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SiO_2-g-PMAA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丁 高保娇 位霄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 将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键合在硅胶微粒表面,得到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MAA)在硅胶微粒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0.30 g/g)的接枝微粒SiO2-g-PMAA;研究了影响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为40℃。已接枝到硅胶表面的聚合物层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适宜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1%,适宜的单体质量分数为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硅胶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非水介质中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接枝微粒PHEMA-SiO_2及其对槲皮素的氢键吸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璐璐 孟建 +1 位作者 李延斌 高保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首先,将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上的巯基(—SH)键合在微米级硅胶(SiO2)微粒表面,得到了改性微粒MPMS-SiO2。在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使溶液中的过氧化苯甲酰(BPO)与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构成表面引发体系(... 首先,将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上的巯基(—SH)键合在微米级硅胶(SiO2)微粒表面,得到了改性微粒MPMS-SiO2。在非水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使溶液中的过氧化苯甲酰(BPO)与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构成表面引发体系(—SH/BPO),于非水介质中在硅胶微粒表面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聚合,成功制备出接枝微粒PHEMA-SiO2,接枝度高达28g/100g。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PHEMA-SiO2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主要因素对HEMA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了PHEMA-SiO2对槲皮素(Quercetin)的氢键吸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H/BPO引发体系可以顺利地引发HEMA在非水介质中的接枝聚合,适宜的温度为65°C,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PHEMA-SiO2与槲皮素分子之间会产生多位点普通氢键与π型氢键两种氢键相互作用,使PHEMA-SiO2对槲皮素具有强吸附能力。溶剂分子对槲皮素的竞争吸附以及温度的升高均可使槲皮素在极性溶剂或质子性溶剂中吸附容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硅胶微粒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氢键相互作用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在生物相容性微球CPVA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正国 高保娇 +1 位作者 雷青娟 陈志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铈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有效地引发MAA在CPVA微球的表面接枝聚合,当铈盐浓度为4.9×10-3 mol/L、硫酸浓度为0.17mol/L、反应温度为45°C、单体浓度为0.54mol/L时,每100g接枝微球CPVA-g-PMAA可接枝PMAA 3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醇微球 甲基丙烯酸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铈盐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杨青 徐锐 +1 位作者 门吉英 高保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185,共7页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SiO_2。研究结果表明,印迹微粒MIP-QP/SiO_2对FA具有高度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对FA的结合容量高达182 mg/g。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缩酚酸绿原酸,印迹微粒对阿魏酸的选择性系数高达7.15;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分子十分相似的酚酸咖啡酸,印迹微粒对FA的选择性系数也达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阿魏酸 分子表面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接枝微粒PSSS/SiO_2的制备及其对水介质中含氮杂环农药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程伟 高保娇 施雪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9,共8页
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将阴离... 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将阴离子聚电解质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接枝于硅胶微粒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SSS/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Zeta电位测定等多种手段对接枝微粒PSSS/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接枝微粒PSSS/SiO2对抗蚜威和特丁津两种含氮杂环农药分子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静电相互作用下,接枝微粒PSSS/SiO2对含氮杂环农药分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抗蚜威和的特丁津的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104 mg.g-1及95 mg.g-1,且当水介质的pH=4时,吸附容量最高.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接枝微粒PSSS/SiO2既具有阴离子聚电解质PSSS的功能性,又具有硅胶微粒优良的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领域,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功能复合微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磺酸钠 硅胶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抗蚜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接枝微滤膜PSF-g-PVI的制备及其对砷酸根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杜瑞奎 冯晓琴 +3 位作者 高保娇 安富强 高丰 张于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59-1862,共4页
采用表面引发的接枝聚合新方法,将功能单体1-乙烯基咪唑(Ⅵ)接枝聚合于聚砜(PSF)微滤膜表面,制得了功能微滤膜PSF-g-PVI,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镜(SEM)对PSF-g-PVI进行了表征,考察研究了该功能微滤膜对水介质中毒性阴离子砷酸根的... 采用表面引发的接枝聚合新方法,将功能单体1-乙烯基咪唑(Ⅵ)接枝聚合于聚砜(PSF)微滤膜表面,制得了功能微滤膜PSF-g-PVI,采用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镜(SEM)对PSF-g-PVI进行了表征,考察研究了该功能微滤膜对水介质中毒性阴离子砷酸根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凭借静电吸附作用,接枝微滤膜PSF-g-PVI对As(Ⅴ)阴离子可产生强吸附作用。PSF-g-PVI对As(Ⅴ)阴离子的吸附量则随pH值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pH=5时具有最大吸附量6.92μmol/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乙烯基咪唑 功能微滤膜 表面引发聚合 吸附 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的紫外光诱导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7
作者 葛伟禹 陈肖博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当原料配比m(BP)∶m(DMAAm)∶m(acetone)=5∶100∶1000,反应时间为5min时,样品的接枝率和单位面积接枝量分别达到了0.330%和0.87mg/cm2,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有PDMAAm的玻璃表面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伯胺分子层 二苯甲酮 紫外光诱导自由基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铬酸根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静 高保娇 张婷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493,共9页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首先实施了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含叔胺基团的单体)在硅胶微粒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DMAEMA/SiO2;然后以环氧氯丙烷为试剂,使接枝的大分子PDMAEMA发生季铵化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的季铵化(Quaternization)转变,制得了功能微粒QPDMAEMA/SiO2;考察了该功能微粒对CrO2-4阴离子的强吸附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新型离子表面印迹技术,以CrO2-4阴离子为模板离子,己二胺为交联剂,对功能微粒表面的大分子链QPDMAEMA/SiO2进行了离子印迹,制备了CrO2-4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深入研究了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表面印迹材料对CrO2-4阴离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NO-3和HPO2-4离子,印迹材料IIP-QPDMAEMA/SiO2对CrO2-4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高达8.39和10.02,显示出很高的离子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根离子 离子表面印迹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 季铵化反应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高氯酸铵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培培 宫铭 +3 位作者 杨英 边雷 郭琪 张亚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67,共3页
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将甲基丙烯酸接枝聚合到活性炭表面,用于处理高氯酸铵污染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吸水率明显提高,高氯酸铵吸附量2. 28 mg/g,吸附平衡时间10 min。与活性炭相比,吸附量提高了2. 2倍,吸附平衡时间降低了60%。
关键词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活性炭 吸附 高氯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大孔杂化SiO2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10
作者 赵斌 黄艳 +1 位作者 张旭 王小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7-984,共8页
将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与有序大孔材料独特的有序开孔结构相结合,在制备的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3DOM Si O2)孔壁上可控接枝带有功能基团的聚合物链段,制备3DOM杂化材料。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SI-ATRP)接枝技术在3DOM Si O2孔... 将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与有序大孔材料独特的有序开孔结构相结合,在制备的三维有序大孔二氧化硅(3DOM Si O2)孔壁上可控接枝带有功能基团的聚合物链段,制备3DOM杂化材料。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SI-ATRP)接枝技术在3DOM Si O2孔壁上可控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链段,讨论了接枝条件对接枝量及接枝链段分子量的影响,并利用FTIR、SEM、TGA、GPC等对接枝过程进行了表征。PGMA接枝链段上环氧基团可进一步与亲核试剂(二乙醇胺,浓硫酸和二乙烯三胺)发生开环反应,得到一系列带有不同官能团的具有较高接枝密度的功能杂化多孔材料,同时,利用该种材料对水中的水杨酸进行了吸附实验,吸附结果表明经二乙烯三胺开环后得到的功能化多孔材料对水杨酸具有很高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功能化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吸附 水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