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请”的语法化及“有”作为主观表达词缀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宏武 闫梦月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14-27,95,共15页
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研究了"有请"类动词的语法化过程、动因及机制,系统地将词内成分"有"定性为主观表达词缀,揭示了它的形成机制与价值。文章认为"有请"是从成分共用结构词汇化来的,成熟于宋元;动因是... 本文从共时与历时角度研究了"有请"类动词的语法化过程、动因及机制,系统地将词内成分"有"定性为主观表达词缀,揭示了它的形成机制与价值。文章认为"有请"是从成分共用结构词汇化来的,成熟于宋元;动因是高频使用及主观性,机制是分布环境的拓展、重新分析及重新理解。"有请"词汇化后,"有"仍在语法化。其存在义经历时发展而被遗忘,从而成为附着成分。基于"有"具有表客气的语法功能,人们又将其重新理解为主观词缀,"有请"也相应地由动宾结构被重新分析为派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请”类动词 语法化“有” 主观表达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着”语义语法功能的形成及其“着”的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宏武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71,共10页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了"有着"的语义语法功能及其形成机制,以及"着"的性质、意义和功能。"有着"最初是语用组形结构,"着"是经验持续体,功能是硬化语用的情态标记;词汇化后是主观粘宾动词,表示对领属情状持有的持续坚定信念,功能是强断言宣告,"着"是表达词缀。"着"为凑音词缀是"有着"发展中重新理解的产物,凑音仅是表达词缀的伴生功能。"有着"与"有"是音节变体关系,是止于显性形态的直观描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着” “着” 语义语法功能 情态标记 表达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