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Cl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碳氟骨架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1
作者 王国栋 李钲 +4 位作者 陈日耀 黄雪红 杨宇 陈晓 金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摩尔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P(VDF-co-CTFE)-g-PS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磺酸钠成功接枝在碳氟主链结构上,所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显示阳离子膜表面的相分离形态;在130℃反应7 h制得的阳离子膜的吸水率为80.02%,膨胀率为8.89%,离子交换容量达4.54 mmol/g,电导率为0.50 mS/cm。文中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在高盐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均相 阳离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活性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识别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梅花 牛玉玲 +3 位作者 龚艳茹 王玥 王惠军 龚波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物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氯甲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N,N-2-甲基乙胺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表观反应级数研究(英文)
3
作者 江成发 张允湘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为了研究甲基丙烯酸-N,N-2-甲基乙胺酯(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表观反应级数,应用初级自由基的原子转移化学反应平衡、链自由基的链增长反应以及链自由基的原子转移化学反应平衡等三类基元反应构成的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 为了研究甲基丙烯酸-N,N-2-甲基乙胺酯(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表观反应级数,应用初级自由基的原子转移化学反应平衡、链自由基的链增长反应以及链自由基的原子转移化学反应平衡等三类基元反应构成的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通过建立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链引发体系中,链引发剂和催化剂的表观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在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链引发体系中,链引发剂EBIB和催化剂溴化亚铜的表观反应级数均为0.8985。研究了在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中,链引发剂和总的链增长自由基的浓度随单体转化率的变化关系。在聚合反应初期,总的链增长自由基的浓度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当单体转化率达到40%时,总的链增长自由基的浓度近似保持为常数。链引发剂的浓度在反应初期迅速减少,表明在DMAE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早期,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初级自由基,这些初级自由基使得大部分的链自由基在很短的时间内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反应 丙烯酸-N N-2-乙胺酯 表观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政 高原 +2 位作者 王佳瑜 张俊虎 杨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2-1455,共4页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CdS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分离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卫引茂 卜春苗 王超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51,865,共15页
基于固相吸附的分离富集技术在生命、环境、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以及选择性对提高目标物的分离富集效率有重要作用。文中拟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发展的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以及用该技术... 基于固相吸附的分离富集技术在生命、环境、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以及选择性对提高目标物的分离富集效率有重要作用。文中拟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发展的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以及用该技术制备的高容量和选择性吸附剂及其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评述,以期对这一领域发展、研究趋势及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富集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构建生物抗污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雨 张景迅 +1 位作者 赵文祥 裴晓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1,42,共3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对SI-ATRP构建生物抗污涂层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生物抗污涂层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膜分离上的应用
7
作者 邱建华 张延武 +1 位作者 张浩勤 刘金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7-169,174,共4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SI-ATRP在膜表面亲/疏水改性、生物相容性及膜制备上的应用,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改性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偶氮苯聚合物刷
8
作者 闫福丰 李彦山 +3 位作者 豆君 李桂娟 王要丽 张治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7,15,共4页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偶氮苯聚合物可成功地接枝在金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聚合物刷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引发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娟 江龙 +1 位作者 潘凯 淡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8-71,共4页
以含双官能团的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CM TM S)为引发剂,CuC l/ligand为催化剂体系,二甲苯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重点研究了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1H-NM R表征,证明PMMA是由CM TM S引发... 以含双官能团的4-(氯甲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CM TM S)为引发剂,CuC l/ligand为催化剂体系,二甲苯为溶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重点研究了配体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1H-NM R表征,证明PMMA是由CM TM S引发MMA聚合而得。聚合转化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结果表明,分别采用具有长链烷基的4,4'-二壬基-2,2'-联吡啶(dN bpy)和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PM DETA)为配体,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好,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分别为1.27和1.30);而采用2,2'-联吡啶(bpy)为配体,所得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远远偏离理论分子量随转化率变化关系,且分子量分布相对较宽(M-w/M-n为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双官能团引发 4-(氯甲)苯三甲氧硅烷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溴代环己酮引发的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10
作者 王冠军 石艳 +1 位作者 付志峰 杨万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31-1533,共3页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carried out with an α-haloketone, 2-bromocyclohexanone, as the init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CuBr/Cu/2,2′-bipyridine or CuBr/ N,N,N′,N″,N″-pentamethyldiethyl...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carried out with an α-haloketone, 2-bromocyclohexanone, as the initiator in the presence of CuBr/Cu/2,2′-bipyridine or CuBr/ N,N,N′,N″,N″-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 catalytic system.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eded in a living fashion with that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nomer conversion and the polydispersity was relatively low through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especially with CuBr/N,N,N′,N″,N″-pentamethyldiethylenetriamine as the catalyst. The initiation efficiency of 2-bromocyclohexanone in both catalysis systems was about 80%. 1H NMR and 13C NMR verified the presence of 2-oxocyclohexyl and bromine atom at the both ends of polystyrene chain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the 2-bromocyclohexan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溴代环己酮 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引发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PS-g-PMMA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永峰 刘晓宁 +1 位作者 魏荣卿 黄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21-2627,共7页
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CuCl/CuCl2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成功在PS-acyl-Cl表面接枝上PMMA分子链而获得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 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CuCl/CuCl2及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成功在PS-acyl-Cl表面接枝上PMMA分子链而获得聚苯乙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g-PMMA)。考察了催化剂、反应温度、溶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氯乙酰基担载量3.44 mmol.g-1的PS-acyl-Cl,15h可获得增重率687%的PS-g-PMMA,且反应表现出一级动力学特征(k=5.13×10-5s-1)。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得到不同PMMA接枝链长的PS-g-PMMA。反应得到的PS-g-PMMA经水解后有望作为高担载量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或进一步功能化后作为酶的柔性固定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 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接枝-聚甲丙烯酸甲酯 表面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4
12
作者 谷玉荣 朱秀林 +2 位作者 程振平 陈健英 路建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300,共4页
采用FeCl2·4H2O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配位剂,2-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甲苯作溶剂,进行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所... 采用FeCl2·4H2O为催化剂,三苯基膦为配位剂,2-溴丙酸乙酯为引发剂,甲苯作溶剂,进行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通过扩链反应及聚合物端基分析证实了丙烯酸十八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十八酯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催化剂 三苯 配位剂 2-溴丙酸乙酯 引发 甲苯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高分子膜亲水化/功能化构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易砖 徐又一 +2 位作者 朱利平 董汉棒 朱宝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膜表面,得到了抗污染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开关响应迅速等多种功能性表面层。直接的表面引发改性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引发 改性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新型螯合树脂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琴会 王超展 卫引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79-2584,共6页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基质,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树脂表面,再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与微孔分析仪...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基质,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树脂表面,再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与微孔分析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树脂表面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量和IDA含量及对Ni(Ⅱ),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聚合时间为18 h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29,1.19和0.83 mmol/g.结果表明,SI-ATRP是制备高吸附容量及吸附容量可控的螯合树脂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化聚苯乙烯树脂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亚氨二乙酸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含铁型负载催化剂及其应用
15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4,共1页
以高比表面积的交联聚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粉体作为催化剂的负载载体.三卤化铁配位络合,形成负载催化剂,该催化剂与常规偶氮类等引发剂、单体、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固液反应体系.可以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该反应不需要具有强毒性的卤... 以高比表面积的交联聚丙烯酸离子交换树脂粉体作为催化剂的负载载体.三卤化铁配位络合,形成负载催化剂,该催化剂与常规偶氮类等引发剂、单体、溶剂按一定比例组成固液反应体系.可以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该反应不需要具有强毒性的卤化物作引发剂,只需用常规引发剂即可,避免了卤化物引发剂的毒性。反应结束后可简单将产物与催化剂分离,产物中的金属催化剂残余量低,催化剂经活化后可以循环利用,避免了催化剂无法回收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 负载催化剂 可控自由聚合 高比表面 单体 金属催化剂 产物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配位 卤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MD数字掩模的光引发表面ATRP制备聚乙二醇聚合物刷微图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海利 马玉录 +3 位作者 马康 刘嵩 谢林生 沙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8-155,共8页
以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数字掩模技术为基础,以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为光氧化还原催化剂,以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光引发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硅片表面实现了复杂图案形状聚乙二醇(PEG)聚合物刷微... 以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的数字掩模技术为基础,以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为光氧化还原催化剂,以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光引发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硅片表面实现了复杂图案形状聚乙二醇(PEG)聚合物刷微图案的快速制备(小于10 min)。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学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最小10μm图形线宽的PEG聚合物刷微图案,且聚合物刷厚度和图形精度受到催化剂浓度、单体浓度的影响。综合考量聚合物刷厚度与图形精度,优选的催化剂浓度为1. 22 mmol/L,单体浓度为1. 22 mol/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染色牛血清蛋白在PEG聚合物刷微图案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所得PEG聚合物刷微图案能够在硅片表面实现不同区域的非特异性抗蛋白吸附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镜器件 数字掩模 引发表面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乙二醇聚合物刷微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自由基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清泉 陈焕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59,63,共5页
自由基聚合是生产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重要方法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综合了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的优点 ,使自由基聚合具有可控性。本文对目前可以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途径和各自机理进行介绍 ,指出应该重视对“活性”
关键词 自由聚合 活性/可控自由聚合 高分子量聚合 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 原子转移 引发转移终止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彦 蔡敏 +3 位作者 史红岩 许胜 张洪文 宋仁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141,共4页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PMMA、PS和PS/KH570共聚物(Poly(St-co-KH570))都接枝到玻璃片表面。凝胶渗透色谱(GPC)数据表明游离PMMA与PS的数均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且分子量分布系数较低。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玻璃的表面疏水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当KH570体积含量为80%时,水接触角增大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玻璃 接触角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ATRP技术制备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焦琳娟 徐先燕 +1 位作者 吴晓莹 赵存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基于DFT计算,优选出甲基对硫磷(MP)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的配比为1∶2∶1,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核壳式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P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基于DFT计算,优选出甲基对硫磷(MP)和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4-乙烯基吡啶(4-VP)的配比为1∶2∶1,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核壳式磁性甲基对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MP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结合磁固相萃取(M-SPE)技术和气相色谱(GC)研究了其对MP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Fe3O4@MPIPs对模板分子MP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在30 min内快速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11.5 mg·g^-1;与乐果和马拉硫磷相比,Fe3O4@MPIPs对MP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57和5.10,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4.11和4.18.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聚合物可用于土豆样品中MP的快速分离富集,其加标回收率为87.4%—99.4%,RSD为3.6%—4.5%;重复使用5次后,Fe3O4@MPIPs回收率仍在90.3%以上,吸附量仍保持在第1次吸附量的8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式磁性分子印迹聚合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对硫磷 功能单体 DFT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端基官能化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苗青 曲建波 +2 位作者 张斐斐 田荟琳 张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108,共8页
端基官能化聚合物是指那些在聚合物末端或悬垂端含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它们可发挥交联剂或扩链剂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不同结构特点的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星型、超支化或树状聚合物。文章主要对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法、原子... 端基官能化聚合物是指那些在聚合物末端或悬垂端含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它们可发挥交联剂或扩链剂的作用,从而制备出不同结构特点的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星型、超支化或树状聚合物。文章主要对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NM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等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制备端基官能化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在功能性聚合物制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活性自由聚合 官能化聚合 引发转移终止剂法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氮氧自由活性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