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SBS的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唐龙祥 石洪莹 +1 位作者 刘春华 梁甘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0,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改性。透射电镜(TEM)、力学性能与热重分析(TGA)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SBS中分散比较均匀,使S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明显高于纯SBS与SBS/SiO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与纯SBS及SBS/SiO2复合材料相比,SBS/SiO2-g-PS的高温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了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纳米SIO2 聚苯乙烯 复合粒子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识别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梅花 牛玉玲 +3 位作者 龚艳茹 王玥 王惠军 龚波林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 首次以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CMCPS)为载体和大分子引发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19)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溴化铜/2,2’-联吡啶(CuBr/Bpy)为催化剂,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技术,制备了2,4-二氯苯氧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2,4-DMIPs),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比例对该印迹聚合物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动态、静态及竞争试验考察了该印迹聚合物对2,4-D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4-DMIPs对模板分子2,4-D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2,4-二氯苯酚和2,4-二氯苯甲醛相比,2,4.DMIPs对2,4-D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84和3.75,相对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31和2.29。采用Scatchard模型分析,可以得到两类结合位点,计算得到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分别为76.92和142.91mg/g,离解常数亿分别为632.91和2309.47mg/L。将2,4-D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对豆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0%,方法的检出限为20ng/g。该印迹聚合物可以富集分离测定2,4.D,稳定性好,并且能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氯甲化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2 4-二氯苯氧乙酸 分子印迹聚合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分离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卫引茂 卜春苗 王超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51,865,共15页
基于固相吸附的分离富集技术在生命、环境、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以及选择性对提高目标物的分离富集效率有重要作用。文中拟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发展的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以及用该技术... 基于固相吸附的分离富集技术在生命、环境、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以及选择性对提高目标物的分离富集效率有重要作用。文中拟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发展的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以及用该技术制备的高容量和选择性吸附剂及其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评述,以期对这一领域发展、研究趋势及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富集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构建生物抗污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魏雨 张景迅 +1 位作者 赵文祥 裴晓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1,42,共3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构建抗污涂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表面ATRP技术的快速发展,将SI-ATRP应用于合成聚合物刷从而构建功能性生物抗污涂层已取得了大量显著成果。综述了在不同膜表面构建聚合物刷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并对SI-ATRP构建生物抗污涂层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生物抗污涂层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膜分离上的应用
5
作者 邱建华 张延武 +1 位作者 张浩勤 刘金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7-169,174,共4页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是在材料表面获得可控聚合物刷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膜分离的对象,通过SI-ATRP法引入不同的活化基团,使膜表面"活化",可设计出具有新型结构及性能的分离膜。综述了SI-ATRP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SI-ATRP在膜表面亲/疏水改性、生物相容性及膜制备上的应用,最后对其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改性 聚合物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偶氮苯聚合物刷
6
作者 闫福丰 李彦山 +3 位作者 豆君 李桂娟 王要丽 张治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7,15,共4页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 通过重氮偶合法合成带有光学活性官能团的偶氮苯化合物,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金膜基体表面制备光学活性偶氮苯聚合物刷.用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偶氮苯聚合物可成功地接枝在金膜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聚合物刷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政 高原 +2 位作者 王佳瑜 张俊虎 杨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52-1455,共4页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 结合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气/固反应制备CdS纳米微粒/聚苯乙烯核壳微球.以表面富含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微球为基底,利用开环反应在水相中一步接枝表面引发剂,然后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镉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后通入H2S气体原位生成CdS纳米微粒.生成的CdS纳米微粒复合的核壳微球呈草莓状形貌,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CdS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接枝改性纳米纤维素及其功能化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许超群 俞娟 +2 位作者 范一民 王基夫 储富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2-1043,共22页
纳米纤维素不仅具有天然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和特性,还具有纳米粒子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纳米纤维素表面存在丰富的羟基,导致表面化学性质单一,需要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拓宽应用领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 纳米纤维素不仅具有天然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和特性,还具有纳米粒子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纳米纤维素表面存在丰富的羟基,导致表面化学性质单一,需要对其进行化学改性拓宽应用领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能够对纳米纤维素表面进行接枝改性,从而赋予纳米纤维素多样化的功能特性,是纳米纤维素高值化应用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ATRP法以及四种新型ATRP法在纳米纤维素表面接枝改性中的应用进展;随后介绍了ATRP法在纳米纤维素端基接枝改性中的应用进展;然后分别介绍了ATRP改性的纳米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在纳米复合增强、智能响应、环保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最后总结了ATRP法改性纳米纤维素存在的难点,并展望了未来ATRP法在纳米纤维素接枝改性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改性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制备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对真丝接枝改性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4
9
作者 肖勇 邢铁玲 陈国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6-710,共5页
为促进真丝接枝改性技术的实用化,研究了以水作介质,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为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制备接枝改性真丝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液pH8、单体浓度0.225 mol/L、催化体系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与CuBr的摩... 为促进真丝接枝改性技术的实用化,研究了以水作介质,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为单体,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制备接枝改性真丝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液pH8、单体浓度0.225 mol/L、催化体系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与CuBr的摩尔比为2∶1、催化剂CuBr浓度0.24 mmol/L、反应时间1 h对真丝的接枝改性效果较好。接枝改性后真丝的强度略有下降,但白度及回潮率基本没有变化,并且以水为介质应用ATRP法接枝改性真丝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真丝 共聚 工艺条件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基团引发PMMA在纳米TiO_2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俊杰 崔晶 +3 位作者 庄毅 张玉梅 王彪 王华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9-284,共6页
采用表面接枝反应的方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KH560,进而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偶氮基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并通过IR、SEM、TEM、DSC和TG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约60min时... 采用表面接枝反应的方法,在纳米TiO2上接枝偶联剂KH560,进而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偶氮基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并通过IR、SEM、TEM、DSC和TG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约60min时,TiO2表面的接枝率达42.9%;当搅拌速率为1.0×104r/min时,TiO2均匀分散在PMMA基体中;TiO2粒子的加入使得PMMA的热稳定性有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表面 表面引发 自由聚合 聚甲丙烯酸甲酯 搅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甲基苯乙烯共聚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春红 张爱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 通过偶氮二异丁氰(AIBN)引发苯乙烯(St)与对氯甲基苯乙烯(p-CMS)共聚,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co-CMS),在氯化亚铜/四甲基乙二胺(CuC l/TMEDA)催化下,以此二元共聚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P(S-g-MMA)。大分子引发剂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得到了确认,并测定了接枝共聚物的平均支链数目、平均支链长度、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支链数目及长度可控,接枝效率高达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共聚物 苯乙烯 对氯甲苯乙烯 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巯基-AIBN表面引发体系制备接枝微粒PGMA-SiO_2及其功能性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林交 高保娇 胡伟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30,共8页
先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然后使改性微粒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构成巯基-AIBN引发体系,引发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制得了... 先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改性,然后使改性微粒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构成巯基-AIBN引发体系,引发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聚合,制得了高接枝度(23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对影响GMA接枝聚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对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以对氨基苯磺酸钠为试剂,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反应,对PGMA-SiO2接枝微粒进行了功能化改性,将阴离子基团苯磺酸钠(BSNa)键合于接枝大分子PGMA侧链,制得功能接枝微粒BSNa-PGMA-SiO2,并初步研究了其功能性。研究表明,受溶液中的AIBN分解反应的诱导,改性硅胶微粒表面的巯基会发生氢原子转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硫自由基,使GMA可在硅胶微粒表面有效地发生接枝聚合。接枝聚合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AIBN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8%。功能接枝微粒BSNa-PGMA-SiO2表面携带有高密度的负电荷,对苦参碱和金雀花碱等生物碱分子具有强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硅胶 原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聚氯乙烯进行化学改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文俊 董宇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途径成功实现了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在聚氯乙烯 (PVC)上的接枝共聚 ,得到了接枝共聚物 PVC- g- PBMA。与其它现存的 PVC化学改性方法不同 ,经上述途径得到的聚合产物中只有接枝共聚物PVC- g- PBMA,而不存在均聚...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途径成功实现了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在聚氯乙烯 (PVC)上的接枝共聚 ,得到了接枝共聚物 PVC- g- PBMA。与其它现存的 PVC化学改性方法不同 ,经上述途径得到的聚合产物中只有接枝共聚物PVC- g- PBMA,而不存在均聚物 PBMA或未参与共聚的 PVC。DSC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的接枝共聚物 PVC- g- PBMA都只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Tg,且该值随其中 PBMA比例的增大而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化学改性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丙烯酸丁酯 塑料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高分子膜亲水化/功能化构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砖 徐又一 +2 位作者 朱利平 董汉棒 朱宝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膜表面,得到了抗污染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开关响应迅速等多种功能性表面层。直接的表面引发改性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引发 改性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引发接枝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彦 蔡敏 +3 位作者 史红岩 许胜 张洪文 宋仁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141,共4页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 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化学键合于玻璃片表面,与α-溴代异丁酰溴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备表面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在玻璃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SI-ATRP)。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PMMA、PS和PS/KH570共聚物(Poly(St-co-KH570))都接枝到玻璃片表面。凝胶渗透色谱(GPC)数据表明游离PMMA与PS的数均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且分子量分布系数较低。接触角测试表明,改性后玻璃的表面疏水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当KH570体积含量为80%时,水接触角增大到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玻璃 触角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霞 邢铁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9-93,共5页
介绍了关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活化-失活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RATRP体系克服了常规ATRP体系中低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氧化的问题,AGETATRP体系显著降低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用量,ARGETATRP体系中残存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仅... 介绍了关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活化-失活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RATRP体系克服了常规ATRP体系中低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氧化的问题,AGETATRP体系显著降低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用量,ARGETATRP体系中残存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仅为(1~50)×10-6,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后处理,使其适合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同时介绍了ATRP在表面接枝上的应用,表面引发ATRP反应能改善材料的表面特性,同时具有接枝链分子量及分布可控和高接枝率的优点,使其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使材料表面图案化、提高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制备梳型的聚合物刷以及在纳米磁铁矿和真丝表面引发的ATRP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研究进展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方法合成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成龙 魏增江 +2 位作者 田冬 李春普 刘伟良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0-83,共4页
从聚合物刷基底的选择和聚合方法的优化两方面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聚合物刷在图案化材料表面、提高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合物刷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在合成预定结构聚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金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9,共5页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有效方式。结合聚合物的分子设计,运用这种聚合方法可以合成出多种多样预定结构的聚合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星形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 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有效方式。结合聚合物的分子设计,运用这种聚合方法可以合成出多种多样预定结构的聚合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星形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梳形聚合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反应 合成 预定结构 聚合 应用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 交替共聚物 星形聚合 超支化聚合 梳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Ag复合材料
19
作者 屈龙 刘春华 +3 位作者 范保林 张奎 王俊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22,共4页
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键接可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并以此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MWNT表面的ATRP。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透射电镜(TEM)对接枝聚合物MWNT的结构和外观形貌进行了研究。... 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表面键接可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并以此引发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MWNT表面的ATRP。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透射电镜(TEM)对接枝聚合物MWNT的结构和外观形貌进行了研究。接枝在MWNT表面的PGMA与过量的乙二胺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具有吸附金属离子能力的MWNT,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得到聚合物包覆的Ag/MWNT杂化材料,并用TEM、扫描电镜(SEM)观察杂化材料的外观形貌。结果表明,用文中介绍的方法制备金属杂化的MWNT简便易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表面 银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新型螯合树脂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琴会 王超展 卫引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79-2584,共6页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基质,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树脂表面,再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与微孔分析仪...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CMPS)为基质,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反应将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接枝到树脂表面,再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螯合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与微孔分析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树脂表面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量和IDA含量及对Ni(Ⅱ),Cu(Ⅱ)和Pb(Ⅱ)的吸附容量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聚合时间为18 h时,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29,1.19和0.83 mmol/g.结果表明,SI-ATRP是制备高吸附容量及吸附容量可控的螯合树脂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甲化聚苯乙烯树脂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聚合 亚氨二乙酸 重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