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纳米结构的电化学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1
作者 孙杰 许頔 +1 位作者 刁鹏 殷鹏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0-284,共5页
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导电玻璃表面成功地制备出了形貌均一的银纳米结构.所制备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密度与前驱体AgNO3的浓度、沉晶种电位、生长电位以及柠檬酸钠的加入均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合理地设... 利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氧化铟锡(ITO,Indium Tin Oxide)导电玻璃表面成功地制备出了形貌均一的银纳米结构.所制备银纳米结构的形貌和密度与前驱体AgNO3的浓度、沉晶种电位、生长电位以及柠檬酸钠的加入均有着重要的关系,只有合理地设置这些参数才能制得形貌和密度均较为理想的银纳米粒子.此外以对巯基苯胺(p-ATP,p-aminothiophe-nol)为探针分子,在633 nm的激光激发下对银纳米结构进行了表面增强拉曼效应(SERS,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在SERS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结构 电化学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共轭亚油酸基网状纳米金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樊晔 方云 +1 位作者 陈韩婷 高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33-1940,共8页
以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为绿色单体,通过简单的分子自组装和可控自交联反应制备聚共轭亚油酸(PCLA)聚集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PCLA聚集体的形貌呈现独特网状结构,其联结单元为来自于CLA胶束的膨大颗粒.采用氯金酸... 以天然不饱和脂肪酸共轭亚油酸(CLA)为绿色单体,通过简单的分子自组装和可控自交联反应制备聚共轭亚油酸(PCLA)聚集体.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显示,PCLA聚集体的形貌呈现独特网状结构,其联结单元为来自于CLA胶束的膨大颗粒.采用氯金酸在极性聚合物表面原位还原,2 d后在网状PCLA基底上制备得到以CLA胶束为核(20 nm)的网状纳米金结构,而且网状PCLA的原位还原作用与模板作用相结合是获得PCLA基网状纳米金的充分必要条件.与普通球形胶态金纳米颗粒[(5±1)nm]相比,PCLA基网状纳米金对苯硫酚具有更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对对硝基苯酚具有更好的催化还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网状聚集体 纳米金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Si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研究
3
作者 崔绍晖 符庭钊 +2 位作者 王欢 夏洋 李超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87,共7页
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灵敏度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制备了一种基于硅表面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衬底。首先利用低能反应离子注入的方法对单晶硅进行表面处理,制作高陡值度的墙壁结构。然后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式在硅片表面... 为了实现低成本高灵敏度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制备了一种基于硅表面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衬底。首先利用低能反应离子注入的方法对单晶硅进行表面处理,制作高陡值度的墙壁结构。然后采用电子束蒸发的方式在硅片表面蒸镀银膜,高密度的银纳米点阵列出现在侧壁表面,形成大量的热点。实验采用罗丹明6G(R6G)作为探针分子进行表征,发现获得最强拉曼信号的银膜厚度为40 nm,R6G的探测极限能达到10^(-14)mol/L;同时分析衬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发现在614 cm^(-1)和1 650 cm^(-1)处的拉曼信号特征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达到12.3%和14.3%,保存一个月的衬底测得的拉曼信号强度保持不变。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的制备高灵敏度增强拉曼效应衬底的方法,制备的衬底具有高信号可重复性和高稳定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反应离子注入 银纳米点 电子束蒸发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中群 任斌 +2 位作者 吴德印 毛秉伟 徐云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447,共14页
激光拉曼光谱作为研究电极 /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 ,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吸附和反应等基础问题并应用于电催化、腐蚀和电镀等领域 .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探讨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 激光拉曼光谱作为研究电极 /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方法 ,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吸附和反应等基础问题并应用于电催化、腐蚀和电镀等领域 .从方法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探讨检测灵敏度、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相关的联用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界面的主要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电化学界面 吸附 界面结构 光谱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有Ag纳米粒子的TiO_2准一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其SERS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立雅 嵇天浩 +1 位作者 韩鹏 孙宝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0-646,共7页
采用紫外光还原法和种子法制得了不同含量Ag纳米粒子负载的锐钛矿型TiO2准一维复合材料。用各种测试技术对产物的物相、形貌、Ag负载情况以及SERS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以紫外光还原法获得的产物中,Ag完全负载在TiO2纳... 采用紫外光还原法和种子法制得了不同含量Ag纳米粒子负载的锐钛矿型TiO2准一维复合材料。用各种测试技术对产物的物相、形貌、Ag负载情况以及SERS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在以紫外光还原法获得的产物中,Ag完全负载在TiO2纳米带表面,其粒径主要处在10~50nm,且Ag负载量随着还原次数增多而缓慢增加。而在此基础上,以种子法制得的产物中Ag负载量则显著增大,覆盖率可几乎达到100%。这种含Ag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检测吡啶分子的SERS活性,其Ag负载量越多,SERS效应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还原 种子法 TIO2纳米带 AG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界面可控合成银薄膜及其SERS研究
6
作者 赵海丽 姚开胜 +1 位作者 张军 卢伟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8-61,63,共5页
在互不相溶的离子液体-水(ILs-H2O)界面合成了由Ag颗粒组成的薄膜。采用不同的ILs,在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水([C10mim][PF6]-H2O)、1-癸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磺酰亚胺盐-水([C10mim][Tf2N]-H2O)和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水... 在互不相溶的离子液体-水(ILs-H2O)界面合成了由Ag颗粒组成的薄膜。采用不同的ILs,在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水([C10mim][PF6]-H2O)、1-癸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磺酰亚胺盐-水([C10mim][Tf2N]-H2O)和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水([C10mim][BF4]-H2O)界面分别合成了由Ag纳米片、纳米带和立方颗粒所组成的薄膜。所制备的Ag薄膜能够直接用作表面拉曼增强(SERS)研究的活性底物。而且,由纳米片以及纳米带组成的Ag薄膜显示出较强的SERS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水界面 可控合成 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roved uniformity of deposited metallic layer on hybrid micro/nano-structured Si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 two-step laser ablation for SERS applica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LI Long-fan ZHOU Rui +2 位作者 CUI Jing-qin YAN Huang-ping WANG Zhen-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312-3322,共11页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lowconcentration molecules detections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work proposes a rapid and accessible process to fabricate SER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lowconcentration molecules detections in the past decades. This work proposes a rapid and accessible process to fabricate SERS-active substrates with high uniformity and controllability based on two-step laser ablation. Laser beams directly ablate the surface of Si, concurrently creating microstructures and ejecting molten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thermal effect that nucleate in ambient air. The nuclei grow into nanoparticles and deposit over the surface. These nanoparticles,together with microstructures, improve the light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ERS-active substrates. Especially after Au thin film deposition, these nanoparticles can provide nanogaps as hotspots for SERS.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laser processing parameters for better performances are determined. Compared with substrates fabricated by single 1064 nm 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MOPA) laser ablation, substrates ablated by the primary 1064 nm MOPA laser and secondary UV pulsed laser show more uniform nanoparticles’ deposition over the surface. The optimized largearea substrate has a SERS detection limit of 10^(-8)mol/L for 4-aminothiophenol(4-ATP),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realworld applications for trac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ablatio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light trapping effect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纳米CeO2的多孔银的制备、表征及SERS研究
8
作者 刘月 刘哲源 +1 位作者 王宝森 李桂景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共5页
采用NaOH溶液腐蚀Ag/CeO2/ZnO前驱体,制备出含有纳米CeO2微粒的多孔银复合材料。随着ZnO组元被溶解,CeO2微粒均匀分散到纳米多孔银的内表面。形貌表征表明,通过调节前驱体中ZnO的含量可细化纳米多孔AgCe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当ZnO加入... 采用NaOH溶液腐蚀Ag/CeO2/ZnO前驱体,制备出含有纳米CeO2微粒的多孔银复合材料。随着ZnO组元被溶解,CeO2微粒均匀分散到纳米多孔银的内表面。形貌表征表明,通过调节前驱体中ZnO的含量可细化纳米多孔AgCeO2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当ZnO加入摩尔分数为70%时,CeO2微粒尺寸为6 nm。表面拉曼增强效应(SERS)测试表明,CeO2纳米微粒的形成和分散显著增强了多孔银的SERS性能;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能够降解罗丹明(R6G)并有较好的自清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多孔银 CeO2微粒 碱溶制备 表面拉曼增强效应(SERS)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