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热化学反应法制备金属陶瓷涂层——涂层技术值得重视的新发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建康 屠平亮 周建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综述了用热化学反应法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特点、发展动态及广阔应用前景,报道了本文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出发展这项新技术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词 陶瓷涂层 金属表面改性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稀土磷酸盐绿色荧光粉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定明 朱达川 涂铭旌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3,67,共4页
以CeCl3·7H2O,La(NO3)3·6H2O,Tb(NO3)3·6H2O,(NH4)2HPO4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磷酸盐绿色荧光粉,用XRD和TG DTA分析技术,研究球磨过程和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材... 以CeCl3·7H2O,La(NO3)3·6H2O,Tb(NO3)3·6H2O,(NH4)2HPO4和适量表面活性剂为原料,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磷酸盐绿色荧光粉,用XRD和TG DTA分析技术,研究球磨过程和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材料的形貌、粒径进行表征。用荧光光谱分析样品的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有助于产物的晶化,但其结晶程度较低,煅烧后则形成晶型完整的稀土正磷酸盐荧光粉,所得样品为亚微米级的球型绿色荧光粉,在272nm紫外线激发下发绿色荧光,发射主峰在54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粉 化学反应 机械力 稀土磷酸盐 固相 (NH4)2HPO4 La(NO3)3 合成 TG-DTA 稀土正磷酸盐 表面活性剂 分析技术 物相变化 煅烧过程 球磨过程 粒度分析 扫描电镜 发光性能 分析样品 荧光光谱 研究结果 球磨时间 结晶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炭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志辉 董绍明 +7 位作者 胡建宝 王震 鲁博 杨金山 李庆刚 吴斌 高乐 张翔宇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2-361,共10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碳纳米管。为了提高炭纤维表面的润湿性能,炭纤维在浸渍之前先在CVD设备中在真空下973 K的高温处理,然后在硝酸和浓硫酸体积比为3∶1的混合酸中酸处理30 min。而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关键... 采用一种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碳纳米管。为了提高炭纤维表面的润湿性能,炭纤维在浸渍之前先在CVD设备中在真空下973 K的高温处理,然后在硝酸和浓硫酸体积比为3∶1的混合酸中酸处理30 min。而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关键在于让催化剂的还原步骤和碳纳米管的生长步骤同时进行。这样通过减小过渡金属元素与炭纤维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扩散,在确保了炭纤维本身的力学性能下降程度明显小于用普通化学气相法制备的情况下生长出长且茂密的碳纳米管阵列。另外,经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发现当用乙醇作溶剂,Fe(NO3)3.9H2O溶度为100 mmol/L,氢气和碳源气体比值为4/1,而生长时间为30 min时得到最好的碳纳米管阵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炭纤维 表面 前处理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涂敷-化学镀技术在微孔陶瓷表面沉积钯银合金膜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和义 傅依备 +2 位作者 邢丕峰 傅中华 黄玮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29,共5页
采用浆料涂敷法和化学镀技术分别研究了微孔陶瓷载体表面钯银合金膜的制备技术 .采用浆料涂敷法 ,将钯盐和银盐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一定配方的粘稠有机溶液中 ,形成涂敷浆料 ,然后采用刷涂法将涂敷浆料涂敷在多孔陶瓷载体的一个表面 ,干燥... 采用浆料涂敷法和化学镀技术分别研究了微孔陶瓷载体表面钯银合金膜的制备技术 .采用浆料涂敷法 ,将钯盐和银盐按一定比例加入到一定配方的粘稠有机溶液中 ,形成涂敷浆料 ,然后采用刷涂法将涂敷浆料涂敷在多孔陶瓷载体的一个表面 ,干燥后经高温处理 ,可得到微孔钯银合金膜 .为了得到致密、光洁的钯银合金膜 ,采用化学镀进一步沉积 ,最终得到光洁度较高、厚度约为 3μm、银含量为 2 3% (质量分数 )、合金化较完全的钯银合金膜 .浆料涂敷法沉积与化学镀相结合制备钯银合金膜 ,克服了单纯化学镀工艺中活化与敏化步骤的困难 ,使沉积工艺得到简化 ,并提高了成品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银合金 化学 浆料涂敷 微孔陶瓷 表面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沉积法制备TiO_2颗粒表面包覆SiO_2纳米膜 被引量:43
5
作者 覃操 王亭杰 金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测定SiO2包覆量随包覆过程的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Ti2p、Si2p及Ols电子结合能及其相对强度随包覆过程的变化规律,揭示硅酸分子在TiO2颗粒表面的包覆过程.分析表明,初期形成的活性硅酸分子与TiO2颗粒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Ti-O-Si键,后期形成的硅酸分子与已键合在表面的硅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连续致密的硅膜,膜层在陈化过程中继续缓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积 制备 TiO2颗粒 表面包覆 SIO2 纳米膜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改性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的水解共沉积法表面改性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志红 张文杰 王周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 370℃下对石墨进行预处理后 ,利用三氯化钛易水解沉积的特点 ,使石墨表面沉积吸附一层亲水性的水合二氧化钛膜 ,经过加热脱水后形成二氧化钛包覆膜。通过正交试验选择三氯化钛水解条件 ,以包覆率和透射电镜 (TEM)对包覆膜质量进行了... 在 370℃下对石墨进行预处理后 ,利用三氯化钛易水解沉积的特点 ,使石墨表面沉积吸附一层亲水性的水合二氧化钛膜 ,经过加热脱水后形成二氧化钛包覆膜。通过正交试验选择三氯化钛水解条件 ,以包覆率和透射电镜 (TEM)对包覆膜质量进行了评估 ,并对石墨表面膜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处理后的石墨在水中能完全被润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水解共沉积 二氧化钛膜 包覆率 表面改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表面电化学共沉积-共溶出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希立 赵国华 +1 位作者 肖小娥 胡惠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和溶液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微分阳极溶出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共沉积-共溶出过程表现出金属1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金属合金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络合物形成-金属2溶出等四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掺硼金刚石表面 沉积-共溶出模型 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电镀锌-铟合金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邹忠利 李洋 +2 位作者 单玺畅 米志娟 张旭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聚乙二醇2000(PEG)对Zn-In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CTAB与PEG的含量,使用响应曲面法建立耐蚀性能测试参数与表面活性剂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采用线性电位扫描...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聚乙二醇2000(PEG)对Zn-In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CTAB与PEG的含量,使用响应曲面法建立耐蚀性能测试参数与表面活性剂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并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接触角测试仪、SEM、EDS和XRD对电镀锌-铟合金镀层的析氢行为、硬度、表面湿润性、表面形貌、元素种类以及物相组成进行表征。结果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耐腐蚀性能参数与CTAB和PEG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获得复合表面活性剂组成,镀层的耐蚀性良好;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未加添加剂的膜层表面湿润角为56°,优化后镀层表面湿润角仅为25°,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且由于晶粒细化使试样硬度提升;镀层主要由Zn、In、C、O等元素组成,加入表面活性剂对镀层的影响不大,金属铟的生长晶面主要为(101)和(102)晶面。结论最佳添加复合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CTAB0.33g/L,PEG0.87g/L,电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能够有效提升镀层耐腐蚀性能,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In合金 表面活性剂 响应曲面 恒电流沉积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二甲酸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的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9
作者 徐飞 杜江燕 +1 位作者 王炳祥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6-78,81,共4页
用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光谱方法研究了 2 ,6 二甲基 4 (3 硝基苯基 ) 3,5 (二甲酸二乙酯基 ) 1,4 二氢吡啶 (NIT)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发现当电位正于 1 0V时 ,NIT开始氧化 ,失去 2个电子和 2个质子 ,形成吡啶衍生物 .... 用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光谱方法研究了 2 ,6 二甲基 4 (3 硝基苯基 ) 3,5 (二甲酸二乙酯基 ) 1,4 二氢吡啶 (NIT)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发现当电位正于 1 0V时 ,NIT开始氧化 ,失去 2个电子和 2个质子 ,形成吡啶衍生物 .当电位负于 - 0 2 5V时 ,该吡啶衍生物被还原 .但硝基苯中的硝基并不发生电化学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 5(二甲酸二乙酯基)-1 4-二氢吡啶 循环伏安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左清媛 储洪强 +5 位作者 杨晓培 朱正宇 刘大权 蒋林华 曹丽 李怡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38,共6页
就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愈合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沉积过程中试件的表面覆盖率、裂缝愈合率及渗透系数,并对裂缝中的沉积物进行了XRD、SEM分析。结果表明:从表面覆盖率、裂... 就电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愈合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沉积过程中试件的表面覆盖率、裂缝愈合率及渗透系数,并对裂缝中的沉积物进行了XRD、SEM分析。结果表明:从表面覆盖率、裂缝愈合率和渗透系数这3个指标来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有助于提升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愈合效果。ZnSO_4、MgSO_4溶液中掺加2%CTAB作为电解质溶液时,试件的表面覆盖率及裂缝愈合率在开始5 d时变化最大,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另外试件在裂缝处和非裂缝处的渗透系数降低较大、尤其是裂缝处下降更为明显,且上述3项评价指标都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添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后,试件裂缝里沉积物的成分不变,但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而且比未添加CTAB时更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沉积 裂缝修复 表面活性剂 愈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对粗糙边界和被动控制微极性纳米流体热稳定性的影响:神经网络 被引量:1
11
作者 GUPTA Vishal RANA Puneet KUMAR Lokendr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81-1600,共20页
本文在无通量和粗糙边界的情况下演示了化学反应对微极性纳米流体中热对流初始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应用Saffman界面条件求解粗糙边界。考虑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极性非牛顿纳米流体。对于线性稳定性,利用正态模态技术(NMT)... 本文在无通量和粗糙边界的情况下演示了化学反应对微极性纳米流体中热对流初始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应用Saffman界面条件求解粗糙边界。考虑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极性非牛顿纳米流体。对于线性稳定性,利用正态模态技术(NMT)将控制系统的偏微分方程(PDE)转化为特征值问题(EVP),并采用基于有限差分的三阶段LobattoⅢa方法进行数值求解。发现对流的主要模式是静止模式。增加纳米流体中热流通量与自旋霍尔效应的耦合系数(δ)、自旋霍尔效应与涡度的耦合系数(K)、粗糙度参数(λ_(1),λ_(2))、化学反应参数(Cr)、修正扩散比(NA)和微极性参数(A)的取值,可以降低对流,从而稳定系统。然后,在81个数据点的基础上,利用嵌入多人感知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确定四个控制参数与Rayleigh临界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RAYLEIGH-BENARD对流 FDM 粗糙表面 化学反应 神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熔融法制备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12
作者 刘洋 欧阳清 栾红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 传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如加工成本高、受加工设备精度影响大、形貌尺寸随机性大。为得到低成本、形貌尺寸相对可控的超疏水微结构表面,提出了新型制备技术——沉积熔融法。通过金属颗粒悬浊液的自然沉积使微纳尺寸的颗粒均匀分布在金属表面,经熔融、再结晶使其与金属表面结合,再采用低表面能高分子修饰,制备出超疏水微结构表面。通过此方法采用锡铅合金在以黄铜、45号钢、6063铝合金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微结构表面,并发现了金属基底材质与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当微米尺寸的颗粒直径越小,制备的微结构表面的疏水性就越大。此外,相较于传统超疏水表面加工方法,沉积熔融法可实现微米级形貌的制备,且具有加工效率高、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影响原工件强度等优点,但其难以在弧形表面上应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微结构表面 沉积熔融 金属颗粒分散 超声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正武 刑锋 +1 位作者 孙振平 王培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20,共5页
研究电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新方法,阐述了其修复原理、修复关键技术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解决所提出的关键技术,如电化学沉积装置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电化学反应特征及控制、混凝土裂缝愈合过程与愈合机理等,建... 研究电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新方法,阐述了其修复原理、修复关键技术以及修复效果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解决所提出的关键技术,如电化学沉积装置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电化学反应特征及控制、混凝土裂缝愈合过程与愈合机理等,建立钢筋混凝土裂缝愈合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并以Mg(NO3)2为电解质进行了电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裂缝愈合机理在于电解反应的产物在裂缝中诱导成核,生成不溶性晶体。电沉积法修复钢筋混凝土裂缝在试验和工程实际中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钢筋混凝土 裂缝修复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沉积法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乐 赵读亮 +3 位作者 储雅琼 汪毅 马跃 陶汝华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9-763,共5页
为了研究脉冲激光沉积法中衬底温度和距离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首先温度保持在200℃,靶和衬底间的距离分别取25.0 mm和30.0 mm来沉积类金刚石膜。其次温度保持在400℃,距离分别取25.0 mm和30.0 mm来沉积类金刚石膜。用Raman光谱仪对薄... 为了研究脉冲激光沉积法中衬底温度和距离对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首先温度保持在200℃,靶和衬底间的距离分别取25.0 mm和30.0 mm来沉积类金刚石膜。其次温度保持在400℃,距离分别取25.0 mm和30.0 mm来沉积类金刚石膜。用Raman光谱仪对薄膜的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距离增加或者温度升高都会导致类金刚石薄膜的密度和sp^3/sp^2的比值减小,薄膜中石墨晶粒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近距离时温度的变化和低温时距离的变化对薄膜微观结构产生的影响更明显。距离和温度的变化对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形貌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脉冲激光沉积 类金刚石薄膜 微观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电沉积Ni-纳米Si_3N_4复合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法锋 吴蒙华 +2 位作者 王金东 李智 赵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Ni 纳米Si3N4复合镀层。研究了2种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的粒子含量及耐磨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电沉积Ni 纳米Si3N4复合镀层有较大的影响;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Ni 纳米Si3N4复合镀层。研究了2种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层的粒子含量及耐磨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电沉积Ni 纳米Si3N4复合镀层有较大的影响;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组合制备的复合镀层优于单独使用一种表面活性剂制备的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镀层 SI3N4 沉积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纳米 制备 复配 耐磨性 表面形貌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气相沉积法改性粉煤灰及其水化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晨 朱洪波 +1 位作者 吴梦雪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4-1012,共9页
采用流化床气相沉积法,将NaOH,Na_2SO_4等改性材料进行雾化,沉积于粉煤灰颗粒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改性材料结晶特征及其对粉煤灰的溶蚀机理,测试并分析了改性粉煤灰-水泥净浆、改性粉煤灰-... 采用流化床气相沉积法,将NaOH,Na_2SO_4等改性材料进行雾化,沉积于粉煤灰颗粒表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改性材料结晶特征及其对粉煤灰的溶蚀机理,测试并分析了改性粉煤灰-水泥净浆、改性粉煤灰-水泥砂浆的强度发展,同时通过S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改性粉煤灰-水泥净浆水化进程.结果表明:NaOH可以与粉煤灰发生溶蚀反应,使其中的Si—O键断裂,粉煤灰的水化活性得以提高;Na2SO_4在粉煤灰表面晶粒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并能在水化过程中存留于粉煤灰表面,促进了粉煤灰及其附近水泥熟料的水化;采用流化床气相沉积法,上述两种改性材料均可提高粉煤灰颗粒与水泥基体的锚固力,促进水泥石强度发展;当NaOH和Na2SO_4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3%,1.17%时,水泥净浆和砂浆强度显著提高,并高于同等掺量下用传统化学激发法制备的水泥净浆和砂浆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表面改性 流化床气相沉积 水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爱玲 郭婷婷 刘骥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共3页
碳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由于碳纤维存在与基体界面粘结性能差等缺点,因而影响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论述了表面氧化法、表面涂层法、表面沉积法和表面聚合物接枝法对碳纤维的改性效果,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改性 表面氧化 表面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化学刻蚀技术处理抛光熔石英元件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卉 李亚国 +1 位作者 姜晨 陈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89,共8页
为了提高熔石英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采用基于氢氟酸刻蚀的湿法化学技术去除元件内的激光损伤诱因。利用不同的氢氟酸溶液处理经氧化铈抛光的熔石英元件,并对元件的刻蚀速率、表面洁净度、粗糙度、透过率和激光损伤性能进行评价。研究... 为了提高熔石英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采用基于氢氟酸刻蚀的湿法化学技术去除元件内的激光损伤诱因。利用不同的氢氟酸溶液处理经氧化铈抛光的熔石英元件,并对元件的刻蚀速率、表面洁净度、粗糙度、透过率和激光损伤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静态刻蚀相比,在质量分数为6%的氢氟酸刻蚀溶液中引入能量密度约为0.6 W/cm^2的兆声能量对元件的溶解速率和激光损伤性能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化学刻蚀产生的沉积物对元件表面粗糙度和透过率均有不利影响,且沉积物比例与所用的刻蚀液成分和浓度密切相关;经质量分数6%或12%的纯氢氟酸溶液刻蚀(5±1)μm深度后,熔石英元件的激光损伤阈值相比于未刻蚀元件提升了约1.9倍;熔石英元件的激光损伤性能与表面粗糙度和透过率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激光损伤阈值较理想的元件(>20 J/cm^2@3ns)往往具有较光滑的表面,即表面粗糙度<2 nm,由此可以确定有利于熔石英元件激光损伤性能的刻蚀条件,并获得元件表面粗糙度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性能 熔石英 氢氟酸湿刻蚀 刻蚀沉积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沉积法制备SiO_2胶体晶体及其光子带隙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俊 王秀峰 程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51-1154,共4页
采用stober法在乙醇介质中合成S iO2微球,将制得的样品在30℃下用双氧水浸泡处理48 h。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平均粒径为292 nm,平均标准偏差小于5%。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表明,经双氧水浸泡处理后,S iO2微球表面的... 采用stober法在乙醇介质中合成S iO2微球,将制得的样品在30℃下用双氧水浸泡处理48 h。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平均粒径为292 nm,平均标准偏差小于5%。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表明,经双氧水浸泡处理后,S iO2微球表面的羟基数目增多。Zeta电位和标准氢氧化钠滴定测试结果显示,经双氧水浸泡处理后,S iO2微球在水溶液中的Zeta电位从-55.72 mV提高到-63.26 mV,表面电荷密度从0.19 uC/cm2提高到0.28 uC/cm2。用垂直沉积法制备出有序性较好的密排结构的S iO2胶体晶体。在SEM下,观察到这种胶体晶体是面心立方(fcc)密排结构,其(111)晶面平行于基底。透射光谱表明,所制备的胶体晶体在(111)方向具有光子晶体的带隙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带隙 胶体晶体 垂直沉积 SIO2微球 表面电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3D打印制件表面质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惠记庄 黄健 +2 位作者 吕景祥 阎志强 张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提高熔融沉积成型(FDM)制件的表面质量,采用回归设计试验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打印速度、喷嘴温度、层高、走线宽度以及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FDM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显著性因素和使表面粗糙度达到... 为提高熔融沉积成型(FDM)制件的表面质量,采用回归设计试验与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打印速度、喷嘴温度、层高、走线宽度以及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FDM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确定了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显著性因素和使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的工艺参数组合,基于最优参数组分析了倾斜角度对于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顺序为:层高>外壁线宽>喷头温度>外壁速度,当选取工艺参数为外壁速度55 mm/s、喷头温度210℃、层高0.20 mm、外壁线宽0.6 mm时,表面质量最佳。零件斜面倾角越小(不包含0°的情况),表面台阶效应越显著,倾斜角度越接近90°,表面粗糙度越低。试验结果为提高PLA材料FDM制件表面质量提供了参数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表面粗糙度 响应曲面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