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ZnTe单晶表面原子结构
1
作者 张育潜 查钢强 +1 位作者 傅莉 介万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半导体表面是一个特殊区域,其表面原子结构与体态有很大区别,而且他们对材料的整体性能又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真空Ar+离子刻蚀并原位退火的办法,获得理想清洁的CdZnTe单晶表面,采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观察了(110)、(111)A面和(... 半导体表面是一个特殊区域,其表面原子结构与体态有很大区别,而且他们对材料的整体性能又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真空Ar+离子刻蚀并原位退火的办法,获得理想清洁的CdZnTe单晶表面,采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观察了(110)、(111)A面和(111)B面的表面原子结构。发现(110)面为稳定面没有发生重构,而在(111)A面上发现了由空位形成的(31/2×31/2)R30o重构,在(111)B面上发现了由Te顶戴原子形成的(2×2)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单晶 表面原子结构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110)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亚彬 黄育红 +1 位作者 查钢强 介万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4-609,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dTe(110)表面的原子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CdTe(110)理想表面在禁带中出现两个明显的表面态,弛豫后表层Cd原子和Te原子p态电子发生转移,Cd原子趋向于sp2平面杂化构型,Te原子趋向p3杂化的锥形构...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dTe(110)表面的原子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CdTe(110)理想表面在禁带中出现两个明显的表面态,弛豫后表层Cd原子和Te原子p态电子发生转移,Cd原子趋向于sp2平面杂化构型,Te原子趋向p3杂化的锥形构型。经过表面弛豫大大降低了表面能,增大了表面功函数,表面占据态和表面空态分别被推进价带顶之下和导带底之上,导致弛豫表面没有明显的表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原子结构 表面 表面功函数 CD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110)表面原子及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拥华 徐彭寿 +1 位作者 潘海滨 徐法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用缀加平面波加局域轨道方法计算了立方GaN及其非极性 ( 1 1 0 )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 ,得到的GaN晶格常数及体积弹性模量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用层晶超原胞模型计算立方GaN ( 1 1 0 )表面的原子和电子结构 ,发现表面顶层原子发生... 用缀加平面波加局域轨道方法计算了立方GaN及其非极性 ( 1 1 0 )表面的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 ,得到的GaN晶格常数及体积弹性模量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用层晶超原胞模型计算立方GaN ( 1 1 0 )表面的原子和电子结构 ,发现表面顶层原子发生键长收缩并旋转的弛豫特性 ,表面阳离子向体内移动 ,与周围阴离子形成sp2 杂化 ,而表面阴离子则形成p3 型锥形结构 .其面旋角为 1 4 .1°,比传统的Ⅲ V族半导体 ( 1 1 0 )表面面旋角 ( 30°± 2°)小得多 ,这主要与材料的离子性有关 .此外 ,在带隙附近还发现了两个表面态 ,一个是占据的表面态 ,主要是由N的p电子构成的 ;另一个是空态 ,主要由阳离子的轨道构成 .在驰豫后 ,这两个表面能带都移出带隙 ,分别进入导带和价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APW+LO 表面原子结构 表面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离子显微镜观测单壁碳纳米管 被引量:3
4
作者 杜民 张兆祥 +7 位作者 金新喜 侯士敏 张耿民 赵兴钰 刘惟敏 薛增泉 施祖进 顾镇南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7-439,共3页
场离子显微镜是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尖端表面分析工具。它适用于纳米尺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SWCNTs)末端表面原子排列的观测。利用范氏力将SWCNTs组装到钨针尖上 ,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了这种针尖样品。在观察过程中对针尖样品进行了加热处... 场离子显微镜是具有原子级分辨能力的尖端表面分析工具。它适用于纳米尺度的单壁碳纳米管 (SWCNTs)末端表面原子排列的观测。利用范氏力将SWCNTs组装到钨针尖上 ,用场离子显微镜观察了这种针尖样品。在观察过程中对针尖样品进行了加热处理 ,既除掉非晶的C原子 ,也破坏了由于碳纳米管切割制造过程使用表面活化剂引起的高电阻层 ,得到了开口SWCNTs的场离子显微镜像 ,由此推断出SWCNTs束的顶端原子结构 ,估算出观察到的SWCNTs的直径 ,并且模拟了其中一个图像所代表的SWCNTs顶端开口的原子排列 ,推断出产生这个图像的SWCNTs是 (7,7)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离子显微镜 碳纳米管 表面原子结构 场发射特性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