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WEDM表面三维粗糙度的小波评定基准面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志航 崔海 +1 位作者 丁海娟 郭黎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85-1189,共5页
针对目前三维粗糙度小波基准面分析中,最优小波基的选择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经验确定的问题,通过比较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三维形貌的小波重构精度选择最优小波基.根据小波变换能量守恒特征,小波在分解单一信号时,其分解... 针对目前三维粗糙度小波基准面分析中,最优小波基的选择和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主要依据经验确定的问题,通过比较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三维形貌的小波重构精度选择最优小波基.根据小波变换能量守恒特征,小波在分解单一信号时,其分解能量服从指数分布的方法确定三维粗糙度小波基准面的分解次数,提取出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表面三维粗糙度小波评定基准表面.经过试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并可以推广到机械加工表面的三维粗糙度的评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线切割 表面三维粗糙度 小波分析 评定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超声铣削碳/碳复合材料表面三维粗糙度研究
2
作者 束静 廖文和 郑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了改善碳/碳复合材料铣削表面质量,提升其使役性能,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的研究。首先研究了端铣表面三维粗糙度Sa、Sq、Sku和Sdr随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深和超声电流的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旋转超声侧铣对... 为了改善碳/碳复合材料铣削表面质量,提升其使役性能,开展了旋转超声铣削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粗糙度的研究。首先研究了端铣表面三维粗糙度Sa、Sq、Sku和Sdr随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深和超声电流的变化规律。其次,分析了旋转超声侧铣对不同纤维切角下三维粗糙度的影响特性。最后分别从端铣和侧铣的角度讨论分析了超声振动对表面质量的改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施加超声场能后端铣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Sa和Sq不仅降低了约20%,而且随加工参数的增加,波动性减小,变化趋势更加明显。侧铣时超声振动使得碳/碳复合材料在不同纤维切削角下的Sa和Sq减小了10%~33%。此外,旋转超声铣削表面界面扩展比Sdr在端铣和侧铣中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最高可达65%,有效减少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的空隙和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旋转超声铣削 表面三维粗糙度 纤维切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CrNiMo7-6钢V型缺口成形外圆磨削三维表面粗糙度
3
作者 张银霞 宋作鹏 +2 位作者 梁蓝夫 李梦琪 王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为了探究成形外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利用万能工具磨床和CBN成形砂轮,采用成形磨削V型缺口技术,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表... 为了探究成形外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对18CrNiMo7-6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并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利用万能工具磨床和CBN成形砂轮,采用成形磨削V型缺口技术,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为变量,以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等三维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为评价表面质量的指标开展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转速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和表面偏斜度均先减小后增大,而表面峭度逐渐减小;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也先减小后增大,而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砂轮径向进给速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和均方根粗糙度均逐渐增大,表面偏斜度和表面峭度则先增大后减小.三变量对工件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砂轮转速、砂轮径向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综合试验结果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砂轮径向进给速度分别为900 r/min、5000 r/min和0.15 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磨削加工 三维表面粗糙度 成形磨削 灰色关联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车铣轴承内沟道表面粗糙度研究
4
作者 王栋 吕二阳 +2 位作者 陈磊 任泊龙 吕梦涵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探究深沟球轴承内沟道车铣加工代替传统磨削加工的可行性,对切向车铣加工深沟球轴承内沟道进行了研究,基于Matlab提出了一种三维表面粗糙度Sa仿真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对比了铣刀转速、工件转速和每齿进给量对工件三维表面粗糙度... 为探究深沟球轴承内沟道车铣加工代替传统磨削加工的可行性,对切向车铣加工深沟球轴承内沟道进行了研究,基于Matlab提出了一种三维表面粗糙度Sa仿真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对比了铣刀转速、工件转速和每齿进给量对工件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铣刀转速的提高,三维表面粗糙度值减小,随着工件转速的提高和每齿进给量的增大,三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均方根误差为12%,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车铣 深沟球轴承内沟道 MATLAB 三维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表面粗糙度的表征和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何宝凤 魏翠娥 +2 位作者 刘柄显 丁思源 石照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94-2011,共18页
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耐磨性、密封性以及抗腐蚀性等,是评定机械加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零件表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表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三维表... 表面粗糙度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耐磨性、密封性以及抗腐蚀性等,是评定机械加工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零件表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表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技术发展的要求,三维表面粗糙度由于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工件表面的状态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三维表面粗糙度的发展历史,系统地介绍了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及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表面形貌与功能特性的联系,概述了三维粗糙度参数在制造业、生物医疗、摩擦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指出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表征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未来随着相关研究(比如,三维测量的溯源性、重复性、参数表征体系等问题)的深入以及三维表面测量手段的发展,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也将不断完善和推广,并更多地与实际功能相结合来预测并指导生产,确保工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参数 三维表面粗糙度表征 表面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综述 被引量:64
6
作者 何宝凤 丁思源 +2 位作者 魏翠娥 刘柄显 石照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93,共16页
表面粗糙度测量是评估零件表面特性的重要手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三维表面粗糙度逐渐成为反映工件表面特性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并比较了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和纳米表面粗糙度分析法中常用三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原理及特点... 表面粗糙度测量是评估零件表面特性的重要手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三维表面粗糙度逐渐成为反映工件表面特性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并比较了接触式测量法、非接触式测量法和纳米表面粗糙度分析法中常用三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原理及特点。针对每种测量方法的发展现状,本文讨论了其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面粗糙度 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纳米表面粗糙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598的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华东 林胜鹏 +1 位作者 刘锴洋 张志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研究了一种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测量仪采用单桥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对电感信号的处理设计了基于AD598芯片的适应性好且性能优越的信号处理电路,在C++Builder开发环境中开发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软件。采用仪器对标准粗糙度样件进行了... 研究了一种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该测量仪采用单桥差动式电感传感器,对电感信号的处理设计了基于AD598芯片的适应性好且性能优越的信号处理电路,在C++Builder开发环境中开发了三维表面粗糙度评定软件。采用仪器对标准粗糙度样件进行了二、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仪器实现了对工件的三维粗糙度评价,结果输出方式多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AD598 表面轮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钛合金TC4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与建模 被引量:9
8
作者 巩亚东 孙瑶 刘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8-1065,共8页
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在钛合金加工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微观放电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难以建立有效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同时现有机床系统中并没有针对钛合金材料的加工参数。以钛合金TC4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Design-Exper... 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在钛合金加工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微观放电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难以建立有效的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同时现有机床系统中并没有针对钛合金材料的加工参数。以钛合金TC4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Design-Expert设计Box-Behnken试验并通过三维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工后的表面形貌、功率频谱和重熔层进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电火花加工表面没有明显纹理,为各向同性,不同于磨削加工表面;当峰值电流为40 A,开路电压为100 V,脉冲宽度为18μs时,裂纹延伸至TC4基体。利用响应曲面法通过模型选择和显著性检验得出三维表面粗糙度的2阶数学模型,能正确地映射出低速单向电火花线切割钛合金的工艺规律。为了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引入BP神经网络建立组合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内相对误差均值由4.33%降低到3.26%,样本外相对误差均值由13.31%降低到8.50%,为电火花加工工艺仿真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低速单向走丝电火花线切割 TC4 三维表面粗糙度 响应曲面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车铣18CrNiMo7-6钢V形缺口表面三维形貌研究
9
作者 王栋 张君宇 +3 位作者 乔瑞勇 赵睿 张志鹏 孙少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疲劳试样的缺口加工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切向车铣加工缺口工艺,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切向车铣对V形缺口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切向车铣V形缺口底部会呈现出不同的加工纹理方... 疲劳试样的缺口加工一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切向车铣加工缺口工艺,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的方法探究了切向车铣对V形缺口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工艺参数下,切向车铣V形缺口底部会呈现出不同的加工纹理方向,提出的理论公式计算出的纹理方向与工件轴线的夹角与实际结果误差很小;缺口底部三维表面粗糙度R_(a)随着铣刀转速n_(c)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工件转速n_(w)的升高而变大,随着每齿进给量f_(z)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得到表面粗糙度最优参数组合为n_(c)=6000 r/min,n_(w)=100 r/min,f_(z)=0.0375μm,在此切削参数组合下得到的V形缺口表面粗糙度R_(a)可达到0.07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车铣 V形缺口 三维表面粗糙度 纹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微铣削表面粗糙度检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琴 许金凯 +3 位作者 于化东 张向辉 刘启蒙 于占江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9期66-72,共7页
针对微铣削表面形貌复杂而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表征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指标。首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表征意义不同的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Sa、Ssk和Sku转化为单一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表面粗糙度... 针对微铣削表面形貌复杂而难以准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表征的表面粗糙度检测指标。首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表征意义不同的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Sa、Ssk和Sku转化为单一的灰色关联度作为表面粗糙度检测指标;其次,利用响应曲面法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工艺参数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规律;最后,获取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54%,拟合精度高,预测效果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获取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对应的灰色关联度提高了15.27%,实现了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异常特征最小化的目的,证明了检测指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加工 多目标优化 灰色关联分析 响应曲面法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检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文涛 陈燕 +1 位作者 陈逸佳 谢松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采用磨削和铣削(顺铣、逆铣)加工工艺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S_(a)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FRP)复合材料试样并进行拉-拉疲劳试验,基于刚度退化模型分析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顺铣和逆铣试样的S_(a)分别为1.2,3.2,... 采用磨削和铣削(顺铣、逆铣)加工工艺获得不同表面粗糙度S_(a)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CFRP)复合材料试样并进行拉-拉疲劳试验,基于刚度退化模型分析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顺铣和逆铣试样的S_(a)分别为1.2,3.2,5.9μm;磨削试样0°纤维铺层表面纤维缺失,存在空隙,铣削试样在45°纤维铺层表面存在较多凹坑,其中顺铣试样凹坑更多且更深;磨削试样的疲劳寿命最高,逆铣试样次之,顺铣试样最低;随着S_(a)的增大,CFRP复合材料试样表面裂纹迅速萌生扩展,刚度退化初始阶段的退化速率升高,刚度退化I阶段更快结束,试样的疲劳寿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三维表面粗糙度S_(a) 磨削 铣削 疲劳寿命 刚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铝锂合金的表面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杨巍 段振景 +2 位作者 刘吉宇 宋金龙 刘新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铝锂合金的延展性造成材料对刀具的粘附,会导致毛刺和积屑瘤等问题产生。为此,采用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的方法加工铝锂合金,研究了工件的表面性能,并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 铝锂合金的延展性造成材料对刀具的粘附,会导致毛刺和积屑瘤等问题产生。为此,采用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微铣削的方法加工铝锂合金,研究了工件的表面性能,并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不仅改善了纳米流体在工件表面的浸润性,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去除效率;相比于单纯的干式、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方法,冷等离子体和微量润滑复合条件下的微铣削力分别降低了52.9%、42.9%和17.5%,而三维表面粗糙度Sa分别降低了67.3%、44.8%和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冷等离子体 微量润滑 微铣削力 三维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粗糙度参数与接触应力的敏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季凌 唐进元 杨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3-891,共9页
对三维粗糙度参数的合理选用可以评估加工面的各项服役性能,而其过高的维度极大增加了选用的难度。为揭示三维粗糙度参数与齿面接触性能参数的关联规律,借助统计学相关分析理论探究其相关性,依据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构建预... 对三维粗糙度参数的合理选用可以评估加工面的各项服役性能,而其过高的维度极大增加了选用的难度。为揭示三维粗糙度参数与齿面接触性能参数的关联规律,借助统计学相关分析理论探究其相关性,依据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构建预测模型,利用Morris和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出对齿面接触性能影响程度最大的三维粗糙度参数,并确定其主次关系,解决了参数冗余问题,为齿面抗疲劳设计制造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对轮齿接触最大剪应力与表面最大压力综合影响大小排列均为:算数平均高度(S_(a))、峰部的实体体积(V_(mp)),其中S_(a)达到了强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三维表面粗糙度 Morris方法 Sobol′方法 遗传算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表气阀配合面粗糙度及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源 刘雨航 +2 位作者 武孟玺 崔廷 沈小燕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148,共6页
燃气表气阀配合面的粗糙度可以定量地评定燃气表气阀的密封性,并描述其形貌特征。该文搭建基于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气浮平台和十字滑台的表面形貌测量装置,获得气阀配合面三维形貌的数据,并通过软件计算线性和回归三维快速高斯滤波的... 燃气表气阀配合面的粗糙度可以定量地评定燃气表气阀的密封性,并描述其形貌特征。该文搭建基于激光三角测距传感器、气浮平台和十字滑台的表面形貌测量装置,获得气阀配合面三维形貌的数据,并通过软件计算线性和回归三维快速高斯滤波的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区分气阀合格性时,回归滤波下参数可取Sa、Sq、Sz、Sku和S10z,阈值选为1.165μm、1.60μm、15.645μm、5.56μm和14.12μm;线性滤波下参数可取Sa、Sq,阈值选为1.59μm和2.02μm,回归滤波法优于线性滤波法。同时进一步分析不合格气阀表面形貌与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可以判别气阀配合面的不同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 回归高斯滤波 线性高斯滤波 气阀配合面形貌特征 激光三角测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参数对超高强度钢表面完整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振朝 薛阳 +2 位作者 袁启龙 徐瑾 李言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3,共5页
为有效控制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加工过程中的表面完整性,利用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16Co14Ni10Cr2Mo超高强度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三维表面形貌、三维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3D共聚... 为有效控制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加工过程中的表面完整性,利用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16Co14Ni10Cr2Mo超高强度钢进行高速铣削试验。研究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三维表面形貌、三维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3D共聚焦轮廓显微测量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加工后的三维表面形貌、三维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三维表面形貌图中等距纹理为铣削参数中每齿进给量的体现,三维表面形貌与三维表面粗糙度之间具有映射关系;三维表面粗糙度随铣削速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随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每齿进给量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参数范围内,表面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随铣削速度的增大,x向表面残余应力呈上升趋势,y向表面残余应力呈下降趋势;随每齿进给量的增大,x向和y向表面残余应力均呈上升趋势;随铣削深度的增大,x向和y向表面残余应力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三维表面形貌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铣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表面完整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振朝 杨福杰 +2 位作者 袁启龙 徐瑾 李言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1-1066,共6页
为了研究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过程中铣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实验法,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16Co14Ni10Cr2Mo超高强度钢进行了高速铣削实验。分析了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三维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和表... 为了研究超高强度钢高速铣削过程中铣削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实验法,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16Co14Ni10Cr2Mo超高强度钢进行了高速铣削实验。分析了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三维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铣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维表面粗糙度随铣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增大而增大,随铣削深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两个方向表面残余应力随铣削速度和铣削深度的增大而升高,垂直进给方向残余应力σ_y随每齿进给量的增大而升高,而沿进给方向残余应力σ_x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表面显微硬度随铣削速度υ_c的增大变化不大,随每齿进给量f_z和铣削深度a_p增大而降低;每齿进给量f_z对表面完整性影响最大;兼顾表面完整性和加工效率,最优铣削参数组合为:υ_c为150.7 m/min,f_z为0.02 mm/z,ap为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完整性 超高强度钢 高速铣削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铣削加工三维形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文涛 陈燕 +3 位作者 陈逸佳 谢松峰 季珺杰 纪道航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2-67,共6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其铣削加工存在表面质量差、表面形貌难以充分表征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不同进给速度下的槽铣试验,研究了CFRP铣削表面形貌及其形成机理...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其铣削加工存在表面质量差、表面形貌难以充分表征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不同进给速度下的槽铣试验,研究了CFRP铣削表面形貌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三维表面粗糙度较二维表面粗糙度能更加全面地反映CFRP铣削表面形貌,并选用了算术平均高度Sa、均方根高度Sq、偏斜度Ssk以及陡峭度Sku对CFRP表面形貌进行联合表征。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三维表征参数中Sa、Sq逐渐增大,Ssk和Sku逐渐减小。为保证较好的加工表面质量,应选用顺铣的加工方式,且进给速度不大于1200m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 三维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算术平均高度 均方根高度 偏斜度 陡峭度 铣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接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勇辉 朱子文 +1 位作者 张二亮 何声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共4页
为揭示螺栓结合面的微观接触机理,探究不同加载下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变化,基于实测的三维形貌数据,建立了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接触模型;进一步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表面节点坐标及其变形量,重构受压后的三维形貌。测得的表面... 为揭示螺栓结合面的微观接触机理,探究不同加载下三维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变化,基于实测的三维形貌数据,建立了螺栓结合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接触模型;进一步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表面节点坐标及其变形量,重构受压后的三维形貌。测得的表面粗糙度峰值高度明显降低,其三维粗糙度参数S_(a)、S_(q)、S_(p)、S_(v)和S_(z)随着装配载荷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粗糙表面接触面积逐渐增加。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发生在表面轮廓的波峰处。数值算例的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反映了螺栓结合面真实的三维形貌,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实现了装夹塑性变形后粗糙表面三维形貌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结合面 三维表面粗糙度 弹塑性接触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态车削对18CrNiMo7-6钢表面完整性影响研究
19
作者 张银霞 于鑫 +1 位作者 郜伟 王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介绍了硬态车削淬硬钢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研究现状。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硬态车削18CrNiMo7-6渗碳钢圆棒试样的三维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探究硬态车削工艺参数对淬硬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式硬态车削... 介绍了硬态车削淬硬钢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研究现状。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对硬态车削18CrNiMo7-6渗碳钢圆棒试样的三维表面粗糙度与表层残余应力进行分析,探究硬态车削工艺参数对淬硬钢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干式硬态车削18CrNiMo7-6渗碳钢可获得较好的表面三维粗糙度与残余压应力,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分布表现为先增大至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至稳定值。在硬态车削过程中,进给速度对工件表面完整性影响最大,切削速度影响次之,背吃刀量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硬态车削 三维表面粗糙度 残余压应力 进给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研磨18CrNiMo7-6钢V型缺口试样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栋 王哲 +2 位作者 马少奇 张银霞 刘治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140,145,共5页
针对一些有V形槽的重要零件,其槽内底部表面粗糙度难以提高的问题。采用磁力研磨的方法对材料为18CrNiMo7-6的V形缺口工件缺口底部进行光整加工,以获得理想的光滑表面。实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混合正交试验表,研究碳化硅粒度、铁粉粒... 针对一些有V形槽的重要零件,其槽内底部表面粗糙度难以提高的问题。采用磁力研磨的方法对材料为18CrNiMo7-6的V形缺口工件缺口底部进行光整加工,以获得理想的光滑表面。实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混合正交试验表,研究碳化硅粒度、铁粉粒度、磁场强度、工件周向转速等工艺参数对改善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了解各因素对最终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找出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试验数据分析表明,碳化硅粒度和铁粉粒度对提高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在SiC粒度为400#、铁粉粒度为180#、磁场强度为0.6 T、工件转速为600 rpm的条件下,获得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至0.03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研磨 18CrNiMo7-6钢 V形缺口 混合正交试验 三维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