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渗氮+离子注入对M2高速钢的表面复合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位 蔡珣 +1 位作者 陆明炯 陈秋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
对比了分别经可控渗氮、离子注入形成 Ti N及可控渗氮 +离子注入 Ti2 + 后 ,M2高速钢精冲模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渗氮 +离子注入 Ti2 +的复合处理工艺 ,可使零件的使用寿命获得明显提高。断口分析、表面硬度测试、金相分析、... 对比了分别经可控渗氮、离子注入形成 Ti N及可控渗氮 +离子注入 Ti2 + 后 ,M2高速钢精冲模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渗氮 +离子注入 Ti2 +的复合处理工艺 ,可使零件的使用寿命获得明显提高。断口分析、表面硬度测试、金相分析、XRD和 AES分析表明 ,寿命的提高是由于 :( 1 )用 Jonsson经验公式算得的该 Ti N注入层的真实硬度为 HV30 0 0 ,Ti N的超高硬度是寿命提高的根本原因 ;( 2 )该复合工艺可使 M2高速钢表面 Ti N注入层获得较厚较硬的氮化过渡层 ,增强了膜基间的结合力 ,从而提高了零件的抗磨损和抗冲击性能 ;( 3)渗氮层增加了钛离子的注入深度 ,获得了更宽的 Ti N改性层 ,用 JT- PR 所得到的模拟计算结果与此吻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高速钢 计算机模拟 表面复合改性 渗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的复合表面改性及功能特性 被引量:23
2
作者 赖晓明 康志新 李元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9-1307,共9页
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复合表面改性,分别对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表面特征、微弧氧化膜表面有机镀膜过程、微弧氧化膜与复合膜的润湿性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改性后,由于表面具有微纳... 采用微弧氧化与有机镀膜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复合表面改性,分别对微弧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及表面特征、微弧氧化膜表面有机镀膜过程、微弧氧化膜与复合膜的润湿性及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镁合金经微弧氧化改性后,由于表面具有微纳多孔粗糙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和极性分量,与蒸馏水接触时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和毛细管吸附力,且对强极性水分子具有很强的相溶性,使其蒸馏水的静态接触角接近0°,表现为超亲水特性;而微弧氧化膜表面再经有机镀膜复合改性后,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对强极性水分子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使其静态接触角达到113.7°,表现为疏水特性;微弧氧化膜经有机镀膜表面改性后,耐腐蚀性能明显改善,疏水复合膜层在0.1 mol/L NaCl溶液中,与基体相比,其动电位极化腐蚀电流密度减小3个数量级,而电化学阻抗提高3个数量级,表现为类似纯电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有机镀膜 复合表面改性 超亲水 疏水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表面改性协同增强Ti合金高温微动疲劳抗力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化 刘道新 +1 位作者 唐长斌 高广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9-605,共7页
研究了Ti 811(Ti8Al1Mo1V)钛合金表面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0Cr18Ni9膜层的膜基界面成分分布、膜基结合强度、膜层硬度和摩擦学行为。利用喷丸形变强化对IBED膜层进行后处理,拟达到联合提高钛合金高温微动疲劳抗力的目的。结果表明:离子... 研究了Ti 811(Ti8Al1Mo1V)钛合金表面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0Cr18Ni9膜层的膜基界面成分分布、膜基结合强度、膜层硬度和摩擦学行为。利用喷丸形变强化对IBED膜层进行后处理,拟达到联合提高钛合金高温微动疲劳抗力的目的。结果表明: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可以获得致密度高,晶粒细化,孔隙率低,膜基结合强度高的0Cr18Ni9膜层,从而显著提高了钛合金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离子束增强沉积0Cr18Ni9膜层的耐磨性能与喷丸形变强化引入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协同作用,使Ti 811合金在350℃高温下的微动疲劳抗力显著提高,并且高于喷丸强化或IBED膜层的单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动疲劳 复合表面改性 高温 喷丸强化 离子束增强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aCO_3粒子填充聚丙烯的结晶形态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万炜涛 于德梅 +1 位作者 郭秀生 曹继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 aCO3粒子对聚丙烯结晶形态的影响,并与单一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C aCO3粒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 aCO3粒子比单一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C aCO...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 aCO3粒子对聚丙烯结晶形态的影响,并与单一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C aCO3粒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 aCO3粒子比单一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C aCO3粒子有着更强的β晶诱导效应,可使复合材料β晶型的相对含量增加约为20%;而对于熔融温度和结晶度而言,其影响结果基本相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与单一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C aCO3粒子填充聚丙烯相比,复合表面改性剂处理纳米C aCO3粒子填充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改性 纳米CaCO3/PP复合材料 结晶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对PVC/nano-SiO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文广 时伟 +1 位作者 郧海丽 任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0-72,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聚氯乙烯(PVC)/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Nano-SiO2表面改性前后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加入量小于3%时,Nano-SiO2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小于4%时,其表面改性与否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基本没有影响;加入量超过3%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冲击性能;加入量超过4%后,表面改性Nano-SiO2使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并且它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及其与PVC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表面抑制颗粒污垢积聚特性分析
6
作者 刘坐东 王禹晨 +2 位作者 邢维维 赵波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928-4937,共10页
换热设备颗粒污垢一般指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在换热面上的积聚。开发了一种Ni-P-TiO_(2)防垢型复合改性表面,并将之用于板式换热器抑制纳米MgO颗粒污垢在换热表面的积聚。基于搭建的板式换热器颗粒污垢热阻动态监测实验系统,研究了... 换热设备颗粒污垢一般指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在换热面上的积聚。开发了一种Ni-P-TiO_(2)防垢型复合改性表面,并将之用于板式换热器抑制纳米MgO颗粒污垢在换热表面的积聚。基于搭建的板式换热器颗粒污垢热阻动态监测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冷却水流速(0.1~0.3 m/s)、入口温度(30~40℃)及纳米MgO浓度(100~400 mg/L)对Ni-P-TiO_(2)复合改性换热表面抑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污垢热阻渐近值减小了27.85%~34.41%;随着冷却水入口温度的升高,污垢热阻渐近值减小了25.15%~39.14%;随着MgO颗粒浓度的增加,热阻渐近值减小了26.15%~45.36%。结合Ni-P-TiO_(2)复合改性表面的表面能分析了其表面的抑垢性能,发现制备的Ni-P-TiO_(2)复合改性表面的表面能与纳米MgO颗粒污垢层的表面能相接近,符合Zhao提出的“最优表面能”抑垢理论。与常规板式换热器不锈钢表面相比,Ni-P-TiO_(2)复合改性表面不仅抑制了颗粒污垢的积聚,还降低了颗粒污垢的固着强度,使得积聚其上的颗粒污垢更容易被剥离换热表面,实现了换热表面持久高效抑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沉积物 复合改性表面 两相流 抑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N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于翔 王成彪 江功武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利用三极射频 直流负偏压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附着力较强的Si B 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所制备的Si B N复合薄膜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划痕试验和球 盘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薄膜与基... 利用三极射频 直流负偏压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附着力较强的Si B N复合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所制备的Si B N复合薄膜的组成和结构,通过划痕试验和球 盘摩擦磨损试验考察了薄膜与基体的附着力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控制工艺参数,并对试样基体施加适当的直流负偏压,可以制得含六方氮化硼(h BN)和立方氮化硼(c BN)混合相的Si B N复合薄膜;而在Si B N复合薄膜表面引入沉积MoS2薄膜可以改善其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N复合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复合表面改性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转管自动机炮尾体寿命提升技术研究
8
作者 刘建斌 刘丹 +3 位作者 朱朋立 张绍亮 何亚蒂 刘彦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炮尾体承受着射击过程中的高温以及连续瞬态强冲击载荷的恶劣工况,表面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大,造成炮尾体断裂,引起自动炮故障。为提高炮尾体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来提高炮钢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表面粗糙度、表... 炮尾体承受着射击过程中的高温以及连续瞬态强冲击载荷的恶劣工况,表面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大,造成炮尾体断裂,引起自动炮故障。为提高炮尾体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来提高炮钢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和疲劳寿命3个方面分别比较了传统干切削和声铣复合表面改性两种技术,结果表明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后的样品表面粗糙度为0.32μm,表面硬度相比基体硬度可以提高24%左右,炮尾体闭锁齿的疲劳寿命提高到原来的11倍以上。声铣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增加了材料表面的局部残余压应力,可以使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尾体 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 表面性能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ed SiCp reinforced Al-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11
9
作者 LÜ Pin-hui WANG Xiao-feng +2 位作者 DONG Cui-ge PENG Chao-qun WANG Ri-c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567-2577,共11页
The effects of SiCp surface modifications(Cu coating,Ni coating and Ni/Cu coating)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with C... The effects of SiCp surface modifications(Cu coating,Ni coating and Ni/Cu coating)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 matrix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with Cu,Ni and Cu/Ni,respectively,was carried out by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SiCp/Al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ed sintering followed by hot extr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C particles plays an effective role,which is relative to the type of surface coating,and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become stronger in the following order:untreated SiCp<Ni(Cu)-coated SiCp<Ni/Cu-coated SiCp.The Ni/Cu-coated SiCp/Al composites exhibit the bes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σUTS)and fracture strain(εf)of 389 MPa and 6.3%,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at of untreated-SiCp/Al composites,theσUTS andεf are enhanced by 19.3%and 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composite surface modification electroless pl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terfacial bo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A review of theorie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23
10
作者 LI Chun-quan LIANG Chao +4 位作者 CHEN Zhen-ming DI Yong-hao ZHENG Shui-lin WEI Shi SUN Zhi-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2589-2611,共23页
Calcium carbonate,which is widely employed as a filler added into the polymer matrix,has large numbers of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low cost,non-toxicity,high natural reserves and biocompa... Calcium carbonate,which is widely employed as a filler added into the polymer matrix,has large numbers of applications owing to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low cost,non-toxicity,high natural reserves and biocompatibility.Nevertheless,in order to obtain the good filling effect,calcium carbonate needs to be surface modified by organic molecules so as to enhance the dispersion and compatibility within the composites.This review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heory,methods,and applications progress of calcium carbonate with surface modification.Additionally,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are highlighted.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the fields of plastics,rubber,paper,medicin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discussed as well.Generally,this review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mod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um carbonate surface modification polymer-based composite monolayer coating modifica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