4)出血性脑梗死中病灶处ADC的降低会比非出血性脑梗死持续得更久。结论:结合三向同性DWI和T2WEPIMR成像能够比常规MRI更准确地检测和鉴别出急性出血性和非出血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