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研制
1
作者 幸文婷 朱赤 +1 位作者 叶晓明 吴杰俊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6,共5页
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是将蒸汽通过一组表面状态各不相同的管道,测定管道在大空间空气介质中自然冷却过程中的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由于管道的材质、几何形状、接触方式及管外空气流动状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换热效... 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测定实验是将蒸汽通过一组表面状态各不相同的管道,测定管道在大空间空气介质中自然冷却过程中的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由于管道的材质、几何形状、接触方式及管外空气流动状况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换热效果,因此测定每根管道的表面传热系数值,可条理性和系统性地分析影响传热过程的各因素。该文设计了自然对流下蒸汽凝结表面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可开展管道材质、肋片结构、管道横截面几何形状、管道保温材料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研究。应用实践表明,实验项目内容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凝结 表面传热系数 实验项目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虎 易仕和 +2 位作者 付佳 陆小革 何霖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5,共7页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 当带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做高超声速飞行时,必须采取主动冷却方式防止严重气动加热造成的窗口材料热畸变以及复杂流场造成的气动光学畸变。本文根据成像窗口周围流动具有受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和气膜冷却结构(即背面为空腔的超声速后台阶)共同作用的特点,在KD-01高超声速炮风洞中开展了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在不同前缘形状下表面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测量了Ma8来流条件下喷缝下游表面传热系数,试验获得了2种前缘形状的带气膜冷却结构的高超声速平板喷缝周围瞬态流场NPLS图像。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带气膜冷却结构(气膜不工作状态)的高超声速平板,模型前缘的形状对喷缝下游区域的表面热流整体分布有明显影响,在钝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接近相同前缘形状的平板边界层为层流状态时的表面热流分布;在尖前缘情形下,表面热流分布则表现出从层流边界层状态向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状态变化的特性;喷缝下游分离和再附区表面传热特性和超声速后台阶流动类似,取决于喷缝上缘处边界层相对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膜冷却结构 表面传热 测量 钝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温度测量方式对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涛 周致富 +2 位作者 陈斌 赵曦 王国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58-4565,共8页
喷雾冷却在工业过程中应用广泛,制冷剂喷雾是激光皮肤手术中实施表皮冷保护的必要手段。为提高冷却效率,需要通过表面温度的测量反推表面传热特性。为探索不同表面温度测量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搭建了瞬态喷雾冷却实验台,分别使用磁控... 喷雾冷却在工业过程中应用广泛,制冷剂喷雾是激光皮肤手术中实施表皮冷保护的必要手段。为提高冷却效率,需要通过表面温度的测量反推表面传热特性。为探索不同表面温度测量方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搭建了瞬态喷雾冷却实验台,分别使用磁控溅射薄膜热电偶(TFTC)、丝状热电偶(FTC)和片状热电偶(STC)研究了R404A制冷剂喷雾环氧树脂表面传热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薄膜热电偶(TFTC)热响应性能最佳,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表面温度的瞬态变化且可与热通量变化准确对应。丝状热电偶(FTC)和片状热电偶(STC)属于间接测温,温度变化存在明显滞后,影响热通量、对流传热系数等表面传热特性的精确分析。薄膜溅射热电偶测温是准确研究瞬态喷雾冷却表面传热过程的可靠手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表面传热 温度测量 R40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表面传热系数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安源 刘石 +1 位作者 马玉峰 宗承云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9,共5页
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流化床表血传热系数模型中,流体相的运动和传热规律以Euler方法描述,对固体颗粒相运动和传热规律则以离散单元法(DEM)在颗粒层次上进行描述.利用该模型,对一个二维鼓泡流化床内... 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对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在流化床表血传热系数模型中,流体相的运动和传热规律以Euler方法描述,对固体颗粒相运动和传热规律则以离散单元法(DEM)在颗粒层次上进行描述.利用该模型,对一个二维鼓泡流化床内瞬时和局部传热系数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瞬态表面传热系数随流化速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局部传热系数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该规律与Ozkaynak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以及Syamlal等人采用颗粒相拟流体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但与双流体数学模型相比,该模型所需主观假设较少且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表面传热系数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打孔型板翅表面传热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后雷 宣益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研制了一种新型波纹打孔型板翅换热表面 ,采用单吹法测量了其传热特性 ,考虑到热容量不均匀性分布 ,提出了一维瞬态导热数值修正方法 .测试结果和文献中的波纹型表面性能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
关键词 波纹打孔翅片 传热强化 单吹法 表面传热 换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化学模型对表面传热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明 冯海涛 瞿章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0,16,共5页
研究不同热化学模型及壁面催化条件对表面传热的影响 ,包括 :(1)不同组元的高温空气模型 (7组元、 11组元 )的比较 ;(2 )热力非平衡 (双温度 )的化学动力过程与热力平衡 (单温度 )的化学动力过程的比较 ;(3)不同壁面催化条件的比较。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 热化学模型 表面传热 数值分析 热力非平衡 高温空气模型 飞行器 风洞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机箱强迫风冷时PCB板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秋晓 付晓艳 +1 位作者 谭健 张光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电子机箱采用轴流式风机进行强迫通风散热是电力电子元件比较常用的散热方式,通过对轴流式风机出口截面空气流速的分析,可以推论出空气以类似螺纹状形态在机箱内流动,从而猜测电路板位置不同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 电子机箱采用轴流式风机进行强迫通风散热是电力电子元件比较常用的散热方式,通过对轴流式风机出口截面空气流速的分析,可以推论出空气以类似螺纹状形态在机箱内流动,从而猜测电路板位置不同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变化规律也是不同的。采用实验分析与仿真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对h_x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当只改变电路板竖直方向的位置时局部表面传热系数h_x分布规律也会发生改变,当电路板平行散热风扇中心轴水平放置,且电路板的长边与散热风扇中心轴平行时,h_x沿电路板的长度方向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的,电路板竖直方向位置的改变主要影响h_x沿电路板宽度方向的变化规律,且随着距离轮毂中心距离的增大,电路板上元器件温度较高的位置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由电路板的中间位置不断向边缘移动。此研究能够为散热风扇安装位置以及电路板的热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机箱 散热 强迫风冷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交错波纹板换热器表面传热系数的分离 被引量:1
8
作者 梁红侠 索建秦 王秋旺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27-1030,1035,共5页
为了获得交错波纹板换热器表面对流换热规律,通过实验测定了典型100 kW微型燃气轮机交错波纹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将表面传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该方法以换热准则关系式中4个系数变量作为待寻找最佳值的... 为了获得交错波纹板换热器表面对流换热规律,通过实验测定了典型100 kW微型燃气轮机交错波纹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将表面传热系数从传热系数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该方法以换热准则关系式中4个系数变量作为待寻找最佳值的待求变量,并进行搜索和优化,由此获得关联式系数来预测传热系数,成功分离出表面传热系数.该分离方法具有通用性,可灵活方便地研究各种此类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所预测的传热系数与实验获得的传热系数接近,能准确地反映换热的真实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交错波纹板换热器 表面传热系数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过程的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学军 江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6-62,共7页
给出了2种计算加热过程的圆筒形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模具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实测值通过模具内部空间的热平衡方程计算出其内表面传热系数。第二种方法是借用回转窑内物料与壁面间传热系数的理论公式来计算滚... 给出了2种计算加热过程的圆筒形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模具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实测值通过模具内部空间的热平衡方程计算出其内表面传热系数。第二种方法是借用回转窑内物料与壁面间传热系数的理论公式来计算滚塑模具内表面的传热系数。在模具内部无粉料和装有0.21 kg粉料的情形下,分别用这2种方法计算了模具内表面瞬时的传热系数和平均的传热系数,并应用流体力学的边界层理论解释了内表面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将第一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平均传热系数整理成努塞尔数与普朗特数的无量纲准则式Nu=45.73 Pr−0.55,其适用条件为绕中心轴转动的轴向长度大于内径的圆筒形滚塑模具。结果表明,随着模具内装有粉料的体积百分比的增大,其内表面的平均传热系数减小,同时上述2种方法计算的平均传热系数也吻合得越来越好;如果粉料的体积百分比不低于62.4%,那么第二种方法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塑模具 加热过程 表面传热系数 热平衡方程 无量纲准则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加热阶段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两种研究方法
10
作者 刘学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9,共8页
提出了获得电加热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两种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模内粉料开始熔融前的加热阶段。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在4种情形下测量该滚塑模具的外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一个传热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将这... 提出了获得电加热滚塑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两种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模内粉料开始熔融前的加热阶段。第一种方法是首先在4种情形下测量该滚塑模具的外表面温度和模内温度,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一个传热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将这些实测的温度值转换为在这4种情形下模具的内表面传热系数。第二种方法是将实际的滚塑模具等效地简化为一个二维圆筒,将模内空气当成主相流体,粉料当成第二相流体,通过FLUENT软件的多相流模块中的Mixture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以得到模具内表面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在其中的3种情形下都吻合得很好。随着模内粉料的体积百分比的增加,模具的内表面传热系数先是快速增大,然后增大的速率变慢,在达到最大值61.2 W/(m^(2)·K)后开始减小。当粉料的体积百分比不在58%~74%的范围内,由第二种方法仿真所得的模具内表面传热系数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塑模具 加热阶段 传热模型 表面传热系数 FLUE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中强化传热表面传热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强 辛明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在熵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传热性能评价判据——强化传热性能因数。
关键词 强化传热表面 传热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级超高转速盘表面传热系数瞬态测量方法
12
作者 李振 全永凯 徐国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9-205,共7页
在超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中,转子系统尺寸可小至毫米级,为保证一定的功率输出,转子的转速需高达上百万转。对于该类型发动机中毫米级超高转速旋转盘表面换热特性的研究,无法布置常规手段的热电偶或热流计,表面传热系数测量异常困难。针... 在超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中,转子系统尺寸可小至毫米级,为保证一定的功率输出,转子的转速需高达上百万转。对于该类型发动机中毫米级超高转速旋转盘表面换热特性的研究,无法布置常规手段的热电偶或热流计,表面传热系数测量异常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集总参数法原理的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测量方法,即使用红外测温技术,获得转盘表面在不同时刻的温度,通过瞬态导热的集总参数法得到转盘表面的表面传热系数。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理论解误差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高逐渐减小,最大误差小于13%,表明该方法在测量毫米级超高速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法 超高转速 旋转盘 毫米级 表面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剂瞬态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加猛 陈斌 +1 位作者 李东 周致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064-4071,共8页
喷雾冷却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广泛,其表面相变传热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揭示其机理与规律。以R134a、R407C及R404A制冷剂为工质开展瞬态喷雾冷却表面相变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提出了表征冷却表面内部导热阻力与喷雾表面对流传热阻力... 喷雾冷却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广泛,其表面相变传热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开展深入研究揭示其机理与规律。以R134a、R407C及R404A制冷剂为工质开展瞬态喷雾冷却表面相变传热特性实验研究,提出了表征冷却表面内部导热阻力与喷雾表面对流传热阻力之比的喷雾Biot数,以及表征瞬态喷雾冷却最大热通量及其出现时刻的量纲1 Reynolds数Rel和Fourier数Fol。将Jakob数Ja与Rel及液滴Weber数We关联,提出了最大热通量及其出现时刻的通用量纲1关联式。发现不同制冷剂的瞬态喷雾冷却过程具有相似性,得到了热通量随时间变化的量纲1关联式。利用上述关联式对喷雾表面瞬态温度进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关联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喷雾冷却 表面相变传热 喷雾Biot数 最大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回风余热直热式换热器传热特性及应用研究
14
作者 季现亮 王玉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2,共7页
在矿井进回风直热式换热器热交换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工况下直热式换热器结构参数设计基本一致,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下,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理论支持的问题,建立了矿井进回... 在矿井进回风直热式换热器热交换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工况下直热式换热器结构参数设计基本一致,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下,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理论支持的问题,建立了矿井进回风直热式换热器热交换系统传热模型,并对典型应用案例进行了测试研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适用于回风直热式换热器努塞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直热式换热器结构参数,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该传热模型的计算误差均在8%以内。通过探究不同参数对直热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在一定工况下管外直径的合理取值范围,可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回风 表面传热系数 直热式换热器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微通道内水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宋善鹏 于志家 +3 位作者 刘兴华 秦福涛 方薪晖 孙相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65-2469,共5页
Liqui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microchannels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However,the large pressure drop causes much concer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Water flowing in hydrophobic tubes shows low pressure drop owing ... Liqui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 microchannels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However,the large pressure drop causes much concer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Water flowing in hydrophobic tubes shows low pressure drop owing to the slippage on the tube walls.Super-hydrophobic/hydrophilic micro aluminum tubes of 0.68mm inner diameter were fabricated with a two step procedure of chemical etching and then surface chemical modification.A kind of micro-nanometric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as formed on the surface,which could trap air serving as the slip agent.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of deioned water flowing laminary in the super-hydrophobic/hydrophilic microchannel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ir-layer existing in the micro-nano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decreased flow resistance evidently but decrease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nly a little,which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e superfici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hile considering the heat conduction of stationary nanolayer of air.It was supposed that eddy flow was generated in the micro-nano bubbles by the slip flow of water on the tube wall,which enhanced the heat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微通道 流动阻力 表面传热系数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学虎 刘延来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薄膜 表面滴状冷凝传热 实验研究 蒸气温度效应 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热表面对电解质溶液中CaSO_4结垢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晓光 刘长厚 +1 位作者 赵起 Hans MLLER-Steinhagen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54-657,共4页
In this paper,the formation of CaSO 4 deposit on heat transfer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 test run is performed with various treated surfaces and flow velocities. Microphotograph... In this paper,the formation of CaSO 4 deposit on heat transfer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 test run is performed with various treated surfaces and flow velocities. Microphotograph of deposit layer is made.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surface under exactly identi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ous treated surface.It is found that the CaSO 4 deposit on the heat transfer surface can be reduced or even prevented by us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ynamic mixing ion beam implantation and dynamic magnetron sput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器 传热表面 表面处理 显微拍照 离子注入 磁控溅射 硫酸钙污垢 抗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微尺度强化表面R32流动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18
作者 刘相增 冯威 +4 位作者 张敢敢 李蔚 项燕龙 张江辉 马连湘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9,84,共10页
为研究制冷剂R32在铝制人字纹管、涟漪纹管以及光滑管中冷凝换热和压降特性,本文通过高精度多工质蒸发冷凝实验台在R32质量流速为100~350 kg/(m^(2)·s),饱和温度为308、313、318 K,干度范围为0.2~0.8工况下,进行冷凝实验研究。实... 为研究制冷剂R32在铝制人字纹管、涟漪纹管以及光滑管中冷凝换热和压降特性,本文通过高精度多工质蒸发冷凝实验台在R32质量流速为100~350 kg/(m^(2)·s),饱和温度为308、313、318 K,干度范围为0.2~0.8工况下,进行冷凝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人字纹管的传热系数最高,涟漪纹管次之,光滑管最低。涟漪纹管的摩擦压降最高,人字纹管略高于光滑管,表面传热系数和摩擦压降随饱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质量流速的升高而增大。引入评价因子P EF评价换热管的换热性能:人字纹管的换热性能最好,P EF范围为2.07~2.72,涟漪纹管的P EF范围为0.68~0.90。在换热关联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本次实验的换热关联式,改进后的关联式误差在±2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换热 表面传热系数 摩擦压降 换热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剑波 金传旻 +1 位作者 徐皓 陆明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 介绍了国外空调冷冻设备中采用的一种新型商用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 ,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对使用R134a环保制冷工质 ,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管具有十分优异的强化效果。在实验的换热工况下 ,保持进口水温不变而改变管内水流速 ,这种强化管的总换热性能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2 .2到 2 .6倍 ,管外换热系数是普通低翅蒸发强化管的 1.3~ 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型蒸发强化传热 换热系数 制冷空调 沸腾换热 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及迎风面改性的锯齿翅片强化传热研究
20
作者 张西龙 侯硕 +2 位作者 张永亮 董文林 房玉宝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99,共8页
为了在提高锯齿型翅片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同时尽量控制压降损失的增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锯齿型翅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翅片表面、迎风面结构及尺寸参数对传热Nu、流动压降损失Δp以及综合性能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翅... 为了在提高锯齿型翅片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同时尽量控制压降损失的增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锯齿型翅片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翅片表面、迎风面结构及尺寸参数对传热Nu、流动压降损失Δp以及综合性能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翅片表面设置何种形状凹槽和凸起对传热的影响差异较小,但圆形凹槽和凸起对压降损失的增加最少,综合性能最优。在翅片表面设置圆形凹槽和凸起的基础上继续将翅片两端迎风面改为圆形,可使传热提高的同时减小压降损失,综合性能最多提高12.2%。圆形凹槽和凸起尺寸R=0.15 mm时,传热和压降损失的平衡达到最佳,与传统锯齿型翅片相比,平均压降损失基本不变,传热和综合性能平均提高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型翅片 表面传热系数 强化传热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