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核聚变靶表面几何参数扫描探针测量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涛 高党忠 +2 位作者 唐永建 傅依备 董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应用改造的原子力显微镜 (AFM )作为传感系统 ,配合精密回转气浮轴系和三维微定位装置 ,实现了对激光核聚变靶球圆周方位形状误差的精密测量。采用该测量技术获得的靶球表面几何参数的测量数据及分析结果可为制靶工艺提供检测手段 。
关键词 激光核聚变靶 表面几何参数 扫描探针 测量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 精密测量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节理表面几何特性的三维统计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枝华 杜守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在利用三维非接触式高精度激光表面形状测定仪精确测量岩石节理的表面粗糙形状并进行数值化表达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了岩石节理粗糙面的三维可视化。再对岩石节理粗糙面的三维几何特性参数(诸如表面粗糙度、裂隙张... 在利用三维非接触式高精度激光表面形状测定仪精确测量岩石节理的表面粗糙形状并进行数值化表达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了岩石节理粗糙面的三维可视化。再对岩石节理粗糙面的三维几何特性参数(诸如表面粗糙度、裂隙张开度和粗糙高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频数分布的特征数字。最后,根据频率直方图的分布趋势和频数分布的特征数字研究各几何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花岗岩节理粗糙表面起伏比砂岩大,但二者几何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相似,节理粗糙高度和裂隙张开度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规律,而节理粗糙面倾斜角分布近似于Γ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岩石节理 表面几何特性 频数分布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节理表面几何特性描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国明 黄润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0-43,共4页
岩体节理表面几何特征对岩体变形、刚度、剪切强度和水渗导性有重要影响,一般用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节理吻合系数(JMC)来描述。本文用节理表面分维(JSF)来描述节理表面形态的复杂性,为节理表面几何特征描述提供了一... 岩体节理表面几何特征对岩体变形、刚度、剪切强度和水渗导性有重要影响,一般用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节理吻合系数(JMC)来描述。本文用节理表面分维(JSF)来描述节理表面形态的复杂性,为节理表面几何特征描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节理粗糙度系数 表面几何 岩体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T-Kerr-Newman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表面几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新炼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31-35,共5页
计算了NUT-Kerr-Newman黑洞视界的高斯曲率、横向周长和极向周长,并讨论了这类黑洞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a,l的耦合项影响到黑洞视界几何。
关键词 黑洞 热力学性质 表面几何 NUT-K-N黑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碲化铅PbTe(001)表面几何结构特性的分析
5
作者 张秀欣 赵海鹏 +1 位作者 米启伟 张现周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9-60,64,共3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半导体铅盐PbTe的体晶格常数,并借助于Slab模型,对铅盐(001)表面几何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验证了PbTe(001)表面不发生重构,但发生明显的振荡弛豫和褶皱,并分析了铅盐(001)表面几何结构弛豫和褶皱的性质、...  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半导体铅盐PbTe的体晶格常数,并借助于Slab模型,对铅盐(001)表面几何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验证了PbTe(001)表面不发生重构,但发生明显的振荡弛豫和褶皱,并分析了铅盐(001)表面几何结构弛豫和褶皱的性质、特点和成因,为有关铅盐及其表面的实验提供了有益的解释和预测,为铅盐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铅盐 晶格常数 表面几何结构 弛豫和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对铣削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文刚 刘战强 吕文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32,共5页
为研究多工步铣削加工过程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对后续工步铣削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表面算术平均高度和表面最大高度对表面形貌进行定量表征,建立了考虑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的切削层模型。设计并利用两工步铣削试验对切削层模型进... 为研究多工步铣削加工过程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对后续工步铣削力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表面算术平均高度和表面最大高度对表面形貌进行定量表征,建立了考虑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的切削层模型。设计并利用两工步铣削试验对切削层模型进行验证。试验表明,工件初始表面几何状态与第二工步铣削的铣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参数呈正相关关系,切削层模型能为多工步铣削过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工步铣削 初始表面几何状态 铣削力 表面形貌 切削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表面几何参量检测
7
作者 李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616-1617,1632,共3页
文中介绍设计系统的要求与总体构思。从图像获取和图像处理的角度上,详述车轮表面质量各项参数的获取和处理。最后简要说明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CCD(电荷耦合器件) 数字图像处理 表面几何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棱纹几何结构表面的土壤磨料磨损 被引量:16
8
作者 佟金 荣宝军 +1 位作者 马云海 张金波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栉孔扇贝壳外表面几何结构进行扫描测量和处理并获得数据点云,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而设计了3种分布的棱纹型仿生几何结构表面,与相同材料和基本尺寸平板试样对比,在转盘式土壤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料磨损...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栉孔扇贝壳外表面几何结构进行扫描测量和处理并获得数据点云,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而设计了3种分布的棱纹型仿生几何结构表面,与相同材料和基本尺寸平板试样对比,在转盘式土壤磨料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料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外棱纹轮廓几何结构表面具正弦函数特征;棱纹轮廓方程为.f(x)=3sin(0.4x),棱纹高度为3mm,棱纹底宽为7.854mm.棱纹间距分别为15.71mm、12.56mm和9.42mm的3种仿生棱纹型几何结构表面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平板;相对于平板试样,在相对滑动速度为1.68m/s时,棱纹型仿生几何结构表面的磨损质量损失减少29.84%~43.28%:在相对滑动速度为2.35m/s时,棱纹型仿生几何结构表面的磨损质量损失减少16.23%-21.91%.这是由于仿生棱纹结构能够改变磨料在磨损表面流场的接触和运动状态,增加剪切层厚度.减小剪切层内的磨料密度,改变磨粒的运动轨迹,从而提高其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壳 几何结构表面 仿生表面 土壤 磨料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相位超表面的高效独立双频点圆偏振太赫兹波束调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佳琪 程用志 +2 位作者 陈浮 罗辉 李享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8,共11页
为了克服超表面普遍具有的波长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相位的多功能超薄超表面,在双频点处对透射圆偏振太赫兹波实现独立波前调控。该超表面单元由表层金属层和中间介质层组成,其中表层金属图案相同,均是由双C型开口环谐振器、中间... 为了克服超表面普遍具有的波长依赖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相位的多功能超薄超表面,在双频点处对透射圆偏振太赫兹波实现独立波前调控。该超表面单元由表层金属层和中间介质层组成,其中表层金属图案相同,均是由双C型开口环谐振器、中间金属圆环和长方形金属片谐振器构成。通过分别旋转表层金属谐振器,可以控制交叉偏振透射光具有相同的振幅和不同的相位。将单元结构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可对入射波的波前实现任意调控,例如,在低频f_(1)=0.701 THz,分别实现了携带拓扑电荷数+1、+2、+3、+4的涡旋波束,其纯度均在60%以上;在高频f_(2)=1.663 THz,实现了对入射圆偏振波的汇聚,且焦距误差仅为0.04。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超表面在双频点处对电磁波具有良好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双频点 几何相位超表面 波前操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形成及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丽汗.冬德尔汗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69,共4页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 针对磨削加工和电化学光整加工后的表面微观几何形貌对液膜厚度影响的实验结果,结合表面微观几何形貌的构型分析,基于流体润滑理论,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微造型使表面几何形态呈凹凸不平状,有助于动压效应的形成;在同样的条件下,与磨削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后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可产生更强的动压效应,有利于润滑;使微观几何结构在摩擦副表面分布,可使液膜压力分布不均,使摩擦副表面的膜压具有波动性,形成泵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观几何形貌 动压效应 泵送效应 电化学 光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001)表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友林 李铁盘 +3 位作者 马建新 李金铭 刘金海 贾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50-1353,共4页
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PbSe(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PbSe(001)表面几层原子出现明显的振荡弛豫现象,但没发生重构,第一、二原子间距减小,第二、三层原子间距增大,同时也发现表面层原子出现褶皱。该表... 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PbSe(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特性。计算结果表明:PbSe(001)表面几层原子出现明显的振荡弛豫现象,但没发生重构,第一、二原子间距减小,第二、三层原子间距增大,同时也发现表面层原子出现褶皱。该表面的直接带隙出现在X点,在导带底和价带顶附近出现4个表面共振态,另外两个表面态分别出现在-4.0eV附近和-11.5eV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几何结构 表面电子特性 PB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合金表面热压印微结构的摩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宁 徐二江 +2 位作者 柳林 王新云 李建军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2,共9页
利用过冷液态非晶合金的超塑性,在非晶合金表面热压印成形出具有不同几何尺寸的蜂窝状结构,并对其表面干、湿摩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干摩擦及湿摩擦条件下,通过调控表面微结构的几何尺寸,均能降低摩擦系数。如在干摩擦条... 利用过冷液态非晶合金的超塑性,在非晶合金表面热压印成形出具有不同几何尺寸的蜂窝状结构,并对其表面干、湿摩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干摩擦及湿摩擦条件下,通过调控表面微结构的几何尺寸,均能降低摩擦系数。如在干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从光滑平面的1. 07±0. 08降低到蜂窝状结构平面(蜂窝中心间距75. 5μm)的0. 43±0. 08,降幅达60%。但随蜂窝中心间距的进一步增大(75. 5~195μm),摩擦系数又随之增大。相似的,在湿摩擦条件下,摩擦系数也随蜂窝中心间距的增大呈现先减小(降幅达46%),后增大趋势。对上述现象,分别依据蜂窝中心间距对真实接触面积与接触应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微成形 表面几何结构 摩擦 表面减磨 热压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体零件表面形状误差分析的小波变换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文涓 蔡改贫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31,34,共4页
针对回转体零件实际加工形成的表面由多种频率成分构成的特点,为精确分解零件表面几何形状误差信号,在比较分析了传统数字滤波算法和小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零件表面轮廓信号滤波的小波变换法。小波变换具有带通滤波的功能,它比传统的滤... 针对回转体零件实际加工形成的表面由多种频率成分构成的特点,为精确分解零件表面几何形状误差信号,在比较分析了传统数字滤波算法和小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零件表面轮廓信号滤波的小波变换法。小波变换具有带通滤波的功能,它比传统的滤波方法更方便更有效。实验表明对实测信号进行小波变换滤波可以减少噪声信号的干扰,同时结合傅立叶变换可实现了表面形状误差、表面波度及表面粗糙度的综合提取,为三类误差的评定提供前题,满足了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表面几何形状 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轮与型筒外圆几何误差对离心铸造型筒振动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李柳湘 李正美 +1 位作者 黄龙文 安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9,共8页
滚轮支承卧式炉管离心铸造机型筒的振动对炉管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而滚轮与型筒外圆的几何误差是形成铸造型筒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铸造机型筒的力学分析,建立了描述滚轮与型筒几何误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滚轮与型筒接触... 滚轮支承卧式炉管离心铸造机型筒的振动对炉管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而滚轮与型筒外圆的几何误差是形成铸造型筒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铸造机型筒的力学分析,建立了描述滚轮与型筒几何误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滚轮与型筒接触点坐标的计算方法,进而得到型筒转子受到支承滚轮的激励力随时间变化的计算模型,再应用传递矩阵法,构建了能够在考虑支承滚轮与型筒外圆几何误差的情况下对型筒振动性能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算例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滚轮与型筒表面几何误差对型筒转子振动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轮支承 离心铸造机 表面几何误差 型筒 强迫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表面微观高点对电化学光整加工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阿达依.谢尔亚孜旦 库兰.库龙卡可 周进锦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4-668,共5页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建立了小间隙条件下的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高点复制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光整加工后所获得的阳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是阳极表面自身微观几何轮廓与阴极表面微观几何...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建立了小间隙条件下的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高点复制效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光整加工后所获得的阳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是阳极表面自身微观几何轮廓与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共同作用复合的结果;同时,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助于利用阴极表面微观几何轮廓的高点提高整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光整 阴极 表面微观几何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向工程技术与工程仿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世武 佟金 +1 位作者 张书军 陈秉聪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工程仿生研究本身在方法上具有逆向工程研究的特点。本文对逆向工程技术与工程仿生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进行生物体几何特征描述的一般过程及其所涉及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逆向工程技术 工程仿生技术 生物体 表面几何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铣削仿真模型的集成
17
作者 张智海 郑力 +1 位作者 李志忠 张伯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77-779,共3页
阐述了铣削力、铣削力矩和工件表面几何误差模型的建立。并采用CORBA技术对上述三种铣削模型及铣削系统颤振模型的集成进行了研究。采用合理的网络结构和分布式计算 ,系统的性能得到改进 。
关键词 虚拟制造 铣削加工 仿真模型 CORBA 分布式计算 铣削力 铣削力矩 表面几何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攻角Re数效应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中 范召林 +1 位作者 吴军强 王元靖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采用两个尺度不同的某战斗机模型,在2.4m高速风洞中进行了大攻角Re数效应试验研究。试验攻角范围为0°-70°,基于前机身端部当量直径的ReD=0.42×10^6-2.27×10^6。试验结果表明,Re数对大攻角试验数据影响明显;表面微... 采用两个尺度不同的某战斗机模型,在2.4m高速风洞中进行了大攻角Re数效应试验研究。试验攻角范围为0°-70°,基于前机身端部当量直径的ReD=0.42×10^6-2.27×10^6。试验结果表明,Re数对大攻角试验数据影响明显;表面微几何效应、M数同样对大攻角气动特性也有一定影响;模型头部贴"八"字形粗糙带可以减弱Re数的影响,却不能获得高Re数下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攻角 Re数效应 表面微几何效应 粗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注液沃土装置工作参数的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东光 左国标 +1 位作者 佟金 张智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9,共9页
为探索仿生注液沃土装置在土壤内部作业时工作参数对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量的影响规律,优化作业参数,以保障并提高注液沃土装置作业质量,同时降低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该研究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搭建农机土槽台车试验... 为探索仿生注液沃土装置在土壤内部作业时工作参数对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量的影响规律,优化作业参数,以保障并提高注液沃土装置作业质量,同时降低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该研究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搭建农机土槽台车试验系统以模拟田间作业环境,开展注液沃土装置样机工作参数优化试验,将入土深度、注液量、土槽台车速度3个工作参数设为自变量,将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量设为响应值,建立多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根据自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优化仿生注液沃土装置的工作参数。结果表明:以土壤粘附量和工作阻力为响应值建立的回归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入土深度、液肥流量和工作速度对降低工作阻力和减小土壤粘附量的影响均显著,且入土深度和速度存在交互效应;试验因素对注液沃土装置降低工作阻力和减小土壤粘附量的影响程度为:入土深度>速度>流量,得到最优的工作参数为:入土深度11 cm、速度1.0 m/s、流量350 g/s。在最优工作参数条件下,注液沃土装置的工作阻力为260.01 N,土壤粘附量为8.73 g。该研究工作为注液沃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设计 蚯蚓 几何结构表面 注液沃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仿生注液沃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东光 左国标 +1 位作者 佟金 张智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9-36,共8页
蚯蚓吞噬土壤,构建洞穴,发挥了肥沃土壤的重要作用。该文借助工程仿生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蚯蚓头部、体节轮廓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提取并拟合蚯蚓头部和体节的轮廓曲线,构建注液沃土装置的仿生几何结构表面。仿蚯蚓背孔排... 蚯蚓吞噬土壤,构建洞穴,发挥了肥沃土壤的重要作用。该文借助工程仿生技术手段,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蚯蚓头部、体节轮廓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提取并拟合蚯蚓头部和体节的轮廓曲线,构建注液沃土装置的仿生几何结构表面。仿蚯蚓背孔排布方式设计了3孔和6孔注液型沃土装置,以UHMWPE为材料制备样机,并采用农机土槽试验系统开展注液沃土装置样机选型试验,考察孔数、是否注液、材料、表面结构4个参数对工作阻力和土壤粘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工作阻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注液>孔数>材料>表面结构;对土壤粘附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表面结构>孔数>材料>注液。从8类样机中确定的优选类型为:有6个注液孔、UHMWPE材质且具有仿生几何结构表面的仿生注液沃土装置。对选定的样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该样机的平均工作阻力为283.48 N,平均土壤粘附量值为10.93 g,均低于其他类型样机。该研究工作可为实施机械化沃土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设计 几何结构表面 脱附减阻 注液沃土 蚯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