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姜慧 章程 +4 位作者 邵涛 车学科 张东东 徐蓉 严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2-596,共5页
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基于单极性纳秒脉冲电源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放电集中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放电越强烈,越接近均匀放电,但电... 在常规大气环境条件下,基于单极性纳秒脉冲电源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本质是丝状放电,放电集中在电压脉冲的上升沿;激励电压和脉冲重复频率越大,放电越强烈,越接近均匀放电,但电压的作用更侧重于均匀性,而频率的作用则侧重于放电的强度;电极间隙的优化可以使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最好;玻璃作为阻挡介质时容易发生沿面闪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丝状放电 电极间隙 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对扩散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庆亚 车学科 +3 位作者 仝毅恒 陈川 朱杨柱 聂万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5-1024,共10页
针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在激发等离子体时具有显著的气动效应和化学活化效应,为分析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对空气/甲烷同轴剪切扩散燃烧的助燃效果,实验使用高频交流电源,基于等离子体诱导射流逆向激励对火焰施加控制。根据获取的射流流... 针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在激发等离子体时具有显著的气动效应和化学活化效应,为分析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对空气/甲烷同轴剪切扩散燃烧的助燃效果,实验使用高频交流电源,基于等离子体诱导射流逆向激励对火焰施加控制。根据获取的射流流场纹影图像、火焰图像和CH自发辐射,研究了等离子体对不同燃烧条件下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作用,火焰上游细长剪切层的空气/甲烷掺混得到增强,从而扩大了剪切层燃烧宽度,同时燃烧释热速率会明显提高,这主要与等离子体活化效应有关,并且该效应显著增强了位于喷嘴出口火焰基的燃烧强度。在空气流量较低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可有效增大火焰下游湍流度和射流角,使火焰高度降低、宽度增大,且作用效果随放电电压提高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 等离子体 甲烷 扩散火焰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间隙对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春茂 董磊 +3 位作者 彭开晟 魏文赋 高国强 吴广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9-685,693,共8页
为研究不同电极间隙下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利用相机拍摄等离子实物图,分析电极间隙对等离子延伸的影响;测量其放电波形,分析消耗功率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介质板表面温度分布,探究温度分布特性随间隙的变化,同... 为研究不同电极间隙下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利用相机拍摄等离子实物图,分析电极间隙对等离子延伸的影响;测量其放电波形,分析消耗功率随电极间隙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热像仪拍摄介质板表面温度分布,探究温度分布特性随间隙的变化,同时测量不同间隙下诱导气流速度大小,分析电极间隙对诱导气流的影响;利用电子天平分析电极间隙对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装置体积力的影响;最后,分别对不同间隙下4个放电参数变化趋势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延伸度、消耗功率、最高温度、诱导气流速度以及体积力均随电极间隙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固定激励电压下,存在一个最佳放电电极间隙.该研究结果为表面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实现更好的流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最佳放电间隙 消耗功率 温度分布 体积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低速叶栅性能数值仿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凡玉 李军 +3 位作者 吴云 梁华 罗志煌 刘东健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2,27,共6页
针对低速条件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压气机叶栅吸力面流动分离进行研究。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流场的作用等效为体积力和热的作用,并考虑等离子体温升对流体热物理性质的影响,建立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数学模型。通过... 针对低速条件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抑制压气机叶栅吸力面流动分离进行研究。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流场的作用等效为体积力和热的作用,并考虑等离子体温升对流体热物理性质的影响,建立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电势和电荷方程得到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的体积力和热功率密度分布函数,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物性参数函数,分别作为方程源项和系数加入到Navier-Stokes方程中求解。应用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在不同来流速度、攻角和激励强度下对压气机叶栅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马赫数为0.05、攻角为2°的情况下,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分离点由65.09%弦长处后移到79.4%弦长,气流转折角增加0.8°,最大总压损失系数减小了7.4%,尾迹宽度减小了12%。来流速度增大激励效果会减弱,来流攻角的改变对激励效果有影响,激励强度增大对流动分离的抑制效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压气机叶栅 流动分离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方背式汽车模型减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靖宇 耿亚林 +4 位作者 惠政 胡兴军 李天鸿 刘子诚 李久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3-758,770,共7页
通过风洞试验,开展了关于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方背Ahmed模型尾部分离流动的控制效果的研究。通过PIV速度测量,揭示了静态环境下激励器诱导离子风的气动特性,然后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和尾部流场的变化,分析了在激励电压... 通过风洞试验,开展了关于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对方背Ahmed模型尾部分离流动的控制效果的研究。通过PIV速度测量,揭示了静态环境下激励器诱导离子风的气动特性,然后通过模型表面压力和尾部流场的变化,分析了在激励电压下模型的减阻率,并阐述了其减阻机理:等离子体激励器可有效控制尾部流动,提高模型尾部压力,从而达到减阻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提高,激励器控制效果减弱,在17 kV的峰值电压下,激励器可获得最大诱导速度;因此,在10 m/s的风速和17 kV的峰值电压下减阻效果最佳,主动减阻率为-4.58%,总减阻率达-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气动力学 主动减阻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系统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巍 李应红 +1 位作者 金迪 岳太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172,共6页
为了揭示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放电系统仿真研究.利用一个空间二维大气压下氩等离子体模型对其中的主要粒子在不同脉冲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物理事实吻合较好... 为了揭示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等离子体过程中电参数的演化机制,进行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等离子体放电系统仿真研究.利用一个空间二维大气压下氩等离子体模型对其中的主要粒子在不同脉冲情况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与物理事实吻合较好,具有很好的拓展价值和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增强射流掺混的激励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亮 李修乾 +3 位作者 车学科 郑体凯 李金龙 聂万胜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提高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掺混效率,探究等离子体对单股矩形射流掺混特性的影响,设计了等离子体射流发生与控制系统。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单股空气射流掺混特性的影响。相比无激励工况,激励电压为... 为提高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掺混效率,探究等离子体对单股矩形射流掺混特性的影响,设计了等离子体射流发生与控制系统。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测量了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对单股空气射流掺混特性的影响。相比无激励工况,激励电压为5、6和7kV时,射流宽度随电压升高而变大,射流中心线速度衰减率最大提高20%左右;脉冲频率增加,射流宽度增大程度增加,衰减明显,掺混特性增强;激励电压和脉冲频率固定时,改变占空比,在50%~70%的区间内射流速度衰减最强,射流宽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掺混增强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激励频率 占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