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与改革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小强 孙允凯 +3 位作者 刘健 丁轶 张煜桁 苗雪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191,共1页
材料科学领域,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材料表面与界面”这一核心课程,对于培育学生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明确思政素养目标、创新融合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以及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 材料科学领域,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材料表面与界面”这一核心课程,对于培育学生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明确思政素养目标、创新融合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以及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可以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这种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探索对于推动教育全面进步、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深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评估 课程思政 学生全面素质 思政教育 师资培养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科学领域 教学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表面与界面教学改革探索
2
作者 薛小强 孙允凯 +3 位作者 刘健 丁轶 张煜桁 苗雪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88,共1页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致力于探索材料表面与界面方面的专业知识。此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还能培养他们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铺设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致力于探索材料表面与界面方面的专业知识。此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还能培养他们在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铺设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课程思政”、“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注重他们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实践应用。本文基于课程实际和往届学生的就业反馈,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材料表面与界面 工程技术 材料科学 考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O_2包覆的TiO_2纳米复合粒子的表面与界面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黎明 林志东 +2 位作者 张万荣 杨培志 黄宗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30,共4页
将溶胶-凝胶法与水热合成技术相结合制备了RuO2包覆量为1.5%的TiO2纳米复合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详细研究了纳米复合粒子的表面与界面性质。结果表明,RuO2... 将溶胶-凝胶法与水热合成技术相结合制备了RuO2包覆量为1.5%的TiO2纳米复合粒子,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详细研究了纳米复合粒子的表面与界面性质。结果表明,RuO2以非晶态高度分散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形成包覆层,TiO2的晶型为锐钛矿型;纳米复合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约为47.5nm,RuO2包覆层的平均厚度约为0.75nm;RuO2包覆层与核材料TiO2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化学键的作用,这种化学包覆有利于提高纳米复合粒子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O2包覆 TiO2纳米复合粒子 表面与界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冷作模具钢渗硼层表面与界面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孔德军 谢春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76,共6页
采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对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讨论了热浸法渗硼机理,并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进行测试。测... 采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对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讨论了热浸法渗硼机理,并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渗硼层表面存在着细小气孔,与不溶于硼化物的原子扩散相关;渗硼层表面形成的高硬Fe B按照(002)方向择优生长;渗硼层结合界面化学元素发生相互扩散,元素分布均匀;渗硼处理后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改善了冷作模具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CR12MOV钢 渗硼处理 表面-界面 残余应力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电极薄膜气体传感器中的表面与界面
5
作者 杨得全 范垂祯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7年第3期9-12,共4页
有机半导体薄膜由于具有特殊离域的。电子体系的特殊结构,特别是LB膜制备技术的采用,使得制备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具有定向性和极高的比表面积,在气体传感器应用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本文主要讨论了平面电极式有机半导体薄膜气体传感器... 有机半导体薄膜由于具有特殊离域的。电子体系的特殊结构,特别是LB膜制备技术的采用,使得制备的有机半导体薄膜具有定向性和极高的比表面积,在气体传感器应用中显示出优异的性能.本文主要讨论了平面电极式有机半导体薄膜气体传感器研制中与表面和界面有关的技术问题及其解决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有机半导体薄膜 表面与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纸表面与界面改性及增强机理研究
6
作者 张小伟 刘淑鹏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云母纸成纸主要依靠云母鳞片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纸张强度较低,不佳的表面与界面状态,易导致无法成纸。讨论了粒度级配、表面改性、水质改善等表面与界面改性技术,改善云母纸表面与界面特性,提高云母纸材料的拉伸、介电强度。并结... 云母纸成纸主要依靠云母鳞片间的范德华力和静电引力,纸张强度较低,不佳的表面与界面状态,易导致无法成纸。讨论了粒度级配、表面改性、水质改善等表面与界面改性技术,改善云母纸表面与界面特性,提高云母纸材料的拉伸、介电强度。并结合最大密度曲线理论、架桥键合作用、双电层理论,分析表面与界面增强的机理。研究表明:经表面与界面改性后,云母纸的拉伸强度与介电强度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母纸 表面与界面 改性 强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钰博 孙永阳 +1 位作者 薛意青 梁文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 为了避免表面覆冰对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解决传统防/除冰技术存在效率低、能耗大、高污染等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超疏水特性实现表面防/除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体表面浸润性理论及常见的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对超疏水表面的被动防冰和主动除冰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归纳了基于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策略在航空、船舶、电力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总结和剖析了超疏水防/除冰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仿生 表面与界面 复合材料 被动防冰 主动除冰 研究进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热温度对冷喷Stellite 6合金沉积层表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骆芳 孔凡志 +2 位作者 威廉.欧尼尔 姚建华 柴国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0-846,共7页
激光辅助冷喷涂(LCS)工艺是一种新的涂层和制造工艺,它结合了冷喷涂的固态沉积、保持原有粉末成分、高沉积效率优势,能够沉积冷喷涂难以或不可能沉积的材料。以N2气作为高压载气,在中碳钢基体材料上采用LCS沉积Stellite 6粉末颗粒。采... 激光辅助冷喷涂(LCS)工艺是一种新的涂层和制造工艺,它结合了冷喷涂的固态沉积、保持原有粉末成分、高沉积效率优势,能够沉积冷喷涂难以或不可能沉积的材料。以N2气作为高压载气,在中碳钢基体材料上采用LCS沉积Stellite 6粉末颗粒。采用金相、SEM以及EDX对沉积层进行表征,分析了激光加热的沉积点温度和N2温度对沉积层的表面形貌、沉积厚度和沉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加热导致的沉积点温度越高,沉积表面起伏越大,颗粒撞击形成的凹陷越深,粉末沉积层越厚;沉积层的致密度与沉积点温度和N2温度有关。在氮气压力3 MPa,工件进给速度为15 mm/s的条件下,氮气温度450℃,沉积点温度1 100℃时,沉积层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中碳钢 激光辅助冷喷 STELLITE 6 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钢表面合金强化层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晋勇 宋宜梅 +2 位作者 高原 余运江 徐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Mo-Cr共渗,随后进行超饱和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表面合金化层厚度达100μm以上,表面Mo含量20%以上,Cr含量10%左右。超饱和渗碳表面含碳量在2.0%以上。在M-200磨损试验机上试验,摩擦... 利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Mo-Cr共渗,随后进行超饱和渗碳、淬火及回火复合处理。表面合金化层厚度达100μm以上,表面Mo含量20%以上,Cr含量10%左右。超饱和渗碳表面含碳量在2.0%以上。在M-200磨损试验机上试验,摩擦因数平均为0.1,平均相对耐磨性是GCr15渗碳淬火钢的2.25倍。在箱式炉中690℃回火4 h,表面平均硬度595 HV0.025,有较好的抗高温软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等离子体物理学 合金层 摩擦因数 耐磨性 回火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神经网络的Si_3N_4陶瓷推挤加工表面纹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欣利 王龙 +2 位作者 王望龙 唐修检 吴志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8-1524,共7页
基于边缘破碎效应驱动裂纹软推挤加工是一项新颖的加工技术。通过采集Si3N4陶瓷的软推挤加工表面形貌,运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分析了对比度、熵、相关性3个特征参数与加工表面纹理分布的内在关系。通过径向基网络和竞争层网络两类神经... 基于边缘破碎效应驱动裂纹软推挤加工是一项新颖的加工技术。通过采集Si3N4陶瓷的软推挤加工表面形貌,运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分析了对比度、熵、相关性3个特征参数与加工表面纹理分布的内在关系。通过径向基网络和竞争层网络两类神经网络的分工协作,对不同加工参数下已加工表面的纹理特征进行预测和分类,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能控制在5%之内。随着对比度和熵越大,相关性越小;分类等级越大,表面平整程度越差。通过系统实验探讨了各加工参数对纹理特征的影响,可靠地评估了加工质量的优劣。随着车刀进给速度或槽深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变差;随着凸缘厚度的增大,加工表面质量先逐渐变差,但经过凸缘厚度2.5 mm分界点后却又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SI3N4陶瓷 纹理特征 灰度共生矩阵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机械抛光中背垫对硅片表面接触压强分布及宏观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玉山 张辽远 +1 位作者 王军 冯连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99,共5页
为了获得单晶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背垫对接触压强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有背垫抛光过程的接触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有背垫时的接触压强分布的计算与分析,并利用抛光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硅片与抛光垫... 为了获得单晶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背垫对接触压强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有背垫抛光过程的接触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有背垫时的接触压强分布的计算与分析,并利用抛光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硅片与抛光垫的接触表面压强分布形态,以及背垫的物理参数对压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有背垫时接触压强的分布仍存在不均匀性,而且在硅片外径邻域内接触压强最大,这导致了被加工硅片产生平面度误差与塌边。增加背垫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以改善接触表面压强分布均匀性,使硅片有效区域的平面度形貌变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化学机械抛光 单晶硅片 接触压强分布 平面度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严重塑性变形过程中Ag-Cu共晶合金的结构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闻明 王一晴 +5 位作者 管伟明 谭志龙 王传军 易伟 张俊敏 沈月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5-8,共4页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技术对Ag-Cu共晶合金进行了表面严重塑性变形处理。采用硬度、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Ag-Cu共晶合合金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表面严重塑性变形方法获得了具有纳米表层的Ag-Cu共晶梯度结构,合金变形...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技术对Ag-Cu共晶合金进行了表面严重塑性变形处理。采用硬度、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Ag-Cu共晶合合金结构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表面严重塑性变形方法获得了具有纳米表层的Ag-Cu共晶梯度结构,合金变形层厚度为~100μm,最表层纳米晶尺寸~10 nm。同时对其晶粒细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Ag-Cu共晶合金 表面严重塑性变形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粉表面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鸿雁 王迎春 +3 位作者 刘金旭 赵紫盈 郭文启 李树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81-1487,共7页
通过对W粉粒径、络合剂组成、W粉装载量等对W粉表面化学镀Ni的镀层形貌、Ni的利用率和镀速的影响研究,得到了Ni含量可控的W粉表面化学镀Ni的优化工艺参数。然后将制得的Ni包覆W粉与一定比例的Cu粉混合,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 通过对W粉粒径、络合剂组成、W粉装载量等对W粉表面化学镀Ni的镀层形貌、Ni的利用率和镀速的影响研究,得到了Ni含量可控的W粉表面化学镀Ni的优化工艺参数。然后将制得的Ni包覆W粉与一定比例的Cu粉混合,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67W-25Cu-8Ni合金,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67W-25Cu-8Ni合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W粉粒径为4~6μm,络合剂为焦磷酸钠60 g/L、三乙醇胺100 g/L和柠檬酸三钠8 g/L时,可以得到包覆紧密、完整均匀的化学镀Ni层,并且可以通过改变装载量控制W-Ni复合粉末中Ni的质量百分比;以化学镀W/Ni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SPS烧结制备的67W-25Cu-8Ni合金中,W/Ni/Cu界面形成了冶金结合,与W-Cu合金相比,烧结致密度大大提高,达到了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W-Cu合金 化学镀 W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双相反转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进华 顾斌 +1 位作者 管玉东 尹德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9-572,共4页
本实验通过制备纳米粒子和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乳液的双相反转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提高,乳液类型从O/W转变成W/O型,再转变成O/W型,即发生双相反转现象。基于实验现象提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 本实验通过制备纳米粒子和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对乳液的双相反转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提高,乳液类型从O/W转变成W/O型,再转变成O/W型,即发生双相反转现象。基于实验现象提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模型,即单层吸附和双层吸附导致纳米粒子由偏亲水向偏疏水再到偏亲水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双相反转 Pickering乳液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 表面与界面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仿生原型制备技术研究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立新 张硕研 +1 位作者 纪运广 张琳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 surface)是指水滴静态接触角>150°且滚动角<10°的材料表面,广泛应用于自清洁、防腐蚀、疏水抑冰与船舰减阻等诸多工程领域。基于仿生工程学原理,人们对典型超疏水仿生原型进行广泛研究,以... 超疏水表面(superhydrophobic surface)是指水滴静态接触角>150°且滚动角<10°的材料表面,广泛应用于自清洁、防腐蚀、疏水抑冰与船舰减阻等诸多工程领域。基于仿生工程学原理,人们对典型超疏水仿生原型进行广泛研究,以期获取超疏水表面研制的理论基础。从呈现超疏水润湿现象的典型动植物体表入手,综述其表面微形貌结构特征对超疏水润湿特性的影响机制,介绍材料表面超疏水润湿行为量化表征的数学模型;重点关注仿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传统制备方法与3D打印制备技术,以及超疏水表面制备样件的功效表征;分析指出仿生超疏水表面的低成本、大面积、功效持久性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可加深学者对超疏水润湿特性的认知,推动超疏水表面仿生研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润湿特性 仿生原型 3D打印技术 超疏水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力学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国祥 陈光南 +2 位作者 张坤 罗耕星 李怀学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8-983,共6页
通过对激光螺旋线状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的靶场实验样品解剖分析和该类涂层/基体结构界面裂纹扩展特点的理论研究,得出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主要力学机理是通过3个方面延缓了铬层的剥落:将均匀基体上随机性的表面主裂纹... 通过对激光螺旋线状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的靶场实验样品解剖分析和该类涂层/基体结构界面裂纹扩展特点的理论研究,得出激光离散预处理基体镀铬身管延寿的主要力学机理是通过3个方面延缓了铬层的剥落:将均匀基体上随机性的表面主裂纹形貌改变成与激光离散处理、阴阳线结构相对应的菱形主裂纹形貌;增加了由主裂纹围成的铬层“孤岛”尺寸;增加了主裂纹间的界面裂纹扩展距离和减小了界面裂纹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镀铬 身管 激光 离散预处理 基体 表面主裂纹 界面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及其合金涂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雪辉 林晨光 +2 位作者 崔舜 李增德 胡晓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稀有金属钨属于难熔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昂贵且加工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钨及其合金功能涂层,赋... 稀有金属钨属于难熔金属,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及国防军工领域。然而钨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昂贵且加工困难,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采用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钨及其合金功能涂层,赋予基体材料以优异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既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其应用范围,又节约了资源。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制备钨及其合金涂层的主要技术手段,并对各技术手段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钨基合金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涂层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制造技术的摩擦学挑战 被引量:37
18
作者 雒建斌 何雨 +1 位作者 温诗铸 钟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 评述了国内外航天、信息和军事等高技术领域中微/纳米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微/纳米制造技术特征及其关键技术问题,揭示了当器件的尺度由毫米量级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时,微器件材料表面和界面的摩擦学(摩擦磨损及润滑)、力学和化学等及其控制方法是微/纳米制造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摩擦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新的摩擦学理论和技术的出现将为微/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制造技术 表面与界面 摩擦学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织构对干摩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齐烨 常秋英 +1 位作者 王斌 李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采用LM-YLP-20F-Ⅱ型激光打标机进行表面织构化处理,形成具有规则排列的圆形微坑阵列。通过环-块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的激光表面织构对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探针轮廓仪和扫描电镜对试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建... 采用LM-YLP-20F-Ⅱ型激光打标机进行表面织构化处理,形成具有规则排列的圆形微坑阵列。通过环-块线接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面密度的激光表面织构对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探针轮廓仪和扫描电镜对试件的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摩擦副的简化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摩擦副的滑动摩擦过程,从应力的角度分析表面织构对干摩擦性能的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织构化对试件表面硬度影响显著;当激光织构面密度小于20%时,构成摩擦副的两试件的磨损量都小于无织构情况;当织构面密度大于20%时,与无织构情况相比,织构化试件的磨损仍降低,但对偶件的磨损反而增大。仿真结果表明:对织构化试件的对偶件来说,在一定的织构面密度范围内,在平均应力无大幅提高的前提下,织构凹坑的存在,缓解了接触区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磨损 激光表面织构 干摩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业发 蔡滨 +3 位作者 徐婷 储伟俊 蒋国良 谭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69-1472,共4页
为了制备优质的电火花合金强化层,提高强化层摩擦学性能,本文运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镍基合金强化层,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参数、比强化时间和氩气流量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 为了制备优质的电火花合金强化层,提高强化层摩擦学性能,本文运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镍基合金强化层,研究了沉积工艺参数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参数、比强化时间和氩气流量对镍基合金强化层摩擦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低输出电压匹配较高充放电电容量(110 V、300μF)进行表面沉积,所制备的镍基合金强化层组织结构致密,耐磨性高;比强化时间为2.5 min/cm2时,保护气体氩气的流量应控制5 L/min左右,镍基合金强化层组织均匀致密,气孔率少,可降低摩擦系数,并显著提高强化层的耐磨损性能。镍基合金强化层的主要磨损机理是微观切削和微观断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镍基合金 电火花沉积 强化层 工艺参数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