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染色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化学和比色分析
1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9-59,共1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3种活性染料染色Teneel织物的表面化学组成。通过表面化学和比色分析,研究了ISO 105 C09氧化漂白褪色试验对偶氮和蒽醌染料发色团的影响。
关键词 表面化学组成 比色分析 纤维素纤维 活性染色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活性染料染色 蒽醌染料 氧化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CuCl_2盐溶液反应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及表面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华明 徐兆文 +3 位作者 饶冰 陆现彩 黄顺生 朱士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6,共8页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矿表面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的黄铁矿表面化学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普遍出现约50nm厚的富铜层,450℃、250℃和150℃反应温度下的黄铁矿表面出现多种含铜硫化物的新生物相.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可以作为铜富集沉淀的地球化学障,这为研究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层状铜矿成矿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地球化 扫描电镜 俄歇电子谱 表面矿物 AES深度剖析 表面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涤纶春亚纺织物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春莹 王潮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101,共5页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涤纶春亚纺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不同放电功率、放电时间下织物润湿性能的变化。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织物表面改性后化学组成及元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改性后...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涤纶春亚纺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不同放电功率、放电时间下织物润湿性能的变化。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织物表面改性后化学组成及元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改性后织物表面形貌的变化,并分析改性后织物的拉伸性能和透湿量。结果表明: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涤纶春亚纺织物的润湿性能,这源于织物表面氧元素的含量增加及表面粗糙化;改性后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透湿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介质阻挡放电 表面改性 涤纶织物 润湿性 表面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改性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杜晓冬 林芳兵 +2 位作者 蒋金华 陈南梁 刘燕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7,共6页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压为10 Pa,功率为100 W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4 min时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效果最佳;与原丝相比,此时纤维表面O与C元素含量比增加了108%,含氧基团C-O、C=O的含量分别由7. 6%、10. 3%增加到20. 4%、19. 2%;纤维表面产生均匀致密的微裂缝,其与树脂间界面剪切强度由29. 88 MPa增加到46. 13 MPa,增强率达54%;聚酰亚胺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110°左右减小至55°以下,由疏水表面变为亲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氧等离子体改性处理 表面化学组成 表面形貌 界面结合性能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eV质子辐照对氧化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他进国 黄一凡 甄小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9-42,共4页
新兴的二维石墨烯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力学性能等,是目前各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工作利用地面模拟设备研究了PET基底上氧化石墨烯薄膜材料的质子辐射效应。分别对500 keV质子辐照前后的氧化石墨烯薄膜材料进行了XPS、Raman以及XR... 新兴的二维石墨烯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力学性能等,是目前各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工作利用地面模拟设备研究了PET基底上氧化石墨烯薄膜材料的质子辐射效应。分别对500 keV质子辐照前后的氧化石墨烯薄膜材料进行了XPS、Raman以及XRD分析,得到了质子辐照对材料表面化学组成、结构以及辐射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子辐照注量达到2×10^15/cm 2时,材料表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薄膜颜色由棕黄色变为了黑色,主要是因为材料在质子辐照作用下发生了脱氧行为,使得材料中的含氧基团减少。XPS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注量的增加,材料中的碳氧原子比不断增大。Raman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后不仅使得材料中的缺陷增多,而且材料结构也发生了严重的无序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薄膜 质子辐射 结构变化 表面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