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合金化材料表面均匀性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咸尧 李健萍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3-49,共7页
本文叙述了45钢表面激光铬钼合金化形成过程,应用数学方法定量地分析了材料表面硬化的均匀性,讨论了各种条件下引起硬化不均匀的原因,指出了提高材料表面硬度和均匀性的途径。
关键词 激光束 合金化材料 表面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板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康 刘晓华 +1 位作者 高志宏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75-2483,共9页
根据辐射板的换热特点,采用热阻分析方法给出一种计算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的简便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辐射板的导热过程,总结各类辐射板表面最低温度与表面平均温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热阻的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性:室内热源均匀... 根据辐射板的换热特点,采用热阻分析方法给出一种计算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的简便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辐射板的导热过程,总结各类辐射板表面最低温度与表面平均温度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热阻的辐射板表面温度均匀性:室内热源均匀时,热阻较大的辐射板(如混凝土结构辐射板和抹灰形式毛细管辐射板)表面温度较均匀且与供水温度差异大,热阻较小的辐射板(如金属辐射板)表面温度不易均匀且最低温度接近供水温度;室内热源不均匀或辐射板局部有遮挡时,热阻较大的辐射板不同位置表面温度差异较大,需充分考虑此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板 表面温度均匀 均匀热源 家具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粗糙度均匀性的曲面磨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孔令叶 阎秋生 宋军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557-2560,共4页
针对曲面磨削中不同曲率处的表面粗糙度不均匀的问题,基于等残留高度法,分析了砂轮圆弧半径、砂轮进给速度、工件转速以及工件曲率对残留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为得到较小的残留高度,应尽量保持低的砂轮进给速度,并且提高工件转速。曲... 针对曲面磨削中不同曲率处的表面粗糙度不均匀的问题,基于等残留高度法,分析了砂轮圆弧半径、砂轮进给速度、工件转速以及工件曲率对残留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为得到较小的残留高度,应尽量保持低的砂轮进给速度,并且提高工件转速。曲率半径越小,粗糙度差异越大,改变砂轮进给速度可改善这一问题。砂轮的进给速度与曲率半径大小成正比。采用金刚石滚轮法以及砂轮变速进给可有效改善曲面磨削的表面粗糙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曲面 曲面磨削 表面粗糙度均匀 残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不均匀性黑斑的钢芯铝绞线模拟海洋环境5年腐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于萍 张金岭 +1 位作者 许红 张长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0,55,共6页
模拟了钢芯铝绞线在海洋环境中5年的腐蚀情况,通过腐蚀试验、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试验(EIS,Tafel)和X射线扫描电镜(SEM)微观形貌对比分析说明,在北方城市工业集中厂区的雨季,即在工业气氛和弱高温高湿双重作用... 模拟了钢芯铝绞线在海洋环境中5年的腐蚀情况,通过腐蚀试验、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试验(EIS,Tafel)和X射线扫描电镜(SEM)微观形貌对比分析说明,在北方城市工业集中厂区的雨季,即在工业气氛和弱高温高湿双重作用下,所生产的表面带有不均匀性黑斑的钢芯铝绞线与正常条件下生产的钢芯铝绞线,腐蚀后表面元素组成和含量基本相同,且两者电化学性能基本一致,因此可进一步确定,此钢芯铝绞线为"不影响使用、仅影响商业外观"的产品。实验研究结果可作为生产制造与使用部门进行判据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均匀黑斑铝绞线 海洋环境 微观形貌 腐蚀行为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梯形滚塑模具表面温度均匀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学军 江财明 朱国才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3,共5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Fluent软件对圆筒形滚塑烘箱内滑梯形模具的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得到了烘箱内部空气平均温度的分析解,通过将数值仿真结果与其相比较,证明了传热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Fluent软件对圆筒形滚塑烘箱内滑梯形模具的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能量守恒原理得到了烘箱内部空气平均温度的分析解,通过将数值仿真结果与其相比较,证明了传热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分别研究了烘箱的进风温度、进风速度以及烘箱进风口和回风口的周向位置对滑梯形模具表面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风温度将使模具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变差,而增大进风速度可以改善模具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让进风口和回风口的周向位置更靠近烘箱上、下半圆筒的水平分界线,也可以改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塑工艺 模具 表面温度均匀 数值计算 Fluent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表面不均匀性的轮廓描述与分析
6
作者 华秀秀 马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为解决皮肤肿瘤表面不均匀性的度量问题,构建一种肿瘤表面灰度不均匀性的虚拟轮廓描述模型。提出虚拟轮廓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描述子,将肿瘤表面2D灰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转换为虚拟轮廓的不规则性,提取虚拟轮廓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特征,依... 为解决皮肤肿瘤表面不均匀性的度量问题,构建一种肿瘤表面灰度不均匀性的虚拟轮廓描述模型。提出虚拟轮廓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描述子,将肿瘤表面2D灰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转换为虚拟轮廓的不规则性,提取虚拟轮廓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特征,依据Hausdorff距离进行特征选择和融合,实现基于虚拟轮廓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的肿瘤表面不均匀性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数据降维,提高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均匀 虚拟轮廓描述 轮廓不规则 轮廓不对称 特征选择 特征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Zn改性MgO复合陶瓷层的微弧氧化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殿君 梁英 +2 位作者 魏源 李思远 刘崇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7,共7页
微弧氧化膜层经功能元素改性后引起的表面非均匀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包覆的ZnO纳米颗粒,结合微弧氧化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的Zn改性MgO复合陶瓷层(Zn/MgO-PDDA),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物... 微弧氧化膜层经功能元素改性后引起的表面非均匀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包覆的ZnO纳米颗粒,结合微弧氧化技术制备了表面均匀的Zn改性MgO复合陶瓷层(Zn/MgO-PDDA),系统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结构、物相成分、亲水性、耐蚀性及抗菌性。结果表明,PDDA促进了Zn-O-P无定形沉积物的均匀生成,并改善了陶瓷层的致密性和孔隙率。尺寸更小、面积更大的沉积物赋予了陶瓷层更理想的亲水性。陶瓷层的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相比于非均匀的复合陶瓷层,Zn/MgO-PDDA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为0.01 Hz时|Z|提升了1个数量级。沉积物合理的表面分布促使陶瓷层的抗菌率提升至91.3%。因此,PDDA可有效促进微弧氧化层的均匀化制备并显著提升功能性陶瓷层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Zn改 表面均匀性 抗菌 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腔和外形复杂零件电镀仿真及优化
8
作者 李文 李智勇 +4 位作者 宋超 黄锋 丁辰辉 李明强 秦锦钧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电镀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处理复杂零件时常常遇到诸如膜层不均匀、表面缺陷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内腔和外形复杂零件电镀仿真及优化研究。通过多离子迁移模型以及欧姆定律、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等公式... 电镀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处理复杂零件时常常遇到诸如膜层不均匀、表面缺陷等问题。本研究旨在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内腔和外形复杂零件电镀仿真及优化研究。通过多离子迁移模型以及欧姆定律、拉普拉斯方程、泊松方程等公式建立了仿真模型,并针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电镀工艺参数、工装的优化以及零件在镀槽中的排布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电镀工艺参数和工装的调整显著改善了内腔和外形复杂零件的电镀质量和效率,为电镀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工艺 仿真 表面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银长丝针织物的结构及其导电发热性能 被引量:23
9
作者 陈莉 刘皓 周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6,共5页
为开发可加热针织服装,达到辅助人体加热的目的,确定了镀银长丝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并测试了镀银长丝衬纬针织物的电热性能,对镀银长丝针织物的结构及其导电发热性能进行研究。为此,编织了4种不同组织的镀银长丝针织物:添纱平针组织,添纱1+... 为开发可加热针织服装,达到辅助人体加热的目的,确定了镀银长丝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并测试了镀银长丝衬纬针织物的电热性能,对镀银长丝针织物的结构及其导电发热性能进行研究。为此,编织了4种不同组织的镀银长丝针织物:添纱平针组织,添纱1+1罗纹组织,添纱四平组织,衬纬组织,对通电后织物的发热效果进行分析,决定选取衬纬组织为研究对象。测试镀银长丝衬纬针织物的热稳定性、电热温升特性和表面温度均匀性。结果显示:镀银长丝衬纬针织物通电后,织物温度上升并达到稳定状态,输入功率与稳定温升线性相关,织物的热稳定性较好,织物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银长丝针织物 编织方式 热稳定 电热温升特 表面温度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服饰加热性能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淑婷 张海煊 +2 位作者 钟青岸 韩丽屏 滕万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
为客观评价电加热服饰的加热性能,从市场上选择6款具有代表性的电加热服饰进行测试。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和热电偶法对其电加热元件进行测试,以获得电加热元件的电路图、最高温度、温度变异系数及温差作为评价加热性能的指标,并根据服饰的... 为客观评价电加热服饰的加热性能,从市场上选择6款具有代表性的电加热服饰进行测试。采用红外热成像法和热电偶法对其电加热元件进行测试,以获得电加热元件的电路图、最高温度、温度变异系数及温差作为评价加热性能的指标,并根据服饰的日常洗涤要求,对试样进行水洗测试。结果表明:6款电加热服饰的加热电路设计试样主要采用了并联电路或含交叉电极的复杂电路;最高温度结果显示,有2款试样的最高温度大于50℃,超出标准限值;表面温度均匀性结果显示,6款试样的温度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最大温差为7.5℃,最小温差为1.4℃,其中电加热织物的表面温度均匀性优于其他试样;以柔性织物为基底的电加热元件经过20次水洗测试后,织物外观无损,且能进行加热工作,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文章针对试验中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建议,可为电加热服饰的研发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服饰 加热 表面温度均匀 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X光激光Sn衰减膜的制备及测量
11
作者 汤学峰 顾牡 +5 位作者 吴广明 张力 祁金林 童宏勇 乔轶 陈玲燕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 Sn 衰减膜。应用真空α能谱测厚仪和αstep 100 台阶仪分别测得 Sn 衰减膜的质量厚度为450.3 μg/cm 2,表面不均匀性< 3 % 。质量厚度和表面均匀性的测试结果均符合软 X 光激光实...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 Sn 衰减膜。应用真空α能谱测厚仪和αstep 100 台阶仪分别测得 Sn 衰减膜的质量厚度为450.3 μg/cm 2,表面不均匀性< 3 % 。质量厚度和表面均匀性的测试结果均符合软 X 光激光实验的要求。利用俄歇电子能谱对 Sn 膜表面杂质及表面氧化情况并结合 Ar 离子束刻蚀对氧含量深度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Sn 膜暴露在空气中而氧化生成一定厚度的氧化层,其主要成分是 Sn O2 和 Sn2 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衰减膜 质量厚度 表面均匀性 表面氧化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NO_(x)排放自身预热式I型辐射管烧嘴热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阳 秦凤华 李明明 《冶金能源》 2021年第5期43-47,共5页
介绍了一种超低NO_(x)排放自身预热I型辐射管烧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热态实验对烧嘴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了烧嘴的冷态点火特性曲线、烧嘴在不同燃烧模式下NO_(x)排放水平、火焰稳定性及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研究烧嘴不同工作模... 介绍了一种超低NO_(x)排放自身预热I型辐射管烧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热态实验对烧嘴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了烧嘴的冷态点火特性曲线、烧嘴在不同燃烧模式下NO_(x)排放水平、火焰稳定性及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研究烧嘴不同工作模式对NO_(x)排放的抑制作用,得出了从冷态升温到高温应用全过程的NO_(x)排放指标,为该类型烧嘴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调试依据,从而确保应用炉窑实现超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NO_(x)排放 自预热辐射管烧嘴 点火 烟气回流 ENO_(x)模式 表面温度分布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MnO_2糊式电池的高温模拟贮存研究
13
作者 黄中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98-99,共2页
贮存是各类型电池应具备的重要性能之一,贮存性能的好坏是衡量电池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电池性能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Zn/MnO<sub>2</sub>糊式电池是一次性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电池容量比刚生产出的新电池容量... 贮存是各类型电池应具备的重要性能之一,贮存性能的好坏是衡量电池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电池性能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Zn/MnO<sub>2</sub>糊式电池是一次性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后,电池容量比刚生产出的新电池容量低,这是由于电池自放电的缘故。Zn/MnO<sub>2</sub>糊式电池自放电有3个原因:(1)氢与氧还原引起锌极自放电;(2)锌极表面不均匀性引起锌极自放电;(3)二氧化锰电极的自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糊式电池 MnO2 电池自放电 贮存 二氧化锰电极 高温贮存 化学反应速率 环境温度 表面均匀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